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笔记 【背景篇】

梦云子

梦云子
2008-11-17 00:16:5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摩尔索先生

    摩尔索先生 (守静) 2008-11-17 23:29:28

    太多了,看着累 对魏晋文人的了解仅限于竹林七贤。 对竹林七贤的了解仅限于他们爱喝酒,爱吹牛(清谈)。

  • 霛

    (新中國子曰:苛政亞克西也。) 2008-11-17 23:41:46

    偷換概念。

    另外,你最好從基礎的古文字學開始看起,然后再繼續看古文。

  • 摩尔索先生

    摩尔索先生 (守静) 2008-11-17 23:45:54

    找你那样学太累…… 陶渊明不是说过吗“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 梦云子

    梦云子 楼主 2008-11-18 01:11:33

      偷換概念。      另外,你最好從基礎的古文字學開始看起,然后再繼續看古文。

    ================================================== 为什么……我的取向又不是训诂 而且我这篇文章基本上是综合前人的观点,哪里偷换概念的说?

  • 梦云子

    梦云子 楼主 2008-11-18 01:14:30

     太多了,看着累   对魏晋文人的了解仅限于竹林七贤。   对竹林七贤的了解仅限于他们爱喝酒,爱吹牛(清谈)。

    ============================================== 七贤肯定会谈 但是从学术观点来说‘ 七贤里可谈的就只有嵇康阮籍向秀三位

    嵇康阮籍很难写!因为他们是文学家,不是哲学家,所以想法不系统。 其他几位,我看我能不能顺便带进去八卦一下。

    BTW

    下一篇我估计会写到老白脸何晏和小正太王弼的基情~

  • 壶碟会上探花郎

    壶碟会上探花郎 (……) 2008-11-18 02:25:49

    7贤的八卦更好玩,比方小阮和小保姆谈恋爱,家里觉得很没面子,就把小保姆辞了,小阮就骑个马去追,俩人一马双跨的回来了。现在觉得没啥大不了的吧,可当时就觉得特丢人

  • 霛

    (新中國子曰:苛政亞克西也。) 2008-11-18 02:28:35

    前人也會誤解啊。

    重點不是訓詁,但是你學了古文字學以后更精確明白那些用字的意思。

  • 梦云子

    梦云子 楼主 2008-11-18 02:35:09

    话说我多总结几个前人 大方向就不会错了,何况我自己也有自己的抉择嘛。

    PS: 其实我发现我上面那篇有些地方有点小小错误了,不过是关于史料真伪的问题,概念错误我还没有发现

  • 番麦芯

    番麦芯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2008-11-18 12:35:48

    脚印~~

  • 摩尔索先生

    摩尔索先生 (守静) 2008-11-19 01:17:22

    在下才疏学浅,只做提问,吾未有定语。 1、什么是哲学?哲学必须和政治相关吗?老子“君人南面之术”孔子“修齐治平”而庄子却只关心“我”与“吾”。 2、人人生为赤子,除了本能一无所知。这一点上我和诸位先贤是平等的。那为什么我要学习他们呢?

  • 梦云子

    梦云子 楼主 2008-11-19 01:20:32

    哲学不一定和政治有关 可以无关

    但是就事论事 在魏晋那个时代,哲学和政治还是有关联的,尽管比汉朝关联度轻一些。

  • 梦云子

    梦云子 楼主 2008-11-19 01:21:42

      2、人人生为赤子,除了本能一无所知。这一点上我和诸位先贤是平等的。那为什么我要学习他们呢?

    我觉得也可以不学。但是我和先贤大致是类似的人,前辈的道路参考一下,没有坏处。

  • 摩尔索先生

    摩尔索先生 (守静) 2008-11-19 01:33:03

    问“什么是'什么'”的时候总觉得很傻,问题和答案本无所谓,那我想问什么?想知道什么?问能够答案吗?不问能够有吗? 屈原的《离骚》真的就是牢骚吧! 庄子的“心斋”是用生命思考吗?

  • 摩尔索先生

    摩尔索先生 (守静) 2008-11-19 01:33:36

    我这算“清谈”吗?

  • ssfighter

    ssfighter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008-11-20 14:46:29

    不错,和我的认识大体差不多。汉末道家的兴起也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崩溃,在汉朝举孝廉的靠品德来提拔选举的制度下,必然会出现汉末的那种基于儒家传统礼法的崩溃,而道家则趁机复苏。

    另外,佛教的传入与当时的清淡密切相关。佛教之所以当时能站稳脚跟,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佛教徒都是清谈高手,而清谈又是不分品级与阶级地位的,所以他们能一下子进入上流社会,从而进入历史舞台。

    这只算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来批评。

  • 梦云子

    梦云子 楼主 2008-11-20 15:53:01

    另外,佛教的传入与当时的清淡密切相关。佛教之所以当时能站稳脚跟,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佛教徒都是清谈高手,而清谈又是不分品级与阶级地位的,所以他们能一下子进入上流社会,从而进入历史舞台。    ======================================================

    当年的僧人并不都是清谈高手。 比如佛图澄就是个大巫师。

    关键是佛教徒中的清谈高手更能进入上流社会。 没有清谈的地方佛教也会盛行 比如北朝,会巫术的和能打坐的就特别吃香,能磨嘴皮子的讨不了好。

  • ssfighter

    ssfighter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008-11-20 18:53:38

    你说的是北朝。 佛教能成功地融入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清淡功不可没,像支道林这样的人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北朝和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同了。东晋末期人们重新反思老庄的思想,认识到让思想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对的,所以北朝时候耍嘴皮子就不讨好了。这是我的理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074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