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釉的呈色和开片机理 ——本土久久龙泉青瓷——中国陶瓷瓷器工艺品历史文化知识篇
本土久久青瓷(本土久久龙泉青瓷 世界非遗)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 青瓷烧制的时间最为长久。我国的先民早在东汉时期就烧制成功了原始青瓷。此项技术以后在人杰地灵的浙江土地上一直没有中断,尤其是进入宋代之后又结合北方青瓷烧造技术, 在南宋时期已达到一个高峰。浙江青瓷釉色从最初不稳定的青、绿和青黄色到呈现出温润似玉的粉青色、梅子青色调; 胎质从最初的粗杂到细腻纯净, 从釉面滞涩到温润; 所有这一切成就无不凝聚着古代窑工们对大自然独到的领悟和对制瓷技艺的不懈追求。古人曾用“ 雨过天晴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和“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等美好诗句来赞美眼前青釉美丽璀璨色彩。 青瓷的美丽釉色在海外行家的眼中自然瑰丽无比, 难以用寻常言语形容。阿拉伯人称其为“ 海洋绿” 旧本学者三上次男也把龙泉青瓷的釉色比作“ 秋季的天空和静静的蓝色的大海” , 以为只有神奇的大海才能与其媲美; 在欧洲, 法国人则用美少年“ 雪拉同” 来比喻中国青瓷的美丽。这一称呼来源于16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杜尔夫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牧羊女亚司泰来》, 此书后改编成剧本在巴黎公演。故事的主人善良的雪拉同与美丽的牧羊女陷于热恋, 而雪拉同出场时身穿一件非常漂亮的青色衣裳。他们认为没有其他更好的词语来形容青瓷的美色了。“ 雪拉同” 便成了龙泉青瓷的代名词。 浙江青瓷的美丽釉色的形成, 主要是釉料组成中铁的氧化物在还原过程中, 三氧化二铁还原成氧化亚铁所致。在高温下釉料中如含氧化铁0 . 8%一lcy0 会出现浅绿色;在1%一3喇左右呈美丽的青绿色:再提高到3%一5咐壬原开始困难并渐呈褐色; 到了5% 以上则呈糖稀一样的米黄色或深褐色。于是同样的釉料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充满着偶然与变异。传统的青釉主要以石灰釉为主, 对其起助熔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氧化钙。这种釉料特点是高温流动性好, 釉面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这类产品主要出现于宋以前的早期越窑青瓷。宋代时青瓷釉配方逐渐有所调整, 由石灰釉发展成石灰碱釉。由于这种经过改良的釉料中降低了氧化钙含量, 增加了氧化钾、氧化钠这种含量( 这主要来自长石) , 使得这种釉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在高温下粘度大,有利于施厚釉, 充分发挥釉色的艺术表现力。由于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熔石英颗粒, 从而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现象。因而使得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 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 要想获得理想的釉色, 除了对烧造过程中一些偶然因素的把握外, 釉料中的各种所需成份的配比合理最为重要。除此之外可以左右青瓷釉色的还有以下因素: (1)在釉熔融之前完全要用强还原焰烧, 最后也需用弱还原烧成。只有这样釉料中三氧化二铁才能完全还原成氧化亚铁, 而氧化亚铁则是青釉的主要发色剂。 (2)器物施釉要有一定的厚度, 以保证釉色具有玉质感。要给制品施以厚釉, 只有使釉的高温粘度增人, 进而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一定的粘度, 不易发生流挂, 使釉层加厚成为可能: 反之, 釉的高温粘度小, 易流挂, 不容易挂厚釉。但是, 釉的高温粘度过高也会不利于制品的烧成。温度过高, 制品容易产生变形, 同时也会增加了成本的支出。釉的粘度和釉料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多少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 二氧化硅含量高, 釉的粘度也提高: 二氧化硅含量低, 釉的粘度也降低。但二氧化硅对青瓷制品的膨胀系数也有很大影响。釉料中二氧化硅含量过高它的热膨胀系数反而会下降, 这不利于青瓷釉的开片形成, 所以二氧化硅含量在釉料中的多少也是左右釉的膨胀系数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反复实验、找到最佳的配比, 才能烧出釉色漂亮的且具有玉质感的、有纹片的青瓷器。 (3)釉的颗粒粗细对它的呈色深浅也有较大关系。颗粒愈细, 色愈深,釉烧温度愈低: 反之, 颗粒粗, 呈色愈淡,釉烧温度则相对增高。 (4)胎质配方的铁含量多少也会直接影响釉的呈色。胎体含铁量愈高其釉呈色也往往愈深。 青瓷釉质之美不仅在于它美丽的色彩和玉一般的质感; 还在于它具有自然开裂的纹片。纹片的出现原本是青瓷烧制中某种偶然的“瑕疵”,但为聪慧的古代陶人所关注。甚至在宋代官窑青瓷与哥窑青瓷表面那变化无常的纹片, 还成为其独特的审美对象。 到了南宋利用此“ 缺陷” 用以装饰器物己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此时匠人们熟练掌握的纹片有: 百圾碎、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金丝铁线纹等等。“偶然”此刻成为“必然”。 其实出现开片的原理非常简单。一切物质只要其因温度有所变化就会有体积大小的变化。陶、瓷器中釉和胎也不例外, 高温下体积膨胀增大, 冷却时缩小; 将这种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比例也称作“ 膨胀系数” 。而青瓷胎、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是造成釉面开片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讲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 釉就会呈现自然的纹片; 如果胎、釉膨胀系数一致就不会出现釉面纹片, 如白瓷、青花瓷。还有一种情况是胎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 则会出现釉层剥离、卷釉等现象。开片的大小和许多因素有关, 在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前提下, 釉层愈厚, 开片越大, 纹路越少; 釉层愈薄, 开片越小, , 纹路越密。因此, 在了解了青瓷釉的呈色机理和青瓷釉开片的原理后, 就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日用瓷器一般不用纹片釉来装饰, , 因为纹线上易积存脏物使用不太卫生。根据不同需要实现开片或不开片的可通过调整釉的成份,如: 釉中增加或减少二氧化硅含量从而控制釉的膨胀系数, 当然除此而外也可通过对坯的组成成分的调整。但更多的是以改变釉的成分来达到人们的期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东西方历代生产力提升水平对比 (豆友oPYrwPwOWk)
- 《报孙会宗书》翻译(从中可以看出道家与法家的斗争) (豆友oPYrwPwOWk)
- 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倾向描述 (豆友oPYrwPwOWk)
- 卦者灵风《将进酒》歌词改写 (豆友oPYrwPwOWk)
- 历代兴衰指数(前半期) (豆友oPYrwPwO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