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安平(娑婆一粟) 组长
2008-10-06 14:27:3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安平

    安平 (娑婆一粟) 组长 楼主 2008-10-06 16:27:08

    一、肥皂的历史来源 肥皂的来源众说纷纭,其衷有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介绍,浙江每年深秋,人们将果莱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名叫“肥皂”,可以说这是肥皂的祖先。 2、相传一人不小心将牲口的脂肪掺杂着草木灰,后发现这混合物有助于消除衣服上的油污,这可能是肥皂最早的雏形。 3、肥皂源于古埃及,由一王宫厨师发明。 4、我国在公元前4-前3世纪时已经出现了肥皂液。《周礼》、《农书》有都有记载,虽然古代我国并未发明出确切的肥皂产品,但却间接地使用了肥皂的化学成份。 5、肥皂是早工业制造出的清洁剂,在十五世纪,威尼斯已经有肥皂的生产,到了十八世纪末,LeBlane制工业问世后,由于获得了大量廉价的碳酸钠,促使肥皂工业有了新发展,十九世纪,肥皂制造已成为主要的工业,之后,由石化原料制成的界面活性剂取代了肥皂,成为清洁剂的主流。 二、肥皂的分类 肥皂按其含碱量可分为5种。 硬皂:含碱多,如洗衣皂,去除油脂和污垢的作用强,但多用会使皮肤干糙,甚至开裂,皮脂过多者用此皂洗脸、洗头可以,但不宜于洗澡。 软皂:也称中性皂,含碱量比硬皂少得多,在0.25%以下,各种香皂属软皂,它不刺激皮肤,又有悦人香味,故适用于洗澡。 过脂皂:也称多脂皂,不含碱硼酸肥皂和小儿用皂属于这一类,它最温和,适用于小儿,皮肤干燥者,易过敏者和皮肤症者。 药皂:是把一定分量的药物加入肥皂而制成,它有药理活性。 液体皂:液体皂是一种透明的皂液,它质量纯净,碱性很弱,对皮肤刺激性小,适用于洗涤精细的纺织品。 三、普通肥皂的制作 1、原理:油脂在碱性情况下分解,能得到硬脂酸钠、软脂酸钠等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即为肥皂。 2、理论分析过程 烧碱、油脂和食盐是制造肥皂的三种基本原料,烧碱就是氢氧化钠,油脂可以用动物的脂肪(如猪油),也可以用植物油,用植物油做的肥皂质量比用动物脂肪做得更好一些。 油脂实际上是一种甘油脂,它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与甘油作用生成脂,其中R1、R2、R3代表饱和烃基,油脂遇到碱就会发生水解反应,例如硬脂酸,甘油脂(如猪油)与氢氧化钠混合在一起加热,就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反应以后,得到的硬脂酸钠、甘油和水的混合物,它们生成了一种胶体溶液,怎样才能把有用的硬脂酸钠取出来呢?一般都采用加盐的方法,即往上面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盐的方法,就可以破坏胶体,并降低硬脂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一方法又称为盐析,最后,混合物会分层,硬脂酸钠比较轻,飘浮在上面,甘油和食盐溶解在水里,处在下层,取出上层的硬脂酸钠,加进填充剂(如水玻璃),经压虑、干燥、成型后,即制成普通的洗衣皂,其它肥皂的成形过程也与之差不多。 3、实验过程 1)实验器材:烧杯、量筒、蒸发皿、玻璃棒、纱布、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2)实验试药:油脂、乙醇、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饱和溶液、蒸馏水。 3)实验步骤: A、在一干燥的蒸发皿中加入8ml植物油、8ml乙醇和4ml氢氧化钠溶液。 B、在不断搅拌下,给蒸发皿中的液体微微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 C、继续加热,直到把一滴混合物加到水中时,在液体表面不再形成油滴为止。 D、把盛有混合物的蒸发皿放在冷水中冷却,然后加入25ml氯化钠饱和溶液,充分搅拌。 E、用纱布滤出固态物质,弃去含有甘油的溶液,把固态物质挤干(可向其中加入1-2滴香料),并把它压制成条状,晾干,即制成肥皂。 四、制造肥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油脂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时间一定要足够,千万不可性急,须等混合物的表面看不见漂浮的油脂时,才能停止加热。如果反应不完全,会使肥皂中含有多余的油腊和氢氧化钠,这样肥皂的去污能力就要降低,并带有较大的碱性。 2、反应过程中,不要忘了补足水。混合物中应始终保持50毫升左右的水。 3、反应完了以后,混合物的体积仍应保持与反应前相近。硬脂酸钠析出后,混合物中还有一定的水量,使甘油、氯化钠和未作用完的氢氧化钠都留在水中,如果水太少了,这三种物质会混杂到肥皂中,影响它的质量。 五、肥皂的缺点 1、一般的肥皂大都偏碱性,长久使用伤害皮肤,不妨戴上手套。 2、肥皂不适合在硬水中使用,因为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会跟肥皂生成高级脂肪酸钙,镁盐类沉淀,使肥皂失去去污能力。 六、肥皂的影响价值 虽然合成洗涤剂比肥皂的去污能力强,成本低,并且不受水质影响,但有的洗涤剂十分稳定,废水排到江河之中,使水质变坏,有的洗涤剂含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水生藻类大量繁殖,也使水质变坏。因此,肥皂的前途无可限量。 七、分析与讨论 为什么肥皂会起泡? 肥皂的种类很多,有许多不同的效用。有的杀菌好,有的香味好,为什么肥皂会起泡?你知道原因么?这是因为肥皂里会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种表面活性剂,一端具有亲水的性质(亲水基),另一端则不容于水,具有与水相斥的性质(疏水基)。表现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物质统一在一起的化学性质。 当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时,亲水性的一端会溶于水中,疏水基的一端则会脱离水,聚集在水面。在水面的表面活性剂,疏水基会离开水面,进入空气中,亲水基溶于水,并排在水面上。当你在搅动水时,会将空气进入水中,此时疏水基会包住空气,成为泡泡。肥皂之所以会起泡,原因就在此。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不是水,它会聚集到许多物质上,如果有脏东西出现,它就会粘附在其周围,脏东西被疏水基吸附后,外围便聚集亲水基,因此一些简单易洗的污垢就会被洗掉。 八、肥皂的去污原理 不仅是肥皂,任何洗涤剂的去污都是由于下列几种用途: 1、润湿作用。即使得纺织品或其他固态物质能被水所润湿,为此要求任何洗涤济都必须是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子易于渗透到织物组织中去。 2、乳化力。污物被肥皂或洗涤剂分子包围后,易于分散到液体中去形成乳状液,因此,也要求洗涤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3、分散作用或胶溶作用。这就要求洗涤剂分子是分散剂,把油渍、污物变成发散的胶体溶液,其中主要靠洗涤剂分子和水形成的双电层的吸附引力。 4、保护作用。保护胶体粒子不发生聚沉作用。 5、携污作用。防止污垢重新沉积在织物上的能力。 6、泡沫力。起泡是洗涤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但并不是洗涤剂中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起泡决定于界面上洗涤剂分子的定向吸附作用,它和表面张力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它间接地增加了洗涤剂的携污能力。 综上所述,肥皂去污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洗涤污水实际上是乳浊液、悬浊液、泡沫和胶体溶液的综合分散体系,去污过程是多种胶体现象的综合。 九、肥皂的生活小妙用 1、要给自行车的把手套上塑料管套,或在脚踏上上橡胶护套,都是很费劲的事,可以把手处或橡胶套内,用肥皂蘸水涂一下,即可起到润滑作用,套入时比较省力。 2、在硬木上方旋入木螺钉非常费力,如果在旋入前,先把木螺钉肥皂,就能够比较省力的将木螺钉旋入木头中了。 3、在家中用钢锯金属材料时,可先把肥皂涂于锯条上,然后再锯,会省力,而且锯条不易断。 4、锅底的煤烟垢最难除去,如果使用之前在锅底涂上一层肥皂,用后再加以清洗,就可以减少锅底煤烟的积垢。 5、手表金属壳上用肥皂涂后,再用布擦拭干净,可防止汗液侵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