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带给我的感动
来自:青思_殷志霞(崂山--殷志霞)
最近在读《情境教育的诗篇》,在咀嚼情景教学与情境教育的同时,更是被李吉林老师那种对教育研究实践的执着所感动。 一、有理想,够勤奋。 李老师是个有理想的女教师,她总是那么乐观,就算在文化大革命那样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她也没有放弃自我,她用三句话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第一句是普希金的“心憧憬着未来”;第二句是高尔基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第三句是毛泽东的“人是该有点精神的”。看到这里,我又不免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郭沫若、艾青、闻一多、裴多菲……这些诗人的名字都耳熟能详,可他们的著作我几乎都没读过。李老师之所以能修成“正果”,是源自她对教育未来充满的希望,还有她的勤奋、自强不息,正是这样,才使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实践中。 二、有付出,能坚持。李老师无论是在教育实践还是科学研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李老师无疑是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但她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李老师50年来坚守在小学教育的岗位上,她在20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选准了一个课题,又用30年的时间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她说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确实是这样,她的情境教学就缘与一次与蒋兆一先生的谈话。那时的李老师正感觉到当时教育的弊端,重知识传授,重分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的发展。于是,她开始了她的学习研究之路。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那里她知道了“意境说”感受到了意境的博大精深。所谓境中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于是,她汲取“意境说”的营养,改革作文教学,并逐渐延伸到阅读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这一路,一走就是30多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岁月染白发丝,光阴揉皱额头,同时也迎来了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偷影子的人——结束篇 (即墨_时飞艳)
- 毕淑敏-旅行2 (即墨_时飞艳)
-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毕淑敏 (即墨_时飞艳)
- 三月书单 (青思_杨俊)
- 读偷影子的人 摘抄1 (即墨_时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