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男生
来自:彼得潘耶夫斯基(“费——德——里——科——”)
寻找一个到老时一起拆信的人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寻求笔友了。第一次也是在一年前的冬季,可是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怨什么,毕竟最初大家都是想着能够尽量写得越久越好,这样最后才会有积淀,能够说出一些其他人听不懂的话,这时候笔友才真正的有意义了。可能笔友讲求的更是心有灵犀而非单纯的貌合神离吧,所以能够坚持很久很久,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奢望,至今未能实现。 也许还有话题的原因,好多人在信中聊星座,聊美食,我就不感兴趣。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这确实是一些不错的话题,可是我不想让它以一种常见的方式讲出来,就像大家在朋友面前聊天一样,笔友讲求的是话题的私密性,互相说一些不愿意对身边认识的人说的事情,有一些甚至是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对任何人倾诉的事情,甚至是最好的朋友也不愿意对他说,这时候在信中说出来,才有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友才有价值,而不是当我们在现实中感到孤寂无聊了,于是就去写写信歇一歇什么的。如果是那样,我宁愿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看风景,或者静静地躲在角落里看一下午书。 总之如果你聊美食,可以这个讲法嘛:我喜欢吃火龙果,因为它和我的初恋相关,那时我们都只有十几岁,我还不知道火龙果这个名字,在超市里遇见了,于是问她,她告诉我,知道我没有吃过之后,极力要求买一个送给我。她总是愿意做一些我从前没有尝试过的事,“只有这样以后你才可能更难忘掉我。”或者聊星座,可以这样聊:我之所以相信星座,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真的对应着天上的一副特别的星相图,这是命中注定的事,从我们生下来就无法逃避。或者是,我本来不相信星座,觉得很不靠谱,可是有一天,我认识了一个女生,除了她的名字,我只知道她是射手座(这是从她的空间个人资料上得知的),于是我就开始关注射手座的信息,并且在网站上查了整整一晚上,大致弄明白之后,我觉得星座上的说法真的很适合对她的描述,并且我知道了很多她可能的心理特征,看完对她的星座的剖析我感觉我认识她的时间增加了一年似的•••• 总之你可以娓娓道来,这样的话任何话题我都会很喜欢,但是一定不要说得很空泛,让我读不出你的个性、你的记忆。你的信能给我一种“我正在参与你的生活”的感觉,那就最好了。 至于我自己呢,我也不知该怎么介绍。我学的是中文系,现在大三,是大二下转的专业,整个大三就要沦入苦逼的补课,这是基本背景,所以我只有等到这个冬天,学期都要结束了才想到重新发一个寻求笔友的启事。生活中当然有空虚寂寥的时候,可是因为喜欢看书——主要是小说,所以时间也就过得不算是漫长。喜欢过一个女生,可是不久前知道她是lesbian。这算是这一年最为悲催的事儿了。 我还写小说,今年寒假也会在家写。如果你喜欢当第一读者的感觉,我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把我的小说发给你看。典型的infp风格的小说哦!对了你知道infp吧?就是十六型人格的一种,我对这个心理分类法比较迷恋,经常给自己和熟悉的人贴这样的标签。除了心理学,我还喜欢美学、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的哲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小说和诗歌,我自己也写诗歌。如果你想看可以到我的豆瓣博客上看一下。我喜欢豆瓣网。你呢? 我喜欢看的小说有昆德拉的所有书(我都看过)、追风筝的人、川端康成和屠格涅夫、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喜欢抒情小说和自然小说。我自己写的也多是这一路子,我还想尝试写诗化小说,觉得能把它写好。当然这需要时间。 我喜欢看的电影多是欧洲的慢镜头电影,比如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乡愁》,最近看的最印象深刻的电影是《灿烂人生》和南斯拉夫电影《地下》。美国电影不是我的最爱。我喜欢听轻音乐(可是对流派什么几乎是白痴,只是直觉式的喜欢),对流行音乐没兴趣。 我为人比较忧郁,笑的时候又孩子气,性格还有点倔,总之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大男生。 我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隐居(这要和一个我喜欢的女生在一起,我害怕孤独和荒凉),这也是我的梦想。我希望在四十岁之前实现它。我没有什么别的追求了。 没有学过跆拳道、钢琴、围棋、吉他。我是青年,但是文艺起来一点也没有范儿。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没有上过幼稚园,小学时也没有学英语。 我的原则是,你先写,我收信后再决定回信与否。因为我怕坚持不下来,与其这样还不如最开始就直接了断。 我的地址:2 2 6 7 9 1 5 40 3 @ qq.com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寻找一个已婚并婚姻稳定的笔友 (漫漫)
- 氛围超好的【习惯养成自习室】公益 (刘稳稳|习惯)
- 笔友聊天,一周一封左右频率 (随风)
- 有點喪,尋求救郵。 (Jerry007)
- 我想认识一个30➕的人 (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