《宗族 种姓 俱乐部》
努力学习可好
中国人是以情境为中心处世的,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始终是要有一个依靠的,这种依靠便是宗族。 在过去,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有作为一个宗族的成员才可能获得相应的社会身份。经济上,政治上的利益,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 大家都知道,中国,印度和美国分别代表儒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三大文明。在做文化比较研究的时候如何抓住一组核心概念,来凸显不同文化间的对比,一直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宗族种姓和俱乐部为切入点,旁征博引,对于代表这三大文明的三中社会组织,做了十分深刻的描述和分析,让我们能够在人类共有的社会团体之上很清楚的看出这三大文明的独特之处。作者以这三中社会组织的研究焦点,对这三大文明作出了画龙点睛的描绘。 本书中所描述的社会阶层并非一套绝对的社会阶层,而是借由许多不同的标准建立起来的一套相对阶层这些标准诸如:是否吃素,是否杀牛以及接触尸体等等......这些标准背后的核心概念是一套“洁净与不洁”的价值观,然而该价值观却受到实际生活中的权力关系的影响。为此,古代印度的婆罗门发展出一套称为“瓦尔那”的分类架构,作为解释并简化整个制度的方式。因此,这两套思维方式大致构成整个种姓制度的主要概念,受到西方观点以及近代印度的民族主义的观点的影响,社会大众普遍对种姓制度留下僵化 压迫与落后等高度负面印象,因此“种姓制度”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带有负面的意思,有时作为形容某个制度施行不当的贬义词。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它是民众的自我管理,不需要政府花钱,是一种低成本的基层管理模式,可以称为“基层社会的自治”。相对来说,西方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基层社会自治方法。一些崇洋媚外的学者经常拿“公民社会”说事。实际上就是西方社会刚刚开始建立基层社会自治的探索,比起中国的传统来,在制度上差很多。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不注重家庭,“公民社会”大都是单独的 原子化的个人,而不像中国传统社会那样,除了个人,还有家庭和宗族的集体力量。宗族里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平等的,这是中国早就进入平民社会的标志,而西方社会刚刚进入平民社会不久,基层自治延续了等级社会的传统,很容易出现“黑社会”。中国近代史上,“黑社会”也大量借助于宗族制度,誓血为盟的异姓兄弟就是体现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西方文化,西方势力的入侵,整个社会都是不公平的竞争,因此传统文化才凝聚力量进行反抗。中国近代史上看起来是“黑社会”,实际上,很多都成为了“革命党”。而且,所谓的“黑社会”大都在西方人管理的租借或者西方势力强大的经济区域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西方文化不公平竞争的必然反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酒吧招聘客户经理服务员 (神秘女网友)
- 《黄河边的中国》 (茶者)
- 铜仁市区同城群!铜仁市区同城群! (奶茶和布丁)
- 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 (铜仁渔民岛海鲜)
- 好房出租!好房出租!好房出租! (奶茶和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