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的升级和降级——要想水平提高快,相机功能越少越好
老T
个人相机升级的心路 D90时代——d90套机入手,尼康D90是一款街机,很多朋友都是从这一款相机开始入手。这款相机功能齐全,可以说非常适合入门。18-105这个镜头做工是次了点,焦段足,有防抖,就其价格定位来说也很适合。之后,我又添了50 1.4D这个镜头,主要用来拍人像。在这个阶段,我大部分使用A档,对景深渐渐有个概念,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朋友,往往会有些误区。如拍风景就是F8,拍人像就是最大光圈,或者最大光圈缩小些,类似F2.8这样。结果发现只要是拍人像都是2.8光圈的。因为一直使用A档,对曝光没有概念,白天经常过曝欠曝,原因现在来看,也很简单,因为测光物体如果对着比较暗或者特别亮的地方,自然导致整个照片曝光不正确。随着对摄影的兴趣投入,渐渐增加了其他器材。 F80,F3时代——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D90后,我又购买了一部相机尼康F80,入手这款相机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比较便宜,完全兼容尼康镜头,而且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操控来说和D90区别不大。这是我非常推荐的入门胶片机。之后我又添了台手动胶片机F3HP,作为尼康手动机最后的霸主,F3无疑是值得终身拥有的同伴。有些相机是哪来用的比如现在的数码相机,而有些相机则哪怕作为一件摆件,只是把玩也足以让你兴奋异常。而F3就是这样的相机。硬朗的外表,纯粹的功能,让你专注于摄影本身。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是我个人水平提高最快的一个阶段。镜头上,我逐渐从变焦转向定焦。对焦段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F3是手动对焦的相机,让我在对焦上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阶段,我又添置了AF24 2.8D,AF180D。24这个镜头的焦段非常好,在D90上可以当一个人文扫街的镜头,后来出的富士X100,徕卡X1之类的也焦段类似。而在胶片机上又是一个非常轻便的广角。而180 2.8这个镜头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3500左右的价格,可以有DZP的画质。24 50 180这三个焦段的组合,让我基本告别套头。而且都非常轻便,因为知道自己肯定要上全副,自然镜头投入上也都是全副的镜头。 D700时代——既然镜头上也储备足够了,技术上也有了进步。器材又升级了。这次升级到全副的D700。D700相比D90的提高还是很明显,主要是高感提高,ISO1600随便用,3200也可以有。对焦上也有明显提高,我个人偏好尼康的D型镜头,而非没有光圈环的G型镜头。D型镜头性价比好,兼容手动胶片机。在D700上,因为D700的强劲驱动力,往往对焦比G型镜头更快。另外升级到全副机,视角解放了,这点也非常重要。到了这个阶段,我基本使用M档。在了解了一些阳光法则等曝光基础后,我觉得M档甚至比A档更快更方便。因为你不在受制于相机。而是你本身对场景在测光前就有了判断,再拿起相机测光,只是微调,顶多也就一档左右的调整。另外也尽量去除模式化,这个模式化是指长焦拍人像,大光圈拍人像,广角拍风景等一些观念。在突破了这些,根据场景,根据自己的想法多去改变。不在满足于只是复制一张拍烂的风景照,或者人像糖水照。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在追求完美,不在追求被拍的对象的满意,或者其他观众的满意。从拍好看到追求拍出自己的风格,拍出自己的内心。相比唯美的风景照,更喜欢深入市井,寻找最平常生活中的不经意的瞬间。这阶段我的镜头又添置了尼康35 2D,85 1.4D,蔡司的ZF21 2.8和ZF100 2。这些定焦,尤其是两款手动镜头对我来说反而是提高的源泉。在大部分非动体的情况下,手动对焦并不比自动对焦慢。而且由于没有马达的作用,非常安静,丝丝入扣的对焦阻尼。让摄影的操作也变成一种乐趣。看着图像由模糊变清晰,那种过程让思考有了更多时间。 徕卡M6,巧思AF时代——有了F3手动对焦的基础,当我放下单反,逐渐适应另外一种相机旁轴相机。徕卡M6是非常值得拥有的一部相机,价格在徕卡中算比较便宜,功能也足够,有内测光,一切都是很徕卡风格。让你回到最纯粹的摄影,估计景深,选择光圈,估计曝光组合,选择快门,估计距离,对焦,微调后,咔嚓。低调穿行在人群中,由于比较小巧,往往拿在手上,放在身侧,非常适合深入人群中拍摄。而布帘快门的那种轻柔,让你觉得世界在这一刻静止。后来又添置了巧思AF,因为徕卡相机相对还是比较重,而且比较昂贵,我需要一台每天都可以带在身上的相机。这时候就看上了巧思AF,250的最高快门,在现在4000的快门都嫌不够的人中,简直是连残废都不够资格。自己早过了用大光圈虚化来证明自己用的单反相机而不是卡片机的年代了。F8,F11是自己更常用的光圈,快门速度100,200也更常用。了解阳光法则的人,知道其实这部相机在大部分时间内已经足够满足了。除非你一定要在阳光下拍糖水片。 富士GW690时代——这是一部120相机,拥有6*9的画幅。这是一台被称为大徕卡的相机。旁轴的结构,最高快门500,没有内测光。从先进的数码相机,自动对焦,自动测光,没有回看的胶片相机,从自动胶片机到手动胶片机。从有测光,到没有测光。每一次方便上的倒退,都是自己水平提高的契机。这台相机甚至没有测光,镜间快门,非常纯粹,镜头上有光圈环,对焦环,快门调节。取景器很明亮,视角相当于135相机38的视角。和我平时喜欢的35焦段非常接近。有了徕卡的基础,再用旁轴就非常顺手,这台相机比较不满意是其黄斑对焦非常小。就其体型而言,是比较遗憾的,黄斑的大小甚至远不如体积远比他小的M6。 回顾了下自己器材的升级之路,可以说是一种功能的降级。从数码回到胶片,从自动回到手动。然后摄影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是快门光圈的组合,另一个是对焦。当明白了这些,回归摄影技术的最基础,相信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水平就是在最原始,最麻烦,最简单中提高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任航的影集和诗歌 (猫妖 。)
- 理光gr3 和 黑卡7 有什么推荐的吗? (葡萄有点酸)
- 现在买索尼黑卡7是好的选择吗? (艾丽卡酱🐰)
- 建了个摄影群,大家一起进步啊! (不晚)
- 性格色彩读心术,精准拿捏客户需求 (j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