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环境问题
来自:云海
在现今社会,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物种灭绝等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尖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国际上,国家之间开始签订各种有关保护环境的条约,如《京都议定书》;在国内,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日益涌现,环境权开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法律中得到承认,民众也日益关注他们的环境享受问题。学术界对环境问题持续不断的关注兴起于《寂静的春天》出世后。对于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学者认为这是科技带来的问题,有人为是市场经济失灵的问题,有人为是法律制度欠缺问题。自然也有学者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如:理查德·罗宾斯、维克托·D.利皮特等。而我也认为资本主义和环境问题具有直接的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祸首。我在此探讨资本主义与环境问题,几乎是谈不上“知识增量”的,更多的还是根据自己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环境问题的理解做一个综述的工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对资本主义做出明确的界定,但却具体描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运行过程。在商品经济时代,整体上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虽有交换,不过最终的回归依然是商品,更重要的是商人还无法获取“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用公式表述为:C-M-C'。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交换。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交换换取另一种商品,而使通过出售以获得资本或货币。这个公式可以简单表述为M-C-M'。这是资本主义运行的表面形式,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用货币(M)去购买商品(C,如原材料、机器和劳动等),然后劳动者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mp/lp)并制造商品C’,而C'的价值比商品C的价值更高。而后资本家出售商品C’,获得比M更多的货币量M’。(M’-M)就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所以这个成熟的公式应该为:M-C-mp/lp-C’-M’。这是一种从货币到货币的生产方式,关心的也是货币。 资本主义的特征和需求 1不断的增长,不断扩大的产出。资本主义的核心运作力量在于资本,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关于为什么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详见[法]米歇尔·于松:《资本主义十讲》第16页]。它具有无限扩张性,它的核心在于积累,不断的扩充。这种特征就要求经济必须保持不断的增长。只有更多产品被生产和销售出去,货币M才能变成M’,资本才能获得增值,资本家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才能得到实现。 2货币化和利润导向。资本的扩张性要求更多的产品被产出,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持续进行。那么这就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公式中的C(原材料、机器、劳动等)可以被资本所驱动,让其被“货币化”。任何生产所需的材料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包括人的劳动。在这里资本真正关心的在于其自身的增值,目的在于获取M’减去M后的差额,在经济逻辑上,利润才是唯一追求。 3消费的扩张。资本的扩张要求商品最终能在允许价格范围内被销售,生产的无限增长要求消费的无限增长。如果消费的增长跟不上生产的增长,那么就会导致生产过剩问题,这会使资本主义运行体系限于停滞甚至倒退。这是和资本的性质想违背的。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做了经典的概括:“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第一种方式是资本家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的努力更多的在第二个方面。“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这也是世界市场的已建立,帝国主义国家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资本的进一步扩张,已没有太多的新市场可以被夺取,那就需要多利用旧市场,就要求把资本家和劳动者同时改造为消费者,并不断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 在1873年经济大萧条中,由于铁的生产过剩,导致铁价下降,这导致钢铁厂的困境,大量工人失业。资本家为了挽回损失,抽走在银行的资金,导致当时美洲银行的崩溃,进而又导致出口下降,企业进一步破产,失业工人激增,法国里昂股票市场崩盘。那次经济危机显示了需求的不断增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在改造旧市场,塑造消费者最典型的例子在美国消费者的塑造[理查德·罗宾斯在《资本主义文化与全球问题》中提到19世纪的美国文化强调适度和有节制的消费,后来由于生产的不断扩张,美国社会通过营销、广告革命、组织转型、重塑价值理念的方式,把奢侈品变成必需品,把美国公民变成了消费者。]。 对环境的损害 1巨大的环境成本。环境问题包括两种,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资本的运作过程需要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那么就需要工作场地,形式上的表现为现代化的大工厂。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在环境上的破坏表现为侵占森林、湿地等资源,破坏生态。更严重的是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染液体、固体废物、气体废物、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副产品很难被消解掉。这些副产品是水污染、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而生产需要不断增长,必然一方面持续侵占大量的生态资源吧,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损害日益加重。而生产出的产品,在运输、销售和消费过程中依然消耗着资源和污染你、破坏着环境。物流运输中的油气消耗、尾气排放,销售过程中的包装、消费过程中的失去使用价值物品的处理,都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维克托·D.利皮特认为,环境问题现在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有可能终结资本主义和整个人类。 2对环境价值的忽略。资本要运行,要扩张,就要大量的物被资本化,可以用货币来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物品的关注,在于其经济价值,而非其他。在这个过程中,森林、湿地等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资源往往之辈从经济价值来考虑,忽略其环境价值。 3消费者的塑造。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消耗增长太快,将会毁灭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扩张,要求消费的持续增长。奥巴马也坦言,地球无法允许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水平。19世纪的美国文化强调适度和有节制的消费,反对无限制的浪费;强调工人应把钱存起来,奢侈品是可耻的,人们只应该购买必需品。然而,随着生产的扩张,生产过剩问题的日益凸显,美国文化被改造为消费主义,充斥着大量的过度消费。 4对使用价值的次要选择。资本的本质在于积累,需要商品不断的被消耗。那么资本家是不会追逐商品的使用价值,尤其是不会提高商品的耐用性。这里并不是说资本家不注重商品的质量,而是说把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建立在不影响利润追求的前提下。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商品的不断被消耗。维克托在《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到一部电影《穿着白色西服的男人》,主角发明了一件从不变脏、永不磨损的白色西服。不幸是,这件发明没有带来荣誉和财富,而是资本家的追杀[美]维克托·D·利皮特:《资本主义》,刘小雪、王玉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83页 ]。这个虚拟的电影说明资本家为资本增值而不断扩大生产与消费者要求其提高产品质量、耐用性方面是相背离的。米歇尔·于松也虚拟了类似的故事,一个工人发明了永远运转的洗衣机,却被老板大骂蠢货,以致最终被戕害。说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环境不平等 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除了产生国内的环境不平等外,还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环境不平等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问题,资本家享受了生产增长带来的各种福利,把污染关在了门外。社会下层则处以污染之中。 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也存在巨大地环境不平等问题。从逻辑上讲,生产越多、消费越多的国家的环境问题应该是最严重的,生产欠发达地区的环境问题应稍好。然而现实是核心国家的环境问题却较边缘国家为好。这里面自然有绿色科技的因素,然而绿色科技的发展程度相对于环境问题,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污染转移,即污染从核心国家转移到边缘国家。 污染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以邻为壑,将污染排放至他国。早期的英国、法国等核心国家,通过加高本国的工厂烟囱,借助西风带把烟尘排放到他国。由于这种行为的明显不道德性,广泛受国际谴责,已经被禁止。2废物出口。即核心国家将废物出口到广大的边缘国家。我国也曾进口过垃圾(于12年正式禁止),我国的南方大量的“垃圾村”就是这么诞生的。1991年12月12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认为美国向贫穷国家输出污染和有毒废物,具有极好的经济意义。认为贫穷国家的劳动工资低、平均寿命短,那么因污染引起的疾病而造成的货币损失较小。发达国家的人民工资水平高、人均寿命长,污染引起疾病而造成的货币损失就大。这份备忘录引起了的反应很强烈,巴西环境部长回信称:“完全合乎逻辑,完全愚蠢。”合乎逻辑,是合乎资本主义的逻辑。3工业转移,将一些污染严重或处理成本高的企业转移到边缘国家。由于边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他们也往往乐意接受这些企业。自然,污染也留在了这些国家。这种转移污染的方式由于其隐蔽性、多面性,很少受到谴责和规制。 解决途径 在当今资本主义体系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废除资本主义是极其困难的,但如果任凭资本漫无目的的扩张,那么最终会毁灭全人类。所以还是应该有所作为,以节制资本的侵害。我觉得途径主要有: 1联合全球科技力量,加快对清洁能源的研究。由于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建立在高污染、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开采、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物种灭绝、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最重要问题。如果说全球的科技力量可以让核聚变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发生,或者可以开采氢能源,或者可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那么环境问题将不再是个威胁。不过这个科技什么时候能实现质的突破还是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能只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抑制并引导资本的力量。抑制资本是指通过构建政治力量、社会力量来抑制资本的侵害性、不道德性。引导资本是指引导资本和绿色的结合,使资本在建设循环经济、开发清洁能源、分解垃圾等方面发挥力量。 3充分发挥法律的调节器。法律是社会的调节器,在于促进社会整体的“善”的增长。法律在环保方面可以做的事情是1)引导资本在绿色科技开发、清洁产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2)征收环境税,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使企业的环保问题和利润直接挂钩。用利润来刺激资本来进行环保建设。3)确定合理的产权制度[在科尔:《污染与财产权》一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财产权方式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尤其是使国家资源、公共资源得到合理照顾,避免“公有地悲剧”。4)严厉制裁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破环生态环境的企业。 总结 资本的扩张性,要求生产不断扩大,产品不断被消费。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商品的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当今的不断扩张的生产体系与地球有限的污染处理能力、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关涉到人类命运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加剧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祸首。然而,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生产方式可以完全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发面也创造了奇迹。我们现在应在新的科技到来之前、矛盾爆发之前,有区分的遏制资本,协调资本和环境的矛盾。 参考书目: 1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 2[美]理查德·罗宾斯:《资本主义文化与全球问题》(第四版),姚伟译,中过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维克托·D·利皮特:《资本主义》,刘小雪、王玉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法]米歇尔·于松:《资本主义十讲》,潘革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美]戴维·施伟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 陈志刚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美] 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忘》,江莹 叶臻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7[美]科尔:《污染与财产权》严厚福,王社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载)蒋竹山:如何写一篇评论性的学术书评 (鼎湖散人)
- 资本主义与环境问题 (云海)
- 动机、理由与社会规律 (新月)
- 本人读书讨论之缺陷 (云海)
- 牛津大学公开课:伦理学导论 (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