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中学:震后重建与心灵修复
想换个昵称
上午十点,青川县木鱼中学教学楼内初中年级正在上课。 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每个楼层内的一、二班从西侧楼梯疏散,三、四班从东侧楼梯撤出。 “下楼时快步走、不跑动,进入开阔地带跑步前进。”不到两分钟,全校600名学生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安全来到操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木鱼中学275个鲜活的生命,温家宝总理曾经亲临学校,指挥救援。 在原址重建的教学楼里,每天的应急训练和课间操配合在一起。“他可能今天少上三分钟的课,一个知识点没听明白,但是只要他活着,以后还有机会可以补救回来。”木鱼中学教导主任张锡华说。 消除灾难阴影 向木鱼中学后面的山上行走十几分钟,是地震遇难学生的墓园。园门口的两根石柱上,被家长们刻满了思念与痛苦的诗句,白色字迹深凿进黑色的石体,触目惊心。 虽然不是祭拜的时节,墓碑前面仍然能看到零星的香烛和食物。几乎每块墓碑上刻的挽联,都在描述家长内心的悲痛。 埋在最前排的一块孤零零的墓碑特别显眼,也比其它墓碑大出许多。这里埋着的女孩在学校读书时非常优秀,地震发生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失去唯一的女儿后,联系这个脆弱家庭的纽带断裂,没多久,这对夫妻就离婚了。 墓园里还有一块较大的墓碑,下面合葬着一对堂姐妹,一场地震夺去了鲜活的生命,也改变了几百个家庭的轨迹。 墓园后面的山体上,用两百多块大理石围成了纪念墙,每块大理石上,都刻着一个孩子的名字。 亲历地震并幸存的那批孩子,今年已经去县城读高中去了,剩下十几个遇难学生的弟妹,是学校现在重点照顾的对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关注他们的心理辅导。 对于学校来说,更大的考验来自十年后。到那时,失去孩子的家庭,重新诞生的生命将陆续就读初中。 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近300个家庭,几乎都是独子,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接近90%的失独家庭选择再生一个。 “我们心里非常担心的是,这一批学生如果再回到这个学校怎么办,虽然还有十年,但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靠近,可能这种紧迫感更加强烈一些。”张锡华说。 木鱼中学现在一方面抓教学质量,尽快恢复到地震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是从管理角度探索对学生更加细致化、人文化的关照。同时心理更加细化,针对性更强。 “根据现在学生就学的这种状况,十年后究竟有多少家长还愿意把孩子送过来,我们现在也不敢预测,只能说从硬件、软件方面逐渐的完善,来消除他们的阴影。”张锡华说。 8级抗震标准 按照国家抗震设防要求,新建的木鱼中学达到8级抗震标准。 去年5月13日,木鱼中学迎接了一次5.7级地震的考验。地震过后,教学楼一扇装饰墙上裂开了几米长的缝隙,浙江温岭的援建单位派人将墙面敲开,结论是里面的主体构架没有问题,只是填充的灰料出现松动。 由于再配出来的涂料颜色与原来的色彩有差距,重新填充上料的墙面,颜色有些突兀。 在色彩选择上,学校建筑全部采用明快的偏中性咖啡色系,使人在校园中形成安静亲切的心理感受,身心得以舒缓松弛。 木鱼中学的设计方是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考虑到灾后师生的心理状况,从建筑设计的心理暗示层面,新学校着重突出了建筑的安定感、人情感与纪念感。 建筑出入口处,均设置足够的疏散空间,在心理上形成有路可退的安全感。比如宿舍楼西北角的出口,设计了朝向西方和北方的两个出口,如果有突发事件,学生可以从两个方向离开,避免单一出口的恐慌性拥挤。 进入宿舍楼,1.5米宽的楼梯设计,远超1.2米的标准,走廊宽度更是达到2.5米。“上下楼梯请勿拥挤”的提示语出现在楼梯拐弯处。 温总理在木鱼中学指挥救援的地方,竖起一座名为“希望”的雕塑。 前不久晚上11点多,这里还发生了一次余震,摇晃时间很短,余震过后,孩子们回到宿舍继续睡觉。 (本文出自角落里的中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近种草了海南农村,有人呆过吗 (轻舞飞扬)
- 插秧 (行云.)
- 隐居之境|来自蓝色大海的传说-威海 (依山听海)
- 如果隐居的话,你会选择哪儿? (淡淡淡蓝)
- 隐居之境|腾冲宝峰寺很多空房间可以隐居 (波波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