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坚守 百年祈望——写在2008版《当我们死者醒来》“复活”之时
来自:Camellia
七载坚守 百年祈望 ——写在2008版《当我们死者醒来》“复活”之时 谨以此剧献给“我”,802以及所有跋涉于自由光年的旅人们,在心路、情路和艺路上共享艰难、悲欣交集的“七年之痒”(2001——2008)! 艾琳 在我遇见你之前,我并不爱你的艺术。后来,我也不爱。 ——【挪威】亨利•易卜生 《当我们死者醒来》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中国•晋】陆机 《文赋》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是最早影响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变革的西方大师。易卜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浪漫主义——中期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易卜生共出版过26部戏剧和一部诗集,其主要作品有《布朗德》《培尔•金特》《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海达•高布乐》《建筑师》《小艾友夫》《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当我们死者醒来》等。 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其各自领域的成就相媲美。100多年来,易卜生的作品一直深受无界的重视和欢迎,影响相当深远。同时,易卜生无疑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启蒙者,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起着相当巨大的作用。只是人们习惯了将以《玩偶之家》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视作易卜生最重要的创作成就,它使得太多人一直单纯而浅薄地把他作为现实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言人而“奉若上宾”,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而现在,通过一些易卜生其他时期、不同类型,如象征主义作品在中国的上演,也让中国人慢慢洞觉到大师的本来面目和丰富思想。在这方面,802是其中的前驱者之一。 法国作家理查德•勒•加里安在叙述易卜生在首都克里斯蒂阿尼亚(今奥斯陆)的晚年生活时,这样写道:“易卜生每天下午1点走进‘大咖啡馆’(Grand Café,今也被称为‘易卜生咖啡馆’),从头到脚全身都是黑色的服装,既像参加葬礼的人又像律师。他进来的时候,在座的人都起立,像瑞士人在洛桑见到吉朋那样,一直等到他坐下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易卜生曾对一位友人说道:“谁想要了解我,必须了解挪威。那雄伟而严峻的北方自然环境,那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农场之间相隔几英里之遥——迫使他们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变得内向和严肃,忧虑而怀疑,并且往往丧失信仰的原因。但人们又都是哲学家!在那里一旦漫长、黑暗的冬天降临就会使房屋终日被浓雾笼罩。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太阳。” 今天,我很想对朋友们说,要想了解我们这个商业时代的信仰沉沦和真我迷失,必须去看这个戏;要想理解802人的戏剧理想和阳光追求,也必须来看这个戏——《当我们死者醒来》! 2001年11月6日,802戏剧工作室在中国首演《当我们死者醒来》,以大师的收场白作为802的开锣戏,一连演了20场(这个演出记录今时想来仍有些“不可思议”),首演地为真汉咖啡剧场。2008版复演,我们仍将“苏醒”之地郑重地首托给了“真汉”的后世——下河迷仓,这个迷人的“黑匣子”剧场。 七年长路走下来。 ——走下来,今天,我们复排该剧,虽然,其实难“复”。戏里戏外的“规定情境”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我们想走,可还在原地; 我们相爱,但最终不爱; 我们努力攀寻,然而…… 尽管如此,我们在那原初的早先, 不仍是一捧混煣的泥土么? 尽管如此,我们一旦遭逢, ——仍别无选择。 歌是可以一个人唱到天亮,戏却是要生旦净丑,台前幕后,文武齐和的。是要叫这黑白里研出绚烂,斑斓里洗出明净,虚空里生出真美的。剧场是这么一块辛苦的田地,这么一个诱惑的黑洞,这么一片虚无的幻境,却着实乃是一方神圣的殿宇。你的苦,只有你乐了才自如;你的乐,只有你苦了才回甘。没有热情的人是进不了戏门的,没有寂寞的人是入不了戏道的。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是活计,也是生活。 为什么? 剧场是这样的宗教,是这样的天真。 我便怀有这样的信仰。 栖息、舞蹈于中国话剧第二个百年的始转年轮上,802,便怀有这样的信仰! 【附】关于《当我们死者醒来》 雕塑家鲁贝克功成名就,妻子梅雅年轻貌美,但婚后四五年来,两人貌合神离,鲁贝克内心孤独日甚。一次返乡疗养,他邂逅了成名作“复活日”的模特儿艾琳。艾琳当年风姿绰约,是鲁贝克创作的全部源泉,但鲁贝克遏制了自己的情欲,逼得她流落他乡,身心饱受摧残;而今相逢,状若精神病患者,这使鲁贝克大为震惊。于是,在高山峭壁间,在雪崩袭来前,在鲁贝克、艾琳、梅雅和猎人 乌姆之间展开了一场爱恨生死的选择和较量…… 象征主义作品《当我们死者醒来》是易卜生的“绝世”之作。该剧是易卜生的最后一部自传性作品,初名为《复活日》,作于1899年,在挪威首演于1900年。它以易卜生的人生经历为缩影,提出一个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事业和爱情同是人生的理想追求,是生命活力的崇高表现,但两者往往不可兼得,而造成人生的痛苦与遗憾。《醒来》是易卜生暮年回顾一生生命意义的“天鹅之歌”,他为自己毕生置身于创作工作而牺牲了人间的幸福,而备感悔恨。该剧记录了一个关于“人”的内心独特的真实感受:奋斗与困惑,深省与渴求,光荣与梦想…… 802戏剧工作室艺术总监 刘恩平 2008年10月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无声电影——感触08版话剧《当我们死者醒来》第三轮演出我与... (Camellia)
- 求“醒来”中山夹那幕台词 (野丫头)
- 就是青春这点事!——08版《当我们死者醒来》20090322复排场记 (Camellia)
- 关于08版《醒来》一剧中老鲁的扮演者~ (Liam良)
- 戏子的尊严——08版《当我们死者醒来》20090326复排场记 (Camel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