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谋杀者绫辻行人(剧透)
七曜教主(装死中……)
二零零四年,珠海出版社出版了绫辻行人“馆系列”的前六部,零五年底又继续推出了该系列的第七部《黑暗馆不死传说》。这可能是内地方面仅有的版本,不知作者其他系列要何年何月才能见到。 绫辻行人可算“本格派”目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一位大师,然而其作品在谋杀手法方面却并无创意,只是一味强调叙述方式的新颖,未免显得有些才气不足。很多读者将他的行文风格称为“叙述诡计”,无异于承认他的作品只是通过叙述时的故弄玄虚、甚至通过打乱读者的思考模式以取得扑朔迷离的效果,在水平上与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样超一流大师的差距显而易见。后者如《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作品虽平铺直叙,但也因为叙述方式的“不陌生”而更容易令读者接受,因此“线索”的给出也更为自然,读者受到“挑战”的感觉自然也愈发强烈。反观绫辻行人的作品,在这个层面上可谓逊色不少。我始终认为一部作品,无论小说也好诗歌也罢,“文气”的前后贯通至为重要,而绫辻行人的作品因为不断在两个互有关联的故事中跳跃叙述,导致他从动笔时就已经输在了文气上,并且他又没有什么新颖的谋杀手法,这是我对绫辻行人整体评价很低的主要原因。 依个人的看法,绫辻行人的“叙述诡计”并不可取,还是希望日后的推理小说能够回归至柯南道尔与克里斯蒂等人的模式上来。下面,对内地出版的他的几部作品略作评价。 如果不算《黑暗馆不死传说》的话,我以为他最好的作品乃是《钟表馆幽灵》,其次则是处女作《十角馆杀人预告》。后者一般认为是借鉴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笔者亦以为然,何况作为初试啼声之作也并非不可接受。至于其他几部作品则有些乏善可陈,《偶人馆之迷》从严格意义上甚至不能算入“馆系列”。 在此颇为想说的是,“馆系列”的最大弊端,在于犯罪者的容易锁定。根据几部作品看来,所有凶手都是“馆主”级别的人物。例如,《十角馆杀人预告》中是新馆主的亲戚;《水车馆幻影》是取旧馆主而代之的新馆主;《迷宫馆的诱惑》是长期与馆主生活在一起的女子,性质上等同于半个馆主;《偶人馆之谜》里,现场虽并非中村青司所设计的“馆”,但凶手依然是精神分裂的馆主;《钟表馆幽灵》是把持馆内权利的老女佣,本质上与馆主相当;《黑猫馆手记》仍然是馆主;甚至新作《黑暗馆不死传说》中,也是馆主蒲生柳士郎。当然,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怨不得作者,毕竟,非侦探人物若不长期在馆中居住,是不大可能会发现那些精巧机关的。 上文曾经提及,零五年底内地出版了绫辻行人“馆系列”的最新作品《黑暗馆不死传说》,在此无法不佩服珠海出版社的翻译技巧,该书原名“暗黑馆の杀人”,若照直译则类似于“暗黑馆杀人事件”,珠海出版社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将“暗黑馆”改为“黑暗馆”,更将“杀人”的“死亡”意象彻底颠覆,译成更加符合全书意境的“不死”二字,确实颇可称道。 无论从长度或深度而言,《黑暗馆不死传说》都是我最为欣赏的绫辻行人作品。然而身为“本格派”大师的作者,却在这部小说中凭借“达丽亚之肉”,逐渐表现出像“变格派”过渡的趋势。当然日本推理小说作家群中,常有游走于“本格派”与“变格派”之间者,甚至公认的“本格派宗师”江户川乱步也曾经写出如《猎奇的后果》等“类变格”作品,偶尔客串一下,至于“变格派”写“本格”作品的更加不可胜数。前人如此,就无怪后人要屡次尝试打破“本格”与“变格”的界限。从这个意义上说来,《黑暗馆不死传说》委实可算日本文坛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就个人感觉而言,《黑暗馆不死传说》具有两个明显的缺点。第一个是上文说到的叙述模式,由于“视点”的轮番切换,有些地方实在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好在最为引人入胜的中篇没有这个现象,大约作者本人亦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尝试着予以变更。第二个缺点是前期架构的冗长,颇有拖沓之感,若非知道是绫辻行人的作品,真未必会坚持着看完。 整体说来,我对绫辻行人的评价虽然不算很高,但对他仍抱有深切期待。《黑暗馆不死传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突破,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只能推荐绫辻行人的一本书,你会推荐哪本? (sangzhu)
- 今晚开拍:东野圭吾签名本 (独乐斋主人)
- 出绫辻行人签名 (异邦骑士九十九)
- 迷宫馆事件 (豆友yBQiqm8fs0)
- 雾越邸还能更烂点么?! (L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