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来自:代号人c(对世界,我还是拥有无尽的期待)
放假了,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与朋友见面、也没什么娱乐设施。真的只有读文章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没什么文采,纯粹一起分享下 《麦田里的守望者》阅读于2013年7月25日~7月26日。字数不多十来万,看起来饶有趣味。 联系作者塞林格的生活习惯,主人公K(名字很难打,用K代替)的特点估计就是作者对自己的写照吧。文章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书写小说的,K是一个对社会方方面面都很不满的人,他喜欢的事物估计就只有简、妹妹、哥哥和死去的一个弟弟。看见每样东西,K眼中就知道那是虚伪、让人恶心的。母亲眼中的儿子是虚假得只有母亲觉得自己儿子很敏感;女性对待觉得心爱的人很自卑无论他实际多么自负,而自己不喜欢的男性永远是自负骄横的无论多么优秀(这点我倒同意,就像帅哥表白是表白,屌丝表白是性骚扰);K心中少有好感的老师可能是个同性恋……但他面对这些人时还是十分客气,甚至可以称之为懦弱。这样的主人公有点像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不建议去看,太悲观了)的人物,一直为讨好任何人而苦苦挣扎着,结局怎么样我忘记。《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三个个地方比较喜欢,并有点自己的想法吧: 1、小说中有段K这样描述自己:如果说我想当这么一个人,应该是我会一直站在一个悬崖边,旁边会有一片空地,一群孩子们都在那里玩耍。当他们走到悬崖,我会拉住他们,不让他们掉下去,我就是这么一位悬崖边的守望者。我觉得这群孩子们就是塞林格自己,文中的K的许多行为、想法在“正常人”看来是有点幼稚甚至可笑,所以塞林格也将自己的想法、行为、本身比喻为一群玩耍的小孩。空地或许就是塞林格的思想吧、一个人唯独能完全的自由也只有在自己的思想,因为没人能挖掘出你的思想看个仔仔细细,你在那里哭那里笑没人会发现会在意。但却不能忘了旁边是一道悬崖,一不小心就会跌个粉身碎骨,这时没有守望者在是很危险的。悬崖意味着毁灭,而守望者或许代表着对自身的克制。就像文中K对周围如此之不满、厌恶,但他终究接受了这社会和妹妹一起回到家里。回归到现实,每个人或多或少对周围会产生厌恶之情,总有些时刻想逃离开,但是99.99%的我们选择不变,因为我们心中总有个守望者。不过至于离开了守望者,悬崖有多深,真有那么恐怖吗?谁又知道呢? 2、小说也有一个片段我也很喜欢,写的是K在最后回想起,他很厌恶的一些人,因为无法再见面多少会变得很思念。我个人觉得人总是容易走矛盾的路线,曾经很爱的人可能现在很憎恨,曾经很陌生的点头之交才会在你最困难为你两肋插刀,曾经最好的朋友最可能捅你一刀,我曾经很厌恶的一些人现在却无比想念,但是见面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3、很喜欢这种小说,只是以自己的角度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或者慷慨陈词,这种文章更能打动人吧,因为往往小事见真情。不喜欢一些所谓的巨著,浩瀚地抨击社会,看起来颇为震撼,其实就像爆米花电影看看就忘,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负担起改变社会的重任。我个人觉得我需要的只是点滴的小事改变自己,并不是想改变整个世界,因为那确实与我无关。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近在读|每天送给自己一句话 (夜雨)
- 最近在读|《长安的荔枝》 (仓廪实而知礼节)
- 微信读书学生认证免费领30天付费会员,朋友们速薅羊毛 (山药)
- 50岁大妈也要读书打卡 (chensera)
- 书友组队|找一起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搭子 (肥喵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