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参我是谁
孔子曰:“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 诵读,是掌握中国文化的法宝,是中国古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性方法,是古代文明继承和发展的钥匙。 通过科学的诵读方法,启动和调用经典内蕴藏的能量,借助经典内丰富的上善信息和甚深义理升华自己,达到心身与圣人“相谋”、“相印”的作用,有益于开发慧性,提升智能,是孕育民族科学创造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经典诵读,老少咸宜,普适性和全民应用性极强,是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兴民族、旺国家接续道德文化根脉的瑰宝。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我们的祖先正是借助“经典诵读”这个法宝,口口相传文化的命脉。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空中,“经典诵读”更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教育方法中精华的精华,已经在中华大地教育运化了二千多年。 1912年元月19日,蔡元培先生从西方学成归来以后,担任了第一任教育总长,也就是教育部长,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在1月19日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取消小学堂经典诵读;5月份下的第二道令,是取消师范学堂经典诵读科和中小学经典诵读科;7月份在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取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祭孔活动。这三道命令,就把运行了几千年的经典诵读模式砍断了,导致经典诵读近一百年来在我们国家不再提倡了,只是在民间还悄悄地进行,或只在一些私塾里面,或在一些有背景的家庭里面进行着。 经典诵读在蔡元培先生下令取消之前,不仅中学、师范、小学堂等所有学校都在进行经典诵读,而且师范还有经典诵读科,专门设了一个科来培养经典诵读教师,研究经典诵读的方法。从所下的第二道命令中可以看出,就是中学也还设有经典诵读科。这就说明,过去经典诵读是当作专门的课程,而且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任教,只不过现在已经把这个方法遗忘了,把这个根斩断了,大家不会经典诵读了,不愿意诵读了,这正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下降的一个根本原因。 古人诵读经典的典型学习案例 -《黄帝内经 灵枢》:“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雷公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以讽诵的方法加以运用和解析。讽,即背诵、朗读、传诵之意。 -《吕氏春秋 博志》:“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 孔子、墨子的智慧和成就,都与不分昼夜地坚持开口诵读经典相关。 -《庄子 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 郑国一个名叫缓的普通人,运用抑扬顿挫吟诵经典的方法,坚持不辍,三年后成就为儒士。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反复诵读,连串竹简的皮绳都弄断了三次,可见他诵读之精深。 -《黄帝内经 灵枢》:“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十八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 “近者编绝,久者简垢”,串竹简的绳索被磨断,竹简上布满了手指摩摸的痕迹,这是长期坚持精读深诵的明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 (参我是谁)
- 生命的再造与回归 (参我是谁)
- 八种错误诵读方式 (参我是谁)
- 什么是经典?“经”与“典”的区别是什么? (参我是谁)
- 甲骨文易理浅探十五:樂与藥 (a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