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简洁——苹果前广告创意总监肯·西格尔的独白
来自:lisa(繁花在镜,你在心。)
最近的一本新书——《疯狂的简洁》, 看了感觉不错,和大家一起分享了。 个人推荐理由: (1)书的封面很好看~~~我很中意~~~ (2)一直好奇"think different"那个视频的来历和创作背景,还有“iphone”,“ipad”的命名,木有想到是这位大咖提出来的——肯·西格尔 (3)这本书的文章架构非常清晰,让我这个对设计、营销一窍不通的人都非常惊讶,好的书是可以给人另一个开阔的世界; (4)语言非常精炼,不做过多的感情描述,尽量用客观事实讲话,我和喜欢 (5)《疯狂的简洁》——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38953/ (6)每天更新一点,多多分享~~~ 呐,开始啦~~~~ 前言 生活就是技巧和运气的结合。我不能自称是这个行业里技巧最过硬的人,但我一定是最幸运的那个。从NeXT公司到苹果公司,我有幸和史蒂夫·乔布斯先生共事了十余载。 那段道路并不平坦,甚至有些坎坷,但与史蒂夫共事的日子总是令人兴奋。同时,我也吸取了很多教训,那是我这辈子欠他的情。 在我完成这本书之前,史蒂夫先生就已过世。尽管他的死并非飞来横祸,但我至今仍然无法全盘接受。我甚至曾经偷偷祈祷,或许,史蒂夫先生的身体状况会比看起来好一些。我实在无法想象,没有他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我写这本书不但有商业目的,还掺杂着个人情感。我想通过这本书来赞美史蒂夫先生——赞美他为世界所做的一切以及感谢他为我个人所提供的机会。 这本书里的观点不是我凭空臆造的,我只是记录了自己观察到的一切。感谢你,史蒂夫先生,感谢你把一切变得如此简洁。 始于简洁 苹果的包装设计团队刚刚给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做完提案。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大事不妙。尽管他们的提案没有惨遭驳回,但他们的表情却摆明了“事情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 我对他们深表同情。因为我深知,为了这个项目,为了解决棘手的包装问题,这些人夜以继日地工作了数周,倾注了所有的心血。虽然当时我做的项目与之毫无瓜葛,但我还是受邀前往密室参加集体研讨。 和史蒂夫会面后,团队成员都成了泄气的皮球,一个个闷闷不乐。我在茶水间与创意团队的负责人不期而遇。 “被蒙在鼓里实在太折磨人了,”我说,“告诉我吧,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嗯……”负责人支吾了一声说:“史蒂夫提出的简洁方法把我们给震住了。” 也就是说,史蒂夫否定了他们的工作——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没做到位,而是因为,从某个角度来看,创意团队没能提炼出最基本的方法。说白了就是,这条路明明可以直行,他们却绕远了。 我想,困扰史蒂夫的不是团队的创造力,而是这个项目本身。项目负责人带领创意团队为同一款产品设计了两款不同的包装,史蒂夫却断定这么做毫无意义。他说:“只需将二者结合!只要一件产品,一种包装!”他认为,项目团队没必要考虑第二种包装方式。 史蒂夫是对的。这么做更简洁、更迅速、更出色。尽管史蒂夫和项目团队只聊了几分钟,但团队里的精英们却由衷地感慨:为什么史蒂夫总是能先于他们考虑到这些问题! “一切始于简洁”是苹果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它时而激发人们的灵感,时而代表着苹果公司的精神。但无论何时,“简洁”始终是苹果区别于其他科技公司的根本,也是苹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独占鳌头的力量源泉。苹果始终对“简洁”有着近乎虔诚的信仰。 和苹果公司打过交道的人都可以证明,“简洁”的方法往往并不简单。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甚至可能会得罪人。但多试总比不试好,“简洁”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早在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共同执掌苹果公司之初,“简洁”就成为了推动苹果前进的动力。苹果和其他一些企业不同,当那些企业还在埋首处理数据时,苹果已经致力于推出“简洁”的电脑,以求帮助人们做更多的事情。 “简洁”也促成了麦金塔电脑的诞生。麦金塔电脑是电脑史上最大的飞跃——用鼠标控制图像界面。(别问我“是谁发明了这玩意儿”这类专业问题,麦金塔是第一台将“用鼠标控制图像界面”普及的电脑。) 1984年,当史蒂夫·乔布斯宣布麦金塔电脑问世时,他称麦金塔电脑为“疯狂的伟大”。他说的话让人们在未来几十年里都受益匪浅。 也许就是这种“疯狂”,让人们为了一睹科技里程碑的风采而排起长队。11年后,史蒂夫重掌苹果,“疯狂”的场景再次出现,人们再次排起了长队。首先,史蒂夫重燃了iMac的电脑热潮。然后,他又通过iPod和iTunes掀起了音乐革命,紧接着是通过iPhone引领智能手机革命。最近,他又用iPad引领了市场。 苹果创造的每一次历史性变革,都得益于公司尊崇的“简洁”理念。每一款新设备,无论是创造新事物,还是颠覆旧事物,都是因为——正如iMac的旧广告所说的——这项科技“太神奇、太简洁”了。 作为曾为英特尔、戴尔、IBM、苹果等公司工作的营销人员,我必须承认,苹果“简洁”的理念是独一无二的。“简洁”不仅仅是一种热情,也不仅仅是一种激情,它已经超越了一切,呈现出痴迷的状态。 尽管苹果钟爱的“简洁”理念是史蒂夫·乔布斯首创的,但它如今已深入公司的灵魂,指导着遍布全球的苹果员工。功夫不负有心人,苹果公司秉承“简洁”理念,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科技革命。当然,它也凭借“简洁”的理念而疯狂地吸金。 拿苹果与任何一位竞争对手的利润作个比较,你就能理解上述说法。或者,你可以拿苹果和所有竞争对手利润的总和作个比较:2011年第三季度,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只占4%的份额,却卷走了全行业一半以上的利润。同样,在个人电脑(PC)领域,苹果的市场份额不大(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与它获得的巨额利润完全不成比例。 但我绝不是说“简洁”是苹果成功背后唯一的因素。领导、远见、人才、想象力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艰辛和付出,都与苹果的成功息息相关。但这一切都与一条主线相连,那就是“简洁”——“简洁”是促使苹果不断进取、特立独行的动力。正是由于对“简洁”的钟爱,才使苹果与顾客的关系牢不可破,才使顾客把苹果的产品推荐给同事、朋友和家人。 “简洁”不仅使苹果成为了电脑科技领域的先驱,还使苹果再三引领电脑潮流。世界在变化,科技在革新,苹果公司本身也在适应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简洁”这个理念。正是这样的价值观,使苹果公司将科技转化成了世界顶尖的设备。 苹果对“简洁”的钟爱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从苹果的产品、广告、内部架构,还是从商店和用户的关系来看,这种偏爱都随处可见。在苹果公司内部,“简洁”是一个目标、一种作风,也是一个标准。 由此引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苹果公司如此赤裸裸地痴迷“简洁”,它出色的财政状况也摆在世人面前,为什么其他科技公司没能复制苹果的模式,获得与苹果类似的成功呢? 答案很简单——这么做太难了。 “简洁”不仅仅和商业有关。它无法被预见,更无法被控制。然而,只要有决心、有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简洁”不会自动诞生。它需要伯乐——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一个能抵御“复杂”的人,一个头脑聪慧且真心实意的人。 不难想象,支配“简洁”要比受其束缚有趣得多。如果你接受了“简洁”的价值观,你就能逐渐促成改变,融洽同事关系,向公司证明你的价值。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坚持而佛系的阅读记录 2025 (窝在角落里)
- 今日读书笔记 (基地)
- 阅读记录2025-2026 (清风明月)
- 【签到】悦读记录 (睢园绿竹)
- 读书少,所以记录一下读书情况 (C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