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 设定】放一起
静水沉岩
锐军,在旭水河大战之前,只是一支临时募集的不满五百人的地方兵勇。好在他们有一位天才的统领,纳兰似雨。纳兰很快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了百战之师,平定靖州后,被调往云州镇守天策关,抵御北方的胡人。太祖七年,入京平乱,三战三捷,纳兰被加封为上将军,领兵部尚书。那年纳兰才三十岁。 肃军,不同于贺兰峰统领的一往无前,以强大的冲击力震撼北国的重装骑兵团,也不比西方鹰眼部落飘乎不定主宰丛林的长弓手,肃军,是一支各方面都很平均的部队,他们的弓箭手中很少有百步穿扬的勇士,但在厚实的刀斧兵的掩护下,他们总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他们的骑兵不会有扑天盖地夺人心魄的气势,但他们总会在适当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地点,给敌军致命的一击。提起帝国的精锐,人们往往会想起侵袭如火开拓北疆的云州军团,或者不动如山严守东关的夏河四镇的水军。 拱卫京黼的肃军很少被人谈起,但这正是国相所追求的效果。 罪己诏 清冷的晨风使金銮殿里的每个人都从心底涌起寒意。肃杀的皇城上空回响着司礼太监尖利的声音。群臣跪伏,惶恐的聆听旨意。“朕本受命于天……然私德不修……近小人,远贤臣……误信奸佞妄言……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有违先帝遗训,有负百官厚望……”天子面无表情,这份诏书,由中书省左右侍中拟定,门下省修饰核定,御史台,尚书省,六部,九卿均有大臣参与其中。诏书不足五百字,待念完,金銮殿上仿佛经过了几个朝代的煎熬,直到散朝,群臣方如大梦初醒。 “老师,天子发罪己诏在本朝是头一回吧?这样的业绩足以把古代那些杀头的忠臣都比下去。”年青人兴奋的道。“住嘴!为臣者不能恪守本份,上未能规劝天子,下不能造福黎民,致使朝纲败坏,民生凋敝。现在不过做些亡羊补牢的事。何喜之有。”老者神色凝重。“老师,而今天子正打算革除旧弊,国事大有可为,您真要致仕?”另一位年长的弟子道。“天子之威尽失于一朝,触其逆鳞总要付出代价。这次的罪己诏,外有云,尧二州军戎相迫,内有一台三省六部九卿上书谏言,朝中忠贞之士俱不以身家为念方成其事。天子做出了让步,我们也必须有所表示。而且君臣经此一劫,今后难免心存芥蒂,与国事不利。所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老者起身道:“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三天后天下大赦,免税三年,半个月后北疆远征军奉命退兵,江南行宫,西山陵墓均停工。三个月内三省六部有先后有二十多名大臣请辞。 二将军 说起本朝的善战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督守北方的云州行台大总管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镇国公纳兰似雨,本朝立国十五年来,纳兰似雨东逐虎之部落,北击苍狼十八部,太祖七年时回师勤王平叛三战三捷,俨然风头无双。纳兰统帅的云州铁骑被誉为帝国第一劲旅。在纳兰锐利的锋芒下,据守东关与天岚王国苦战的四镇水兵,与丛林中的鹰眼部落纠缠不休的西军都显得黯然失色,人们更不屑提起南方尧州宣抚使兼兵部侍郎沐韫之。沐韫之派驻到尧州的这七年,南方几大部族内斗不休无暇北顾,东南面临海的几个自由都市和小公国也纷纷来朝上贡,开边互市。沐韫之每年只用悠闲的坐抽关税,数数白花花的银币。朝中的御史们尤爱抨击纳兰似雨飞扬拔扈必成大患,指斥沐韫之中饱私囊国之蛀虫。太祖曾对世宗道:“国之利器,惟纳兰云州与沐尧州。”但太祖还有后半句私嘱顾命重臣长冶未明道:“恐祸端亦起于南北,社稷还须托于先生。”太祖说过这句话两个月后驾崩。 坚城 南方的琥央城建城不到二十年,它拥有帝国最坚厚高耸的城墙。旭水河南下与支流孟江交汇于葵山脚下,太祖派大将苏未征平定南方后,在此勘查,于孟江西岸二十里处,伐林开山,修筑城池。城东西三里,南北两里,城墙高十丈,用青石砌起,沿城挖护城河。以城池为中心修官道,设驿站,南接尧州,西通霞关。苏未征迁流民两万落户在此,开荒屯田,鼓励农桑,免五年赋税。琥央城很快繁盛起来。孟河边设的渡口后来成为南方最繁华的港口小城。这座城市在尧州出兵北伐时,成为双方主战场,三易其主。建城者本为对故人的允诺而修此城,年少意气的故事随史书的修饰而面目全非,留在纸上的只是冰冷的算计。人们通过后来的延绵战火,反推其处心积虑,更愿意相信是利益的驱动构建了这座城市,而那单纯的初衷却被指斥为演义野史,只有未经世事的少年们在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