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摇滚与电子的边界
XiongMao Live
跨越摇滚与电子的边界 文 / DJ @llen 人类的历史总是不断地在重覆上演,不论是战争、艺术、社会风潮;仔细研究,每样事情都有脉络可寻。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音乐也是如此,看似陌生又新鲜的新音乐类型绝对不是从天而降,忽然蹦出来的。 想当初(大约十年前)所谓的Acid House爆发引起的电子舞曲/Rave风潮犹如黑死病般袭卷整个欧洲、美国之时(没那么夸张啦,其实刚开始当然只限于地下音乐圈),许多“有识之士”或具有“乐以载道”的使命感的摇滚战士皆纷纷抬起下巴,对此种“没有灵魂、毫无人性 ”的机械电脑作品嗤之以鼻,认为它终将如昙花一现,不似“摇滚不死”;另一方面,那些从小就听腻了曾经当过嬉皮的父母所宝贝收藏的一堆Rolling Stones、Grateful Dead和The Beatles的老唱片疲劳轰炸的小鬼们,却好像发现新大陆般对那些从未曾听过的奇异电子声响竖起耳朵,直以为这种没有包袱的“未来之音”终将取代摇滚乐,宣布摇滚的死期。 其实,这两种极端的论调都忽略了人终究才是音乐的创造者和其意义的赋与者;不论所赖以创作的乐器为何(吉他、鼓或电脑、合成器、取样机),所有能成功地触动 人心、不被淘汰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完整的歌曲结构、不俗的制作水准、基本的情绪/调铺陈,和一种独特的视野(vision)。1992年史上第一支打入美国排行榜的一首Techno舞曲就叫做James Brown Is Dead,暗指这种新的电子舞曲型式和传统流行音乐或摇滚乐是毫无关系的。当然这是愚昧无知的说法。这篇短短的文章里我就要例举一些大家熟知的例子,来说明摇滚和电子永远剪不断的脐带关系。 如果说现在所谓的电子音乐/舞曲的滥觞是由某一个人物所一手造成的,那么这个人就是Bob Moog,1964年十月,他发明了史上的第一台“合成乐器”(Synthesizer),从此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便不止限于钢琴、吉他等这类传统的真实乐器。Moog合成器发明之后,不仅许多摇滚团体纷纷拥抱这种新声音,连一向严肃的现代音乐及实验音乐界(如John Cage、Karl Stockhausen、Morton Subotnick等)也都开始运用这种新的科技。60年代末,我们已可在一些德国的所谓Krautrock团体(如Can, Neu!, Kraftwerk, Faust等团)的泉营里听见原始而实验性浓厚的电子声响,同时期的英国前进摇滚乐一族(Progressive Rock: Pink Floyd、 King Crimson、 Yes、Genesis、 ELP等)更是以大量运用电子合成器创作长篇大作为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乐团虽然使用新的乐器,但是他们对于这些新发明的使用态度却还是停留在传统“弹奏”的观念上,讲究超人一等的熟练技巧和精湛的舞台表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ELP的键盘手Keith Emerson和Yes的Rick Wakeman,两人都曾数度获得最佳摇滚键盘手的封号,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奏大师。 然而对于90年代的电音世代来说,真正的大师是Brian Eno,这位发明Ambient这种新观念的天才公开宣称自己一点也不会弹奏任何乐器,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个“音乐家”,令他感兴趣的反而是声音本身,开发声音的各种可能性 、实验各式效果和音乐的“质感”才是他的兴趣所在。事实上他的许多划时代的创见已成为日后电子音乐家赖以创作的基本信念。 自70年代以降,延续着Prog Rock的脚步,愈来愈多的团体开始意识到摇滚三元件(吉他、鼓、贝斯)的不足,同时在歌曲的结构上也大大受到了号称Techno始祖的Kraftwerk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传统“主歌──副歌”的死板架构,新一代的所谓“Synth Pop”开始崛起,从Gary Numan的一首Are Friends Electric?获得排行榜第1名(1979年)并立下完美的Synth Pop典范之后,接下来既Human League、Ultravox、Japan、YMO(有日本的Techno始祖之称)、和Depeche Mode等以电子合成乐器为主的团体便纷纷成了流行音乐里常见的名字。接下来的整个80年代,从新浪漫主义、独立乐团、新浪潮到mainstream pop,到处都充满了电子合成器的声响;而这一波新科技的运用结合了当时流行的Disco舞曲再加上Punk的“会三个和弦就可以组Band”的DIY态度,一个新的地下音乐文化就此诞生了。 纵观这段历史,不难发现现今的电子音乐其实大都是植基于摇滚之上,(有人比喻Techno是把Kraftwerk和George Clinton关在一间录音室内所得到的成果);甚至于结合音乐和声光影像效果的Rave Party也早在60年代由敲打派(The Beat)作者Ken Kesey所发起的迷幻派对Acid Test里出现其原型。号称世界第一名的英国DJ Paul Oakenfold曾说“DJ是90年代的摇滚明星”,“Techno王子”Moby的新专辑听起来一点都不电子,反倒像是一张融合各式摇滚元素(民谣、蓝调、另类吉他、乡村和福音歌曲)的小品,Chemical Brothers等所谓的Big Beat团体大量运用非常摇滚的吉他取样和歌曲结构,甚至到处和诸如Oasis等人合作;愈来愈多电子舞曲制作人被流行摇滚团体请去为他们“量身定做”专辑或混音乐曲,David Bowie搞Drum *n* Bass,Portishead搞摇滚,连Ozzy Osbourne(前黑暗金属团Black Sabbath的主唱,曾在舞台上生吞蝙蝠以娱观众)的儿子Lewis都在英国Birmingham当起Techno DJ;世纪末的现象已经证明的够清楚了,摇滚电子本一家,只是时代在变,所用的创作工具也在变,摇滚的精神不会死,科技的进步也不会停,先别急着为音乐分类,无法归类的音乐往往更有趣,不是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哈哈 想听特殊的音乐 (charon_work)
- 看看古墓音乐 (charon_work)
- 上海百大音乐节建了一个群,大家一起玩 (hhqq520)
- 有喜欢Dubstep的小伙伴吗? (唐唐个人小屋)
- 9月份广州的百威风暴电音节 (n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