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
libertyfromdee
两个月前借的书,现在也没能看完,看来现在是起来起没有时间看“专业领域”之外的书了,但但是,局限于一个狭小的时代,甚至局限于中国,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还是要努力去扩大视野,每个月借一本或理论或欧洲的书,应该不是苛求吧。不由得又想起本科的时候,怎么不多看点书呢,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不过,我看得已经挺多的了吧,还是应该庆幸的。 最近看书好像不太多,从开学以来,两个月过去了,屈指可数。虽由于花在人大刊复印资料的时间不少,但由于心情心态的影响,有时不想看书也是有的,心情不好时,就整天开着电脑,不知在干什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就比如昨天。好在昨晚看了异辞录再观了几场球后,心情已复平静。于是今天就能去图书馆阅读了。 欧洲文艺复兴,是彼得柏克的书。柏克鼎鼎大名。写的书也挺好看。这本书也就看了下导言:构驾文艺复兴。这本书应该说是文艺复兴的接受史,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怎样被法国、北欧“授受”的。 在此书中,作者认为文艺复兴与“最近过去”的决裂现在看来并不像15、16世纪的学者和艺术家宣称的那样泾渭分明。作者以“去除中心化”的方法来呈现文艺复兴,而不是将文艺复兴置于舞台中央。所谓“接受”,即积极吸收和改造的过程,而不是古典或意大利思想的简单传播,对接受的关切进而要求重视语境(context),语境是指文本、图像、观念、制度等的文化、社会或政治环境。还有“过滤网”,这是当代接受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观念或比喻,它只允许部分而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在文艺复兴的接受过程中,各国有各自不同的过滤网。接受需要个网络或场所,它们并不一定要求是实在的聚会地点,它可以是通过书信的联合而形成的。“接受”要讲究视野,是从地方(边缘)的角度还是从(中心)的角度来看呢,因为从中心来看,地方风格常常看起来像是原初榜样的“堕落”和“区域化”,它们侧重的是推动的东西。另一方面,从边缘本身来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适应、吸收或“综合”的创造性过程。有接受就会有抵制,这也是作者研究的内容。 这样一种研究路数,对自己的思想史研究是否会有作用呢?应该会有的。虽然我现在没有做思想史,但毕竟可以以此类推,还是很有启发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11.28买了涌幢小品 (libertyfromdee)
- 12.24搞笑的国书 (libertyfromdee)
- 5.27腐败征候群 (libertyfromdee)
- 5.11名士打秋风及其他 (libertyfromdee)
- 5.6肌肉男们又胜利了!!!不,奇迹发生了 (libertyfrom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