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声

伊苏林迪夜光蟲

来自:伊苏林迪夜光蟲(放下) 云隐废柴
2013-09-20 13:55:4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2 19:56:43

    声场和低音。我倒觉得是耳机的薄弱之处,耳机毕竟是极左极右,低音毕竟有一大部分是要靠身体高手。不过听说ultrasone这牌子的耳机可以模拟全向定位。

    万元级的箱子都是有缺陷的,我当时买krk vxt就是做好了只听funk ,soul groove,顺带过几年听dub的准备。结果还真的是只能主听funk,soul,groove,兼听某些舞曲和流行歌。单纯从我自己的听感来讲,亚洲女歌手比如林忆莲,陈淑桦,英国女歌手比如the sundays,cocteau twins,用krk放立马胁逼,就像裹上几层铁砂。

    那为什么krk vxt放groove就适合了?我去年简单想了一下,groove第一位是drum,第二位是bass,第三位是horn,吉他和人声等等其它元素是排在最末尾的。vxt系列的特色就是声场宽和还算勉强及格的瞬态,所以就配上了。

    最出乎我意料的是用vxt放老崔的第三张专辑,彻底听楞了。23来我家的时候,我还拉23跟我一起听了一把,他也听楞住了。1994年的老崔和他的乐手居然已经达到了【抱在一起】,【团在一起】演奏的境界,包括当时的混音师&录音师对groove的认知太恐怖了。老崔在音乐上的牛逼是被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被低估(这么牛逼的音乐人居然歌词还能写得那么牛逼,这才叫原创歌手)。我自己算是崔健铁粉,小时候跟我爸一起听的崔健,用sony音响听了将近20年,我没意识到老崔第三张专辑是这种吊情况,真尼玛傻了!vtx的广告语不是什么dj专用嘛,尼玛应该去放崔健啊!

    前阵子配了qp450耳机,就是为了弥补krk的不足,毕竟我短期内不会换箱子了,房里里面已经是一对监听,一套5.1,老的sony音响。qp450就是特别适合听林忆莲,陈淑桦,放groove就跟烧挂面一样。qp450的性质就跟adam,focal的万元级箱子差不多。

    所以我现在最好奇的就是那些价位在接近十万,或者十万以上的三分频监听音响到底是什么一种听感,是不是既可以放groove,又可以放林忆莲。张亚东最近家里面也配了一对barefoot mm27...........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2 20:02:09

    张亚东n年前说受不了mp3音质,我觉得他话没说完整,他的意思应该是受不了mp3+【电脑多媒体音箱】或者一两百元的耳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他的听音条件。就像诺兰天天吐槽数字摄影多么糟糕,尼玛他如今在好莱坞的地位,电影公司允许他用imax胶片摄影,尼玛站着说话不腰疼。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2 20:09:30

    我在微博上看北京一个录音师归纳如今的听音环境,讲得很到位。现在听音乐就是手机+耳机+一边走路一边听,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极其不理想,音乐被展示的手段可以说已经到了极度悲催的的地步,但更悲催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培育】,人们觉得音乐就是这么听嘛,或者是好音乐这么听还是好音乐嘛。

    再加上音乐成品无法卖钱,音乐人能有动力,能有心思好好做音乐,那尼玛真是活雷锋加焦裕禄加孔繁森了。电影圈好歹还知道发展3d,发展imax,与手机体验,电视机体验拉开差距。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2 20:34:46

    声场这玩意 耳机是可以推出来的 但低音的确不光是靠内耳来感受 这个没办法等同

    我的顾虑是做歌大部分在晚上 一旦idea出现会越搞越嗨 要的就趁着这个劲头,但如果半夜开大声估计邻居隔天就要投诉我了

  • デヴィ丸

    デヴィ丸 2013-09-25 14:10:13

    细思极恐!把你俩说法综合起来,我咋感觉就是叼比如乐评人角色的争议就太太太太太太他妈大了。。。还有要正儿八经听音乐也绝对不是一门无本的兴趣啊。。。

    以后不能乱讲话了,破比音箱破比耳机那听得叫什么音乐啊。。。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18:37:02

    继续说 刚好有点想法

    红房说过一句话非常有道理,音乐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是音乐乃至声音本身是极其主管的事情,但音乐有高下之分,这就很明显了。

    听音乐这玩意就越听越专业,既然听的深就慢慢开始会了解各种术语和背后的含义。几年前我们在西祠豆瓣开始浅浅的讨论制作的时候,惹到当时南京大牌电音推手吐槽,国内专业音乐人都不谈制作,你们他妈有毛好谈的,BT访谈有谈制作么。

    事实是,套用MOBY的说法,往往我在看电视上那些EDM热门人物穿的戴的头发吹的洗剪吹一样我就好笑,你是show business艺人吗,你不是,你是和我一样躲在电脑后面的GEEK,否则你也不会去做电子乐。这恰好的讽刺BT。

    但BT本身也很矛盾,的确他是在当下主流EDM里面算是做的很好的,算然那些浮夸的声音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年纪,(这点我到很佩服现在升级到首都的BT内地首席代言人了)但BT本身对电子本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极强,我接触到的一些相对冷门且UI极其不user friendly但非常DIY的软合成器比如u-he ACE, adojoo等等都有BT贡献的声音,都非常好。

    更不要说他换了三年时间和他的团队开发出来的软件,极大大方便了制作人和现场表演。简单的说以前3~4个效果同时automation的事情,现在MIDI键盘就能触发,省了好多时间。

    但我想那位电音推广大牌一定也没有看过CM专访BT的那期杂志,BT毫无掩饰的说这是他最开心最享受最主动的采访,这么多年来就在等这个可以谈到技术谈到制作这些每天在接触,真正能有共鸣的读者的采访。 他提到一点 他所有的MASTERING都是交给纽约一个女制作人完成。他自己无法更改自己已经完成声音,因为一切都是细节,变一点就是变了。TUNE一个音色再mastering 自己制作时候是一种折磨和取舍的过程。

    他提到更重要一点,自从他开始学习电子乐制作开始,他听到的每一首歌就在脑中自动分析,很痛苦,很还念以前单纯的听,尚无解决办法,哈哈。 我觉得我们也是这样,从飞了第一次听歌开始。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18:56:56

    岔的又点远, 所以就如BT所说 听深,听高下,就是自动在脑子里面分析。

    所以当更多的大牌乐评人在争先恐后的表示自己第一时间听了autechre新专辑的时候我就想说,你们还不就是听听有没有能入耳的,好听的。autechre在新的作品里面完怎样的编辑你们有几个人真的在听。

    所以说回来,乐评也有深浅。大部分就是最基本,无非就是MP3的ID3 TAG信息,再告诉你合作对象是XX,来自XXX厂牌,这算是什么风格。然后说好听。

    像袁志聪这种信息更多,辨识度更仔细,脑中数据库更有分量就足够了。

    至于像红房推荐的关于DJ SHADOW 关于DUB 关于public enemy的制作的书,那就是HARDCORE级别了。但这样的玩意,其实国外一直都存在,只是不是那么常见。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玩音乐的老百姓很多,所以自然在技术上就有的聊,自然在nirvana, stone roses, depeche mode等等大牌记录片里面就有很大一部分制作的元素。

    就我看过的照片和纪录片,国内那几位老牌摇滚乐评人家里的设备都很好,碟子也很多,听不是问题,但他们也是在做推广型的乐评,所以也无所谓。目前也就这个需求。

    lss说的那种随便出来逼逼的乐评,那豆瓣上99%都是。

    其实打了20分钟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我最近下了好多经典的无损,都是我们人手的都有的CD,我认为这些无法复制的经典的最大秘密,就是在于制作上的大胆取舍和原创性,包括有些牛逼的人后来貌似不牛逼了,其实就是技术在长进,玩新的东西去了,只是新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特别擅长的,所以也不够有吸引力了。 以后再聊。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5 19:41:48

    我觉得另外一句很扯淡的话就是【音乐是无形的】,【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当多轨录音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影迷装逼的时候都会说电影是雕刻时光,其实音乐也是雕刻啊。

    说实话,当年买打口带的时候,我也买过甲壳虫的好几张专辑,但我那时候不觉得甲壳虫有多牛逼,为什么牛逼,牛逼在什么地方。一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慢慢开始了解到甲壳虫是音乐制作,多轨录音的幕后推手,或者说强大的催化剂。1964年的【a hard day's night】是四轨,第一轨录bass和drum,第二轨是lenon的vocal,第三轨是lenon和paul的和声,第四轨是钢琴和吉他。到了1966年录制《revolver》的时候还是四轨,但他们已经开始利用bounce up。到了1968年,【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就是八轨了。再往后,进入70年代,16轨,24轨,不断发展,stevie wonder在70年代如此牛逼,自身才华不说,他碰到了多轨录音和synth蓬勃发展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

    今年有一天晚上,我很装逼的研究了【superstition】分轨音频一晚上 。一开始觉得:哎,这经典的配齐看来也很简单嘛,不就是drum,horn,clavinet,synth bass嘛!然后继续听下去,看下去,不得了,【superstition】最抓耳的hook是两架clavinet合奏而出,第一架clavinet录了五轨,第二架clavinet录了三轨,这hook是整整八轨合成而出的。尼玛最后我就望着电脑屏幕彻底无语。

    包括大家今年都听到了teardrop,波西米亚狂想节的分轨音频,我相信大家都很震撼。另外我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在70年代末英国会出现punk,除了社会思潮之外,音乐制作门槛被抬高也是一个因素,几千刀的synth,24轨录音,常人根本不可及,我一个小毛孩,当然hate yes,hate pink floyd。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5 19:46:31

    扯个题外话,今年有个艺术青年跟胡总争论夜店音乐,爵士音乐,他提到stevie wonder,marvin gaye之所以牛逼就是因为受到爵士音乐的点化。

    我当时在底下就打省略号和呵呵呵,我是没时间,有时间当时就打个长篇上去了。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5 19:57:34

    到如今,另外一个感叹就是大拿就是大拿,牛逼就是牛逼。我能听懂牛逼,根本不用听花天胡地所谓的rare groove。

    james brown牛逼!stevie wonder牛逼!funkadelic牛逼!sly family stone牛逼(但当年录音如果能正常点,bass能录好一点,会是什么吊情况?)!

  • デヴィ丸

    デヴィ丸 2013-09-25 19:58:51

    我上面那话绝不是要喷人的,莫要误会!

    我顺着这个逻辑想要表达的是,音乐或者声音若是主观的所有没有好坏,但是有高下,或者说深浅更合适;但其实听这个深浅,在以上的论述中已经体现出相当高的门栏,之前我们聊聊还停留在要有对好耳朵,现在再这样往下讲,其实还要有对路的设备,好的聆听环境,一定程度的背景积累。。。叼那一般人还好意思说我听音乐吗?而且照这个说法回头看,即使在没有苹果的年代,黑胶磁带CD老三样于一般人的听音方式来看,至少也是要卡在耳机/音箱那一块的,当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擦~全是外行。。。

    不过最近小试耳放之后,也算是体验到了所谓 推力 的魅力,当真是要推上去才能感受另一番洞天啊~

    所谓EDM艺人穿金戴银洗剪吹这事,我觉得倒真没什么,他们毕竟也是PERFORMER,也要出来巡演挣钱,站台前就该有卖相,你看到个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DJ在前面放你不泄劲啊?GEEK那部分嘛放幕后就好!

  • デヴィ丸

    デヴィ丸 2013-09-25 20:12:12

    扯个题外话,今年有个艺术青年跟胡总争论夜店音乐,爵士音乐,他提到stevie wonder,marvin gaye 扯个题外话,今年有个艺术青年跟胡总争论夜店音乐,爵士音乐,他提到stevie wonder,marvin gaye之所以牛逼就是因为受到爵士音乐的点化。 我当时在底下就打省略号和呵呵呵,我是没时间,有时间当时就打个长篇上去了。 ... redhousepainter

    还有链接啊?!哈哈哈哈~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5 20:27:55

    就是这个200多跟帖。。。。。。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9712490/

    那人原话是:soul和funk依靠爵士的帮助还变得现代(对比Stevie Wonder,Marvin Gaye,Roy Ayers这些受过爵士洗礼的人做的soul/funk即可发现与之前的在审美上的飞跃),

    其实这人听的东西也挺多,就是性格有点极端,太较真了。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21:26:43

    因为你提到乐评人 我是岔远了 我的意思是一般乐评人站在普通人听音乐的角度来看很正常,好的乐评人听音乐的设备也不用愁。

    开岔的原因是实在觉得自己不能喜欢BT现在的EDM了,实在是老了。但从软件的角度今年又对BT有了新的认识。他在几大音展上接受采访和做演示的时候都说希望别人来用他的软件来创造出自己的声音。说实话正因为我在用这个软件才了解到背后的开发创始人是BT,当然代码什么的是他的团队写的,但idea的初衷是BT的设想,这已经很牛逼了。

    但提到BT又会绕回我最想说的,BT自己不是制作人,因为‘强迫症’,这非常好理解。他只是初步MIX好之后 再有御用制作人来MIX&MASTER,听到的声音制作人有一半功劳。

    现在我们听音乐的设备各自有提高,再听到那些N年不曾听的经典的时候,有一些真的是太震撼了。

    举一些例子,就像红房上次推荐的stevie wonder的制作人在wax poetic上那个超级详细的制作回忆,这就是大拿,这就是牛逼。但我们看近一点的,DJ SHADOW,他在做头几张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太多制作的系统知识,完全是靠自己的耳朵和想象力,最重要是鉴赏力。然后就和当初那些布鲁克林的黑兄弟一样,就用AKAI那几个机器的效果再加上一些压缩和amp就录制出了很牛逼的声音。里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负责效果或者实验效果,一切好的声音就来自于最基本的MIX,那些很独到的地方就是在于DIY出来的感觉。这些无非来自于shadow从小对他最喜欢的public enemy等等艺人的某个声音的记忆和追求。这就是自己搞,克服了强迫症,哈哈,也是时代和年纪的魅力。

    moby也是,现在听他当年很多歌,就是4轨,采样生硬的地方就保留下来了。对采样的和声和delay的处理很old school很燥。 但就是有味道。 现在的技术可以修的很完美,当然拿是依靠现在HOME STUDIO和超级强大的软件和电脑的帮助。 这些年来 MOBY和SHADOW一样都各自学习了很深的技术和技巧,于是脱离了采样(其实也是积累的最摆都用的差不多了),开始了自己的创造,结果做出了很好的studio的作品,但听起来也没什么突出的。

    shadow不是说过不希望别人再说他是那个sample guy,结果自己做的hiphop一首都没红。

    但shadow和moby还有我们喜欢过的那些大拿们当年对于各自创作的部分那已经是牛逼到足矣一曲惊为天人了。创作就没必要说了。

    但也有比如MASSIVE ATTACK,PROTISHEAD这种制作人和本身制作也牛逼的团,最近再听一次的时候发现,他们牛逼的地方简直太牛逼了。

    现在很多in studio mastering的教学,老师们在教怎么把鼓录的好,怎么后期修EQ,压缩等等。结果就是出来的声音很‘硬正’,结果回头去听下DUMMY第一曲Mysterons的鼓,那EQ和混响,太他妈有想象力,配合其他几轨的声音,完全是为了突显情绪和个性化的mix。 光头当年arrange出这么棒的节奏,但也没想最后的成品是这种EQ,放在整个歌里面实在太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现在电子乐的声音越来越钻,也越来越怪,但就却这种大胆又个性但同时又分量的玩意出现。

    当然你要说不这么个性,中规中矩的完美有没有,太有了!Propellerheads - 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 你把CD或者无损推出来听一下,那简直完美的无懈可击!完全设置了制作上超级高的标杆。这种混音,loop轻松走个几分钟都听不厌。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21:40:17

    铁三角当年的制作都有很多反常规的地方充满魅力和魄力。 但有时间我一定要去查查Propellerheads解散后的去向,以及为什么出品reason的公司名称就是Propellerheads。

    Propellerheads - 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 整张唱片就是一个超级教科书,鼓 bass, organ synth 包括scratch各种声音的处理都掐到好处。第一首breakbeat神曲里面那个小手鼓就是delay用在节拍上最完美的诠释

  • デヴィ丸

    デヴィ丸 2013-09-25 21:44:51

    B6居然还说过听音乐就是修行这种名言啊~哈哈哈哈,倍感受用!

    还有我现在感觉火比发贴子很有倾向性,在外面发现话都说得很圆很恩正,逻辑条例清楚。组里面叼话经常讲得实验得一比,找骂感十足。。。你自己看呢?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21:49:15

    自己地盘想到什么说什么 打字快的一比 随意说说来 难得有想说的 就打出来 以后看看 肯定好笑

    听音乐就是每段时间的感觉都会不一样

    我看我自己上次的吐槽就感觉呆的一比 但我又能记得我为什么有那样的要吐槽的感觉。

  • 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云隐废柴 2013-09-25 22:14:55

    现在看portishead,属于一种什么样的乐团了,打不恰当的比方,开车开飞机很牛逼,穿单鞋跑步也很潇洒。这些年巡演时的wandering star,我就凭我的vocal和气场,秒杀所有小清新。【mysterons】开场时那个类似theremin的音色用的也很到位。

    倒是现在听massive attack第一张专辑,觉得做的很讨巧,当时三人玩采样玩的很初级,我估计当时的采样源就是一套《ultimate breaks&beats》,但英国人的思路到底和美国不一样,以一段采样发展成一首ballad。

    其实massive attack,portishead,tricky,所谓trip hop铁三角,玩的东西是大相径庭,乐评还是太粗暴了。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22:21:04

    再说个题外话

    1 moby对于EMD洗剪吹的吐槽其实很欢乐,因为EDM艺人一般都比较挫,洗剪吹也是公司安排,对于没有头发的MOBY看了就想吐槽 你装个毛啊 还不是和我一样是个GEEK

    2 关于某人提到的前苹果时代 撇开大陆不谈,欧美日对于HIFI的追求自打留声机发明就木有停止过,各种设备多到你想不到。70年起AKAI的家用设计尤其出色,我以前收藏了一个非常牛逼的视频,youtube上面拿掉了麻痹。

    你有兴趣去google 或者youtube下 vintage akai stereo 搜索结果点图片或者视频 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好玩的一比

    这边有两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_jyC-MmYn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TMQXkFf90

  • 伊苏林迪夜光蟲

    伊苏林迪夜光蟲 (放下) 云隐废柴 楼主 2013-09-25 22:31:54

    现在看portishead,属于一种什么样的乐团了,打不恰当的比方,开车开飞机很牛逼,穿单鞋跑步也很 现在看portishead,属于一种什么样的乐团了,打不恰当的比方,开车开飞机很牛逼,穿单鞋跑步也很潇洒。这些年巡演时的wandering star,我就凭我的vocal和气场,秒杀所有小清新。【mysterons】开场时那个类似theremin的音色用的也很到位。 倒是现在听massive attack第一张专辑,觉得做的很讨巧,当时三人玩采样玩的很初级,我估计当时的采样源就是一套《ultimate breaks&beats》,但英国人的思路到底和美国不一样,以一段采样发展成一首ballad。 其实massive attack,portishead,tricky,所谓trip hop铁三角,玩的东西是大相径庭,乐评还是太粗暴了。 ... redhousepainter

    啊哈哈哈 的确是 从第二张起立马升华了一个境界

    进录音室就是在烧钱 当时又没有那么多电脑来实验 还能弄出这么有想象力的制作 实在是牛逼

    能翻墙再来看这个AKAI 收藏 大磁带TECHNO声音摆的一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0w6R0Ud57w

  • デヴィ丸

    デヴィ丸 2013-09-28 09:07:27

    再说个题外话 1 moby对于EMD洗剪吹的吐槽其实很欢乐,因为EDM艺人一般都比较挫,洗剪吹也是 再说个题外话 1 moby对于EMD洗剪吹的吐槽其实很欢乐,因为EDM艺人一般都比较挫,洗剪吹也是公司安排,对于没有头发的MOBY看了就想吐槽 你装个毛啊 还不是和我一样是个GEEK 2 关于某人提到的前苹果时代 撇开大陆不谈,欧美日对于HIFI的追求自打留声机发明就木有停止过,各种设备多到你想不到。70年起AKAI的家用设计尤其出色,我以前收藏了一个非常牛逼的视频,youtube上面拿掉了麻痹。 你有兴趣去google 或者youtube下 vintage akai stereo 搜索结果点图片或者视频 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好玩的一比 这边有两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_jyC-MmYn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TMQXkFf90 ... 伊苏林迪夜光蟲

    现在的EDM艺人都很潮很赶时髦了好么,殊不知Richie还能和Jeff Mills在LANVIN的走秀上遇到呢!当然从侧面这也确实有点不干正事的意思。。。Moby叼脸也装好么,新专辑没头发戴面具了不作啊!

    HI-FI的发展是一回事,我说的是大众的听音方式!你说以前什么样的人买AKAI那种秀物啊,有多少人又有这个劲头消费得起,我当然不会拿现在音乐消费者的苹果万能标准Beats耳机都算上档次来衡量,但很难想象过去就是全民HI-FI标准鉴赏音乐的年代。。。

    红房前面说的那个Ultrasone我去瞄了下,很有兴趣但价格不菲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3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