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诸大儒是怎么批评王阳明的

周工

周工
2013-06-23 22:41:3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43:27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一 反动与先驱   这部讲义,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和价值。为什么题目不叫做清代学术呢?因为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国的十来年,也可以算清学的结束和蜕化。把最近三百年认做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单位,似还适当,所以定名为《近三百年学术史》。   今年是公历1923年。上溯三百年前至1623年,为明天启三年,这部讲义就从那时候讲起。若稍为概括一点,也可以说是17、18、19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   我三年前曾做过一部《清代学术概论》。那部书的范围和这部讲义差不多,但材料和组织很有些不同。希望诸君预备一部当参考。   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   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   无论何方面之学术,都有这样趋势。可惜客观考察多半仍限于纸片上事物,所以它的效用尚未能尽量发挥。此外还有一个支流是:   排斥理论,提倡实践。   这个支流屡起屡伏,始终未能很占势力。总而言之,这三百年学术界所指向的路,我认为是不错的——是对于从前很有特色而且有进步的,只可惜全部精神未能贯彻。以后凭藉这点成绩扩充蜕变,再开出一个更切实更伟大的时代,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这回演讲的微意。

      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本讲义所讲的时代,是从它前头的时代反动出来。前头的时代,可以把宋元明三朝总括为一个单位——公历1000至1600——那个时代有一种新学术系统出现,名曰“道学”。那六百年间,便是“道学”自发生成长以至衰落的全时期。那时代的道学思潮又为什么能产生能成立呢? (一)因为再前一个时代便是六朝隋唐,物质上文化发达得很灿烂,建筑、文学、美术、音乐等等都呈现历史以来最活泼的状况。后来,这种文明烂熟的结果,养成社会种种惰气。自唐天宝间两京陷落,过去的物质文明已交末运,跟着晚唐藩镇和五代一百多年的纷乱,人心愈发厌倦,所以入到宋朝,便喜欢回到内生活的追求,向严肃朴素一路走去。

    (二)隋唐以来,印度佛教各派教理尽量输入,思想界已经搀入许多新成份,但始终儒自儒、佛自佛,采一种不相闻问的态度。到了中晚唐,两派接触的程度日渐增加,一方面有韩愈一流人据儒排佛,一方面有梁肃、李翱一流人援佛入儒。(注一:梁肃与白居易交好,是天台宗一员,护法健将。李翱是韩愈朋友,著有《复性书》,拿佛理解释儒书)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道学派别,虽然不少,但有一共同之点,是想把儒家言建设在形而上学——即玄学的基础之上。原来儒家开宗的孔子不大喜欢说什么“性与天道”,只是想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陶养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输入以后,一半由儒家的自卫,一半由时代人心的要求,总觉得把孔门学说找补些玄学的作料才能满足。于是从“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的《礼记》里头抬出《大学》《中庸》两篇出来,再加上含有神秘性的《易经》作为根据,来和印度思想对抗。“道学”最主要的精神实在于此。所以在“道学”总旗帜底下,虽然有吕伯恭、朱晦庵、陈龙川各派,不专以谈玄为主,然而大势所趋,总是倾向到明心见性一路,结果自然要像陆子静、王阳明的讲法,才能彻底地成一片段。所以到明的中叶,姚江(王阳明)学派,奄袭全国,和佛门的禅宗,混为一家。这是距今三百五六十年前学术界的形势。

      在本讲义所讲的时代开始之时,王阳明去世已将近百年了。(阳明卒于嘉靖八年,当公历1529年。)明朝以八股取士,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学术界本身,本来就像贫血症的人,衰弱得可怜。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但晚年已经四方八面受人妒忌排挤,不得志以死。阳明死后,他的门生,在朝者,如邹东廓守益、欧阳南野德;在野者,如钱绪山德洪、王龙溪畿、罗近溪汝芳、王心斋艮,都有绝大气魄,能把师门宗旨发挥光大,势力笼盖全国,然而反对的亦日益加增。反对派别,大略有三:其一,事功派,如张江陵居正辈,觉得他们都是书生迂阔,不切时务。其二,文学派,如王弁州世贞辈,觉得他们学问空疏,而且所讲的太干燥无味。其三,势利派,毫无宗旨,唯利是趋,依附魏忠贤一班太监,专和正人君子作对,对于讲学先生,自然疾之如仇。这三派中,除势利派应该绝对排斥外,事功、文学两派,本来都各有好处。但他们既已看不起道学派,道学派也看不起他们,由相轻变为相攻。结果这两派为势利派利用,隐然成为三角同盟以对付道学派。中间经过“议礼”、“红丸”、“梃击”、“移宫”诸大案,(注二:欲知四大案简单情节,看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最好)都是因宫廷中一种不相干的事实,小题大做,双方意见闹到不可开交。到最后二三十年间,道学派大本营,前有“东林”,后有“复社”,都是用学术团体名义,实行政党式的活动。他们对于恶势力,拼命奋斗的精神,固然十分可敬可佩,但党势渐成以后,依草附木的人日多,也不免流品很杂。总而言之,明朝所谓“士大夫社会”,以“八股先生”为土台。所有群众运动,无论什么“清流浊流”,都是八股先生最占势力。东林、复社,虽比较的多几位正人君子,然而打开天窗说亮话,其实不过王阳明这面大旗底下一群八股先生和魏忠贤那面大旗底下一群八股先生打架。

    何况王阳明这边的末流,也放纵得不成话,如何心隐本名梁汝元、李卓吾贽等辈,简直变成一个“花和尚”。他们提倡的“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把个人道德社会道德一切藩篱都冲破了,如何能令敌派人心服。这些话且不必多说。总之晚明政治和社会所以溃烂到那种程度,最大罪恶,自然是在那一群下流无耻的八股先生,巴结太监,鱼肉人民。我们一点不能为他们饶恕。却是和他们反对的,也不过一群上流无用的八股先生,添上几句“致知格物”的口头禅做幌子,和别人闹意见闹过不休。最高等的如颜习斋所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至矣极矣。当他们笔头上口角上吵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张献忠、李自成已经把杀人刀磨得飞快,准备着把千千万万人砍头破肚,满洲人已经把许多降将收了过去,准备着看风头捡便宜货入主中原。结果几十年门户党派之争,闹到明朝亡了一齐拉倒。这便是前一期学术界最后的一幕悲剧。


    这是主帖之前一段,也是此书之开篇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44:30

    二论儒学脉络 -------廓清宋明,直归孔孟

    儒学乃“人文、理性”之文化,历千万年而大成。人生而是儒家,经三代、周公而至夫子而成熟,故谓夫子为集大成者。 孟子继之。 倡仁义,导性善。人言孟子有英气,此英气,儒学之生气也。

    儒学倡性善,此实人人平等自由之大基础。荀子以《非十二子》攻孟子。继而妄言“性恶”,则人生而有“原罪”,即为权力者“管束”之学理基础;荀氏又强调“利、强”,则荀学流于法家专制可知矣。

    荀学系统性强,图现实之利,固增其现实可行性,儒学之发扬亦有赖于统一国家之法制保障。但妄言性恶、倡利,开专制之机,此荀氏之过也。荀学非儒学正道。

    秦用荀学强法,虽较之《商君书》稍有圆融,但终不免十几年二世而亡。

    汉初用黄老,董仲舒杂儒学以谶纬阴阳鬼神之学,弃儒学“理性、人文”之根本,易之以“迷信”。此术固使“儒教”兴于汉,但开迷信之机,则其后佛道之大盛必矣,至于唐宋则几不可收拾,此祸实始于董氏,此其大过也。

    佛道之盛,斯文之危至于唐则甚矣。历韩愈、周敦颐、二程至于朱熹而有理学,始扫除汉儒董学之“迷信”而复儒学“人文理性”之根本。韩愈作《原道》正道统,排荀董于儒门之外。朱子于斯文久病危殆之时能沉健奋起,力挽狂澜,此朱子之功也。

    但理学同构于佛道,此朱之大过也。理学有道学之迹,更以灭欲、成圣、静坐为张本,此实佛门骨架,与孔孟之道一一乖反。至于心学则与禅宗混同,不复儒学矣。清初颜习斋、顾亭林、王船山诸大儒无不痛击心学,欲使儒学复归孔孟之本。惜乎雍乾文网大布,此一正脉又被断绝。学人不复敢言义理,只为小学耳。此实中华之大不幸。义理断则斯文再无返本之可能,斯国亦失迎新之根本,束手以待三百年之后毙,悲哉。雍乾,斯文之大罪人耳。

    儒学有其根本,孔孟未曾曲以迎时,故能固儒学之根本,以成其大。曲以迎时,虽有小用,则其祸则亦必自种而不知。儒者为学宜求其真,誓保此文化根本,岂可稍存枉用之心。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45:11

    115,论及小旦之论:

    梨洲云:“先生以圣人之学,心学也。……而或者以释氏本心之说,颇近于心学,不知儒释界限只一理字。释氏于天地万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而止守此明觉;世儒则不恃此明觉,而求理于天地万物之间,所为绝异。然其归理于天地万物,归明觉于吾心,则一也。”

    阳明云:“圣人致知之功至诚无息,其良知之体皦如明镜,略无纤翳。妍媸之来,随物见形,而明镜曾无留染。所谓情顺万物而无情也。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此则所觉一也。

    论:所觉是本,所为是末。本即一,唯所为不同耳。这样说来,心学也本承认与佛氏是一家。

    心学实意在混同佛儒耳。

    故可言,心学实是入世之佛学罢了。

    亦即:心学,娶妻生子当官做事的佛学罢了。此所谓,“所为绝异”。

    116,关于心学:

    旦论:显然,所觉者乃圣人之知,所为者乃儒者之行。

    论:这里所谓觉者,心学家言之为圣人,其实只是佛。与儒何干。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48:02

    斯文之道:208,性本善

    湖北-闲愁(7) 19:52:11 心学四诀_百度百科 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周工(1) 19:54:22 这不是和孟子的性本善矛盾吗 湖北-闲愁(7) 19:55:19 眼光如炬 周工(1) 19:58:42 心学总说承孟子,却是从根上篡 周工(1) 20:00:19 意一动,就有善恶,这和荀子性本恶异曲同工 周工(1) 20:03:07 首先,儒倡性善,法言性恶。性善则人之生即有权利自由,导性恶,则人之生即有管理教导之必要。善恶之辩即种自主与管制之机,近代儒者多有言性恶、性无善无恶说,此本荀学、法家旧路,岂有它哉,此实不知儒学者也。此机本即有信仰高度,岂可妄动。 周工(1) 20:06:57 这是引的一句话 鹣鹣(1) 20:08:40 孟子性善荀子性恶都是错的 鹣鹣(1) 20:09:40 性是自然属性,善恶是社会属性,二者根本不在同一层面上,因此,性不分善恶 湖北-闲愁(7) 20:09:41 鹣说说 周工(1) 20:10:34 我原来也有过这种想法,发现有问题

    活见鬼(6) 20:11:33 性不分善恶在平衡论里早以有之 鹣鹣(1) 20:11:55 孔子只说食色性也,并不认为天性分什么善恶

    曹小旦(8) 20:57:06 这是那个和孟子辩论的告子说的 以后不要再闹这样的笑话了

    鹣鹣(1) 20:14:20 孟子是为了给教育有用论找个前提,荀子是为了给法治有理论提供依据,但这都不是性的本意

    周工(1) 20:27:33 NO64性本善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人世间最美的礼物。他们是人间就是天堂的最好证明。

    人之初,性本善。这样说比较小,其实是‘万物之初,性本善。’

    性本善之存在角度: 性本善,万物之性本即是善的。相对于其群体而言,个体本就是群体有机一分子,是群体存在发展的基础,本就是适合于群体的,本即是善的。狼相对于狼类来说,它就是善的,助其族,育其子,尽其性,这即是善。

    性本善之欲望/文化角度: 性是人行动之基础,故善体现在人的“欲望”中。善体现在人的“群体性要求”/人的荣誉性要求。人即有先天的文化意认上的善之欲,如“群体/爱欲”;也有后天的善欲,如“母欲”。以此言则人性本善。

    性本善之尽性角度: 尽性为善。天地之机,在使万物各尽其性。万物各尽其性即是善。

    善,是人类文化的自然创造和理想,是完美的道德评价。它的内涵也是随时代进步的。人文亦较多从“利它”/群体性角度定义善。然而不变的善是:行为即付合个人之发展,又合于群体之发展,即各尽其性而已。

    性本善,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会受环境影响,有时会失其本性,即“心理/观念”出了问题,故不失其“赤子之心”很重要。当然有不合适的基因变异,是特例,不论.END

    周工(1) 20:33:41 各尽其性,各尽其善 其不善者,伪也 习蔽耳

    笑嘻嘻吃酒<X> 20:55:53 食色是善是恶? 周工(1) 21:01:03 食色是善 周工(1) 21:01:14 食色之性是善 过之则不善

    笑嘻嘻吃酒<X> 21:02:23 周工所言甚善 周工(1) 21:02:32 有食色之欲是善 要没有食色之欲就麻烦了

    周工(1) 21:03:40 仁心正之,礼义节之

    性本善,食色本性,故食色亦善。未见有记夫子言食色之善,本性皆有,本不必强调善恶,易流也。至宋江明理学禁欲/存天理灭人欲,则又一蔽也。

    吃饭还用强调吗?

    心学言宗孟子,实则远取中庸,近抄佛老,佯称夫子为圣,却又要“补其不足”,夫子之学有何不足?又劳诸小子补之?篡性善之根本,孟子之学又何以立?溺于异端,儒皮佛骨,张狂无知,斯文之贼耳。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49:33

    不破不立。孔子攻异端,孟子辟杨墨,荀子非十二子,韩愈、理学诸家倡道统,都是在破。 要讲理,要有理性讨论的能力,要正本清源,只发牢骚、和稀泥是没用的。诸后学之争未尝不烈,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为一真字,为一理字而已。

    不明就里,抱残守缺,一闻批评就受不了,后人篡孔孟,废道统,你受不受得了?几千年儒表法里荀学秦制,你受不受得了?康熙说‘道统在是,政统亦在是’而断儒家义理文脉,你受不受得了?二百年家国苦难你受不受得了?国人弃儒学如蔽履,理都懒得理,你受不受得了?

    1,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原道》

    2,程氏说:“荀子极偏颇,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河南程氏遗书》卷19,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3,理学心学皆轻五经

    朱熹轻五经倡四书以立其理

    朱熹说易: 1,“易非学者之急务也,某平生也费了些精神,理会易与诗,然其得力,则未若语、孟之多也。易与诗中所得,似鸡肋焉。”(语类一百四) 2,“甚不满于易本义。盖先生之意,只欲作卜筮用,而为先儒说道理太多,终是翻这窠臼未尽,故不能不致遗恨云。”沈僩(语类卷六十七) 3,朱熹于《易本义》:七十岁时说:“某之谬说,本未成书,往时为人窃去印卖,更加错误,殊不可读。”(朱文公别集卷六答杨伯起)

    朱熹说礼: “礼,时为大。有圣人者作,必将因今之礼而裁酌其中,取其简易易晓而可行。”(语类卷八四) “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仍秦、汉上下诸儒解释仪礼之书。”(语类卷八四)

    朱熹说春秋: “春秋只是直载当时之事,要见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一字上定褒贬。”(语类卷八三) “左氏传是个博记人做,只是以世俗见识断当他是,皆功利之说。公、谷虽陋,亦有是处,但皆得于传闻,多讹谬。”(语类卷八三)

    朱喜说书: “伏生书多艰涩难晓,孔安国壁中书却平易易晓。或者谓伏生口授女子,故多错误。此不然。今古书传中所引书语,已皆如此不可晓。”(语类卷七八)

    书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恐倒了六经。如金縢亦有非人情者,“雨,反风,禾尽起”,也是差异。成王如何又恰限去启金縢之书?然当周公纳策于匮中,岂但二公知之?盘庚更没道理。从古相传来,如经传所引用,皆此书之文,但不知是何故说得都无头。且如今告谕民间一二事,做得几句如此,他晓得晓不得?只说道要迁,更不说道自家如何要迁,如何不可以不迁。万民因甚不要迁?要得人迁,也须说出利害,今更不说。吕刑一篇,如何穆王说得散漫,直从苗民蚩尤为始作乱说起?若说道都是古人元文,如何出于孔氏者多分明易晓,出于伏生者都难理会?贺孙。(语类卷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九-尚书二)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51:21

    301,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自由 • 梦想(3) 15:06:47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周工(1376600829) 15:07:16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是伪尚书的 周工(1376600829) 15:07:43 怎么可以用危说人心呢,怎么可能唯危呢?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个心危吗? 养其正而已,养不正才可能危 自由 • 梦想(3) 15:07:45 人心有欲望 周工(1) 15:07:57 保其赤子之心 树正、再节一下就好了 自由 • 梦想(3) 15:08:52 孟母为何三迁? 周工(1376600829) 15:09:24 环境对人很重要,尤其是小孩子 容易习蔽 自由 • 梦想(3) 15:09:57 不要轻易给人家扣帽子”什么伪尚书“ 周工(1) 15:10:19 这是定论了 自由 • 梦想(3) 15:10:44 老人家吃块西瓜吧 这只是您老一人之言 周工(1) 15:11:16 这是常识 周工(1) 15:17:06 十四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   ——校注古籍 辨伪书 辑佚书

    辨伪书,今古文尚书之争 可以百度 周工(1) 15:27:17 但一直以来,就不断有人认为这个版本是梅颐伪造的。到了清初,朴学大师阎若璩从篇数、篇名、典章制度、历法、文字句读、地理沿革和古今行文异同等多方面考证,并引用其他古籍作为旁证,得出东晋梅颐所献《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是后世伪作的定论 如今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明确得知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网络)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51:46

    夫子说“当仁不让于师”,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

    资料放这里,欢迎理性讨论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3 22:57:24

    ----梁任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孔子小组有全文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4 16:03:15

    我怎么觉得大意是,王阳明很牛笔,但是王阳明的弟子不争气,搞什么党争,还吸纳八股腐儒。 跟王 我怎么觉得大意是,王阳明很牛笔,但是王阳明的弟子不争气,搞什么党争,还吸纳八股腐儒。 跟王阳明关系不大嘛,扛着王阳明的旗号,干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那些腐儒、党争所谓的缺点,王阳明并没有嘛。人家死了就不干他多大的事了,一个人再怎么英明神武,也控制不了后人的曲解啊。 ... 大龅牙

    王船山亦以为王学末流之弊,从阳明本身出来。他说:   “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5 10:58:53

    其实骂王阳明的诸儒哪一位成就高过王阳明了,多数人恐怕是借势炒作吧! 其实骂王阳明的诸儒哪一位成就高过王阳明了,多数人恐怕是借势炒作吧! 月下逐鹤

    请了解一下诸大儒都是什么人,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有介绍,孔子小组有此书全文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5 10:59:59

    其实骂王阳明的诸儒哪一位成就高过王阳明了,多数人恐怕是借势炒作吧! 其实骂王阳明的诸儒哪一位成就高过王阳明了,多数人恐怕是借势炒作吧! 月下逐鹤

    把诸大儒说成炒作,真是以小人、现代人之心之心度古贤之腹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5 12:25:42

    除了一本梁著《学术史》,还有两本钱著《学术史》,更有三部砖头学案。 而且梁任公也并不是光挑 除了一本梁著《学术史》,还有两本钱著《学术史》,更有三部砖头学案。 而且梁任公也并不是光挑个刺而已,又何必死死抓着这一点呢?而且任公也是好好学过佛学的人 ... 间闲室主人

    前儒批阳明,重点在什么?就在佛学化,进而空谈。说“与禅宗混为一家”、说“儒皮佛骨”,说“阳儒阴释”,都是在严儒佛之辨。

    即然阁下支持佛,那就没什么好辩的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5 12:26:37

    批评阳明,总会有一批佛徒出来声辩,这是很有意思的事。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5 14:03:15

    如果有,没发现和此书矛盾吗?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7 17:57:44

    风雨百年6462 锋芒毕露3 来这个吧里好久了,一直都在看大家的言论。今天冒个泡:其实学问是不分派别,好的就吸收,不好的就摒弃,不一定要分哪家拿派,分了派别的都是有私心的。浅见,希望大家不要喷我

    回复(2) 收起回复 90楼2013-06-26 14:24删除 |

    CHANGINA: 最主要的总问题在于:怎么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一些关键问题,非大才不足以辨之,是故于异端之辨,有孟子辟扬墨、韩愈辟佛老,儒门之争最为激烈,争什么?有学岐路,争于理、求其真,争于道统而已。诸大儒之辩常能能抓住要害,故于辩处最见学问。一句取精去粗说来轻松,然辨其真伪精粗何其难也。 2013-6-27 09:41 回复 诸派之争宜以各真其理别之,其见或有偏颇,其诚不可疑也。若以私心观诸大儒,这境界就太小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7 17:58:39

    倡儒追本固然在理,难道只要务实,必得学以致用,就不要形而上的追问了吗?无用之学不能浅薄地嗤 倡儒追本固然在理,难道只要务实,必得学以致用,就不要形而上的追问了吗?无用之学不能浅薄地嗤为真的无用。庄子都给了无用之木以生存的空间。何况,致知而至高层次的思想(含而不限于容量与能力),获取收容与应付的更大的意念,不是人类进步的需要吗? ... 众里寻它千百度

    儒学的非本体论时代

         子不语怪力乱神、鲜言性与天道。夫子本无本体,亦以为可行之天下。时势化易,不必苛责后儒于妄加本体,但原儒如此,不可不明。今日科学昌盛,诸说皆偃。诸理非科学之言之证不足以信之,本体亦然。形上归于科学,人伦归于儒学,此其时也,亦可言“科学时代即儒学的非本体论时代”。      (一)      本体论是西哲的根基,胡适论证了“西哲”的必然消亡,认为其过时了,只是“玄想”。以后只有科学家、思想象,而不必有哲学家。我较认同这个看法。再找西哲为工具论证“中国思想”,就有些问题了。所谓打通中西,我想这个西应不是西哲,而应是科学,为什么不在科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等)基础上开新国学呢?      关于本体论,古来有本体论的哲学都倒了,因为本体论本身就是成问题的。所以现代哲学家们很少沾本体论了,故语言哲学、后现代主义都退出本体论领域,一个退守语言,一个退于解构,这就是“在科学面前”“玄想”对本体论的无奈。      个人看法,现在是科学时代,本体论是什么,世界本原和构成是什么,还是交给科学。玄想本来无据、无证,故易倒,再说任何“哲学家”的玄想在“爱因斯坦”面前都太不堪一击。根倒则体系必倒,又孔孟本无本体,所以国学对“玄想”式的本体论还是不沾为妙。      (二)      清儒批理学“谈性理,读死书,不重行,远离人伦日用,失孔孟之道”。这当然对。夫子本即鲜言性及天道,重行,重日用。但不应这样苛责宋儒,程朱有其时势不得不然之处。      理学搞本体,一是由于思维发展,一是由于佛道所迫,不得不如此。思维发展,故探问之心强,所谓人心唯危是也,又二氏以玄言逼迫,故理学亦不得不探理钩玄。程朱岂不知孔子一生重行,以行教,老而无奈始退而著书。理学以静坐读书为学问,其实亦是无奈,所谓人心唯危,不如此不足以收拾人心,不如此又何以战胜佛道。      再者,本体论都是用来“忽悠”读书人的,普通百姓谁管这个?收拾住了读书人,就收拾住了天下人,让读书人给天下人做个好榜样罢了。故程朱谈道谈性,有其时势不得已处,不可苛责。      道学援佛道,因其时势,佛道压重,故难免同构。今日诸学诸教都暗,理性昭彰,科学独大,又何必援佛老以自用?孔孟本即理性,取老弱之佛老邪说而不取同为理性之科学以自强,吾不知其可也。      程朱对僻佛道还是不含糊的,道之流为庄子为道教,佛之流为佛教,不从根本上反对,又如何胜之?明援勇引,取败之机也。      (三)      再者,老子搞本体论,也不敢说太细,再细也不知道多少了,故云“强言之”、“道可道,非常道”,说白了就是不敢细说。说太细是经不住拷问的。如果老子再细说,象古希腊的本体论体系一样,也早就倒掉了。这是老子的聪明所在。      今日若搞本体,就不可能不细,不细不足以取信,细又立不住,这就是“玄想”哲学在科学面前的困境。除非搞“唯心论”和神学。      现在是科学时代。人的理性已足够强大,科学已成为最主要的信仰。形而上、形而下都交给科学,儒学只管人伦道德,这不是很好吗?又何必非找一个本体论以取信,种十年二十年后坍塌之祸根。诸科学学科终人一生都研究不完,又何必以读死书、玄谈学理来收拾人心呢。      科学时代,孔孟之真亦足以取信,本体论还是交给科学吧。故可言:科学时代就是儒学的非本体论时代。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8 13:13:01

    谢谢指教!骨鲠未尽,容再吐之。 凡事皆有两端,一头一尾,一尾一头。如现在讨论的问题, 谢谢指教!骨鲠未尽,容再吐之。 凡事皆有两端,一头一尾,一尾一头。如现在讨论的问题,一端是实干,一端是究理。儒家主张在两端之间要“允执其中”,就是不要走极端的意思。伟人也说过: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就是在提示不要顾头不顾尾的吧! 知识从感觉中来,经验从实践中来,这是说精神产品的源头是物质的运动。然而知识和经验要经过头脑的加工才能成其为知识和经验。爱因斯坦的成果不是从实验室里做出来的,他是梳理自己的思想,或者说通过阐述自己的直觉而得到的。最初把持学会的专家级官员并不承认他,只是当他的理论被事实证明以后,才爆发了推动历史的巨大威力。这表明,我们应当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头脑的发展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说穿了真理也是进入了人的头脑才能生效的。无论有多少真理头脑不去把握,也是白搭。初生婴儿大脑是一片空白,所以要给予他教育,以便他依据真理自主地安排自己一生。重视头脑或思想的发展,不等于谈玄、坐忘、参禅,或以静心去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想是可以发展的,从思想的容量、思想的能力都可以谈发展。儿童能想的问题和成人能想的问题就大相径庭。儿童会掉进井洞里,成人能设法救他出来。这里除了人道还包含了思想水平不同。 我完全赞成实干,不应该坐地空谈。不过任何实干,只要是人干的,都是通过头脑去干的。这样,头脑(亦思想)的提高和怎样提高,就不得不受到关注。说到底我的问题是:今后是不是人们应该只认实利,进而只求一己获取的私利,而不必追究人生的意义,不必虚图灵魂的升华? ... 众里寻它千百度

    儒学是学问,当然要讲道、讲理,把道理讲清楚,这很重要。本帖讨论的问题是:心学的理还是不是孔孟的理,还是不是儒学的理。是不是“与禅宗混为一家”,是不是船山说的“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

    讲理要正本清源,问题在这里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8 13:14:05

    我看明朝那些事儿 觉得他很厉害 非常厉害 我看明朝那些事儿 觉得他很厉害 非常厉害 皮皮

    小说家言,不足取信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8 13:41:30

    不过虽是小家之言 但是意味深长 大家之言一定可信吗? 不过虽是小家之言 但是意味深长 大家之言一定可信吗? 皮皮

    多读论孟,参看诸子百家,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意味深长,什么是学问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29 09:26:07

    共同学习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6-30 15:39:57

    古人云“学阳明不成,纵恣而无廉耻;学心斋不成,狂荡而无藉赖。”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3 09:25:17

    真搞笑,一个政权完了,关学者鸟事!到底是政局产生了思想学说还是思想学说决定了政局?都说春秋 真搞笑,一个政权完了,关学者鸟事!到底是政局产生了思想学说还是思想学说决定了政局?都说春秋战国诸子学说兴盛,但那时统治阶层不仅不迫害知识分子反而支持他们自由发展。当时的非儒即墨也没能引导社会朝向文明方向发展。魏晋玄学盛行,是因为在司马家族统治下人人自危。明朝是前无古人的特务统治,根本没有儒者鸟事,而且朱元璋也看不起读书人。另外王阳明只是发表了自己学说,没限制别家,也没要求所有人都信他的,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就算他是错的,那么多人相信他,而没提出自己的学说,只能说明其他人蠢。 ... 夜醉微凉

    明修长城清修庙,一种思潮作用大不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果如何?

    民风国运,岂非相关。言其伟,则盛言其大。推其责,又言与我何干,此岂是君子所当为。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3 11:18:45

    各司其职吧,你说的是那个只会写诗不会管理国家的李煜吗? 为政者,就该用行政的知识和思想去管 各司其职吧,你说的是那个只会写诗不会管理国家的李煜吗? 为政者,就该用行政的知识和思想去管理政治,学者就应该抛开功利专心从事纯粹的学术研究。如果说心学有争议的话,我们举禅宗的例子,禅宗佛学思想本身没问题吧?如果用它管理国家则明显不合适。我不知道王阳明本身有没有提倡用心学为政,如果没有,它只是一种纯粹的学说,如果有,那你们的评价就是很中肯的。 我们再说说思想与政治,当朝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形态,他们想的和你们一样,思想学术上要100%的支持这个国家形态,所以他们打到了为“封建社会”服务两千年的儒家,甚至整个国学,同时它也禁锢着自由民主等“资本主义思想”,看看我们现在的民众,跟SB似的,不知历史,不知自己的根,也不知道外界的现状,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按照你们所说的,岂不又进入这个怪圈了? 我举个反例,中华民国,各种知识分子风起云涌,孙中山为这个新的国度提出了新的哲学理论,确立了一个符合实际的三民主义,你说他理论不切实际吗,他的思想是空谈吗?可最终不还败给了生拉硬套马克思主义做理论的共党? ... 夜醉微凉

    “禅宗佛学思想本身没问题吧?”这话问题大了。

    孔子攻异端,孟子辟杨墨,韩愈辟佛老、正道统,都是为什么?

    道统要不要讲,道、理要不要正?还是做乡愿和稀泥,那就无话可说了。或者本身就是佛教人士,那更不必言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6 19:36:19

    道学和佛道的同构是很明显的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7 21:58:35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1,“况且刑名钱谷农兵等等,并不是传统儒生钻研的领域,这方面的成就与儒学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这个牙先生已经回答了。儒学讲修齐治平,只要是有利于这些目的的都是要学的,儒不止是道德学。

    2,“求食、求匹偶求安居,当然这些是值得拥有的。但富庶本身,并不是儒家的目的。”

    富之是儒学的目的,也是治平的主要内容。但只富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富而有文化,是人文化成。这就是[富之教之的意思。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第十三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8 19:56:24

    听没听过儒表法里,或儒家的法家化,或皇家儒学?

    327,儒学与帝制的关系

    一个常见的词,儒表法里,也叫阳儒阴法、外儒内法,通俗的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立的只是牌坊。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所以说夫子之学未尝一日行于天下,这是有道理的。

    儒学是道德学说,是做人的学问,这是儒学的本质,也是永恒的。而制是与时化易的,有些人批评儒学,方法就是把儒学与帝制捆绑,这是很常识性的错误了。

    儒学是做人的学问,不得不用,至少是不得不打这个晃子,这就是学问的力量所在。梁山泊等山寨的堂上也要挂忠义堂、聚义厅一类的匾,也得挂替天行道的大旗。你肯定它也好,你反对他也罢,这是不影响他挂的。只有一个方法可以不让他们挂,这就是武力征服。否则你再怎么反对,寨主们是不会理你的,搞不好他们还会把你灭了。

    帝国也是大山寨罢了,立寨之本就是武力。你有什么好设想都可以写在书上去兜售,结果自己掂量掂量吧。皇上用什么由得你做主吗?所以帝王们对儒学有多少篡改就可以理解了。当然皇上们用儒学是在吸取秦用法家二世而亡的教训基础上的,是不得不用。陈吴刘项也代表了民力民意,制衡皇权的只能是民力民意,这个民意在古代就共识于儒学。

    学问/道理写在书本上只是文字组合,有什么用,看应用主体怎么用了。中国历史主要就是儒法斗争史,儒法是学说,主体是谁呢?皇民。强者讲利益,弱者讲道义;皇家用法术武力,民用儒学。二者妥协就是皇家用儒学,但难免暗用法术,形成一种妥协的平衡:儒表法里。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8 20:01:01

    贴不上来,可以百度以下两项:

    关于儒学与封建制度的问题

    易中天批评:这样的学问不离奇吗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9 18:04:49

    中国历来有个儒表法里的问题,再看看法家代表作

    《韩非子 五蠹第四十九》 作者:韩非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 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 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 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 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於殷、周之世 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为 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 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 足,人民少而财有馀,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 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 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於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 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於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 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於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 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 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於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 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 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 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 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於世,而备適於事。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 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 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於古不 用於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 “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 之战,铁銛矩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 “事异则备变。”上古竞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齐将攻鲁,鲁 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 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於二国矣。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 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 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 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於父 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 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 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 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且民者固服於势,寡能怀於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 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 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 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於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 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於哀公,乘势则哀公 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 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 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 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 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於爱,听於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 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 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 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 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 尽其力矣。

    今则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 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毁誉、 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 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人主尊贞廉之行,而忘犯禁之罪, 故民程於勇而吏不能胜也。不事力而衣食则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 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 灭矣。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 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 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 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 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於君而曲於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 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 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 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 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 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脩行义而习文学。行义脩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 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 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 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 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 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 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 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 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 治之政,民閒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於治反矣。故微妙 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 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 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 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於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於十,而境内之官以百 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 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於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於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焉。 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辩而不周於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 於乱;行身者竞於为高而不合於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於弱, 政不免於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 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 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 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 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 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 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 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 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者归之於功,为勇者尽之於军。是 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亹,超五帝,侔 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於从衡之党,则有仇之忠,而借力於国也。从者, 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 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 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 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 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 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 而亡地败军矣。

    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於内,救小则以内重求利於外,国利未立,封土厚禄 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 富退处。人主之於其听说也,於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 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徼悻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 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 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 攻也。治强不可责於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於内,而事智於外,则不至於 治强矣。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 谋,弱乱难为计。故用於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於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於秦 者必智,用於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故周去秦为从,期年而举;卫离魏 为衡,半岁而亡。是周灭於从,卫亡於衡也。使周、卫缓其从衡之计,而严其境 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天下 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万乘之国、莫敢自顿於坚城之下,而使强敌 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治国者之过也。智困 於内而政乱於外,则亡不可振也。

    民之故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於敌,退则死於诛则危 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 避。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途者则求得, 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夫明王治国 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 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於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 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高价之民多矣。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 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 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於私门,尽 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 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 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9 18:05:20

    总结一下韩非子 五蠹第四十九:

    吏师法教

    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 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孝子背臣

    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骄爱畏威

    民固骄於爱,听於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 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服势寡义

    且民者固服於势,寡能怀於义。回复 | 引用 | 举报 | 编辑

    仁义乱国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 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众智法败

    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 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力寡国贫

    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 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9 18:06:39

    105,兵、道、法之关系

    兵、道、法,皆权谋之术也,其始为兵、道,其终为法家、纵横者流。存身治世,必以其道。道则世远,术不可长。险不可久,为兵则可,其为政纲,或有时利,久则必危。斯国权谋之术举世无双,被此祸亦三千余年矣。

    《老子》和法家,得其同不外“愚、弱”二字。

    《老子》: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守其真也。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法家代表作《商君书》:

    “故曰:民愚, 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开塞第七》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 则无外交;无外交别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 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垦令第二》

    “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垦令第二》

    “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 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 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 垦矣”。《垦令第二》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 也。”《说民第五》

    “故曰:民愚, 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吾所谓利 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开塞第七》

    “圣君知物之要,故其治民有至要,故执赏罚以壹辅仁者,必之续也,圣君之治人也,必得其心,故能用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力。 圣君独有之,故能述仁义于天下。”《靳令第十三》

    “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 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 强。”《弱民第二十》

    “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 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 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弱民第二十》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 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弱民第二十》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 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众而 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 不可不慎也。”《君臣第二十三》

    随手选几条,得其同不外“愚、弱”二字。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9 18:08:27

    可以搜一下经下视频,讲法家比较清楚:

    鲍鹏山讲商君书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09 22:52:21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1,要看靠谱的书,看书要有所分辩。比如,不能用《韩非子》《家语》之类记的孔子言行资料做为标准,这都是极不靠谱的。如果分不清义理,就会乱信,很矛盾很假的都无法分辩。

    2,看看历代书之真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有相关章节(辨伪书)

    3,看看秦晖讲的秦汉史(视频)

    看起来也读了不少书,能读成这样也是难得。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0:30:19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很忙。说一点,秦民风好,这结论怎么来的??

    讲 孝子背臣,仁义乱国,分子化个体,这种治理下道德会好???

    学问要靠谱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0:39:18

    法家就是国家军队化,蒙元一样。去文化,去强民,唯耕战二字。可取吗?读了很多书,核心抓不住,常识不清楚,要反思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0:56:08

    根本没懂法家,法家立论之基就是:反道德的,如果道德好,那法家就失败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0:57:30

    常识都没有,好自为之吧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1:01:54

    说实话:讨论只是在教你。。。。。这种讨论没有任何价值,法家早烂了,道家也没大出息,理都不必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3:28:42

    这话真是周工说的吗?口气大不像啊 这话真是周工说的吗?口气大不像啊 众里寻它千百度

    要清楚问题在哪里,诸子之争的时代早已完结,再没讨论必要。拿法家出来说的,已经很少见了,不堪一击倒在其次,法、道这些东西你让它再怎么做,它们也没多大用了。

    现在有一点反击必要的是佛教、基督教。但这都不是最本质的问题。

    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怎么造成的?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这个变局的原因是:近代人文和科学。表现则为物质基础-船坚炮利-科学/工业化,人文之兴。

    明白了问题,就知道应对之道在哪里:回应近代人文和科学之挑战。儒学有包容近代人文的能力,这个可百度《多元与独尊》,供参考。另,对科学,以科学方式证明儒学是正确的,鄙人的方法是以心理学论证应对,百度《孔子心理学》,供参考。

    再论诸子,如果说闲聊可以,真认为问题在这里就全错了。鄙人很直,学问为重,有话直说。这位又念佛又讲法家,话语中也很多错误,如果能以求教的心态,那么可以教一教。学入岐途本来可悯,教一教也是本份。只是有些人早已没有开放的心态、不是为了求学问,那么就不必再理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3:54:34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说忠恕而已,这是曾子说的话,这是不对的。

    夫子之道即儒学之道,肯定不止忠恕而已,甚至忠恕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仁。可以参考《儒学的义理结构》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14:42:43

    说夫子之道唯仁而已,或唯仁义而已,这样说是对的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21:24:35

    儒墨之辨、儒名之辨、儒法之辨、儒佛之辨、儒道之辨,这都是前人讲烂的话题了,结论早已很清楚。杨、墨早已消亡,道家道教也很边缘化,再无讨论的必要。

    佛教、基教在科学时代也会渐渐边缘化,所以也基本讨论的必要,表明态度就好了。

    分辨两种理论,有以下几点脉络,理情了就很明了了:目的、方法、结果,再有一点就是理论根基。

    -----------------------儒学 -------------------法家等----------------- 理论根基 | | | --------- | ----------------- | -------------------- | 目的 | | |
    -------------|----------------------------|--------------------------------| 方法

    结果

    这几点一列表,就一目了然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21:45:22

    大致列一下供参考,其他诸家分别也可以列一下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21:59:58

    -----------------------儒学 ------------------------------------法家等----------------- 理论根基 1,儒:性本善、仁者爱人、人本/民本,有恒产有恒心,人人皆可为尧舜、民富国强。。。 2,法:性本恶、民骄爱畏威、君本国本,仁义乱国、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弱国强、聚弱成强。。。


    目的------ | 修齐治平、天下大同、人文化成|--写给皇上的平民、治国策,强国 |

    方法 1,儒家方法:富之、教之、民富国强,重文化、重礼、推及、示范性作用、、修齐治平、重家、重孝,重人、仁爱、圣贤教化,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经修身为本、自治(为政以德,居其位而众星拱之。无为而治者,其唯尧舜乎)。。。 2,法家方法:弱民、愚民、去强、民弱国强,去文化重刑罚、重法、一民、罚禁赏使、重国、分家去族、吏师法教、唯王为大,孝子背臣、仁义乱国,只重耕战,强制(一准于法,无逸民)。。

    结果:民富、人文化成天下、乐近来远--|--民愚而无德、去文化、国家军队化,战争机器,杀而服之

    这几点一列表,就一目了然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0 23:05:07

    看看商君书、韩非子,看看上面列的哪个不是里面的?

    点到为止,好自为之吧,不再回复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1 10:56:32

    百度:369,诸家之辨

    供参考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4 09:16:46

    问题意识一定要强

    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怎么造成的?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这个变局的原因是:近代人文和科学。表现则为物质基础-船坚炮利-科学/工业化,人文之兴。

    明白了问题,就知道应对之道在哪里:回应近代人文和科学之挑战。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4 09:30:24

    回应近代人文和科学之挑战,有几点:

    1,正本清源、自身清理,具体方法就是:廓清宋明,直归孔孟

    这是返本

    2,以逻辑、实证的方法证明儒学的正确性、包容近代人文。 (逻辑+实证,即科学)

    这是开新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4 09:34:28

    作为一名佛家弟子在下只想说佛和儒学思想根本没关系好不。。 作为一名佛家弟子在下只想说佛和儒学思想根本没关系好不。。 绫迦

    这个要支持

    诸种思想根本是矛盾的,这是诸理论得以存在的基础。

    可是半瓶水的各路大仙太多,和稀泥的太多了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4 09:40:18

    问题意识一定要强

    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怎么造成的?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这个变局的原因是:近代人文和科学。表现则为物质基础-船坚炮利-科学/工业化,人文之兴。

    明白了问题,就知道应对之道在哪里:回应近代人文和科学之挑战。

    回应近代人文和科学之挑战,有几点:

    1,正本清源、自身清理,具体方法就是:廓清宋明,直归孔孟

    这是返本

    2,以逻辑、实证的方法证明儒学的正确性、包容近代人文。 (逻辑+实证,即科学)

    这是开新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4 10:20:32

    说白了,就是用现代的语言:把理说清楚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6 15:05:04

    廓清宋明,直归孔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8 11:37:37

    现在根本不是诸子争鸣的问题,时势早已不同

    现在是中西争鸣的问题,是与西方近代人文之争

    是用科学方法证明,以及融合现代人文,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解决之道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7-18 12:00:31

    关上门搞,或与科学矛盾,一点前途也没有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8-05 17:38:53

    正本清源,返本开新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09-12 23:43:02

    廓清宋明,直归孔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10-02 20:44:34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公冶长第五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3-10-15 17:03:51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1-06 18:21:29

    呵呵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2-23 20:21:30

    有话好说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5-14 00:05:32

    廓清宋明,直归孔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6-12 21:48:10

    风尘易化,空门难回。佛门无非几个字:苦、惧、空、出、神。苦,即认为人生苦。惧,就是怕六道、地狱之类。空,因为苦就把一切都否定掉,就出世。再就有个神的彼岸。此为佛学根基,儒家完全反此。讲乐、乐以忘忧,讲勇者无惧,讲入世讲人伦之大,讲成就圣交通岗功业。讲海外新儒家们不着调,他们都做了什么?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7-06 01:09:36

    正邪:文化、正道要捍卫,否则要你做什么?人能宏道,非道宏人,所以,每个人对道、对文化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不止对个人,都文化、群体都很重要。历史反复太多了,道要守,要守得住,不去行,守不住,空谈什么仁者无敌,甚至说什么吉人天相、佛法精微,这就太不靠谱了。

    人能弘道,明德新民之谓也。非道弘人,道不行不成,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谓也。

    道当然弘人,远小人而进君子圣贤,但前提是人要从道,道在那,你不走,怎么弘你呢?

    现在看来,还是首先要知道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7-17 19:10:42

    正本清源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9-28 12:01:05

    169,文革后,我们的学者很自然地回归了五四,尊胡鲁。还在十九世纪末打转,走不出的清末格局,虽属必然,让人无语。谁说时光不可倒流?我们的学者做到了。

    尊夫子的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学识程度。尊孔,还是尊后儒,天壤之别。

    要感谢:1,手机电脑和互联网。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2,零零后,他们一出生,世界将为之改变。一切都不必惊奇。

    ◆◆@斯文V 新文化运动这个词,就像新儒家/学一样令人恶心。新应于旧,破旧立新,新在哪里?新儒家其实还是这个基本面——破旧立新。说夫子旧,你新在哪?不知量也。其实我们面对的还是五四遗毒,余英时也没走出来。再有就是新文化运动加强版和必然结果——文化革命,新一定要革命才算成功,这是逻辑的必然。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09-28 12:09:12

    166,阳明书法,粗放狂荡,杀伐之气冲纸而出。又笔笔削失厚,或垂肩细尾,似有不足者,岂非书如其人哉:粗疏而自奴于圣佛,故一心求至圣成佛,自谓得一简便法门,便狂放自得,以为浩然之气,实粗鄙之气也,岂得夫子之淳厚、孟子之大哉.....王阳明书法 htt(分享自 @百度贴吧)

    理学心学:虽皆有援引,但理学不失其正,心学则流矣。理学复杂,尚理重礼,故学者多严谨持重,其失也刻板而或重实用。理繁则思虑多故也。心学理极简,更重成圣,其圣近佛陀矣。且一修即得,无待于外,简便非常,宗教性强,又其宗孟子,言知行合一,故激烈。观浙东之风,故如此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10-12 19:11:54

    171:儒学,是人道非神道,是做人的学问,是做好人的学问,是君子之学。当仁不让于师,是追求成为有浩然正气,卓然自立、厚德自强人格的士君子。而不是让人成为匍匐于神(强力)脚下的奴隶信徒。

    ◆◆@斯文V 奴性:神教徒有最深的奴性,他们管它叫虔诚,神就是奴隶之主。思想的奴录才是真正的奴隶,如此看,我们的学者是不是奴性深重呢?每当看到 @王怡的麦克风 ,我就有深深的怜悯。他们依懒性极强,丧失了独立性,这是本质,因而必有强力崇拜--不论神或人,他们一定要找个主/主心骨,以支撑他们软化的骨头。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11-11 23:01:22

    2,治国,即政也,即众人之事也,亦即君子之行也,即德之行,亦以行德也,故曰德政。仁为道本,故亦曰仁政。德行,道也,故曰有道无道,得道失道。 道二,有无得失而已。 @斯文V 国家治理:即治国也。道大,道即斯文,即文化也的。斯文,所以明道也。从个人言,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即修齐治平。今言治国,即中国也。今言天下,即世界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12-18 18:05:26

    183,从强力,到神权,再到人/资本主导,西方一路走来,还没有到仁/道的层次,但它们的繁荣/强力已足够摧毁我们知识分子无知的大脑,虽然它的文化必归于更张扬更大写的人——即土/君子/圣贤。一个日裔政治学者自信满满地宣布历史终结了——他根本不知道政治之外还有文化,政治之根是文化,舍文化何以谈政治

    政治学者去除人的文化属性谈政治,他们以为他们要管理的只是动物园。这比经济学把人简化为经济人模型更不看调。

    ◆◆@斯文V 资本主导、资本通吃,以钱为中心,为标准叫资本主义。以仁义、道德主导,就是道德主义,仁义主义、仁道主义。这个义字才名符其实。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4-12-19 10:43:38

    188,2,新儒家不真信孔子,基本是五四格局:认为孔孟旧了,过时了--这是基础共识,这点他们和各路西化派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大修与报废之争罢了。这就是问题所在,这种格局,其他的就不必讲了。钱穆就大不同,他是真信,所以最淳正。把儒学和科学对立起来,这又是他们共同的格局限制。此局不破,孔孟不明。

    回复@春木之芒001:清儒学问还实在,虽然义理之学在康熙后就断了。愚以为,学问还在义理,直归孔孟才及根本

    回复@吉祥金刚001:这点所谓新儒家们比程朱差远了,程朱建立理学,是要讲理。新儒家们是不敢讲理,把儒学与科学对立起来,把人文和科学二分/对立,所以重讲信,乞求人们对儒学要“同情之理解”,学者做成了乞丐,也是本事啊

    后人胡来,于夫子何伤! 你不走正道,乱了人伦,伤害的是你自己。尊孔也罢,贬孔也罢,得失的都是你自己,是你走不走正道的问题,关夫子何事。孔子要你同情要你理解么?人自绝于日月,于日月何伤! 不知量也。

    自从有人起,就有个人道。一个人不走人道,这个人就坏了。不走人道的多了,社会就坏了。

    不知正道,不走人道,可怜的是你,怎么可能反而乞求你对正道要“同情之理解”。这种笑话也就是新儒家能闹出来,因为他们对儒学也不是真信,也是同情之理解,故要求别人亦如此。儒学是做人的学问,做这个学问,前提是真信,否则永远是在外面看,深入不了的。新儒家的问题就在这,所以终不过是职业、饭碗

    ◆◆@斯文V 海外新儒家:1,我原来说过,自称新儒家的都不是儒家。称新儒家,就意味有旧儒家,孔孟过时了,要开新,要创造。所以他们不真正相信孔孟,问题就在这。海外“新儒家”基本是熊一系,而熊研究唯知,这是佛教的,又终身不婚,又要解散家庭,人伦尽毁,这分明就是和尚嘛,怎么会是儒?这笑话有点大。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1-11 21:18:19

    194,家庭主义:家是人类的核心价值,是普世中的根本。西方以近代人文反宗教,以走出中世纪,故倡解放/自由,又囿于神教传统,不知重家而倡个人主义。虽足时用,尚未及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只能是政治口号,不及于道。中华文化的复兴就是家文化、人文的复兴,人文的历史将兴盛于此,止于知本,止于至善。

    郑先生说反了。儒学是人学,是道德学问,这是根本,“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其次才是基于此的治国,修齐而后治平。修齐,家/人之事也。家、人和乐,则国自治;治国,亦以为人为家也,故曰: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则近悦远来,是以天下平。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恭已而已。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3-06 08:33:19

    239,@斯文V: 资先生此文还有很多抵牾之处:1,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毁灭传统之源,问题很大,责任更大。2,今天西化派还是清末、五四格局,这很悲哀。3,客观引孟子,主观批传统。主观,只是借口而已。又为批传统开门。4,集体知识背景缺失,对传统无力应用,受制于人,这是致命短板。5,道政分更根本,政再分,末也。

    @斯文V:复兴传统文化,大格局是什么?是放下刀枪捧起书,是要讲理,讲民心。西化派接过文革大的大旗,是知识只够做个西卫兵?是无力应用,不敢再讲理。要和你讲理了,却发现自己除了会喊政治口号,已经不会讲理了,于是接过文革的大旗,可笑复可怜。如此而已,岂有它哉!@资中筠 @茅于轼 @贺卫方 @张鸣

    @斯文V:西化派无人,这是西方近代人文格局决定的,他们还处于困境之中,我们的西化派也只能如此了。西化派不会有学问,有了学问就不是西化派了,他自然就是文化派,比如秋风。西化派就是没文化派,是骂人话。。联合国、潘基文、美国为什么要尊孔、尊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看得比我们中国特色西化派清楚。醒醒吧。

    捧起书本放下枪,闻听讲理西化慌。莫谈文化讲政治,文革大旗我来扛。

    @资中筠:颂圣为奴六十年 建国六十年来, ... (使用@太长了工具 发布)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3-22 19:10:54

    问题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4-15 18:33:14

    儒学的责任:儒学要为这二百年负责,这是毫无疑问的,且要负主要责任。如果没有责任,除非没有作用。使用、结果/作用、责任不可分离。(因、果)。儒学的问题在哪里?不是孔孟之道错了,是后儒偏离了正道,宗教化,鬼神化,玄学化,杂援曲说之结果。后儒无一圣人,都有问题,所以要廓清后儒,直归孔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4-15 18:33:59

    有儒者说儒学没责任,迹近无赖,亦为自我否定,实则无力反思。责任在后儒之学,在诸“新儒学”,在士之堕落,在曲解孔孟,在无力清理杂说,在以邪为正,在偏离正道。怎么评价诸新儒家、“新儒学”,我只能说,现在的儒学底子是这三千年最烂的。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4-28 22:12:14

    285,只是世乱,上用申韩,孔融不免,托于黄老,纵智玄说,醉心药酒,避世而已,与风流何干。操贼乖戾,诸士成仁,魏晋南北朝,佛道兴盛,斯文沦丧,道统之湮灭、士之堕落史而已,与风骨何干。所谓风流,只是雌伏,何来风骨。今人崇此,一叹

    斯文V:这段历史,是中国的中世纪,是中国的Dark Age。黑暗时代,斯文沦丧史而已

    -----@明伦书院施文忠

    魏晋,为中国人物之美的主流——圣贤气象——提供了另外一种选项:名士风流。做名士,有条件,照冯友兰先生的理解,要具备这四点: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欲为名士者,可对号入座。(明伦书院经典国学堂四月课程《魏晋名士,千古风流》分享) 2赏梅路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5-06 10:35:51

    310,士风日下:骂国民性,斯为百年士风日下之明证。责人全己,斯为下矣。英雄造时势,怂人骂祖宗。斯民,洪杨以之乱,曾李以之卫道,皆在士也。汉高唐祖,何曾怨民,因时成势,全其功业。夫子曰:君子德风,风过草偃。士风正,则世风正。世乱,则必士风先乱。责人自责,君子小人之间耳,岂有它哉。

    @斯文V: 有言:孔孟生于当世亦无可奈何。困于学理而不知,无能为力,又自大,故诬及孔孟,其愚如此。世事无非一个理字,理通,则风过草偃,悦而来从。三千年传统,虽有挫折,其根甚厚,其复必易。若夫子重生,必几篇文章惊天下,何其易也。鹰过天空,虎啸林静,如此而已。行有不及,反求诸己,离孔孟尚远,努力吧

    封新圣的,自封圣的,都是在贬低孔子。孔孟没毛病,需要发展麽?需要更新麽?不如此,圣从何来。三千年,圣人只有一个,就是夫子,将来也不会有。谁敢和夫子并列?自封圣,必是学入歧途,必小人也,儒之贼也。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5-24 07:48:03

    欲灭其文化,先灭其人心。欲灭其人心,先灭其士气。其士雌伏,其祸至矣。士之雌伏,士之耻也。路不行不至,道不弘不明。是故曰:人能弘道,非道徒以弘人也。虽妇孺,与有责焉耳。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6-15 02:50:17

    328,一个国家的未来,看看它的士就知道了。有什么样的士就有什么样的国家。观士,斯知其国矣。夫子曰:君子德风。又曰:其庶矣乎,富之,教之。我们的士在指责民众,唯不知自责,此千古未有之奇谈也。士不知耻,是谓国耻。看看我们的西化派,看看我们的儒教派,看看我们的康党,坎坷可期也,悲乎斯国!

    胡鲁传人,代代不绝,悲乎//@谓贤:阿Q精神,战无不胜 前三十年红卫兵,后三十年西化派。//@谓贤:前30年红卫兵,后30年红五毛。

    吾所忧者:儿童之教育,学者之无知,宗教建筑之遍布。学者无知之乱,近忧也。儿童之教育,远虑也。宗教,所以乱理性、迷人道也,于童稚之影响尤烈。此攸关斯国之兴乱也。远因近果,岂能无惧。 5月31日

    ---@斯文V 坎坷未尽 5月28日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6-15 02:50:53

    329,五四格局:五四格局就是西化格局、照抄格局,是五百年士堕落之结果。所谓海外“新儒家”,和西化派是一个格局,其实也是西化派。其实,大陆所谓“新儒家”也是一样,只要称新儒,格局都差不多----孔孟旧了,要大修,我们来大修。西化派是要扔掉,新儒家与西化派之别,报废与大修之争罢了,都是五四格局

    2,所谓儒教派,也是五四格局,他们和海外新儒家一样,还是西化格局:中国未来会美国化,这是他们的基本判断。这样宗教就有玩的空间。所以就不难理解他们不批西化派了:一个原因是不了解无力批,根本是格局相同。本质是没学问,就没文化自信,不真信儒学。儒学千年没成宗教,科学时代反要如此?笑话。

    3,中华文化三千年人文理性传统,一句子不语已封死迷信之路。在中国,如此悠久强势的人文理性传统,永远有强大的反迷信民意基础。信教自由,但没信邪教的自由,必须有人文底线,此世界通例,不必讨论。传教不可自由,世界通例,政教分离,宗教不得进教育。中国大不同,有来学无往教,只宜固定场所传教

    @斯文V:他们(新儒家、儒教派)不了解西方文化,其实对西学很自卑,以为儒学/学问不足以抗衡,更不敢想超越了,只能屈居其下,故退而玩宗教鬼神,如此而已

    乞求“同情之理解”,强调多元,特色,正反映了这种自我定位-----自卑。儒学是人学,儒学就是普世价值,文化在这里终结

    既然学问可以超越西方近代人文,理讲得通,事情就极简单了:以理服人而已。当然就不需要宗教化。

    回复@書香長安:哲学必消亡,牟方向就不对。用康德说孔子,是对孔子的贬低。“同情之理解”,儒学与科学、近代人文二分之类的?就是他提出来的吧//@書香長安:觉得牟师贯通中西,体现出了强大的儒者自信。

    回复@書香長安:其实,说贯通没有,自信与否没多大意义。要有效果,要用理把西化派说服,这才是弘道。否则说什么都是空的,自话自说没意思。明德新民至善,总说自己明明德了,谁也说服不了,甚至只会把人看糊涂,没意义的。中国人最讲理了,西化派也基本讲理的,还是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理服悦来,还是没把理讲通

    如果没有,那剩下的就只有自信了//@斯文V:回复@書香長安:现在大师横飞,其实标准很简单: 有什么话让大家记得住?不必用流传两千年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可以//@書香長安:觉得牟师贯通中西,体现出了强大的儒者自信。

    ---@斯文V

    哎,两百年国士

    6月1日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6-15 02:51:10

    周工 2015-06-15 02:18:20

    330,贻误后学啊。大路的儒教派很不堪,根本不敢讲理,不谈学问,只谈信。但所谓海外新儒家学问好多少呢?五四格局。他们竟然认为在台湾儒学已经现代化了。没人理,没人打就是现代了麽?台独闹得这么厉害,胡适之流西化派,你辟掉了麽,理服了麽?当然没有,格局一样当然不辟。明德新民至善,边儿都不沾啊。

    斯文V:2,其实都是五四格局,都是胡适的学生。路台西化派,基本都是胡鲁传人,就是这底子,包括余英时。他们还是胡鲁的学生,你怎么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新东西,除了倒退一百年回到五四,他们还能做什么呢?这当然不及儒教派,他们已经退到一百二十年前,回到康有为了。观士知国,两百年士史,张郎爬书,呜呼

    斯文V:3李明辉说经典上高中/18岁开始学就好,他就是18岁才开始看。如此奇论,骇人听闻。儒学是人学,18岁人格基本就定型了,很难改变了。所以经典文化道德教育要趁早,胎教都得注意。古人怀胎,不视恶色,不闻恶声,大有道理。且:梁任公二十办报维新,朱子三十成理性体系。18才看,你把学问当什么了?18禁麽

    斯文V:如此不堪,令人愤怒

    ----@斯文V

    子欲无言,子心伤透了 . 6月3日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6-28 04:25:01

    346,孔子和后儒

    周工(1) 21:12:00 前后相互否定,1,不能以用思考问题。要以理。 2,即便用,没有后儒,孔子也立得住。有理走遍天下。悦近来远,一个理字而已。 3,前儒后儒,唯理而已。不在名头。儒学义理,夫子已完备。后儒并无拓展,反积弊丛生。 周工(1) 21:12:35 能不能认识到后儒于夫子的巨大差距,是学问、境界的一个基本标尺。 我们离圣人还远,就是离理还远,认识有不及很正常。 周工(1) 21:13:07 守道有二,尊道辟异,实二而一。不能辟异何以尊道? 尊辟之间,唯一理字而已,还是要把理说通。

    理不通,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无解。 周工(1) 21:13:44 超越程朱在说吧,其立八百年,否则我们只能是闲聊 如果现在的我们没大错误,那说明儒学真完了 周工(1) 21:14:34 舞夏: 那如果没有超越程朱,怎么知道后儒不及先儒? 周工(1) 21:14:48 问题就在这 周工(1) 21:15:19 舞: 错误每个时代的儒生基本都会有,不过后代差于前代,也不尽然 周工(1) 21:15:34 大师辈出,出出来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笑话了 有用,把理说通就好了 周工(1) 21:16:29 舞: 时代也好,文明也好,倒退是有可能的,但必然是进步的格局,否则谈何立国为基? 周工(1) 21:16:47 君见后儒之进,愚见后儒之妄也 韩愈说,道统,至孟子绝。这话放在今天也是对的 周工(1) 21:17:45 舞: 只有中国人死不绝,道统是绝不了的,这么大的先王之道如果这么轻易能绝了,那这样的“道”要他干嘛 周工(1) 21:17:57 应该说,这么没出息的后人要他干嘛/::D 也得要啊,传血脉以期续道统而已 周工(1) 21:18:57 舞: 韩愈的道统绝是韩大人的危机感的文字表达,但道统还是在的 周工(1) 21:19:49 不明, 绝是说不明,无学者传,异端横行 从学者讲,断了,无学者传 周工(1) 21:24:55 舞: 鲁大哥。。。 周工(1) 21:25:39 其实愚兄不姓鲁,自虑天资在参柴之见,又老了,所以鲁愚老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7-05 13:26:29

    楼主还是哲学未入门。 孔子就一不思改变,不能适应时代,只知一未复古,遵循固有规则的思维僵 ... 今天地

    说得很好!请问您怎么评价佛学/佛教与佛陀?


    今天地 2015-06-25 19:19:26

    楼主还是哲学未入门。

    孔子就一不思改变,不能适应时代,只知一未复古,遵循固有规则的思维僵化人物而已。要说孔子地位的正式确认还是在宋明两代,清朝则彻底将其固化。楼主则认为500年以来的儒不能看,简直是自相矛盾了。还是掉在一味循规蹈矩,遵从复古的大坑里。

    要说春秋战国是平民地位提升,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孔子却不能适应当时的形势,一味尊从固有等级制的僵化思想。

    朱熹正统的给孔子上了一课!是企图打破孔子僵化的人物。就举两点。孔子说:亲民,亲其亲。历代统治者都讲究亲民的,孔子将其固化的害处在于儒家党争的格局,君子小人之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大弊病就不用多说了,人生而平等,何来君子小人之分?朱熹将亲民改为新民,常使民自新。 第二,孔子说君子贤其贤,小人利其利。儒家重义轻利的固有僵化本质就在这里了,先有利再有义,义利平衡才是正道。孔子一味将重利者打为小人。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可见利的重要性。去利何来义?

    朱熹的理一分殊给孔子好好地上了一课,当然陆九渊也给朱熹上了一课,陆九渊的学说在宋朝还很不完整,儒学真正开化的时期是在明朝,顶天立地天下第一哲---王阳明。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7-05 13:29:28

    佛是超脱的,包括道家的老庄。 慧眼识得一切世间因缘,站在宏广的极高处体察一切精微的极细处 ... 今天地

    你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心学信徒基本如此:轻孔子重阳明,轻儒重佛。在下辟心学,反对者多为佛门信众,此正证明阳明心学与佛门关系。


    今天地 2015-06-28 23:05:13

    说得很好!请问您怎么评价佛学/佛教与佛陀? -------------- 今天地 2015-06-25 19:19:26 ... 周工

    佛是超脱的,包括道家的老庄。

    慧眼识得一切世间因缘,站在宏广的极高处体察一切精微的极细处。宋明理学是用佛道思想净化儒学的,一步步艰难的往高处攀登,企图拜托孔子所造的“业力”。

    佛学是帮助有缘人,循序渐进,和合因缘,而逐渐站上极高处的的学问。 佛教则是佛学体系化的世俗产物,任何思想学问都要世俗化,以方便大众接受。老庄在这方面要比释迦牟尼佛欠缺一些。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7-17 21:34:40

    虽然这位仁兄的话语气冲了一点但确实是实话 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不凡,但和阳明先生比还是略 虽然这位仁兄的话语气冲了一点但确实是实话 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不凡,但和阳明先生比还是略差一筹 如果硬说先生的心学有空谈之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儒家学说本来就侧重于修身,用礼来规范社会,并不是讲实际的齐家治国的方略的 儒家只负责把人教育成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你要去经商,你可以学经济;你从政,可以学管理;你要搞实业,可以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孔子说君子不器,可见把人培养成有某一方面具体能力的人本就不是儒家教育人的目的所在。 ... 逍遥行

    您比这些差几筹?呵呵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7-17 21:35:31

    兄台有没有认真研究过阳明先生啊 从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来讲,中国历史上虽然人才辈出,恐怕 兄台有没有认真研究过阳明先生啊 从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来讲,中国历史上虽然人才辈出,恐怕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估计也只有阳明先生了 怎么能是一句小说家之言就能抹杀的 我不知道您有没有读过他的《传习录》 我在读。先生一开始就强调知行本是一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空谈的帽子不能归到他头上。 ... 逍遥行

    孔子比阳明差几筹?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7-26 00:21:06

    力行君子:力行近仁。道不行不至,事弗为不成。儒学乃人学,不行不知,某节未及,其下愈远,歧也。虽湟湟巨著,终为纸上文章。力行十年,气象大不同。子曰:参也鲁。曾子资鲁而成宗圣,力行也。曾子三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屡薄冰,谨行也,故成其大。子夏之聪,终为小人儒,溺智而轻德轻行也。

    学问是做出来的:依论语力行十年,气象大不同。人的学问/君子是做出来的,不做终小人也。其它学问可德智二分,智及则可。唯儒学,乃人学,人是做出来的,学行合一,德智不分。力行十年,则人踏实,学问才踏实,理解自然不同,学问才有根。德智二分,学而不行,则未学也。满纸浮华,徒纵其智,终无益处。

    德行,无行何以成德。无行纵智,玄说妙解,徒增其妄。实行,行实也,学问自然踏实。学至实处,久而看后儒之说自易知其浮实真伪,免受其蔽。行不踏实,则易蔽于智而不知,醉心玄妙,以为智慧。儒学哪有智慧,踏实做人,明道德,走正道而已。明道实行,久则自有其正,自有标准,是非分明,岂非大智耶。

    人者,仁也。仁者,人也。以求智之心学儒,谬哉。学而不知行,则大谬矣。后儒教人智慧,斯亦不知道者也。宋后溺佛老,求内圣,做工夫。圣贤,行至也。饱居终日,无所事事,闲乱其心,又求之静坐,妄矣。夫子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亦贤乎此。有静坐的工夫,找个事做做,给妈梳梳头,给爹洗个脚。德行也。

    回复@斯文V:俗语:没那闲工夫。你有工夫么?工夫,意指时间。闲工夫,闲出来的毛病。此词妙,学至,直指本质。[微风]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8-15 15:03:06

    道不行不至,人不做不成。仁而智,非智而仁也。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9-28 13:53:33

    怎么评价阳明及心学,其实义理都不必讲。

    只要看一个事实就好了:心学信徒基本是佛教徒或准佛教徒。

    还用讲道理吗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9-28 17:44:27

    真正的心学信徒一定是儒家信徒,一定不会是佛教徒。ls说的那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心学信徒。 我在 真正的心学信徒一定是儒家信徒,一定不会是佛教徒。ls说的那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心学信徒。 我在现实中接触过一些貌似介于儒家和释家之间的人。他们的老师往往属于儒家中心学一派,他们也不介意外界把他们看做儒家。但他们骨子里是释家,而且往往在内心深处敌视儒家。ls所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这类人不能代表心学,哪怕心学后继无人了,也不能让这类人来代表。 这类人是怎么来的呢?我以前提到过,要真正学习心学的话,最好先对孔、孟、程、朱的核心思想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心学的根基毕竟在儒家。理解儒家思想是有一定门槛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如果不懂儒学而直接学心学的话,除非这个人是生而知之的奇才,否则难免会选择性地无视心学中的儒学成分,而只关心其中超出传统儒学范围外的那部分内容——比如从佛学中借鉴来的东西。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去学佛学好了。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在学习心学,其实只是在间接地归化于佛学。心学和佛学没有高下之分,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范畴,在讨论的时候有必要区分。 我个人认为理学和心学对于佛学的借鉴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文字的层面。佛学的引进带来了很多外来语,丰富了中国人的词汇,提高了中国人运用概念的精确性;二是在思想层面,佛学中有一些跟儒学暗合的东西,中国人在其启发下,从儒家的经典中读出了新意。也许不能断定孔孟的思想里本来就有这些意思,但至少可以说,孔孟的思想里可能有这些意思。因为这些新意跟孔孟的原意没有不恰,而且兼容得很好。 ... 话分明

    有这层认识也很难得了。以下是原来的讨论,供参考:

    345,归本孔孟

    周工(1) 2015/6/20 21:18:54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不根本超越后儒,就不能真立得住 不能只靠老百姓翻烙饼 根本就是归本孔孟 不超越后儒,儒学就没希望 三千年变局就无解

    周工(1) 2015/6/20 21:19:58 谁都好,一分为二,这是不行的 能分二,就是以为他本二 既是二不是一 就是割裂道统

    周工(1) 2015/6/20 21:21:08 其实他们的学说本就是一 好恶相生 所谓好而已 怎么可以分 周工(1) 2015/6/20 21:22:19 说取其精华,实不知其根之恶,其所谓精华亦有大害 不知而已

    孔子可以一分为二么 不可以 都是一个

    周工(1) 2015/6/20 21:23:30 分 二分这种方法,作为工具,可以简化形势,但不是本质 有些东西是不能分的 你喜欢蝴蝶,讨厌虫子,其实它们是一回事儿 你怎么分虫子、蝴蝶 你喜欢蝴蝶,你养他,你不打它,你家的菜园里就会长满虫子 二分,就是只见蝴蝶

    周工(1) 2015/6/20 21:25:18 儒学是人学,是人道 道是一不是二 如果某某的道可二分,有所谓好的,还有有害的 说明此道非正道,如此而已

    周工(1) 2015/6/20 21:26:26 格局要大 境界要高 怎么做到 很容易 廓清宋明,归本孔孟 周工(1) 2015/6/20 21:27:46 后儒比夫子差远了,偏了,不是正道 认识不到后儒的巨大差距,就认识不到夫子的伟大 学问就还有大距离 离道就还远啊

    周工(1) 2015/6/20 21:29:31 一个简单问题 是夫子伟大还是后儒伟大,这是学问境界问题,更是门墙问题 是道统问题 含糊不得啊

    周工(1) 2015/6/20 21:30:22 夫子学过后儒么? 此问看似笑话,根本在这里啊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9-29 09:03:57

    我跟你的最大分歧在于,我不认为后儒一定不如孔子。论人品,论境界,后世未必能超过前代;但若论 我跟你的最大分歧在于,我不认为后儒一定不如孔子。论人品,论境界,后世未必能超过前代;但若论理论水平,那一定是后来居上的。两者要分别讨论,不能因为孔子的人生境界绝伦,就否定后人在理论上的一切进步。我认为儒学的理论是一直在进步的,其中理学、心学居功至伟。我也不是说,因为后世的理论进步了,就不用从头看孔子了。我们要看心学理学,因为它们理论水平高;我们也要看孔子,因为它境界高;两者缺一不可。凡是好的东西我们都要看,然后才可以相互印证、相互检验。 ... 话分明

    贬低不贬低孔孟之个不用谈了。

    根本的问题是认为后儒儒学义理有比孔子高,有发展。这是没有弄清楚儒学义理。儒学义理在夫子已经完备。

    儒学是人学,义理/学识问题,其实也是道德/境界问题。

    最简单的检验标准: 能不能理服天下。

    学问无它,唯一理字而已。如果不能理服而悦来天下/中西诸学诸科学者,只自己说我高明,我成圣了,这是毫无意义的。

    夫子之墙万仞,登堂不易啊。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9-29 12:40:07

    义理是亘古不变的。哪怕没有孔子,甚至没有人类,义理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人需要做的事情是“使 义理是亘古不变的。哪怕没有孔子,甚至没有人类,义理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人需要做的事情是“使之显”。每个人“使之显”的法子不一样,大家各显神通。“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点出了孔子的特点。他是先驱,他是明灯,他是指路人。从大局来说,没有人能够比他时间更早、方向更正确、影响更深远。从细节来说,后人还有许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后人的努力,可以让世界更明亮、更清晰、更阳光普照。 ... 话分明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那里,没有这个变局,自话自说无所谓。

    现在这个局面在那里,怎么办,看效果吧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09-29 17:39:28

    乾坤倒转,学绝道丧,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乾坤未正,诸君且慢成圣,放一放吧,呵呵

    打坐静心,满街圣人,一事无成,也是一景啊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10-31 10:06:02

    呵呵

    374,俯视西方人文,这才是儒学的真格局。大师辈出,百年来挡不住诸新文化运动、诸种革文化的命,无能为力,有这样的大师么?无非一个理字而已,大了说是胜西方诸科学理系统,小了说就是服那么几个西化买办学者。五四,镇不住胡適,今天辩不过几个二流胡适,XXX,XXX。施施然顶着新儒家的名头,新在哪?耻乎

    @斯文V

    所谓海外新儒家,及不及格,看看台湾香港的现状就清楚了。不用看,大修格局会有什么成就呢?抑如此而已矣。看李明辉说儒家理想在台湾已经实现了,不禁大笑。其实只要看他们自得于“新儒家”的名头,就知道他们的格局、成色了。当然大路儒教派更不堪,他们还敢讲理,大路儒教派已经不敢讲理了。格局如此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10-31 10:08:06

    368,仁心:保赤子之心,长而有慈母之心,如此而已。沾染太重,故后儒思诸法治病,以为学问,适南辕北辙矣。复慈赤之心,行爱人之德,孝亲慈幼友朋悯弱,念兹在兹,行之不倦,仁在其中矣。亲幼友弱常在,何暇静坐,胡为工夫?为己之学,岂是为己静坐之学哉! 河决鱼烂,静坐玄谈。道风釋骨,以为圣贤。贼也。

    斯文V:真信,自然不同。曾子谨行,以成复圣。钱穆真信,虽或理有不通,然境界自大。所谓海外新儒家,不过纵智。于儒学,止于同情之理解,故亦乞世人如此,境界亦如此而已矣。格局,信与不信之间耳。近世学绝道丧,西化如潮,德智二分,学行殊途,人不知君子,新儒亦不能免。其言理纵智,何曾见一德字。悲乎!

    斯文V:真信,问题意识自然不同。不真信,有些问题是根本不会去想的,更不要说解决了,问题就在这。俗常观念已经限制住了,是俗人,故有俗见罢了。1,认为西学强大,儒学已亡。这是五四观念。2,西学强大,儒学抵挡不住,理说不通,立教,是儒教派格局。 3,西学强大,但儒学如大修还些价值。这是海外新儒家

    斯文V:4,西学强大,但我是中国人,我就是儒,虽然理有些说不通了,但应保持我们独特的价值。这是钱穆先生的观念。5,西学/人文还太幼稚,必归于儒学,归于人道,我们要理服悦来。人文教材系统要去西化,要更新,复人伦。。这是当代儒家应有的格局。6,你们爱说什么随便,别影响我们一家过日子,这是百姓。

    ---@斯文V

    敬畏之心: 儒学是人的学问,是做人的学问。人,是做出来的。人的学问做不得假。人,要踏踏实实地做。做假,学问也是假的,深入不了。书读遍了,为什么还不知知识的边界。做了几成?有几分真信?真信,问题意识就会不同。当把这些问题理顺了,就是在拓展认知。我们离夫子还太远,敬畏,开拓局面。 . 8月22日 01:17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10-31 10:08:38

    373,斯文V:超越后儒,难么,当然难。其实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创新,不需要拓展知识的边界。只要把夫子读懂,甚至只要把论语读懂,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用现代汉语把夫子说清楚,就是如此简单。当你想超越夫子时,境界基本就是不及格的。当你怡然自得地享受新儒家的“桂冠”时,别忘了,那只是随风枯萎的枝叶

    斯文V: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摧毁儒学的只能是儒家。当所谓的后儒援道援佛,援哲学,甚至援宗教以自为时,对道统的摧毁是致命的。外在的打击是无足道的,只要道统光明,这就只是微风细雨。如果儒家不堪,胡援勇引,道统蒙尘,甚至自家蛀空道统,则不待风雨而自会轰然倒塌。后儒不自为,而有二百年苦难。有惧

    原教旨对么?很好判断。根本是讲理。能不能以理服西化派,理服西学,如此而已。做不到这一点,什么都是空谈。自娱自乐而已//@real_whisper:这种儒学原教旨主义的意义在于,厘清中国人本质上是向古,儒不过是古的能指。留辫子穿马褂的辜鸿铭,在这种本质上是部落意识的向古之心看来,当然也是儒学大师。

    ---@斯文V

    熊十力、康有为,他们不是”是不是儒学大师的问题”,而是“是不是儒家的问题”。家为诸伦之本,乃万世不易的核心价值,二人都想解散家庭,怎么会是儒。学绝道丧而至于此,令人唏嘘。如果所谓的新儒家超越不了此二人,就还是清末格局,就是没有希望的。当然,如果不超越汉后诸儒,儒学就是没有希望的 . 9月5日 06:47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5-12-27 17:37:17

    415,新儒家: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结果,是学绝道丧的表征。无旧何必有新,真信儒学,真信夫子,何来新儒啊。儒学博大平实,仁义何来新旧,做人何来新旧啊。自称新儒者,境界必有大不及,皆非儒也,皆孔孟之罪人也。 ---@斯文V 以孔孟为标准, 这是最基本的,这就是儒家的标准。 以此看,后儒都有不正之处。 如果有所谓的儒学大师告诉你,要解散家庭。这样的人会是儒学大师么?甚至会是儒家么?当然不是。 很可惜,新儒家就有这样的,大家就知道新是什么东西了。 是谁呢?就是康有为、熊十力。你说他们是什么东西!学绝道丧 问题:是经典太深,我们太笨?还是经典太简单,我们太聪明? 赞 回应 . 周工 周工 2015-12-27 10:14:03 416,子夏之智,夫子谓:无为小人儒。真信真行,问题意识,思维方式都自然大不同。做人的学问,是一点一点儿做到了,境界一点点儿提高,才真知道有什么不同。世间学问,知道就好了,唯人学,是做到了,才真知道。所以,死守家庭价值的村老和要解散家庭的康有为,谁更有学问,就不用讲了。学而不行,不行啊。 ---@斯文V 智: 不能说智力一点用没有, 但学问,到最后比的不是智力,是行, 是真信、真行的程度。 其实是比谁傻。 参也鲁, 曾子鲁质,而成宗圣, 就是因为傻啊。 真信真行,一点点做到,后来自大不同。 儒学是人学,是做人的学问,人是做出来的,要一条条做到。 论语就是标准,严格按论语做,就是如此简单。 . 12月24日 赞 回应 . 周工 周工 2015-12-27 10:46:25 417,A,孟子: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具体说了很多论语的话。 言人之恶,与子贡方人章同,孟子说多了一点,可能有点儿过了。是指个人修养问题。关乎道理,害道之类的当然要说。夫子也批异端,孟子更厉害。问题不同。 方法不同,义之与比。14.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不暇,有没有闲功夫的事,当然是不值得说的事。 译文:子贡说别人闲话。子曰:子贡啊,这样做很好(贤)么? 我可没空。 12月25日 B, 这样解好。夫子曰:里仁为美。孟子曰:居于仁。充实之谓美。现代话讲,心灵美。还有个古人叫:潘仁美,可惜这两个字了。 --@上海书虫: “仁,人之安宅也。”窃以为,这才是#论语#中,孔子所云“里仁为美”一句的正解吧。《孟子》一书中,有不少内容,很适合拿来,作为《论语》的注脚。朱子虽然把《论》、《孟》一齐编入四书,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提高其《论语集注》一书的质量,殊为可惜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6-02-04 00:19:20

    谁言云节不如兵,滔滔大漠杖诗行。 学绝千载堪一哭,道丧百代几人明? 斯文不灭关天意,留得奇士纵奇情。 抛却名利浮云外,诗酒便与此道同。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6-02-08 15:40:58

    哦。 哦。 张子鱼

    你认为儒家应该怎么说呢?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6-02-08 23:35:30

    既然是正本清源,那么儒家的源在何处?若说孔孟,那孔孟之前礼法伦理的学问就没有流传?若说文王 既然是正本清源,那么儒家的源在何处?若说孔孟,那孔孟之前礼法伦理的学问就没有流传?若说文王周公,那再往前是否就没有儒家萌芽?文化源流百家皆同,源于长期社会文化的演变和文明进步,后来春秋战国正式分化而出,各有侧重,有的甚至有重叠融合。儒家并非某某圣人贤人个人的发明创造,既然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又为何不能有后世的融合与变种?这本身就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 黄离元吉

    把道理说明,不矛盾,如此而已。

  • 周工

    周工 楼主 2016-02-28 19:53:52

    国学:学绝道丧,有人说佛学也是国学。很不靠谱:1,佛学产于印度,如果叫国学,也应是印度国学。2,佛学里根本没有国字,儒讲修齐治平,讲治国。佛教根本不讲这个,和国字连起來,说是国学,就太不靠谱了,这个组词就不靠谱。3,国人爱戏言韩国,这样抢人家的东西,让印度人民怎么看?

<前页 1 2 后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427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