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南京图书馆
Sein(作是思惟。)
初见南京图书馆是乘游2路车去总统府的时候。虽然因为民国总统府规格上还赶不及当下的县政府而失望,但看到大行宫北的免费实木座椅和大气的南京图书馆,还是感到不虚此行。 居然还偏激地想到:如果一个国家的图书馆和大学比总统府规格高很多,这个国家还是有希望的。 转念又一想:希望之有无,也还是要取决于这些图书馆里有什么样的书,大学里有什么样的人在管理和讲授。 办普通阅览证并不收费,只说是每年要续交10块钱而已。这个阅览证只能在三楼和四楼看书,不能办理外借。 可能是时间已到下午的原因,馆内读者不多,也很安静。上三楼见到十几个学生样子的人坐在地上,把供休息用的长条实木座椅当自习书桌,自动存包处旁边有两张小圆桌,三个人靠在椅子上正在打瞌睡。 三楼阅览室里有不少杂志现刊和过刊合订本,书架格局很合理,读者的座位也比较舒服。但四楼阅览室才是我需要经常去的地方。江苏地方志图书、各地专业统计年鉴(虽然数字也最能骗人)能提供不少新鲜的话题。港台图书架上的史地图书最醒目,有在北京没有见过的几种资料:日据时代的史料、国民政府公报、台湾地方志。转到书架最后,还看到大约二十几种台湾报纸,上面有中华队选手陈苇玲获举重铜牌的消息——记得大概是台湾联合报。 转到地方志图书后面,是让人激动的“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日文资料、小说月刊合订本(随意翻开一本,头条就是穆时英的《公墓》)、晚清民国时代《申报》合订本(可以亲眼看看早期影评)、《大公报》合订本(最早出现“电影”这两个字的报纸)、《北洋画报》合订本(33至37年设电影专栏的刊物)、《浙江潮》合订本、《中央日报》合订本,《盛京时报》合订本,只是还没见到《良友》。 于是围绕这些大多需要用放大镜来看的资料,又生出不少新的设想。 图书馆是一个充满白日梦和恋物感的地方,但又与购买欲的满足与否无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书逾期需要交逾期费吗? (王德福)
- 同时读一本书 (迪迦奥特曼)
- 明天有去南京图书馆的嘛,一起呀 (豆瓣酱)
- 南图讲座——植物帮你寻找地下的宝藏 (HiiJo)
- 【南图活动】说惊蛰、读名著,“书海识·遗”春日活动邀您来玩 (Hii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