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亚洲建筑师的一些梳理
来自:小鲸(总是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
最近刚看完阅读当代亚洲建筑师的书,里面介绍了30位建筑师 X 30个关键词, 专业深度不高,但在广度上还是有收获的,从韩国 日本 东亚 中国的都有涉猎, 作为建筑学的休闲读本还是不错滴~ 下面做了一些笔记~ Volume/Skin 体/皮 崔文奎 无空间体量 无用的皮囊 无皮层定义 无边际的宇宙黑洞 Meta-Hollow 大虚 金宪 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可避免的扮演着某种转译者的角色 对于这样的空间本质,我们不能依赖理性的实证方式去捕捉,而必须要用 感性又虚心的倾听方式来守候。 Land architecture 地之筑 朴女周现 Twist 扭 希腊文明将酒神狄奥尼索斯与太阳神阿波罗并举,承认并接受了感性欲望 与理性秩序的双重重要性。罗马帝国后的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崇敬太阳神 贬抑酒神的倾向。但人类内在酒神的特质,并未因此消失,反而屡屡成为 艺术的源泉 扭一下的确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minimum care 是指别管太多?北山恒 我想尽可能创造一个没有人为意识的空间 相信空间有其本质主体,是设计者必须具有的谦逊态度 Interactive互动 中村拓志 建筑是极为宏观又极为微观的艺术 美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着互动 只有能和环境进行柔和对话的建筑,才是真正活着的有机体。 因为建筑的宏观之美,人人皆可轻易感受到,而微观之美,却只有柔软的心 才能有福气观察到。 如果此刻有一只南美雨林里的蝴蝶拍动了一下翅膀,而你立刻感受到一道 微风拂过面颊,那你就是最幸运的那个人了! Weak Architecure 弱建筑 隈研吾 刚强似乎是时代的召唤,然而柔弱可能才是人心真正向往的归宿。 柔弱的建筑 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骄傲态度 可能是出发点。 Landscape Architecture.Duration.Process city.Designing amenity. Communication place.景观建筑 期程 过程城市 创造舒适 沟通空间 长谷川逸子 我们所居住的都市常被称为无厘头的混乱,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可培育新事物的 正在发生转变的环境。 过程城市就是要寻找都市与隐藏的自然所共有的回忆,以为下一阶段留下空间, 向弹性环境设计的目标迈进。如果希望现今的老化社会能转型为丰富的成熟社会, 我们需要女性化、柔软的地域,或是更舒适的环境。过程城市就是从生态的观点与 上述观点出发,以水与绿色的环境,展现人类如何将城市塑造为一个另类的新自然。 Between Nature and Artifacts 在自然与人造之间 藤本壮介 近代建筑师中,路易斯 康把具有神圣宗教性格、强调空间秩序重要性的建筑风格, 与人类的理性秩序和近乎神秘的感性秩序,一起铺设在他的建筑里,大概是最清晰、 最成功的现代建筑范例了吧 现代建筑的发展明显有过度倾向理性单向思维的趋势,对自然生成的既有宇宙秩序, 常抱有不闻不问,甚至是想与之对抗的态度。 完整的建筑,应该经由内在的秩序,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其外在的形式。 culturescape 文化景观设计 承孝相 negativism 否定主义 金寿根 神与人同时存在又共容共生的时候 可能是西方文明最佳的状态 Formation 形成 金荣俊 Transduction 变译 汪工房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Urban compact unit 都市微囊 20世纪90年代 重新看待柔软、短暂、可变与具有自我调整能力的亚洲城市 将都市视为一个有机活体 都市必须具有内在调整的灵活机制,以应对外在各种挑战。 不应该强硬规划都市的现在与未来,应留出一些模糊空间,让未来真实的 情境自己决定最佳的解决办法。保持可被不断改变的柔软个性,尊重时间, 尊重真实性,放弃对僵硬单一关系的依赖,放弃用严苛的法律与控制来塑造完美的幻想。 都市本是具有极佳生命能力的变形虫. Dealing with Reality 处理现实 刘家琨 “牢牢贴近” “人不能诅咒自己的时代” 哈哈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站在现实的对立面是不能完成的。 为了做些事情,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熟悉现实、利用现实、反扭现实, 故称之为“处理现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出一本有关日本建筑的书,关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新陈代谢主... (白毛猫)
- 一级建筑工程师有吗 (建筑资质代办)
- 坐标长沙 网红区域老楼免租换改造 (anorange)
- 在日建筑师群 (韬光氍毹)
- 建筑招聘 (粥芋肉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