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辰辰同学二次“跪求”引发的思考
来自:张丽丽(心理咨询师,QQ 2855229549)
第一次“跪求”发生在“九.一八”凌晨——一个严肃的历史时刻,当时我还在梦乡,全然不知这世上还会有这两个字与我有关。隔了十几小时看到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跳开,回了个“跪一个我看看!”,我知道,那一刻我不是我,我是静静附身月月附口了。 第二次“跪求”是一周后的又一个凌晨,我当然还是在梦乡,当然还是全然不知这世上还会有这两个字再次与我有关。不过,这次我不想做静静月月了。可是我也不知道做谁会更好些。我在又一轮新我和旧我的交睫间。 先说说旧我(也不是很旧)。 旧我看到“跪求”二字,脑子里立刻闪现出儿时在火车站、地下通道、马路边见到的举止怪异、衣着冗沓的大叔大婶们。他们一边嗑头叩首一边不停唠叨“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发发善心吧”。好象路人如果不给个三瓜两枣就不是心善之人、大奸大恶似的。大多数情况我会绕行甚至跳开。这个不用教,从小潜意识里就知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有衣有食,如果我不去满足他们,我就是个不善良的人。他们就有了对我抱怨、指责,甚至愤怒、攻击的权利。所以,我绕行、我跳开。 这是本能反应。 接下来我还想到去年在林大课堂上老师讲的萨提亚五种沟通中的讨好型姿态:单膝跪地,一手高举讨爱,一手低垂自怜。我的眼睛被那只低垂的手牢牢抓住,好象一眨眼功夫,它就会反弹、充满攻击性地戳向它人——由讨好型姿态转化成指责型姿态——我还是会逃走。 新我把关注点回归到辰辰身上,以及辰辰的语言:“丽丽的思考呢?跪求呀!”、“亲!你的思考在哪里?^O^跪求跪求……”。我看到了辰辰对我的期待和关注——我且叫它“乞求式关注”。虽然给我的感觉充满了不平等、低姿态、乞求的意味(过去经验的影响,使我把这投射成潜在的指责甚至攻击。我感觉到危险,这让我害怕和愤怒。)但主语是“关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它透露出一种积极的态度:渴望互动、沟通、被理解、被接纳,它传递出了辰辰对我的关注、信心和较高水平的期待。它理应得到接纳和回馈而不是厌恶和逃离。选择哪一种关注方式,是辰辰的选择,而选择哪一种回馈方式,是我的选择。我选择正面、郑重地回馈辰辰给予我的关注,这也是对辰辰的一种反向关注。所以,因这过程,我成为“新我”。 再回到这二篇读书笔记,我的思考确实是有的、也确实是不多的。辰辰看的很清楚。这有三个原因: 一,我是个服从知权的人。对于开山立派、大师级别的罗杰斯,我在潜意识里就是服从的。所以,从内到外,在知识的层面上,我没有置疑只有服从; 二,我现在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尚在填鸭期、信息输入期、知识体系的形成期,成长为反哺期、输出期尚有待时间、来访者以及现实生活的积累和滋养; 三,我的性格,继承了父亲包容、接纳的一面,相对,置疑就少了。这种特点在人际和学识方面会有不同方向、层次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辰辰同学对我的关注和期望的回馈。 也感谢辰辰同学促进了我的思考和成长。谢谢、再次感谢。 :)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想在北京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的心理互助群 (若不是我)
- 找一个安全匿名的角落,给心灵一个停靠的港湾 (小木耳)
- 帮忙推荐几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行吗?有些畅销书带给人的反思... (可乐)
- 线上读书成长小组招募 (陈叁叁)
- 广州《钻石女孩读书会群》邀请函:闪耀智慧,共赴阅读盛宴 (钻石女孩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