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葛颖评窃听风暴
伊拉栖木(都不是真正的伊拉)
葛颖认为,窃听风暴是讲人性而无关政治的,以卫斯勒的情爱感受为主线分析得出主旨:生活充满谬误,好人就是独立以外在表象,以自己一个好人的境界看世界。其中我认为他对诸多情节的分析有误,而这个对主题的理解有些偏颇。 下文我直接针对葛颖对某些解读提出反驳,首先葛认为卫斯勒在齐兰死后丧失自我,如同行尸走肉。我们看到在听到两德统一的消息后,卫斯勒听了些许内容,然后停下工作站起来,走出门外。这显然意味一切结束了,其行为大有自由解放的象征,如果照葛的说法,卫斯勒没什么表情,难道可以说德莱曼对耶斯卡的死也没有触动吗,因为电话里,德莱曼也是呆滞了许久啊,你能说他麻木吗?这种表情的内涵应该都是随境自明的。何况卫斯勒本来就没什么表情,而相同的表情与不同的叙事段落组接倒先让葛得出卫斯勒深爱齐兰的结论,我觉得葛是被库里肖夫效应迷惑了,不过在此暂且先不说这个情爱问题。另外卫斯勒在影片最后欣慰的为自己买了德莱曼为他而著的书,如果他是麻木的,为自己导致齐兰之死而痛苦内疚至今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去买这本书呢?这些都无从解释。 其二,葛认为影片自始至终,卫斯勒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当的,也就是所谓的政治意识的觉醒。然而影片在德莱曼为耶斯卡之死弹奏好人奏鸣曲时有一段对威斯勒的特写镜头,卫斯勒胸口无法平静,有 很大的起伏。这一笔显然无关情事,但照葛对于卫斯勒所有情感运动都与情爱有关的说法,这笔既和齐兰无关,也不能扯上葛所认为德莱曼成为卫斯勒的他者。而事实上也就是从这开始,卫斯勒决定帮助德莱曼。 其三,关于葛认为本电影无关抨击社会修正主义下的政治体系,而仅仅是讲人性,我也提出质疑。虽然这个电影主要是讲这几个崇高的人,但既然选东德做背景就一定会贬几句,这是一种对比反衬作用,这是必需的。说实话,这个电影要打动人也就是要靠这段让人厌恶的历史。我就提几个片段,其一是德莱曼的邻居被卫斯勒威胁不能说出所看的事,其二是餐厅里卫斯勒的同学吓唬下属,其三是安排部长对齐兰的强奸不能遭反抗。难道这些情节设置的无根无据吗?第一个情节的设置并无须再去表现卫斯勒的职业性,上来的描写够多了,否则结构会变散,当然也有显示卫斯勒最初思想形态的用途,即国家安全的监视高于一切。其二的设置就更无根据了,因为这个下属和影片毫无联系,无非就是说明在这样的国度下什么事都要看上头的脸色,他怎么说就怎么样,这就是彻底背离社会主义初衷的集权主义,昂纳克之名和所谓共产党都是无谓的,关键是谁位置高谁就能狠;第三个情节显然也有这层意思,当然它对情节推动和刻画齐兰的作用更大些。 其四,电影最关键的情节:卫斯勒藏匿打字机在葛看来对于卫斯勒本身可做可不做,做了仅是为了推动此后的情节。影片中卫斯勒审讯齐兰一段中,卫斯勒明显的提醒了齐兰:你能回家,德莱曼也不会被捕,然 后审讯结束后,他立刻开车偷偷走了,根本很快逃离了同学的视线。这表明他早策划好了一切,这一切就是为了救夫妇二人,根本不存在两人的选择问题。如果说卫斯勒丝毫不在乎德莱曼,而他又象葛说的一样 没有政治觉醒,那他不藏匿打字机岂不是能和同学一起升官吗,难道他在可牺牲德莱曼的状况下,在他察觉到同学对他的怀疑的状况下,拿藏打字机和任务失败他的下场权衡时,能做出藏打字机的决定吗? 最后,关于卫斯勒是否爱齐兰的问题,我将在最后来分析,事实上,我与葛的解读的差别根本就在于葛认为卫斯勒所做的都是为自己对齐兰的爱,而我认为卫斯勒是为的是正义。 关于以上质疑,本人附自己的全解读一篇,当然从人物的心理为线索分析。 卫斯勒 什么叫他人的生活,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把电影的主体设置在卫斯勒身上,这个主体是用来诠释贯穿影片的好人的(齐兰也这么说),而不是用来诠释谬误的。这当然是最一般的理解,也是最合理的理解。下面我 们讲卫斯勒的心理线的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他是国家机器的执行者,又是一个正义的人,他屏弃将部长对齐兰的爱慕与为国家安全的监视混为一谈,他关于正义仅有的单薄的信念就是国家安全,这就是支持他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全部。然而,在空虚 的信念下,他终究不能抵挡艺术的感召,他在这思想这方面是极度空虚的,他不可能象艺术家一样去看社会问题,他监视着艺术家的同时自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他向往艺术家美满的生活,读德莱 曼的诗,看着有情趣的色拉叉,这就是他要去维护的。 耶斯卡死了,德莱曼弹着好人奏鸣曲,卫斯勒就是德莱曼所说的能听懂曲子的好人,他深深理解艺术家的遭遇与信念,并反思自己的职责与东德的体制,之后一个场景,他立刻在电梯里遇上孩子,葛颖居然把这 么个刻意的一个情节理解为表现卫斯勒的阴沉性格,我早就说过,这样结构就太散了,不觉得插在这里的情节去表现人物性格很不合时宜吗。这个情节显然就是要再一次冲击一下卫斯勒关于国家安全信念的防线 ,孩子发问让他难堪,他下意识的随口问了句你知道斯塔西是干什么的吗,表明他自己对自己职责的疑问,以我看,这种刻意的触景生情的情节设置的愚蠢性不亚于雁南飞里维罗尼卡还能遇上一个小孩叫鲍里斯。 下一个场落,齐兰要去见部长了,夫妻的争吵让卫斯勒再一次理解艺术家,观念再一次被冲击,而卫斯勒的同伴恰恰在夫妻争吵时没有迟到,让卫斯勒有火发不出,于是他决定去阻止不正义去破坏美满的艺术家 生活,第一次拉下拉链,这个动作在电影里一共只有两次,实际上就是卫斯勒自我身份的认同暂时远离监视者的一个象征。他和齐兰谈了几句,说我们都热爱你的真实,用窃听来德莱曼的话去反复,这怎么象卫 斯勒把齐兰视作最理想对象。 接下去就是卫斯勒帮德莱曼蒙混的事了,这个轨迹十分明确。期间,卫斯勒拿着报告去见同学,再一次拉下拉链,表明他不想再继续监视他们了。然而他同学依然为国家安全和个人的升职狂热,卫斯勒只好作罢。 卫斯勒之后必须审讯齐兰,在同学的注视与想出了藏打字机的对策时,他有理由严格审讯出打字机的位置,并提醒了一句,你可以回家,德莱曼不会被捕。虽然他早已执意让监听任务失败,但究竟是他无能导致 失败还是发现不了证据失败还是有着差别,卫斯勒不会在同学怀疑他工作功效和是否帮着一起遮遮掩掩时表现出无能,否则他将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这个分析过细了,但无论如何,卫斯勒决意牺牲德莱曼的解释 是不合理的。 卫斯勒当然任务失败去拆信了,当听到两德统一,柏林墙倒时,他立刻意识到拆信的工作失去了意义,这才是清晰的逻辑,东德西德融为一体,思想管制也就彻底结束,他走出门外,自由,解放,他摆脱了监视 ,他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对卫斯勒,简而言之,他生活与思想都极度空虚,这两方面被艺术家感染,在羡慕他们的生活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责,毅然决定去维护他们这种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卫斯勒信仰的改变,他的行为定义了本片好人的意义。 德莱曼 德莱曼的故事很简单,心理就是从一个在现实中对自己的信仰得过且过的艺术家到一个民主斗士的转变,这一切源自耶斯卡的死。他自始至终的理想主义,可以说是天真,成为他致命弱点,好在他与齐兰的美满生活和崇高思想打动了监视他的卫斯勒。 齐兰 齐兰虽身为女艺术家,却说人不能靠信仰活着,大大不象德莱曼那样理想主义,在有信仰的同时以生存为首,没有多少反抗精神,因为她很现实。但对德莱曼的爱让她紊乱,这超越了生存,因为德莱曼,她做出 不见部长回家与自杀的突兀举动。她对爱与生存的选择却始终不坚定,在斯塔西威逼利诱下出卖了德莱曼,这就是一个具有普遍女性特征的女性,并不是时刻头脑清晰,最后走上自杀的绝路。这不需要“她到底要干吗”的逻辑,并不是象卫斯勒一样很清晰的心理轨迹,就象筋疲力尽中帕特里夏又出卖米歇尔又告诉了米歇尔,又能怎么解释呢? 好人奏鸣曲 作为影片重要的主题,我们谈谈它的音乐本身,隐晦而带着强烈的反抗,颇象苏联先锋派作曲家的作品,事实上这些作曲家在斯大林时期的处境也就象德莱曼之流在民德,作品时常被禁,上头不敢不从。好人奏 鸣曲在影片中唯一一次出现是在耶斯卡死后,德莱曼弹琴时,在这样一个体制下,有话却不能说,周围的人都麻木,而反抗又都无力,他决意要反抗,要斗争,卫斯勒完全听懂了音乐。 好人是怎么样的呢?在本片中,好人就是在隐晦中为正义进行默默的反抗,当然好人有理由首先选择生存,如齐兰与德莱曼阻止她去见部长时所说,我必须要去,为了你我的艺术,人不能靠信仰活着,我不想成 为耶斯卡,这个意义上,卫斯勒就是好人的典范,他怎么会为对正义的信仰毅然辞职呢,他一开始在同学要求他化淡部长与齐兰的情事时虽很不满但也不做声,这是他一开始时现实与正义的信仰冲突时的表现, 既要处理好自身的官面人际又去暗中维护道义,他在这层意义上甚比辛德勒。辛德勒为什么不在意识到纳粹罪恶之时还和这些德国军官保持交往?现在就能回答葛颖的提问,卫斯勒既然觉醒了,为什么会不离开 自己的职业呢?两者的道理相通:首先他要生存,在这样的体制下先做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他宁愿成为窥视者也不愿成为被窥视者,他已经在高位,就绝对不能逃离,否则就会在思想性上遭党的怀疑,何况他 在这个位置上,还能继续帮助象德莱曼一样的人,这不得不又让人想到福特文格勒。好人不一定要有侠义,用句麦田守望者的话,不一定很恰当:成熟的男人为自己事业苟且活着,不成熟的男人为自己的事业勇 敢的去死,卫斯勒就属于前者,作为对比,德莱曼属于后者,尽管最初他选择生存,但他已把事业和理想搁置一边,当他重新拾起这些时,就已经准备勇敢的去死了。当然,他们都是这样环境下的斗士,都诠释着好人,但是卫斯勒终究是更主要的诠释者,因为他的身份和立场不符,而他调和好了两者仍然做了好人。 他人的生活 分析到此,似乎影片名字就可以叫好人奏鸣曲了,让我们重新拾回刚才搁置在一旁他人的生活的含义。他人的生活,对于卫斯勒,是他所看到的艺术家的生活,关键词是生活,卫斯勒向往的和维护的都是生活。 按照葛颖德莱曼作为卫斯勒的他者及卫斯勒把齐兰视做最理想的爱就完全对不上生活这词了。在这里就要回答卫斯勒是否爱齐兰的问题,而我认为,卫斯勒的观念是被艺术家的生活改变而去保护这种生活的。葛 颖以招妓一幕来说明卫斯勒生活的空虚及对两性生活的渴望,这确实不错,但把妓女视作卫斯勒对齐兰的替代品是毫无根据的,我还是要说,他渴望的是生活,不是齐兰,片名叫他人的生活,这个短语必然是能 解释很多东西的。这个爱慕齐兰的说法能在请妓女留下陪他说通,也能在后面很多情节说的通,但最关键的是这个设定在最初没有根据。最初几场,在剧场,在宴会,没有明确的暗示一下能判断出卫斯勒看上齐 兰,虽然可以说卫斯勒眼睛很有神,但这种类似的监视表情极微妙变化绝对不是这样一部叙事手法传统的电影与观众交流的手法。我早就说,表情和事件组接的含义随境自明,多少人看了前两场就会觉得卫斯勒 爱上齐兰?这就是佐证了这个蒙太奇的引导作用,我们没必要乱联想。葛颖这路解释在后面发展为德莱曼成为卫斯勒的他者到最后卫斯勒清楚认识到他者的虚幻做出齐兰与德莱曼的选择,最后计划失败成为行尸 走肉的解释基本成体系,但终究露出破绽,也是本文上来所质疑的这些。当然影片关于卫斯勒监视他人的生活的明线与主要篇幅是他维护德莱曼夫妇生活的正义举动,卫斯勒是因此被影片冠以好人之名的,他因 自己生活空虚而对艺术家生活的向往终究是行为背后的暗线无意被强化表现,这终究不是能用来解释一切的。 两德统一,卫斯勒和德莱曼都空虚了,对德莱曼而言,他人的生活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西德的生活,而当他们真正过着他人的生活,就失去了艺术家的信仰与创作欲,也就失去自己的本心,文化部长有意要点出这 层意思,从而应验耶斯卡对德莱曼说的话;而对卫斯勒而言,他的监视能力也只有在相对西德他人的生活的东德环境才有意义。正所谓时代造就英雄,在这里甚至可以说是用时代对比英雄。 这个题目,涵盖了影片最关键词与结局,当然的成为了片名。 ------------------------------------------ 任何看法希望多被提出,如文句不通的校对错误也望被指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的影视收藏 (由幽由)
- 有木有友友一起去苏州参加影视大师班啊 (小Sof)
- "揭秘!柒月影院:一款让你轻松追剧的宝藏软件" (酸柚风)
- 葛颖的课要期末考了。。。 (很短的羊)
- 闪耀的她,你们被甜到了吗? (豆友gyVTa8zb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