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3年第10期原创中文科幻小说评论
来自:fluorene张(芸术家)
《科幻世界》2013年第10期原创中文科幻小说评论 2013年第10期《科幻世界》登载的原创中文科幻小说有七篇,其中银河奖征文六篇——韩松的《老年时代》、吴擦的《时时刻刻》、迟卉的《苏醒2026》、曹白宇的《庄子的梦》、谢云宁的《群星的背面》和关德深的《乾隆7号》,校园之星征文一篇——夏梓铷的《星期二女生》。 韩松先生在我眼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步入“神”的境界了。 《老年时代》应该和《赡养上帝》以及《中国2185》对照起来看——它具有更为强烈的最终审判感。而且,审判的结果,较之韩松以前的那些典型作品而言,更为残忍。 为什么我觉得它残忍?因为《老年时代》给人的阅读体验很像是在一幢封闭而漆黑的废楼中里穿行:往前走一步,看到一点光亮。你知道那其实不过是马上就要熄灭的蜡烛头而已,但还是忍不住走近,自己证明给自己看——那就是马上就要熄灭的蜡烛头,同时还让自己知道,正因为走近了那点光亮,所以又向下沉沦了一层……如此反复,每一次都自己证明自己的绝望,每一次都向下沉沦,直到地狱的最深处。毋庸置疑,韩松极其善于使用这样的方式来抓紧读者,来让读者自己审判自己。 《时时刻刻》写得不错,我喜欢。 作者设计了一个“与未来不同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对话”的故事内核,主人公一点点地抽绎出预知未来的规律,直到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巨大命运悲剧,最终又对未来的境况施以自救——整个故事完成得非常圆满,剥丝抽茧般的感情描写也恰到好处。作为读者,能够自始至终和作者一同游走于忐忑、绝望和重生的快乐之间,是很不错的享受。 《苏醒2026》写得很不错! 迟卉的小说,带给读者最大的阅读快感就是被她设计的情节带着走。 对,带着走。 这一篇,《苏醒2026》,并非那种“高潮迭起”的小说。然而,它的吸引人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所谓高潮。我的阅读体验是:作为读者,在被情节抓住的同时,会产生对作者的一种特殊的依赖感。换言之,阅读这一篇小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或者是自己暗示自己感受到作者想要展示给读者的感情就是读者自己“所要的感情”。随着情节的推进,这种依赖感建立得非常快,所以可以说迟卉的长处就在于“带着读者走”,让读者的感情随着作者绘制的路线图走下去。 这种感觉,几乎可以说是独有的。 《庄子的梦》取材于《庄子》。《庄子》作为一本寓言集,其中的很多故事都具有幻想小说的性质,这一点不止一位前辈研究者都深入探讨过。把这些故事拿来“旧瓶装新酒”,加入新的科幻内核,是对中国传统幻想文学题材的最好继承。 同时,这一篇《庄子的梦》的文字也很优美——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庄子》本身。写这种散文体的科幻小说,文字的精雕细琢是必须的——精致的文字才能衬托出空灵的意境,否则,“散而空”的小说会令很多读者觉得无聊的。 《群星的背面》,故事内核宏大,这一点很吸引人。类似题材的小说不少见,但这一篇的设想很独特。 不过,大故事要有大体量。而囿于发表时候的种种客观限制,特别是篇幅上的因素,再加上故事情节的推进过于依赖对白,缺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可能会导致宏大的内核设计无法充分展开的缺陷,对人物的塑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举个例子:刘慈欣首先提出了“宏细节”的概念,但他的《死神永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宏细节”的堆叠)。 《乾隆7号》的文字有些弱点——人物不够突出。故事的内核设计不错,叙事很有画面感,这是优点。但不突出人物的画面,未免有些空洞。同时,节奏控制的也不是很好,有的情节就有点“流水账”了。 《星期二女生》确实是校园之星作品中比较不错的一篇——文字技巧运用熟练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得当,都能够看出夏梓铷的水平。 不过,我觉得,结尾有点瑕疵:如果把最后一段的内容和倒数第二段对调(当然了,内容上也要和前面磨合,最好不转换场景),把季先生也是机器人的“包袱”放在最后“抖”出来,大约效果会更好。 这一期水准不低。这会不会是编辑部的一种策略呢?让一些刚刚升学、生活有了更大自由度的同学,在进入新校园的同时,发现这么一本很值得读一读的杂志,吸引他们订阅,未来成为科幻小说的新读者群?如果是这样,倒是很不错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姚海军:从伐木工到被查的“科幻大佬” (NightWing)
- 美剧《异形:地球》发布新预告和海报 (NightWing)
- 《爱死机》第四季定档5月15日上线 (NightWing)
- 找一系列科幻丛书 (穷•库克)
- 切尔诺贝利事件39周年&一点创作暇思 (K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