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顾曲家风
来自:刀叢中的小詩(曲高何生寡,眉修莫倾城)
文字:周汝昌 评点:冷眼 “曲有误,周郎顾。”中国音乐史上一段佳话,我常想,这事有三点遗憾:一是详情细节没有记载下来。二是后世只把“顾曲”用成了听戏的代词而绝少讲解曲之误者主要发生于何处——律吕?腔调?节拍?发音吐字?……茫然莫晓所指。三是戏台上只演周郎气量狭小,不服气诸葛先生,而从不会表现这位儒将的文采风流——就是在文学史一大堆巨著中,也只有一位东坡居士能赏他的“风流人物”、“雄姿英发”,似乎难寻二例了。 这岂不令人为之慨叹哉! 现下我又提这作甚?告诉你一句心里话:想和周郎攀亲认祖。 【可不是么!】 这儿没有“谱证”,讲起来得绕点弯子——而且还会惹大方家解颐粲齿。 我们这一支从何迁来天津海河东南岸边的?推其时间,大约可上溯清初康熙年间,其时津南开垦稻田,招来江浙贫民懂水田的,到此落户传业,故向来有“小江南”之称号。盖古代“退海地”,一片盐碱不毛,古语叫做“斥卤”之区。但一经引水灌溉,便成上等良田——驰名海宇的“小站米”,其实就是这么产生的。 我推测【是推测。实不知是从何处迁来移民后裔。】我的老祖宗就是浙地贫民,【有了这个浙江祖先的前提,就有文章好做了。 这是第一个推测。】因津沽去招人北迁,遂加入了这一支移民“散勇”。不但如此,我还推测或许竟与绍兴【进一步缩小地域范围,有了第一个推测,继续作第二个推测:绍兴。 一环扣一环,毫不含糊。】周氏【俗称五百年前是一家,何愁不同宗。】的上辈【当然是“上辈”,但不知上溯到哪一辈才算数。】有所关联。 【同姓同宗嘛。】 有何为证?说来有趣。 【茫茫人海,绍兴周氏知多少?同绍兴哪一家的周姓可同宗呢?】 我大哥(震昌)英才早逝,留有照片。 【物证。】后见鲁迅少年相片, 【不难寻找。】不禁惊奇:他们何其相似乃尔!都留着“平头”(当时发式), 【当时的流行发式相同。】方脸盘儿(面型), 【脸形相同。】简直像“堂兄弟”。 【还不如说成似一母同胞,或者孪生兄弟更妙。这是一个证据。】 听这话的人,已然发笑了。 【真是少见多怪。】 但这不是“单文孤证”。 【孤证不足采信,是一个道理。周老懂。】再说说我的四哥(祜昌)。他的面貌如何?我不会“描写”, 【无需多费笔墨,第三人的旁证比亲属举证更有说服力。】但他居乡之后期,任商业部的业余中学教师时,学员们私下里给他一个“绰号”:周建人! 【这是第二个证据。】 此为何故?只因人们“一致认为”他和周建人的长相儿十分地相似! 大哥、四哥面型略同。 【说过不写的,怎么又写了!】我与三哥(泽昌)的相貌有共同点。这似乎是由于父母的遗传所具的小分别。 大哥四哥,都无意中让人窥见了与绍兴周的某些相联的微痕,恐怕未必全出一个“偶然”吧 ? 【偶然之中有必然。】 就拿鄙人来说,我时常到过外地,或各处来访者初见我面,常有这样的话:“您不像北方人,是‘北人南相’。”这也像是一个“参证”。 【北人南相,是第三个证据。毋容置疑的证据链。】 我从报上看到报道,已然由谱牒证实,周扬【湖南益阳人】是周公瑾的远裔,而绍兴周也是同源。 【最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证据,谱牒证实湖南的周扬同志都是浙江绍兴鲁迅周氏的同宗,不能排斥天津的周汝昌与鲁迅也是同宗。而且三个周氏都是周瑜的后裔,有谱牒为证。证据确凿不容推翻。】 ——好了,大弯子绕完了,我想攀周郎为汉末上世的祖风,也许可以“存此一说”了吧? 【鲁迅、周扬是周瑜的后裔,周汝昌又与鲁迅同宗。谁能说周汝昌不是周瑜的后裔。】 【如出一辙的考证,也使曹雪芹成了《红楼梦》的作者。】 【按某些红学家定下的“学术规则”,你想推翻曹雪芹的结论,首先得推翻红学家考证出来的曹雪芹的证据,谅你也办不到,因为非专业的红学研究者没有这个能力。同理,你也休想推翻上述四条周汝昌与鲁迅连宗的证据。其次,你还得为《红楼梦》指证出另一个不是曹雪芹的作者,茫茫人海你往哪里去捞?同样你也得为周汝昌准备一个周汝昌的祖宗,这个祖宗不能比周瑜晚也不能比周瑜早,否则仍有同祖后裔的可疑。你办不到这些,还得乖乖地认同红学家为你准备的这个曹雪芹,认同周汝昌的考证结论。】 【没有理由不把《红楼梦》的考证方法看作一个“宝”,好在“考证”结论的主动权只归“红学家”。】 【不把曹雪芹假设为《红楼梦》的作者,就没有理由代曹雪芹找曹寅认祖归宗;曹雪芹不认祖归宗,《红楼梦》的曹氏家事说就泡汤;《红楼梦》不写曹家事,哪能“考证”出曹家的故事;“曹家故事”让《红楼梦》焕发异彩,《红楼梦》背后的“曹家故事”是红楼的正传。单靠一本《红楼梦》是出不了红学家的。】 交待清楚,言归正传——我们周家辈辈酷嗜音乐,也出天才。那时候不会说“洋式汉语”,乡里人再加上点“风水迷信”,那说法则是:“老周家坟地,祖辈出吹捏眼儿的人!”吹捏眼儿,意思是会吹奏笙管笛箫的人才。 先说本院:大哥因早逝,我了解极少,只知他会拉胡琴,其他未及亲见(大嫂陪嫁一个脚踏风琴,大哥用之,是个洋乐器,在我们中华传统中讲不必涉及它)。 二、三、四哥三位兄长,无一不是性喜吹拉弹唱,对我的影响也都是巨大的。这须逐一略叙实情,当然也难曲尽精微——大凡文艺之事,皆是如此。 (下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建个红楼梦微信群 有想加入的留微信 (鲁兮兮)
- 贾赦长子贾琏为何称“琏二爷”? (霜花三月)
- 想建个角色扮演群 (Rhettchan)
- 不喜欢高鄂的续 (eddy)
- 解读立体四书集《红楼梦》之16——从《花》诗词背面斜看《钗... (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