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之灯火楼台读书感悟
其乐不乐
胡雪岩系列之《灯火楼台》 ——读书笔记 经过上个学期对胡雪岩系列之《胡雪岩》三本和《红顶商人》阅读,我不仅了解到了胡雪岩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隐隐中的危机,对胡雪岩人物性格,精神等等更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往往我们会说,聪明的人到最后害了他的可能还是他自己,对于这一点真是替他感到可惜。 说到胡雪岩我们首先想说的恐怕就是善于学习,不论是学识还是做人,总是保持虚心的状态,这一点让他很大程度上赢得了财运,人脉,事业缘。同时他为人随和,善于变通机灵,不仅善于经商更是善于经营人生。友谊、爱情、商场、官场可谓样样精通,条条完美。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到最后却是身败名裂,落得这样的下场值得深思,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传奇的命运? 首先我们看到,成功经营的他:1、做人眼光看得远而且看得宽。世界会给那些有远见的人让路,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面,有很多人总是以小的角度去看人看事,胸怀很是狭小,想法也都局促,所以容易误会,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单方面看人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死角,最后郁闷的还是自己。 2、做人懂得变通。固执的人也许有自己的优点,但是懂得变通的人更能在社会生存,胡雪岩一生的言行,都有他自己的原则,他懂得予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并且他善于观察,懂得随机应变,最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事的智慧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他的勇气和胆识,将想法付诸行动。 3、人都是自作自受的。说自作自受可能比较难听,但如果说因果关系,可能比较玄乎一点,不过这两个说的都是一个现象,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所以人决不能不负责任地自私,能够多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自己也会比较快乐一点。 我们也看得到闪光背后,他做人方面特别是后期经历同样令人警醒: 1、不能太贪心。胡雪岩最后之所以惨败,深层原因就在于他当初起步之时,因在朝廷有靠山,胆子越来越大,在帮朝廷向英国人贷款时,多向朝廷报了利息,吃了很多回扣。因背靠政府,他发家了;但最后也是因为政府,他倾家荡产,还险些被斩(北京下达的抓捕胡雪岩问斩的文件到杭州的头一天,胡病死了,故此事不了了之)。如果当年胡雪岩能够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不再参与政治的话,或许就不会给后人这么多遗憾了。 2、不能太大意。如果胡雪岩能对自己有明确的期望,能调整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看清形势不盲目扩张,不给自己留下祸根,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人处顺境更危险,因为会粗心大意;人处逆境反而更为安全,因为小心谨慎。就像他事业起步时期,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接纳七姑奶奶的意见,及时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是到了后来,例如给老夫人做寿的事,面对七姑奶奶的建议,胡雪岩却说。。。。所以,当你的人生太顺利时,你一定要小心处事。 3、不能太奢靡,沉湎于酒色。只有当一个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才会想到那档子事,这是生物规律使然。胡雪岩也不例外,他在飞黄腾达之前,家中只有一老母和一老妻。可他发达之后,就疯狂地纳妾,最多达十几个。虽然兼有应酬的需要,可是毕竟精力有限而且古人也说过, 做人要真诚,真实是胡雪岩给我最大的启示。透过胡雪岩的启示来看待自己,发现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有时候对待朋友不够真诚, 尽管有自己的借口觉得不想交那么多的朋友,会让自己更复杂会觉得累。但是总归不是很真诚的在做事。对待学习缺乏耐心,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欠缺,缺乏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太懂得与人交往和说话技巧,没有胡雪岩处事的胸怀和果断的处事能力等等。但是这些东西的学习消化并非一日之功,而且每个人会有自己认为的好的生活学习态度,跻身熙熙世事或漫步于闲庭,自己认为是舒服的,惬意的那就是最好的,不一定非得拘泥于别人的成功模式,或许他有你看不到辛酸和悲哀,学习胡雪岩的同时更是在发现自己,倾听心声,不违逆自己,我会有选择地将那些有用的启示铭记在心,并时刻指导自己。然而我更会如自己最初的意愿,辉煌抑或平凡,平凡的人不一定就得平庸。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读胡雪岩传,不知道谁写的好。哪位大神帮忙指点一下呗! (洋爱莹1314)
- 排话剧《胡雪岩》杭州 (举行)
- 胡雪岩之灯火楼台读书感悟 (其乐不乐)
- 读高阳《胡雪岩全传》的瞎感悟 (howie.serious)
- 胡雪岩故居照片 (谢许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