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之【看得见的古典中国】系列宋元明清的宝贝
lucyinthesky(感谢生活,高于一切!)
转自《南方周末》 物质反映精神,器物纪录历史。物不为历史负责,只有人为历史负责。宝贝里头,还藏着一个别样的中国。四朝器物与历史真义。—— 马未都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声势浩大,收藏家马未都当天也坐在开幕式现场席,他一直都不知道手推车推出来的竟然是“缶”:“现场没有人介绍那是缶,远远看着以为是冰鉴,听着像鼓。” “其实缶本身是一个瓦器,装水用的,地位并不高。吴昌硕叫自己‘老缶’,就是一种自谦的说法。”马未都说。 53岁的马未都进入收藏界三十多年,如今已经是古玩大家,创办了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主要展出“古典艺术”,出版了多部专著,登上了央视的《百家讲坛》。马未都的一大爱好是指出今天的文艺作品在古典器物使用上常识性的错误。一个“古典硬伤”是冯小刚的电影《夜宴》,皇帝身后摆放了两个梅瓶。马未都说,梅瓶在过去只是酒瓶子:“相当于今天你拍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传记片,身后搁俩二锅头瓶子——比较跌份,那时候不当它是艺术品。”“我老说容器的革命是文明革命的坐标,容器的每一次革命,能容纳大量信息,”马未都说,“这就是容器。” 在从历史文献中获得知识的同时,马未都也在古代器物中进行考据,在他看来,后者更有说服力:考据历史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依靠文献,但是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是在不停地改写,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文献;另外一个途径就是让“宝贝”说话。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四月份去申请,被告知九月份才招。 (冰凉咖啡)
- 请问做此类志愿者有啥特别的要求么 谢谢~~ (闲荡超人迷团儿)
- 方闻先生浙江大学讲座和国际研讨会 (lotusblues)
- 上海博物馆志愿者论坛 (barry11111cn)
- 我要从现在开始年年申请,直到成功为止! (懒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