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山之使者》内容提案,请大家帮忙提意见
来自:春天的石头(知行合一)
背景 为何要登山?乔治.马洛里说:“山在那里。”对于每个登山者来说,为征服自然、为国家荣誉、为挑战自我、为出名作秀,各不相同。而现在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登山,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职业,他们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协助别人登上高峰,获得巅峰体验,获得荣誉,而自己却在背后默默无闻。西藏的众多六千到八千米级山峰上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他们中有的人甚至登上了世界巅峰很多次。在世界顶级的罗塞尔商业登山队里,便有大量登山学校派出的高山协作。而在2008年奥运火炬上珠峰的任务中,这支队伍更是大放异彩,他们承担了最关键的修路、建营、后勤保障乃至高山摄影等艰巨工作,没有他们,就绝没有这次伟大的登山活动的成功。他们是山之使者——西藏登山学校走出来的高山协作们。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拥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等五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五十多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和众多6000米左右的山峰。自八十年代初西藏山峰对外开放以来,登山产业蓬勃发展。但在其后的近二十年中,在西藏甚至中国的登山产业中,由于运作体制及传统的制约,中国所能提供的登山服务,很大程度上仅限于收取登山注册费和联络、接待工作。高山上的商业服务基本都是由第三国人员承担。在2000年以前,西藏登山协会每年接待了近百支国外登山团队。团队雇佣的夏尔巴人员多达三四百人,所付给的服务费用近百万美元。而我们山区的农牧民群众,因为缺乏专业登山技能的培训,只能提供如牦牛运输、帮厨等简单的高山服务。 为了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局面,1999年,中国第一所专业登山人才培训的摇篮——西藏登山学校正式成立,尼玛次仁担任校长。来自藏区生长在普通藏民家的孩子在这里学习如何登山,学习如何带领别人去登山,学习如何成为山的使者!西藏登山学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高山攀登人才培养走向综合化,专业化。中国人不再为寻找专业的高山协作而发愁,打破了高山协作一直被尼泊尔的夏尔巴人持续垄断了近半个世纪的尴尬局面,伴山而生的西藏娃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登山生涯! 从九十年代初就作为西藏登山协会联络官的尼玛次仁,在长期接待国外登山团队的工作中,深切地感觉到可发挥居住在高山地区的藏族农牧民子弟先天的身体特长,一方面补充西藏登山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开创西藏的登山产业,给山峰所在地的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影响和带动山区群众更多地参与到登山服务行业中来,给当地农牧区带来的切实的经济效益。因此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都是来自山峰所在地的农牧民藏族青年,入学年龄在16-18岁,必须是初中毕业,身体素质要好,还要能够吃苦耐劳。进学校前要进行一次体能测试,5000米长跑,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耐力,这个是登山协作必须具备的。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登山学校是国家扶贫项目,学员在校期间享受全部免费教育。尼玛次仁校长在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学校继承"八一"登山队的优良传统,能够遵守纪律。为了让学生在学校的3年学到真本事,毕业后可以成为好的登山协作,学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都进行着严格的管理,3年内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许谈恋爱,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即开除。每天早晨上文化课,学习藏语、英语、登山知识,每周前三天下午体能训练,后三天技术训练。 从1999年建校开始,西藏登山学校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与法国沙木尼国家滑雪登山学校齐名的专业登山学校。创建之初的登山学校连自己的校舍都没有,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但教学质量上,尼玛校长一点都不含糊。他请来西藏体育大学、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的优秀教师教授文化课,又聘请国家登山队与西藏登山队的资深队员讲授技术课程。在奥索卡(OZARK)公司的帮助下,尼玛校长还与法国沙木尼登山学校建立了联系并签订合作协议,请法国职业登山家前来授课,并每年送两名优秀学员到法国接受培训,登山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尼玛的努力与学校的成长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登山协会的重视和支持,2002年西藏登山学校被列入国家117个援藏重点项目之一,国家拨款500万,国家体育总局拨款200万,加上奥索卡(OZARK)公司等社会资金的支持,新校舍终于落成了。如今的西藏登山学校,占地1.5万平米,不仅有了设施齐全的教学楼、宿舍楼、接待楼,攀冰模拟道,抱石攀岩场地等基础设施,还建立起了国内最大的人工攀登岩壁。西藏登山学校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办学观代替了夏尔巴人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口口相传的家族教学模式,不到十年之间培养了一批登山技巧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高山向导。不夸张的说,西藏登山学校成立和发展不到十年,却正在超越夏尔巴人的百年高山协作历史。 拍摄计划 计划用至少一年时间,跟踪拍摄一位或几位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的成长历程,结合尼玛校长对西藏登山学校的运作,详细记录下喜玛拉雅山深处的孩子们从走出大山到回到大山,从普通农牧居民成长为专业高山向导的历程,向世人展现这一特殊群体的风采,反映他们命运的转变和登山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古老喜玛拉雅山区传统生活方式造成的影响。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大家好,我看出路纪录片在27分钟时候看不懂了 (小仙,,)
- 关于《 富人与农民工》的针对性意见 (百里溪)
- 寻独立纪录片女性摄影师一枚 (说不出的秘密)
- 在离开十年后的故地重游 (老苏)
- 深圳青旅 (张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