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周制婚礼 非比寻常的婚礼
来自:奥特曼打怪兽(www.qufu.com.cn)
曲阜周制婚礼是华夏婚礼的原型,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秦汉,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成为华夏婚礼的蓝本。 武王灭商,将胞弟、宰辅周公旦封于曲阜,立国为“鲁”。周公制礼作乐,业绩卓著,成王赐予鲁国大批典章文物。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尽在鲁矣!所以说,曲阜是文明之乡,礼仪之邦!曲阜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联合曲阜大邦礼仪文化传播公司根据《 周礼 》、《 仪礼 》和《 礼记 》,历时两年,研究整理了具有深厚儒家文化色彩的中国传统婚礼文化--曲阜周制婚礼! 周制婚礼是华夏婚礼的原型,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秦汉,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成为华夏婚礼的蓝本。 结婚构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政治的基础。《孔子家语·大婚解》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就把婚姻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孔子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 《礼记·昏义》云:“昏礼者,礼之本也。”这就在崇尚礼制的古代社会中,把婚姻制度看成了全部社会制度的根基。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西周灭商后,周公旦“ 制礼作乐 ”,册封天下诸侯,宣布各种典章制度。其中包含完整的华夏传统婚礼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岁,经过六礼文定,依周礼在鲁国曲阜迎娶了新娘亓官氏。六礼婚制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这种婚礼形式被称为周制婚礼。 我们的古人为什么将这个仪式称为婚礼呢?《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礼记·昏义》中的“昏”,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 黄昏: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指傍晚7点到9点。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此时,日月渐替,阳往阴来,漫天晚霞,宁静深远,天地相合,夫妻结发;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昏礼不大肆举乐,不过分庆贺,简朴干净,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家猫猫,有没有好心人带回去的 (胡桃摇啊摇)
- 寻找曲阜当地有名的一种小吃 (忆苦思甜)
- 钢琴免费体验课 (旅行者)
- 成人如何学习钢琴 (旅行者)
- 推荐个地方,叫孔子邮局,来找我玩耍吧~ (是你的欧尼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