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神经漫游者》译者Denovo专访
来自: 三丰SF(三丰SF)
http://60.216.0.164:99/html/2013-08/20/content_70183.htm 《神经漫游者》全新译本问世: 最牛的“黑客”小说终于能读懂了 近日,“赛博朋克”圣经—《神经漫游者》的全新译本登陆中国,该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处女作,于1985年一举拿下三大最高科幻大奖,开创了全新的文学流派—“赛博朋克”(又称数字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给了我们“网络空间”这个词,也催生了电影《黑客帝国》。早在1999年1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就曾引进了这部当代经典。但由于翻译问题,给读者带来了阅读障碍。此次读客重新出版,找来了遗传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资深科幻迷Denovo操刀。有关本书的翻译事宜,记者采访了Denovo,请她为大家一一详解。 记者张双 万一给别人翻坏了,不是更纠结吗 山东商报:1999年的译本大家普遍反映“看不懂”,您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解决语言的隔阂和生涩问题呢? Denovo:我想这是本书所有翻译都会遇到的问题。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我开始翻译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因为太爱这本书,所以亦步亦趋,恨不得保留所有的结构和细节,结果翻不下去不说,憋出来的东西也无法让人顺畅阅读。痛定思痛,我觉得对于这本书,我最想做的是将我所获得的阅读快感传递给中文读者,在其他方面必须做出一定牺牲。所以我决定排一下优先级,最先尊重原作的思想,然后是内容,接下来是词意,最后才是句子结构。有些时候,为了契合中文的阅读习惯,对句子结构做了一定调整。 山东商报:您为什么接下《神经漫游者》的翻译工作的? Denovo:其实我本来不想接的……在我心目中有一些作家是无法翻译的,包括冯内古特、菲利普·迪克、斯特灵,当然还有吉布森。他们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作家,原文也并不晦涩难读,但不管从思想、风格还是结构上,都与中文相去甚远,无论怎么翻译都会损失大量的精华。但在和责编姗姗的对话中,我觉得大家的想法非常合得来,就是这本书固然伟大,但是它首先给人的是一种阅读快感,不是壁垒重重让人茫然的所谓经典。我和她一样,希望更多人能够首先了解和喜欢这本书的思想和内容,而不是被“难读”这个传说吓退。最后是好友BY 的一句话让我不再纠结:这么喜欢的书,万一给别人翻坏了,你不是更纠结吗? 山东商报:可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履历? Denovo:我是理科生,本科毕业出国,在海外漂了十余年,现在上海从事科研工作。 三十年来第一个能被读懂的中文译本 山东商报:据说为了《神经漫游者》,您反复读原著不下50遍,您觉得这本书翻译的难点在哪里?您翻译了多长时间? Denovo:50遍我不知道有没有,接手翻译之前大概读过两三遍吧。主要是翻译过程中需要看完整页或者至少是整段才能知道该如何下笔,结果经常看着看着就不小心一直看下去了,因为它实在太好看了。难点除了前面说过的语言结构问题之外,主要就是作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很多词汇和概念在现实中难以对应,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至于时间……还是去问可怜的责编姗姗吧,哈哈哈哈。 山东商报:《神经漫游者》史无前例地囊括雨果、星云、菲利普·K·迪克奖,2005年《时代》杂志将其列入“1923年以来100本最佳英文小说”,在您心目中,《神经漫游者》是本什么样的书? Denovo:其实我看书从来不挑名气,开始看的时候我也没意识到它这么伟大。在我心中,它是一本“不一样”的书,营造出一个令人目瞪口呆却又不得不信服的全新世界;却又是一本无比亲切的书,有着武侠一般的阅读快感,也有我完全能够体会并共鸣的绝望、忧郁、愤怒、挣扎与超脱。 山东商报:据说您的译本是三十年来第一个能被读懂的中文译本,您怎么看? Denovo:因为怕影响自己,其他的译本我都没有看,只是听朋友们说过一些感受。但我可以肯定的是,1999年的译者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时没有这么发达的网络,这么完备的资料,完全靠自己的积淀来翻译,理解上的缺失在所难免。我现在可以为了仁清街的名字和注释去翻出学术论文库里面的相关论文,可以遇到一个不确定的俗语就去查urban dictio-nary(一个专供网友发表对特殊单词或短语的解释的网站,这上面有许多正常词典里面查不到的词条,即使是正常词典里面有的在这里也会有新的精辟的解释),甚至可以和远方读这本书的朋友实时讨论。没有这些优势,我不敢说自己就能比前人做得更好。至于台版,我听说翻译得相当缜密,但是译者的角度与我有差别,更多地倾向于保留原著文字上的破碎感,面对的可能是更加文艺的读者。而我作为一个草根,希望大家首先能看懂。 威廉·吉布森:在家带孩子顺便写小说 山东商报:听说您是作者威廉·吉布森的超级粉丝,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大师吗? Denovo:英国作家Brian Aldiss曾经说,每个小说家身后都有个悲惨的童年。吉布森六岁上死了爹,小时候成绩超烂,高考(SAT)数学考了5分,写作148分—总分都是150。他十八岁上又死了娘,书没念完自己漂着。这时候越战征兵了,他对征兵的面试官很诚恳地说,他的人生理想是尝试遍所有精神毒品。随后他就为了逃避征兵跑去了加拿大,欧漂几年之后结婚,老婆教书养活全家,他在家带孩子顺便写小说,有时候还去旧货店淘货,转手倒卖来补贴家用。他说自己前几部小说之所以每章都很短,并且穿插来去,是因为看孩子的时候没有整块的时间。 这么混了一阵子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读书拿奖学金比找工作赚钱容易多了,于是跑去卑诗大学念了个英国文学学位。毕业后又混了一阵子,写了些短篇,倒是发表了,颠颠地跑去参加科幻大会,宣读自己的短篇小说,结果总共只来了4个听众。这个时候Terry Carr策划Ace的第三期科幻小说特辑,专门推出新人新长篇,约他写一部,给了一年时间。他没写过长篇,紧张啊,吭哧吭哧写到2/3,突然电影《银翼杀手》上映了。他看完以后痛苦得要命,觉得人家肯定以为他写的小说是抄袭,回去把前面2/3疯狂改写了12遍,直到出版还惴惴不安,觉得这把丢人丢大发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部小说就是牛大发了的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吉布森一战成名。 山东商报:翻译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刻是哪些?最享受的时刻又是哪些?能给我们分享一些小片段吗? Denovo:最痛苦的时候是卡在一个词上面怎么选都觉得不对劲,体现不出作者意图的时候。最享受的时刻是翻译那些充满意象又贴近我心的段落,感觉到文字是自己流出来的,就像在那片沙滩上的场景,这个就不剧透了。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山东商报】《神经漫游者》译者Denovo专访 (三丰SF)
- 宇宙真的是黑暗森林吗? (看天下)
- (科幻考古)我们学校图书馆里的那些有年头的科幻书籍(1)(... (1992)
- 小林泰三去世,享年58岁 (梵松说)
- 关于我投稿《科幻世界》三年,终于得中…… (K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