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藏一块经版在心中 by卓玛
皇子(胡同里的慢生活)
前 言 很久以来,德格和白玉就是心中神往之地,当行程定下来之后,却奇怪地少了一份出行前的兴奋,也许是期待得太久,这份期待消磨掉了热情。也许是等待得太久,心中滋生出了倦意的野草。就象热恋的情人,当他们就别重逢,却少了狂喜,多了无奈,那难熬的思念冲淡了相逢的喜悦。 当心中的向往得以实现,不用再苦苦地冥想,在现实的空间里中贪婪地感受那份真实的存在。离开后,是一份绵长和深切地回味。。。 一、亚青寺一河两岸的世界 由甘孜去亚青寺,一路由海拔3300米至卓达拉山口5000米以上,再下行到3000米左右。路途风景很不错,远处是的雪山散发出特有的光芒。 早上七点出发,到达亚青寺是11点多,恩珠是我们的藏族司机,他是我们昨天在甘孜车站下班车时遇到的,他开的小面的,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分段包的他的车,恩珠才20岁,全名是其麦恩珠,我叫他恩珠,感觉是在叫一个韩国人名。恩珠人很好,看着也顺眼,汉语说得也不错,所以跟他沟通很容易。 恩珠把车停在亚青寺招待所门口,我们几个打算环亚青寺小圈逛一圈,所到之处,必有狗,黑大,趴在得上晒太阳睡觉,虽然它们大多不叫不咬人,但还是有些吓人的。 不管是喇嘛还是尼姑,手里都拿着一束塑料花,到处是花的影子。后来才知道,今天是法会的日子,难怪很多人表情很兴奋,脚步也是匆忙的。法会十二点半开始,大家都往同一个方向的殿堂涌去。 法王讲课的身音从广播里传了开来,整个亚青寺都能听到,我们沿着河边走,看见一座桥,这边是喇嘛的地界,跨过桥去,则是尼姑的。真是一河一桥两世界。 亚青寺规模很大,我们只是粗略的转了一小圈,跨过桥去,尼姑那边的地界还有一座桥,桥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些小屋,面积特别小,只能容纳一个人。我们想,那可能是闭关所用的小屋子。 出来时,一个藏民走过来,直接握着游龙的手,亲热的摇啊摇,不停地说着什么,可惜是藏语,听不懂。 二、白玉寺爱上宁静自然的你 白玉,一如它的名字,吉祥如意的地方,白玉县城不大,但整洁而宁静,无论你走在县城的哪个角度行走,抬头触目可及之处一定是白玉寺。 白玉寺的规模不及亚青寺,更不及五明佛学院,但它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你,徜徉在白玉寺,让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轻松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想白玉寺金殿的是时候,它便散发出一种恬静柔和的气质和光芒。 早上七点,同伴们还在睡觉,连日来车马奔波让他们的身体有些不适。我一个人从旅馆出来,沿着旅馆前的小路往旧的白玉中学的方向行走,白玉寺的全貌逐渐展现在眼前。 小路上,偶尔会遇到去寺里转经的藏民。虽然言语不通,但白玉人的友善和好客流露在他们的笑容里。 从旧的白玉中学出来后,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尼姑庵的,庵内朗朗的诵经声吸引了我,在门口徘徊着,不忍踏进半步,生怕打扰了她们的早课。 另一条路则是通往白玉寺的,慢慢地走,感受着清晨透出的每一缕清心和宁静的气息。 遇见了三五成群去上学的小朋友,打个招呼,小朋友好,学校在哪里,换来的是腼腆的笑声和生硬地问好;坐在摩托车后的藏民帽子掉在地上了,帮忙捡起来,那句谢谢听起来特别的亲切;转经的老人问我,哪里来的?“成都”,怕说远了不明白。通往金殿的小路上,一位热情的藏族妇人给我指路。。。清晨的白玉,让人感到,每一缕阳光都是暖意绵绵的。 走到最高处的殿堂,只有一个尼姑在专心的读经,安静得出奇。在白玉寺行走,没有狗,到处都很安静,也很清洁整齐,让人感到特别轻松和舒 三、嘎拖寺过分的金碧辉煌 嘎拖寺,红教六大寺,四个在甘孜州,其中又以嘎拖寺为首,其他五个是土登多杰扎寺(西藏山南)、白玉寺、协庆寺、竹庆寺、敏珠林寺(西藏)。嘎拖寺位于河坡乡多尼山腰,距德格县城以北51公里,占地约一百万平米(与故宫相近),占据着一面山坡,气势宏大。它由48座经堂、42座辩经寺、5座坐经寺、11间印经房、513套寝房组成。内藏有7000余部藏书及众多的稀世珍品。 从白玉出发,去嘎拖寺,没有班车,我们坐恩珠的小面,车程近三个小时,看到嘎拖寺的第一眼,就被它的金碧辉煌给吓住了,簇新的大殿闪着耀眼的金光,难怪在路上就听恩珠说,新修的嘎拖寺很好看,原来他指的好看就是指新修大殿。心中难免失望。 走进大殿满眼的金光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外面陈列的物品很多都市纯金的,就连殿堂的外墙,所用金皮也是从香港运过来的,这是听旁边一位管事的介绍的,他会汉语,后来才知道,他的活佛的儿子,他的儿子也是活佛,只有他,不愿做活佛,现在给他的活佛父亲开车呢。 随后,他让一老喇嘛拿钥匙开门让我们进殿参观,大殿修好近两年了,里面的陈设也是相当的豪华,相比新殿,我还是喜欢刚刚去过的旧殿,总觉得在哪里才能找到这座距今已有840年历史寺院的感觉,眼前的新殿除了让人惊叹之外更多的是遗憾,华丽现代的水晶吊灯、极尽豪华琳琅满目的摆件、满眼色彩斑斓的装饰品,精工细雕的窗饰。。。 我们光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无不感叹称奇。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一个细节的组成都离不开财富二字。我在心中默念,但愿所有的藏区都能象我见到的嘎拖寺一样,从精神到物资都那么富有。 四、德格印经院藏一块经版在心中 很久以前,就被远方的德格所吸引,德格至于我的印象,就是德格印经院。在我心里,德格印经院这几个字,哪一个不是字字千金啊。 原以为是八点开门,一早来到印经院,门还没开,于是随着转经的人群围着印经院转了起来,周围的墙上堆叠了很多玛尼石,它们颜色各异,大小不同,但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代表着虔诚。 漫步在印经院周边的小巷,安静得出奇,院子里的桃花刚刚开过。这些民居的都市依山坡而建,整洁而有序。装饰也很别致。 九点整,印经的工人先进去了,随后我们也买了门票进院,我和游龙打算一直在里面呆到12点工人下班。 印经院因为防火的原因,没有电灯,楼道和房间都很昏暗,工人工作只能靠自然的采光,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除了上班的工人,今天印经院的参观者并不多,我们尽量不打搅工人的工作,拍照也事先征求工人的同意,因为有几个工作间,是不允许拍照的。黑白经书的印刷车间有十多位工人,他们快乐地忙碌着,两人一组,几乎没有交谈的功夫,工人们每天要印制2800张经书,这样才能拿到33元的工资,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工人们需要不停的快速的工作。 经版陈列在大堂,一排排的陈列架,整齐有序。走入另一个工作间,是红色的印经版工作间,红色是朱砂调制而成的。工人只有四名,他们的印刷速度比黑白车间的要慢一些,可能是因为做工的要求更为精细的原因。 还有一个车间是印制画的,只有两个工人。这里不允许拍照。 沿着木梯上去可以上到印经院的楼顶,这里可以晒晒太阳,周围的建筑和景色一览无余。 我们一直呆在十二点,准备下午再来。 一、印经院介绍: 1、印经院全称: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 2、建筑特色:集寺院与民居风格于一体的建筑,从黏土墙壁、木楼梯到木门扇,到印刷用的朱砂,再到小院木槽里洗版子的水,都是浓淡不一的绛红色系,也是藏族文化的颜色。 3、历史:院落已有270多年历史。清雍正七年(1729年),第十二世德格土司却吉登巴泽仁创建印经院时,正当这个家族统治的兴盛期,其疆域在今天四川、青海、西藏交界区,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 4、地位:德格印经院,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5 、特色:壁画是德格印经院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壁画主要分布在大、小经堂内和大、小经堂外部墙壁上方,壁画总面积大约为950平方米,其中有95%壁画为古壁画,大多为“噶玛噶则”画派作品;德格印经院的雕塑主要是表现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历代高僧和历史人物的泥塑像,这些塑像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艺;德格印经院整座古建筑高大雄伟,古朴庄严。 二、德格印经院印版制作、制墨、造纸及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印版制作、制墨、造纸技术 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末,除印刷颜料朱砂外,其余印版、墨、纸均在当地解决,采用传统技术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1)印版制作。印版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原材料加工、书写、刻制三道工序。 原材料加工:印版原材料选用红桦木。选挺直无节的树干,按所需尺寸先锯成节,然后再锯成4-5cm的板材,就地用微火熏烤脱水后运回家,放至畜粪堆(或池)中沤制,待到次年3-4月,板材森性沤退后,将其取出用水煮,再烘干,推光刨平,最后成为成品坯板,加工后的坯板运往印经院,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书写:在刻制印版前,先由藏文书写员严格按照《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和印版的尺寸内容进行书写。 刻版:德格印经院的刻版工匠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不仅技法娴熟,而且有较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为了保证刻深、刻准、刻好,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 (2)制墨。德格印经院的印刷用墨属于烟墨类。所生产的烟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供书写用的,另一种则是专供印刷用的。印刷用墨的原材料为大杜鹃树的树皮,书写烟墨的原材料为大页柳。 (3)造纸。德格造纸原料十分独特,采用一种名叫“阿胶如交”(汉文学名叫“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根须。“阿胶如交”的根须分内、中、外三层,可以分别制造三种不同的纸张。用“阿胶如交”作原料造出的德格纸,色呈微黄,质地较粗,也较厚,但是纤维柔性好,不易碎,吸水性强。同时因“阿胶如交”本身是一种藏药材,含轻微毒性,故造出的纸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的特性,是一种印刷保存文献的理想用纸。 2、印刷工艺流程 德格印经院的印刷工艺大体可分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又可细分裁纸、泡纸、兑墨、研磨、兑制朱砂、取版、印刷、晾晒、洗版、归库、分页、核对、装订、打磨、刷色边、包装等十余道工序。上述工序既是流水作业,又相互交叉,有条不紊。颜料加工组主要是调兑烟墨、研磨、调兑朱砂两种颜料,并及时供应印刷组的需要。调兑烟墨较为简单,只需要在盛放干燥烟草墨粉的容器中加入适量比例的水,然后缓慢加以搅拌均匀即可。装订组先对号进行分拣,检索无误后,再装订成册。藏文书籍均为散页式,装订较为简单又极具特色。 印刷是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工人负荷较重、工序相对较多的关键部分。每个印刷组有一人专门负责到经版库取印版,供组内负责印刷的人使用。用完后,由专门的洗版工人在木质水槽沟清洗,晾干后涂上酥油放回原架。 印刷工则由两人一组,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版就放置在两人之间的斜板上。高坐的人负责接纸并准确固定印版与印纸之间的一拓面,以及在印版上滚墨,矮坐的人则一边递纸,一边持卷布干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的书页放置一旁,如此周而复始。待印完当天规定的印数后,再将印版翻面进行印刷。 1979年以后至今,德格印经院的印刷生产工艺流程除使用成品墨汁不再兑墨以外,其他工序依然照旧。 门票50元,开放时间为:09:00-12:00,14:00-15:00 五、更庆寺快乐的喇嘛们 下午,我和游龙来到又来到了印经院,可是大门紧闭,我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后来得知下午经院到了两辆大车的印刷纸,工人们都去搬运卸纸了。所以经院今天不开门。 于是我们打算去更庆寺,从印经院往上走几百米便是更庆寺了。 穿过一排白塔便到了大殿,抬头一看发现一个恐怖的现象,大殿的一角,一只牦牛吊在了空中,其它基础的殿堂在维修中,于是我们准备接着往上走,路上那个遇到几个小喇嘛,他们手里每个人都提着一个开水壶,问我们去哪,还说要我们跟着他们走没错的。于是我们跟着小喇嘛走,没想到又转回到刚才看见牦牛的大殿了,只不过是一墙之隔。 大殿内很多喇嘛在诵经,小喇嘛是来给他们添茶倒水的。我们找了个不显眼的角落坐了下来,此起彼伏的诵经声一阵阵传来,真让人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一殿一经书,那种与世隔绝沉浸,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享受和快乐呢? 我们从佛学院下来,真好遇上几个下课在殿外休息的几个年轻喇嘛,见到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因为语言的障碍,我们没办法深入的交流,但他们快乐和爽朗的笑声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其中由一个会汉语的,充当我们的翻译,另外一个喇嘛显得最为开朗,不管说什么,他都会发出那种发自肺腹的笑声,还不时的和同伴互相打趣一下,他还不到20岁,纯真无邪的孩子脸,从他的表情和笑声中,我能体会到那种简单就是最快乐的感觉。 六、五明佛学院我还会再去吗 到达五明佛学院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今晚打算住在学院的招待所里,可司机找不到招待所在哪,正在发愁时又一位汉族的尼姑经过,告诉我扶贫会招待所就是眼前,从旁边的铁门进去便是了。 我们带上头灯,进了铁门,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进去,服务台在哪也不知道,当时我们遇到了两个住客,她们居然住了一天了还是找不到进客房的大门,没办法了,只好找一个门敲敲,原来是旁边有个楼梯,服务台在二楼的第一间房。后来才知道说服务台有点不够准确,因为负责招待所服务工作的是一个觉姆(尼姑),汉族人。告知还有床位,35一位。 进的屋来,已是筋疲力尽,招待所没有水,觉姆只给了我一个热水瓶,我们三人谁也没用它, 因为赶车,我们的晚饭也错过了,可却谁也不饿,她们随便擦了把脸,就躺下了。 夜空繁星点点,仅仅远远的灯光从无数个密密麻麻的小屋内透了出来,四周很安静,我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内,尽管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时的我,还是被五明佛学院的规模吓倒了,是在是大得有点过分,大得有点出乎意料。 第二天一早就醒了,打开窗帘,光线正好,远处的坛城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胃里空了,我们先找了家面馆,准备先吃碗面在出发去坛城。 出得门来,往坛程的方向整个区域都是尼姑的居住地,来来往往的尼姑很多,眼前全是一个个红色的身影,她们中,年龄不一,很多是汉族的年轻姑娘,学院的早晨是宁静而忙碌的。她们有些拿着打水的壶,有些拿着经书,有些拿着从小卖部买的食物,菜,还有些拿着建房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在路边,遇到一个正在建房的尼姑,她是东北人,我们从她那得知,她们居住的屋子都要自己出钱找人盖的,房子是她们在这里学习和修行的重要保障,但这边因为交通和劳工不足问题,盖房的成本显得有些高,现在她要给的这个房子,说是要四、五万,但因为却少干活的工人,工期已经拖了一年多。尽管如此,可她们为了想长期安定,需要为盖房子去申请和购买地皮,然后请劳工或自己购买建材,所以我们见到很多拿着建材和工具的身影,就很正常了。目前,随着修行者的增多,地皮和建房所需费用还在增长中,这一点,跟我们生活的城市倒是有点相同。 我们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就到了坛城,坛城在山顶,很多转经的很磕长头的人们一早就在此了。放眼望去,对面是喇嘛的山头,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屋子,山的那一面,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原,我不知道未来的哪一天,这里会不会成为佛学院下一步开拓的领地。 从坛城出来后,我们往下走,发现有很多小卖部,有卖菜的,有卖杂货的,有卖食品的,有卖香火的。。。还看到了打水处,后来听说那是龙泉的水,所有学院用水都要到此处来取用。 心湖和董丽要坐下午的班车回成都,所以我跟她们一起回色达县城,前几天在德格,也因为停水,好几天都没洗澡了,昨晚和今早连牙也没刷,所以今天我准备去县城找个旅馆好好的洗洗。 学院离色达县城20公里,很多小面来往于两地,车程半小时,票价六块。 下了小面先去汽车站买票,色达的汽车站在屠宰场的隔壁,毫不起眼班车很少,以前去成都的班车是早上八点的,现在改成下午两点。途径马尔康,在马尔康过夜。 心湖和董丽买了当天下午两点的票,我买了第二天下午的票,每天之有一班回成都的票车。十二点多了,我们去找吃的,色达县城的饭馆店面很小,向阳写的也就一些面馆,里面卖的是面条、面片和饺子三大样。 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大片的白云飘在蓝天上,天空离我们很近,色达县城不算太小,也很干净,找到了一个家庭旅馆,说是有公共洗澡间,有热水,只是现在又停水了,呵。 高原的天气就是这样,刚刚还白云朵朵的,这会就乌云密布了,雨是没下成,可出门的兴致全破坏了,一个人赖在旅馆哪儿也不想去。 天气预报说有阵雪,可第二天早上下雨滴滴答答下个没完,赖在床上祈祷雨快停吧。百无聊赖之际,在床上写起了游记。 十点多时,雨终于停了下来,我赶紧出门坐面的去佛学院,色达的小面都停在广场附近,出门就遇上了一辆,小面司机兜了两个圈,车上还只有我一个人,于是决定不兜了,我很奇怪,怎么一个人也走啊?! 我时刻算计着回程的时间,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我从寺院下来时,正好12点半,时间还是够的,当时正有两俩小面正准备出发,我走过去一看,可车上都已坐满了。两辆车一走,车场就空了。我左顾右盼就是找不到车,来往于色达与学院之间的小面从色达出发,人满就发,没有定点。 十分钟后,好不容易见到了两辆,可转眼就满坐了,刚才就有很多学院的喇嘛在等车,车一来,子让就挤满了,我跑到一辆车前,请司机让一个喂给我,司机往前排座的喇嘛指了一下,意思你跟他去说吧,前排坐得是个20对岁年轻的喇嘛,我上前跟他说,我很急,要不就赶不上去成都的班车了,喇嘛想了想,打开车门,你上来吧,身子并往里靠了靠,意思让我坐他旁边,这是我当时没想到的,可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下了车,去旅馆取了刚刚寄存的行李了,前往车站。 没想到的是,等我正点赶到车站时,车却还没来,原来是80KM外除了车祸,班车被堵在那边了。可能要四点半才能到站。 在等车的人群中,有个尼姑主动跟我打招呼,东北人。她出家两年多了,这次是因为身体元因,去成都就医,从她那,我了解到佛学院学员的一些情况,她则对于我没有去听她们的课感到很是遗憾,说是要我先回来,一定要听XX(名字我没记住)的课,只要我听了,就不想再走了。你下次再来,一定要听课,为什么要出家呢?为了解脱。这边生活条件怎么样,还适应吗?还可以,小卖部提供的果疏新鲜度还不错,就是没有房子,和老乡同住。冬天气候有些冷,不太习惯,不过春节都放一个多月的假,大部分学员都回家的。 学员没有收入,都要靠家人自助吗?不是,一般的正式学员每月都有230元左右的补助,每月还能发些粮油,袈裟也是学院发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的。学院内的小卖部物价都很稳定,控制得很好。 等车的人群中,还有两外五个喇嘛,其中三个是来送亲戚的。亲戚是青海鸟岛的,来看望出家两年多的喇嘛,喇嘛很年轻,特别爱笑,我们聊了起来,他们很难相信我,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玩而来到这里,觉得很是遗憾,喇嘛把我叫到人群的一角,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听课?我则问他,你出家为了什么?为了开心啊,我现在就很开心。你下次来,一定要来找我,我给你我的电话吧,于是,他坚持让我记下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我把它存在我的手机里。 五明,它确实是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只要你靠近它,他就能把你深深地吸引住,我不知道,我要是在那里呆上一个月,是不是会被洗脑和归贩。我不但能理解这些出家人,甚至还有点莫名其妙地佩服那些修行者,至少为了某种精神上的追求,证明他们是有毅力的人。这里,也是一个想对来说纯净的世界,他让你觉得远离尘世,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五湖四海的人们,聚积到这样一个巨大、温暖和知趣相投的大家庭里面,而且,这个家庭的成员还在不停的增加中,这点你可以从山上不断施工的小屋,看到它未来的趋势。 回来的车上,我一直在想,五明,我还会再回去吗?手机里的号码,它会响起吗? 七、我们的行程 (2010年4月24—5月5日) D1、广州—成都 D2、成都—康定(宿康定) D3、康定—甘孜—甘孜寺(宿甘孜) D4、甘孜—亚青寺—白玉(宿白玉) D5、白玉寺((宿白玉) D6、白玉—嘎托寺—德格(宿德格) D7、德格印经院—更庆寺(宿德格) D8、德格—新路海—甘孜—炉霍—色达五明佛学院(宿学院) D9、五明佛学院—色达(宿色达) D10、色达—马尔康 D11、马尔康—成都—广州 八、攻略 1、看点:按我个人喜好的顺序排列(由强至弱):德格印经院、白玉寺、新路海、五明佛学院、亚青寺、甘孜寺、嘎拖寺。 2、交通:1、从成都去甘孜,在新南门客站发车,每天一班,早八点出发,康定过一夜,第二天一早(6:30)出发,下午五点左右到甘孜。 车票:216元。 途经:成都—雅安—天全—二郎山隧道—泸定—康定—塔公—八美—道孚—炉霍—甘孜 海拔:康定2650,塔公3700,八美3500,道孚2980,炉霍3250,甘孜3390,康定到炉霍会翻越4298的康藏第一关折多山垭口。 2、甘孜去白玉包小面600。班车去亚青寺,约六个小时。我们是包的小面,从甘孜去亚青寺103KM,约四个小时;亚青寺去白玉130KM,约五个小时。 3、白玉去德格(3072米)110KM.,没有班车,去嘎拖寺也没有班车,包车600。 4、德格去甘孜包车:500。经停新路海。 有班车:每天早七点一班,50一人。班车不停新路海。全程约六小时 5、甘孜到五明佛学院小面每人60元,行程约六小时。 6、色达到无明佛学院小面每人6元,全天都又车。 7、色达到成都每天一班,下午三点发车,马尔康过夜,第二天下午五点到成都。 票价:160元。 色达过马儿康,目前实行单双号放行制,单号进双号出,如果单号晚12点前过不了马尔康,班车可能就不在马尔康过夜,而是饶道金川、丹巴、泸定至成都。 甘孜到成都每天一班,早六点发车,晚十二点左右到成都,票价:220。 通常会在康定过夜。 8、门票:德格印经院:50元;新路海:20元。其它地方都不收门票。 9、住宿推荐:白玉圣德宾馆干净、新、独立卫浴。不靠主街,要从一个小巷上去,电话:8321881 五明佛学院扶贫会招待所就在学院停车处有单、多人间。床位:每人35元。 饭馆推荐:白玉:一品天下地址就在圣德宾馆旁的小巷。 10、费用:1600元(机票除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认识、从一辆单车开始,寻找特别的你! (阿枫)
- 明天去海口后天去三亚 (薛眉)
- 来自日本,女孩子们最喜欢的酒 (帝波罗)
-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 (皇子)
- 冬天云南自由行 (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