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稿约
来自:不合时宜的思考(Stony Brooker)
《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Overseas Review: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视培养青年学者为己任,着重开辟专栏供青年学者发表其作品。 《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每期出版的内容主要有: 1.专题论文; 2.学者访谈; 3.档案研究随笔; 4.书评等。 《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Overseas Review: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是一份半中文半英文的期刊杂志。它既欢迎中文稿件,也欢迎英文稿件。 关于《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的注释体例: 人名和地名等外文专有名词在中文的研究作品中必须有统一的译法。新闻界早已就此作了大量的工作,新华社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诸种译名手册尤其实用。下面所列的几种手册可以作为翻译者统一人名和地名译法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在此建立中文著作的基本引用法。 《基督教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豪厄特(主编):《世界历史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辛华(编):《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辛华(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辛华(编):《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辛华(编):《德语姓名译名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这是迄今最完整的外国人名译名辞典。 带页码的引用: 《基督教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 中文期刊论文的引用: 胡玉娟:“罗马平民起源问题初探”,《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第25页。 王新生:“战后欧美人日本观的演变”,《北大史学》第6辑/1999,第38页。 中文稿件请使用简体横排,正文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脚注字体为小5号宋体,单倍行距。外文引用请参考《芝加哥格式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第16版。英文稿件长度为25-30页左右,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point font and double space.脚注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0-point font and single space. 注释采取页下注。 提交中、英文稿件时,请撰稿人向本刊提交一份学术简历。谢谢您支持《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Overseas Review: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 为鼓励原创的学术创作,《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长年向公众征稿。投稿邮箱请发送至:weibeyond82@hotmail.com。 联系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历史系博士候选人魏涛 作为一份非定期刊发的电子读物,《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暂不支付稿酬。一旦《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出版发行,本刊将向撰稿人支付稿酬! 谢谢您支持《海外评论:历史与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