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海歸港女居滬 ,潛心研催眠治療 !》
IVYCHENG
2013 年 5 月 28 日 // 星期二 ( 香港 文匯報 ) 10年前,23歲的張鑫(洋名:Monica)同家人一起從香港移居上海。Monica是一位兼職催眠治療師,長期研究著人類潛能開發。與她聊天,會發現她的滬語講得非常好,與之相較的是她對於上海生活也有著特別的心得和體會。 17歲時,Monica在美國留學,受世界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影響,開始投身於心理學及催眠治療的學習。她說:「這個領域是研究如何把自身優勢挖掘出來,催眠實際上是與人的潛意識做溝通,清理掉一些潛意識的障礙,目前在東南亞和台灣比較多,香港及內地較少。」 Monica介紹說,現時加入的這家催眠治療工作室,位於上海普陀區。目前的收費標準每小時500元至800元人民幣,一次治療一般在2小時,需求人群中很多是心理抑鬱、現階段碰到一些無法突破的問題、感情問題等等各種問題。「現在的客戶群中,多為朋友介紹過來,畢竟這不是很大眾的東西,但實際上,這種治療對解決現代人在親子、雙性等方面的問題還蠻重要的。」她認為。 Monica續說,催眠治療實際是在與自己的潛意識對話,與潛意識做過一個溝通後,自身會覺得比之前更清醒。任何催眠狀態首先要做的是心靈溝通,然後通過催眠挖掘出內心更深層次的東西,在這中間最重要的是幫當事者了解自己的狀態。她透露,「事實上,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大家都在被催眠,主要表現為:被催眠與自我催眠,從小到大我們第一個被催眠的是自己的母親,然後是學校的老師,長大後最多的就是各種廣告,所以成年人做催眠治療的比較多,小孩、老人都比較難催眠」。 與Monica聊天會發現她的上海話講得非常好,甚至都感覺不到她是港人。她笑稱自己會講上海話有很多好處,比如打的士不會被繞路,出門買東西不會被宰,也比較能融入上海朋友的圈子等等。「其實方言主要就是要多練、多講,講得不好也不要緊,慢慢就會了。」她強調,「可能也因為能講上海話,所以現在自己的朋友圈子裡港人與內地人比例差不多,不過自己的感覺上上海女孩子要比香港女孩子精明得多」。 對於剛認識的新朋友,Monica可以很好的去分辨面前的是上海人還是香港人的。她解釋道,香港人更多會注重服飾的舒適度以及品牌,主題鮮明;而一些上海女孩子雖然很會打扮,但常常會打扮得不分場合,例如穿著小禮服去KTV唱歌。「在香港就更好辨認了,馬路上看到穿平底鞋的一般都是香港本地人,因為他們每天都要走很多路;一些女孩子穿細高跟鞋的就是內地人,因為都是打車出去購物的。」她強調。實際上,在購物方面,Monica有很多心得,她表示,在內地買東西「知道與不知道」差很多,例如家裡面的擺設品可以去浙江義烏買很便宜,總的來講,內地適合淘一些好看但沒有品牌的東西,名牌當然去香港買划算。 Monica坦言,其實內地的消費水平現在已與香港差不多,就上海而言甚至更高,但就白領這一階層來說,上海的住房質量比香港好多了,香港的小白領一般都只能在離市區很遠的地方租一間小房子住,所以住房條件的改善是現在許多香港人移居上海的一個很大原因。「內地與香港在文化上還是差異很大的,港人來到內地後多是學習內地的一些傳統文化,如茶道、香道、國學、中醫養生等,而許多上海朋友更喜歡去學Latin等西方文化。」她繼續道,「在公共場所,港人習慣輕聲交談,上海人講話很大聲,並且上海人比香港人更喜歡夜生活,可能在香港生活的本地人在夜晚沒有那麼多時間」。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 母親離去了 !》 (IVYCHENG)
- 《 香港新界鄉紳大代參拜車公廟 ,為香港本地人求得上籤 !》 (IVYCHENG)
- 《 潮着旗袍去拜年 !》 (IVYCHENG)
- 《 香港居民未來可在大陸地區參加社會保險 !》 (IVYCHENG)
- 《 互相支援 !》 (IVY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