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你的还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方式》 by 李孟潮。
立志成为勉强家(要勤奋。)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所有的被抛弃感原封奉还,在这个世界抛弃我之前。】 原文地址: http://www.psychologies.com.cn/column/limengchao/returnyouquickly 在爱情中,黛玉总没安全感,宝玉总要不断保证“你放心。”亲密关系每亲密一步,都在黛玉哭哭啼啼后,宝玉焦急难耐赌咒发誓后。为什么两个人谈恋爱,却会流下好几公升的眼泪? 《红楼梦》提供了一个解释,黛玉是来还泪的。宝黛关系的原型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侍者和仙草的关系是一种养育关系。仙草欠了侍者的债,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恩将仇报”啊。别人给你的是灌溉养育,让你从一棵草变成一个女孩,按照儒家文化的思维模式,你应该还回去的东西是“孝顺”啊。比如说装成个小孩子逗爸妈笑,考个名牌大学让爸妈脸上有光,赚钱给爸妈盖一栋楼或者买座别墅……让他们不要觉得晚景凄凉,死之将至。 总之,你还回去的东西,主旋律应该是喜庆的、阳光的、央视春晚的。怎么能够还回去的是抑郁、悲哀的眼泪,而且还把泪流干后就一命呜呼了。这不让我白养你了吗? 实际上,林黛玉在《红楼梦》第97回,还真的说出了这句话:“老太太,你白疼我了。”张新之对此评语为:“以爱为杀,以恩为仇,始乱之,终破之,一切罪案总入此一语,而特呼老太太而责之。” 《红楼梦》中隐藏着哪吒闹海似的仇恨和愤怒,广泛存在于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正如花儿乐队所唱:“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闪闪红星里面的记载,变成此时对白,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你我好像划拳般恋爱,每次都是猜……” 这种愤怒而猜忌的欠债者(被养育者)——功利而内疚放债者(养育者)的配对,不但出现在明清时期的道教神魔小说和破落贵族半自传体现实主义小说中,也出现在1970年代革命电影和当代朋克摇滚歌词中。当然,它们更出现在这些文艺作品所代表的广泛现实生活中。 这个自体——客体关系配对的形成,其土壤当然来自养育者的功利主义。比如说,养育者养育对方是利用对方长大赚钱,这样的经济性利用犹还罢了,更容易让人愤怒的是其他种类的利用—— 我养育你,是为让你为我争光,让别人看得起我,让我不再自卑;是为了让你陪伴我孤独寂寞的心灵,让我快乐;乃至于我养你仅仅是因为我希望找到控制别人的快乐;所以你回报我的唯一方式,就是过我想让你过的生活,读我想让你读的书,娶我想让你娶的女人;你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看到你的生活时觉得赏心悦目,而不是让我伤心欲绝。 这种权力利用型的养育模式,就是宝玉遇到的主要问题。但是,黛玉遇到的问题,不是来自宝玉提供的养育体验是功利主义的。恰恰相反,宝玉一再意图提供非利用性、无条件的爱——而这种养育体验正是他自己需要的。但是正因为他给出的爱太好太无条件,才会引发黛玉一次次的试探。 因为黛玉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像你去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来我家吧,你在街上会冻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肯定会摇头,她之所以宁愿冻死街头,而不去寻找慈善机构的帮助,就在于—— 第一,她不相信有人会对她好,而不会无条件地不利用她不虐待她,因为她父亲养育她就是为了利用、虐待她; 第二,即便有人真对她好,最终也会离她而去,让她更痛苦。就像让一个乞丐住1个月五星级酒店,然后又抛弃他/她一样,这是另外一种折磨。 黛玉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都具有这种“弃儿情结”。具有弃儿情结者,内心会这么看待我和别人的关系—— 1、别人是会抛弃我的,是不稳定的; 2、别人是会伤害我、利用我的; 3、别人不会关爱我,不会理解我、不会保护我,不会指引我的; 4、我是不受别人欢迎的; 5、我是孤立的,和别人不同,不属于任何团体。 一个具有弃儿情结的人,会采用3大类策略来适应此情结,分别是服从、回避和补偿。 服从策略的表现是——既然所有人都会伤害我背弃我,我就选择会伤害、利用、背弃我的人做伴侣吧,这样我就不会对他有希望和要求,而且这种关系我很熟悉、很适应的。 回避策略的表现是——我回避和任何人亲密,受不了就喝酒,我不要让任何人看到我的脆弱、我不要相信任何人,也不要参加任何团体活动。 补偿策略的表现是——我一定要牢牢抓住他,一刻见不到他,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又会去找史妹妹、宝姐姐了。我要在他利用、伤害我、抛弃我之前,抢先一步,利用他、伤害他、抛弃他。我一定需要有闺密,帮助我商量怎么搞定男人。我要不断地拒绝、批评别人,要不然别人就会以为我很愚蠢。我要不断地适应社会、适应他人,变成他人想要的样子。 宝黛关系中,黛玉主要是服从、回避策略,随着宝玉一次次赌咒发誓,她逐渐使用更加有亲密感的补偿策略。如果他们结婚了,此类补偿策略将会形成他们婚姻关系中漫长无比的权力争夺期。直到最后,这个弃儿情结的黑洞被填满、被缝合。一段美丽而伟大的爱情故事就此诞生。 黛玉之所以胜出宝钗,赢得宝玉的心,就在于她不会要求宝玉作仕途经济。柴米油盐酱醋茶、汽车房产、股票储蓄以及你老爸是干什么的,统统不在她关心范畴内,她关心的是:你是不是足够爱我,是不是全心全意,是不是不管什么情况都不离不弃?因为我是这样爱你的。 所以有弃儿情结者,分手对她来说,不是有点痛苦的分离、也不是有点无奈的拒绝,而是彻底毁灭性的抛弃。堪比《唐山大地震》中那个妈妈选了救儿子而不是救女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地震中母亲的选择是被动的、是有内疚的,而恋人的分手是主动的、积极的。 弃儿情结的形成,来自整个时代背景下母性的丧失和父亲的缺席,所以谴责一两个父母是无济于事的。想要给弃儿一个温暖的环境,从此修复他们心中的黑洞,也要看那个黑洞有多大。 方登几乎具备了可走出创伤的所有有利条件,除了坚定的、可战胜死亡的信仰外。林黛玉的条件就差了不少。据说有人探究后发现,林黛玉的结局应该是“沉湖自杀”,这倒是和弃儿情结一脉相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所有的被抛弃感原封奉还,在这个世界抛弃我之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淡豹评电影《好东西》 (立志成为勉强家)
- 《爱过》——朱欢尘。 (立志成为勉强家)
- 2023。 (立志成为勉强家)
- 情感咨询师Steve微博之《爱是什么》 (立志成为勉强家)
- 崔庆龙1。 (立志成为勉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