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的 就只是长途跋涉地返璞归真——赴台交换感想
Mo
赴台交换一学期的心得,这一行程回想起来还是美满的回忆。第一次在豆瓣发言,想说的太多,内容冗长,希望能对即将赴台的你们有所帮助。————写在前面的话 每个人的骨子里都在等一个悄然花开的机遇吧,是安静的、新生的、温柔的、美好的冲动。而当你决定要出发,旅途中最困难的那步就已经完成了。 记得最开始弄申请文件、跑办公室和接到各种突如其来的要求时,我有些抱怨。到后来为解决拖堂的通行证和住宿问题,除了等待别无他法的时候,我甚至有些失望。起初对台湾,只是旅行臆想中不可忽略的一地,并没有很感冒。得知有机会参加交换项目时,开始贪婪地看各种与台湾有关的书籍、综艺节目、电影,一边培养对宝岛的兴趣,一边积蓄那种,走不完的路望不尽的天涯的期待感。 终于,在煎熬和奔波中迎来了出发的那一刻。飞机起飞时,正在听《泰囧》的插曲,“不经历风雨,怎能有传奇”,伴着轻快的音乐,看着脚下的土地越来越小,我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接下来的一切都“船到桥头自然直”般的顺利,以至于在去学校的机场大巴上,虽疲惫,却舍不得闭眼,兴奋地将窗外的景致和脑海里一个个对台湾的幻想对应。 而此刻离开宝岛快四个月了,当我敲下这些话,心中依旧平静而感动。“台湾”,从生疏的地理概念,从充满明星小清新的荧幕,一点点变成有血有肉真实的感触。我们离它那么近,从上海飞到台北,2小时不到的距离。可我们的逻辑方式又那么远,不只是海峡两岸的隔离,政治体制的结果,我也常常体会到两岸的文化差异。 一、迥异的高等教育 交换抵达的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在台湾算是可以挤进前五的那种。刚到学校迎接我的是惊喜而头疼的选课。师大的选课过程较复杂,分为初选、确认(前三周可自由试听不同课程,到第三周若认定不作修改即选定)、拿授权码加选(每门课老师平均有5个加选名额,防止课程过于火爆等原因)几步,甚至到期中考后还可以停修其中一门课程。 不得不说,师大的课程真是精彩纷呈,除了专业课,各类小语种、游泳课、木球、高尔夫、烘焙、水彩课让人目不暇接。比如同去的朋友选了一门博物馆课,顾名思义,她们每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各色博物馆。还有位朋友选上烘焙课,她们的课程则是要求换上实验服,花一整个下午做各种各样的糕点饼干,她总是会把这些课堂作品带回来分我们品尝,真真是好福利。 而台湾大学生的活动,也足以让你全身的娱乐细胞打起精神来。师大的社团千奇百怪,除了各大高校都会有的吉他社篮球社网球社等等,还有模拟联合国社布袋戏研究社云云尔尔。有些社团会帮你一起瘦身,有些社团教你如何谈恋爱,甚至还有社团教你如何面对以后可能的婆媳关系,非常有趣。校园的林荫道里,几乎每天都有各色的社团宣传、老乡会叫卖活动。特有的台湾腔,年轻飞扬的笑脸,经常让我有走进偶像剧的幻觉。 台湾的期中考试前,学长要给学弟妹们发“欧啪糖”,蕴含有祝学弟妹考试“all pass”的意思。每个系还要准备属于自己的文化周,比如欧语周可以喝德国啤酒,穿西班牙佛拉明哥舞服装,参与有奖竞答,周六晚还有非常精彩的晚会。师大还有“西瓜节”,据说那个期间男生一定要送女生西瓜,学校也有各种西瓜节纪念品和乐队演出。 相比较而言,台湾学生的压力比我们小的多。他们很爱玩,不喜欢做功课。尽管如此,在他们身上,我却看到了一种最简单的幸福,那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不去想未来的种种纷乱,身在此刻就热爱此刻。 二、师生关系 一直很有感触地是对岸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感觉几乎没有隔阂感,老师也完全没有架子,亲切得像久违的老朋友。校庆那天,有朋友的老师担忧我们在异乡会感到孤单落寞,竟然邀请我们去他家为我们亲自下厨。吃完饭还领着我们去梁秋实故居逛逛,夏夜晚风,日式老屋,一群人在沙发在地上散坐着、盘着腿谈天说地,真是难忘。 创意行销课的夏老师,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有的时候像禅修,有的时候是课堂游戏,还有一次是花整整三个小时跟学生说他令人扼腕叹息的初恋故事。课堂上,当大家闲聊或开玩笑时,气氛常常很热烈;但当问严肃问题或请同学回答问题时往往鸦雀无声。看来两岸华人内敛含蓄的气质从本质上是相同的。谈判课的翁老师是个像一休哥的可爱老头;会八门语言的物流老师则喜欢上课给我们灌输一堆的养生贴士;而听银发的欧阳老师讲课,则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 还有最照顾我的黄老师,他最开始叫我“郑同学”,一星期后改叫“香雪”,有时叫“小雪”。上课讲到一处,他经常会好奇地问一句:“诶,香雪,你们那会不会有这种现象?”甚至在遇到他的其他朋友时,会像介绍自己小孩一样来介绍自己的学生。离开前一天,大家吃宜兰小炒送行,末了老师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香雪,老师晚上还有课。你们继续,我先走了。”不知道为什么,当晚收拾行李时,我想起这些平淡的告别和往昔的生活,突然神经质地泪流不止。 在一点点长大的路上,我们从去幼儿园哭着要回家渐渐长成不再为分离而流连的大人。但每一次越发潇洒的告别,和内心真正的情感并不是正相关的。与日增多的相聚和挥手,仿佛让我们不再次次悲伤,内心久久便成钢。分开并不多感伤,但那段相比与他人共同度过的与众不同和怀念,只有内心知道。 三、异乡人眼中的台北 台北是陈旧的。也许是土地面积有限或者地处地震带,这里的楼房普遍不高,随处可见的是灰蒙蒙的墙屋,仿佛在风雨中矗立了一个世纪。繁华地段的拐角处都有可能发现一条古朴幽静的小巷,而里面的房屋早已披尘戴垢。 虽然外表与影视作品、流行歌曲塑造出来的形象截然不同,我对台北这种老旧的历史感是相当接纳的。那些看上去有年头的楼房,在台北人心目中该是有另一副模样吧,它们承载着几代人的孤独雀跃,见证了数不尽的悲欢离合。即使时代变迁,即使岁月匆匆,那些东西依旧保持着当时的温度。 台北是年轻的。校园里奇思妙想的社团宣传,西门町、信义商圈活力四射的街头卖艺,处处弥漫着青春的律动。特别享受闲逛的夜晚,微风拂面,霓虹闪烁,节奏动感,人头攒动。热闹美味的夜市,色彩斑斓的百货。满满的艺文气息,润湿着城市的每一寸空间。可以想象吗?礁溪有个露天温泉公园,里面经营着开放咖啡厅。夜晚市民可以在悠闲地坐在那里泡脚洗去一天的疲惫。岸上有年轻人的踢踏表演,还伴着几个老爷爷的萨克斯吹奏。 四、意外惊喜之美 “唯有相信,才有可能”、“尽情做梦吧”是我在这里生活时心里的呓语。在台北遇见明星是一件相对来说容易多的事情,而对于我这样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这座城市给了我许许多多如此这般的惊喜。网络上有公开的明星签唱会、代言活动咨询,在街上走着看到人群密集就有可能是某个明星的现场。 譬如某天拿到了一个和林依晨一起看电影的机会,直到亲眼见到本人的那一刻,我都不太敢相信是真的。粉丝乖乖守在媒体后面,没有骚动和混乱,井然有序地安静不出声。譬如晚上在101附近溜达看到别人在拍广告凑上去时看到了萧敬腾。混在人群里的我们,后来被导演安排到了最前面的位置。配合着又蹦又跳又尖叫,录了这只“多力多滋”的广告。还有一位同去的朋友更是厉害,可以办成记者的模样混进记者会现场,和多路明星近距离接触。而我其实知道,这样的机会可能这辈子以后都不太会有了。 五、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偶尔也会尝到那种同讲中文却不懂彼此的距离感。 一次户外教学参访企业,等车的间隙一群研究生大概出于好奇心,居然问我:“你认为内蒙古应该独立吗?新疆应该独立吗?”“内蒙古本来就是我们的,新疆也是我们的”我很自然地这样接答。“哦,全世界都是你们中国的。”他充满敌意的这句话听得我背脊发凉,装作没听懂,我应道:“那是韩国的”。 一直以为新闻报导里讲的“台独”仅仅是一小撮偏激份子制造出来的煽动情绪,真实生活过才发现:课堂上,教师也偶尔宣传“中华民国复兴要靠你们这一代”、“他们中国”之类的思想。热闹的食堂,在用餐期间常常有对大陆清一色的负面新闻报导和攻击。在他们眼中,我们大陆和新加坡一样是个华人国家罢了。 而不负责任的媒体们的肆意报导,都让台湾民众对大陆政府的贪腐、滥权、权利斗争、漠视法治与人权侵害感到不可思议。加上近年来观光陆客团来台的一些不良举动(我自己就亲眼看到游客各种脏乱无秩序的举动),多数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是糟糕的。 引用一段话:“我们可以用以下观点理解台湾人的视角︰大陆人看朝鲜人的感觉,认为朝鲜还活在过去中国文革那年代,对他们物质贫乏饥荒不断却又精神生活饱足而感到不可思议与悲悯;同样的台湾人看大陆人,就觉得大陆人还活在过去台湾专制威权的年代,物质富足但生活却处处充满不公与暴力,同样感到感到不可思议与悲悯。大陆人觉得朝鲜人跟自己不一样;同样的台湾人也觉得自己跟大陆人不一样。” 我们带着自以为的使命感,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生怕因为我们而使得他们留下对大陆不好的印象。从05年台湾开放接收大陆交换生到现在才8年,而这面对从对峙到缓慢解冻的半个世纪,实在是太短太短。但是我想,随着彼此互动、沟通的不断增加,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总归是件好事。 六、最美的风景,是人 之前看到过韩寒《太平洋的风》、蒋方舟《想象的祖国》写对宝岛的体会。捷运站自觉排队、垃圾分类、公交博爱座这些细节确实能让我们这些外来人员赞叹不已。最近几年阿,大陆对台湾的溢美之词连台湾人自己都忍不住问“我们真的有这么好吗?”怎么说呢,我觉得台湾没有大陆人说得那么好,但也没有台湾人自己说得那么坏。其景虽不如大陆的山河那样壮阔,但清澈幽绿的水湾,柔和突起的山脉却是一种精巧别致的秀丽。还有那些善良朴实的百姓,他们,才让台湾美丽。 在这里能感受到强烈的服务精神。公交司机会细心地报站,下车时会对每位乘客说谢谢,的哥司机则会热情地来一句“很高兴为您服务”。听见乘客说晕车会拿出话梅糖的公交车司机,火车上有残障人士就出动3个工作人员帮忙的习惯。一次在比较偏的地方问路,走后过了半分多钟,有路人骑着机车上来说载我一程;在泳池丢了泳镜泳帽,工作人员连声道歉,把她自己的那份借给我用;鹿港旅游咨询的服务人员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碰到几次都会贴心地问“你们玩得开心吗?鹿港美不美。” 在野柳,邀请我这样的陌生人搭顺风车的情侣。在垦丁,允许我们两个订不到房间的姑娘夜宿在他家的槟榔大叔。在清境,全程导游还执意送我下山到逢甲夜市的母女。在台中,带我一日吃喝游玩的有缘老先生。在鹅銮鼻公园,碰到和善健谈的老爷爷,一句“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去台南吗?如果嫌我走得慢,我可以跑?”让心里防线瞬间崩塌。 九份的雨夜,花莲的蓝天碧海,在绿岛上浮潜看到的海底世界,在宜兰泡裸汤放松的身心,在高雄旗津的一路骑行,在太平洋上空的滑翔,在夜市饕餮过无数美食佳酿,阿里山的森林小路上有难忘的朋友作伴,九族文化村的尖叫呐喊……这些温暖细小的瞬间将长久驻留在我心里,每每想起仍能有源源不断的感恩之泉。 斯人,斯景,斯情,已走远。我们早就离开,把那块土地让给下一群踏上它的人们,继续他们的奇幻之旅。 ——by Shirley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大四上学期要不要去台湾交换 (泉仔)
- 2025春赴台灣交換群 (灣灣)
- LV的1:1包包和正品有什么区别? 档口小姐姐在这里🌍❤️... (KK)
- 一投就中的EI源刊 (无敌小超)
- 台湾东华大学怎么没有传院啊!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