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乎蒙自
来自:唐僧同学
1.南湖 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又名草湖。明代将其开掘成湖,在湖中堆积成三座土山,以神话中的蓬 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公署内竹秀林幽,鸟语花香,一个个精巧雅致 的亭台楼阁隐于翠绿丛中。公园内终年杨柳依依,四季碧波粼粼,景致有如 仙境。从前,当地的文人学士常喜欢到这里吟诗作赋,发奋苦读,故又称 “学海”。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起源于这里。 2.碧色寨 碧色寨景区位于蒙自市中心北面10公里处,交通方便,除滇越铁路通过外,还有蒙(自)草(坝)公路经过。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西临滇东南明珠湖泊——长桥海,风景秀丽,周围居民点为碧色寨村。碧色寨车站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当时云南铁路交通的枢纽,有“小香港”之称。如今碧色寨片区基本保持1910年通车时原貌,有历史建筑30余处,当地民居风格独特,有较高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适于建设法式休闲旅游景区和铁路文化博物馆。站在碧色寨车站可鸟瞰长桥海旅游度假区全景,碧波粼粼,站房点点尽收眼底。作为半殖民地旧中国在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址之一,这里既有典型的法式楼群,也有完全用石头垒起的民居,形成了它独有的景观,讲述了它们曾经的辉煌及中西文化在这里的奇异融合。 3. 缘狮洞 缘狮洞位于蒙自市鸣鹫乡灵鹫村静灵山的悬崖峭壁间,俗称观音洞。从 山脚到洞口有100多级石阶,洞口高约10米,宽约4米,挂有琳琅满目的牌匾。 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清初石窟造像20多尊,过去曾有“滇南 第一洞天”之美誉。 4.龙宝洞 在蒙自市南20公里五里冲水库。石灰岩溶洞,深约500余米,由三个厅堂组成,洞内景色既有凝固的石瀑布,又有定格的石梯田,高低错落,令人叹为观止,与洞外五里冲水库相映成趣,为蒙自理想的旅游胜地。 5.观音殿 位于蒙自市东与攀枝花村毗邻的布衣透壮族村二龙山。1938年西南联大教授浦江清,汤用彤,钱穆等同游二龙山,登玉皇阁,对寺院有详细记录。现玉皇阁已倾祀,存阁后观音殿,近年来已重建山门,大殿。此处深藏山坳的古寺,以其深幽的环境,吸引着香客和游人。 6. 法国花园 位于蒙自市中心。中法战争之后,根据1878年签订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蒙自开为商埠,城区东门外辟为租界址。蒙自海关,法领事署随即建立,法,英,意,日,德,美,希腊七国设领事。洋行,银行,铁路局,监狱,教堂,酒店等相继建立,计30余处。于1889年开关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恣意掠夺。现存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署,花园,监狱,希腊哥胪士洋行等五处,为帝国主义侵华遗迹。抗日战争期间,部分建筑曾用作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校址。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7.马鹿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蒙自市南7公里黄家山麓,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坐东朝西。1989年进行发掘,洞内文化层堆积厚5米,出土人类头骨,牙齿化石,打制石器,角制品等,并存人类用火遗迹,经测定距今约10000余年。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8. 玉皇阁 又名通明阁。位于蒙自市区城承恩街口东侧,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玉皇阁及东西两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阁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顶,通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阁内存明永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阁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阁碑记》。东西两阁位于玉皇阁两侧,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顶,通高12米,面阔,进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筑风格,三阁鼎立为蒙自城区最早的一组建筑。是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 9.诸天寺 在蒙自市新安镇南屯街西北隅,始建于明嘉靖初(1522年)。寺内铜钟年款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嘉庆,道光年间重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山门,中殿,后殿,两厢等建筑。中后殿皆单檐歇山顶,中殿具清初建筑风格,后殿斗拱装饰精巧,寺内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常住田碑》及雍正,乾隆间的《断案碑》记寺院始末。是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 10.闻一多先生旧居 在蒙自市中心南湖旁原希腊哥胪士洋行二楼。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后,1938年春在蒙自设文法学院。闻一多在南湖边哥胪士洋行一间14平方米的宿舍里潜心治学,很少下楼,邻居郑天挺教授约他说“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大家称他的宿舍为“何妨一下楼”。现已开辟为闻一多先生事迹和西南联大分校史略陈列室。是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 11.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合大学迁至云南,其中文法学院设在滇南重镇蒙自,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关,法国临时署和哥胪士洋行和武庙街周柏斋的住宅"颐楼"等处。其中颐楼有名听凤楼,既是联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占地约23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单檐硬山顶三层楼房,院中古榕成荫,典雅幽静。是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 12.王喆墓 在蒙自市新安镇南1公里黄栗树坡。圆形围石封土墓,墓高1米,径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贡生,早年科举失意,在本乡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其门人王诺,尹宗梁,杨潞,王锡圭等皆以文学成名,著有《王喆诗集》传世。是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 13.邓学先墓 位于蒙自市新安所镇南1公里任家坡。圆形围石封土墓,高1米,径3米,碑坊式墓碑,高1.08米,宽85厘米。邓学先(1801~1831年),字典于,号虹桥,清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虹桥善诗文,有《抱其书屋诗集》收入《云南丛书》,后人有集《虹桥遗诗补》一卷。是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 14.蒙自万亩石榴园 被国家林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蒙自万亩石榴园,位于蒙自县新安所镇。地处昆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距县城7公里,沿路经昆河公路,乘车至景区单程约15分钟,园区内已铺设水泥路面,路况良好。公路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穿境而过。北上昆明289公里。南下国家级口岸河口168公里,抵越南河内海防569公里。可通达东南亚各国。 石榴从伊朗引入我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蒙自种植石榴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六大石榴主产区”之一。蒙自甜石榴籽大、皮薄、肉厚、核软、味甜。 它的种植得到了省、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蒙自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主经营、统一规划、面向市场的产业政策。到目前为止,全县石榴已发展到11.5万亩,产量达15万余吨,产值达4.4亿元,最高亩产可达6吨,每亩产值可达1.2万元,平均亩产2.3吨,亩产值5000元左右,产品畅销“两广”、贵州、湖南、湖北、上海、浙江、香港等国内各地,并远销东南亚各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石榴收购季节,越南、深圳、两广、贵州、湖南等地客商云集,购销两旺,多年来市场及价格稳中有升,常年收购销售石榴的企业和中介组织达120多家,本地石榴销售企业已逐渐形成,日交易量可达400—500吨。 每逢榴花盛开红似火,硕果累累挂满枝的奇景时节。蒙自万亩石榴园就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投资商和观光游客纷至沓来。至2007年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累计达8.1亿元。 蒙自的甜石榴曾荣获多项殊荣。1996年蒙自万亩石榴园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一个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并作为省、州、县旅游专管部门的重点扶持建设项目。石榴花被确定为蒙自县县花。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蒙自甜石榴荣获82项大奖之一,成为当之无愧的“冠世名果”。2001年11月27日国家农业部已正式将万亩石榴园列为“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2003年蒙自万亩石榴园甜石榴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2004年7月1日蒙自万亩石榴园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年12月蒙自县又被国家林业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石榴之乡”称号。2005年9月在昆明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银奖,同年11月底116株蒙自石榴树移栽于我国接待外国元首的钓鱼台国宾馆;2006年元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蒙自万亩石榴园被授予“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8月被指定为2008年奥运会南方专供果品,今年8月4日,第一批石榴已送往北京。 蒙自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产出的石榴品质优,丰产性好,果实色泽艳丽,粒大皮薄,可食率高,百籽重60克,肉厚核软,可食部分占70%,汁多味清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14~ 15.2%,总糖12.43%,还原糖12.02%,蔗糖0.39%,含酸0.067%,维生素C含量每百克果汁中有12.32毫克,是苹果和梨的1~2倍。蒙自石榴具有萌芽开花早,果实成熟早(比陕西、山东、安徽等产地还早1—1.5个月),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 蒙自石榴生产中主栽品种为甜绿籽、甜光颜和厚皮甜沙籽三个品种: 甜绿籽,小乔木,长势较强,适应性强,极易栽培,苗木定植后2~3年开始结果,5年进入盛产期,生长快,丰产,成年树单株产量50~60公斤。果实圆球形,黄绿果皮着红色,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248克,最大果重800克,果皮薄。3月开花,8月初成熟,是全国成熟较早的品种。 甜光颜,成年树单株产量40~50公斤。果实圆球形,黄白果皮着红色,果实中等,平均单果重226克,最大果重500克,果皮薄。3月开花,7月底成熟,是全国成熟最早的品种。 厚皮甜沙籽,小乔木,长势强,苗木定植后3年开始结果,产量高,成年树单株产量60~80公斤。果实圆球形,果皮鲜红色,果大,平均单果重420克,最大果重1000克,果皮较厚。3月开花,8月成熟。 万亩石榴园景区是省、州、县、三级政府立项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石榴园景观大道、诸子楼、综合楼;二期工程正在组织实施。蒙自作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州府所在地,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的枢纽,将成为红河州商务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蒙自万亩石榴园旅游景区项目开发主要建设石榴园入口标识、停车场、花开煌晔园、迢递河源园、诸子百家园、千子如一园等景区景点。《蒙自万亩石榴园旅游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已完成。是昆明通往河口、“走向亚太”的必经之路,地理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已经完工的楼就是“诸子楼”。整楼建筑风格集唐、宋、元、明、清历代中国景观楼阁建筑之精华,局部吸纳了皇家派系古建筑的风格,并以石榴文化为主线,贯穿于整座楼的门窗、基座浮雕工艺中,其中诸子楼是钢混结构与木雕构件相结合的八角七层楼塔式建筑,建筑面积2176平方米,总高48.86米,其石栏杆采用88幅浮雕,从公元二世纪开始至公元二零零五年,以石榴的起源为主线,追溯石榴从波斯传入蒙自并得到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通过真实再现蒙自劳动人民与石榴不可分割的历史情愫,展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石榴文化带来的巨大发展,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诸子楼内的座屏采用木雕的手法,总画面主要以石榴树为主,加上在传说中王母娘娘在瑶池举行盛会,前来祝寿的各路仙子为衬托,以更加体现出石榴原本来自天宫,是王母娘娘的举行蟠桃盛会的不可缺少的一种供品。下边配有各种花鸟,以示花团锦簇,百鸟争春的热闹景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幅繁花似锦、春意盎然、幸福祥和的真实写照。诸子楼将成为世界石榴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点。 以上仅仅是记载在册的景点,你们懂的,野史永远比正史更耐人寻味,所以希望大家分享你游在蒙自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