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观后感
来自:胡同里的虎(躲在熊猫眼之后)
有些人,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面若皓月的如花,一出场就带着惨淡的阴气,我知道这种惨淡注定了她和十二少惨然的结局。50年的风尘岁月只不过是弹指之间,导演虽然采用了无厘头的方式把如花把她从本来已经不属于她的世界里重新放回开始新一轮的追寻,让人觉得无奈之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拉长了岁月,让如花从结果的方向看到了她执着的付出。曾经的轰轰烈烈变成了一场可悲的游戏。也许,她代表的女性延续了杜十娘悲剧,让观众们看到了执着的为了薄幸男子的对女人的一种羞辱。但是,如花是幸运的,她通过荒诞的方式看到了结果。所以,故事结局的时候,她决绝的离开,成了导演告诉生活在现实的女性们:我要投胎去了。最切切的寓意。70多年,导演的选择只是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片段来告诉我们,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或许,没有必要值得我们去念念不忘。 等你关心,却等到了我关了心。如花一袭不合适宜的黑底红花的长袍,何尝不是对渐远旧情的迷恋。霎时间,所有的悲情伤歌都会成了烘托她的语言。(誓言幻作烟云字 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 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 负情是你的名字 错付千般相思 情象水向东逝去 痴心枉倾注 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 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 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 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 人被爱留住 祈望不再辜负我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 问哪天会重遇 )曾经耳边低声浓语现在只能成了追忆。当如花千辛万苦的来到潦倒色衰的十二少面前,在他耳边轻哼:“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时,十二少在青楼为心仪女子的那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变得如此的荒唐可笑。报社记者和他恩爱女友的期盼后的失望,也就成了导演告诉观众们的最好的启示。原来苦苦追寻,不肯投胎,利用7天时间还追寻的"金羊毛"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苦楚而已。当然我不能责怪十二少,他不过是烟柳巷里的寻常的嫖客,为了心仪的冲动,付出心机和金钱已经无可厚非,也不怀疑当时他对如花的痴迷之心,更不会讨伐他不能为爱殉情,而选择偷生的苟且之举。吐鸦片时的迟疑和恐慌也许是对死亡的恐惧,也许是他从一个嫖客的立场上对爱情的理解。所以,相思定情的胭脂扣重新回到十二少手中的时候,也是如花对他心门关闭的时刻。如花是聪明的,她知道情断意绝的时候,薄命怜情甘为妾的最初选择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 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一曲《客途秋恨》道遍多少人生间的孽债情仇。过往的烟花曾经迷遮多少多情人的双眼,如花一青楼女子,得到如此看似相知相遇只恩,今生此世都觉难易报答,所以,把3811的承诺牢记心底,不顾天条戒律,冒着不能投胎的危险,要故地重游,来把前生的牵挂得以实现。殊不知,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那个爱情誓言此时却成了天大的一个笑话。繁华梦如烟已散,阴阳两隔聚首难。山水和岁月的阻隔把曾经相爱的两个人隔离成了两个世界,从此没有了交集。当然最后晚年的他孤苦伶仃、穷困潦倒、堕落颓废、生不如死!追寻着如花的身影发出:如花,原谅我!的声音,但是,是谁没有勇气走出凄美的那一步,造成今天的这种结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敢为爱情付出,还要得到完美的结果,是我们这个社会疯狂的理由。所以,当如花站在跟前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相见不如怀念的真谛。 爱情,你能看到这头,却看不到那头。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文章说:“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最后,作者也只好无奈的说: “再见吧,胡同。”旧的总要被新的代替,就像雨果说的,“一个杀死另一个”是一个道理。也许很多人都在痴迷过去,就像如花一样,幻想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但是,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新旧交替的人生。很多人忘掉了改变才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最大的源泉。他们躲在这头,不愿看到结束的事实,苦苦挣扎,错过了重新开始的机会。如花还是走了,带走了那个如梦如幻月的时代,空剩现代人那副在激情和理智中徘徊不定的困惑表情。 写这篇文章本来是我最真实的体验,本来是不想让有些人看到,以免对号入座。我要背上蛊惑人心的罪名。然而我还是想说:千万对中蠕蠕的蛹中,只有少数幸运的才可以化蝶,剩下的不过是些肮脏的蚊虫蚁。我们用青春点缀过的人生,最后还是陈年箱底的一团香,最终没有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