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改版,一场混战,一场公关
我shen(推荐:音悦Tai,如此用心!)
不好意思,又是和豆瓣有关的一篇日志。 2007年11月16日,和往常一样,到了公司之后,习惯性的打开浏览器上网,第一件事情就是登陆豆瓣。 于是,第一瞬间,从视觉和心理上我和绝大多数(并非全部)用户的反映一样:哎呀~~豆瓣这是怎么了?改版了吗? 然后在豆瓣fans小组以及豆瓣站务论坛,看到了很多很多……让豆瓣用户眼花缭乱的帖子。支持的、反对的、提意见和建议的、求助的、众多不同的声音一时间都涌向豆瓣,混成一团,真是壮观的让人目不暇接。 那一天,办公室刚好不是很忙,于是便一整天都窝在豆瓣里。开始一个链接一个链接的的熟悉新系统下的豆瓣功能。看到很多的bug和处理的并不完善的细节。 当然,还看到各方不同意见的帖子。火药味极浓,所牵扯进来的豆瓣用户业越来越多。可以理解,豆瓣的改版,不仅仅是豆瓣团队的事情,还关系到1000000余完豆瓣用户的使用。于是支持改版和反对改版的双方,通过帖子论战,形势愈演愈烈,大有不分胜负不罢休的姿态。 我在办公室猫在豆瓣里,整整一天,看到支持方和反对方的帖子论战愈演愈烈。作为一个几乎每天都会使用豆瓣的用户,我忽然问自己: 我究竟是支持豆瓣改版?还是反对豆瓣改版? 看着那些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我忽然想到一个词:改革派。 豆瓣一直被外界誉称为:web2.0最优秀的代表。 虽然我不懂技术,我也不从事网络行业,但是以一个从业3年的媒体职业者的个人理解的角度来看:外界所给予豆瓣的这种荣誉,会给正在逐渐成长中的豆瓣带来一种无形的“包袱”和“骄傲”。 豆瓣一直是各方所关注的重点。豆瓣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IT人士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眼睛里。 作为网站,作为一个想着盈利,作为一个需要应对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的豆瓣团队,他们对改版所能考虑到的方面,应该不会比我们用户少。 没有任何一个团队希望看到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差,路子越走越窄;也没有任何一个团队会固步自封的停滞不前。 昨天看到有豆友反驳反对豆瓣改版的人写到“停滞不前的豆瓣,才是最危险最没有前途的豆瓣”。我想,这话,应该是任何人都会想得到,而豆瓣团队也绝对不会没有考虑到。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豆瓣,随着不用文化层次,不同爱好习惯,不同需求的用户在豆瓣里活动,豆瓣方要想尽办法并提供更多的项目来保证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从2005年3月豆瓣正式开放至今,我了解到豆瓣其实已经“小打小闹”的改版过多次。每一次改版都会引来不同程度的反响。 只是,这一次,豆瓣团队“玩了一票大的”。作为迎接豆瓣1000000用户的礼物,豆瓣团队推出了新系统。 网络名人和菜头在那篇备受争议的博文里写道“豆瓣团队是业内出了名的‘说不’的团队”。个人觉得,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是在批评豆瓣团队在推出一些项目或是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法上的不妥,那么比较好。如果是对豆瓣团队的一种标榜或是表扬,无论对豆瓣方还是和菜头大人,都有一种“夜郎自大”,有悖web2.0的民主精神。 在豆瓣里,曾有不少的用户提及过豆瓣团队在处理问题的程序和手法上,不是太人性化。所以,这也成就了“豆瓣团队是出了名的‘说不’的团队”,希望豆瓣团队方能够把这话,当成批评,以自省。 通过一整天对豆瓣新系统的体验摸索,发现豆瓣本质的东西并没有改变。甚至有些方面变的比过去更好,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当然,新系统的bug以及不人性化的地方依然很多。 在豆瓣fans小组里,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增加了更多了鼠标点击次数”,原本简单的操作,复杂化了。有人说“原来是个阴谋”,有人说“新系统又开始让大家挖坑”,甚至有人玩笑般的说“以后鼠标的寿命更加命短了”。 我看到站务论坛里一些用户的反馈帖子,发现一些并不是新系统下的毛病也被挑剔了出来。也就是说,豆瓣的这次改版,让豆瓣完完全全暴露在1000000用户尖锐的目光里。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情,如果豆瓣团队能积极的吸纳会员所反馈出来的各种bug及不人性化的地方,然后进行完善并采用有建设性的建议,那么,无论对豆瓣还是对用户而言,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豆瓣还是那个豆瓣,只是穿上了一件崭新的外套,或是一件新马甲。(笑~~) 寒碜点说,就是豆瓣在自己的身上贴了一块圈内都比较流行的“补丁”,以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大众口味”,更能迎合“更多涌入的新用户”。 只是,这件崭新的外套,让一些“豆瓣人”开始讥笑。讥笑豆瓣团队给豆瓣穿的这件新装老土,俗套,有掉身价。 于是,反对生不断从四面八方用来:脱下来。我们就习惯你原来那件“朴素的粗布衣服”,这样才“与众不同、有品位、有特色”。 是。我也承认,当一年半前我第一次看到豆瓣的模样的时候(那时候的豆瓣,比此次改版前的豆瓣还要简单,还要简洁,还要脱俗),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爱上这个“世外桃源”。 豆瓣更换新系统,此次变得“复杂”了,说句不雅的话就是:现在想要找到一个急切想看的页面,就像看脱衣舞一样,需要耐着性子,一件一件的等链接脱完,才能看到最想看到的东西。 于是,有人愤怒了。 于是,有人高兴了。 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争论难免。 只是,既然豆瓣已经更换了一件华丽的外套,而且已经不可能再换回原来那件朴素的外套。 那么,能不能在脱衣服的过程中,有所改变呢?在舞厅里呆的时间越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会越大。当然,舞厅的收益也会越大。 不要作奸商,要作得到人心的“儒商”。希望豆瓣团队让大家还是更快更迅速的看到那些用户想要看到的东西吧。时间是不仅仅代表着金钱,还代表着生命和更多的东西。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耗费的起的。 当然,作为用户和客人,出来闹场子,甚至砸台子,可不是一件光彩并值得推崇的事情。 我不明白的是:在豆瓣团队一而再,再而三对新系统有针对性的修改之后,为什么那些反对声还那么高?为什么愤怒的声音还会一浪高过一浪? 作为一个理智并真正喜欢豆瓣的用户,仅仅表达愤怒是不能解决事情的。 如同我在某个关于申请添加游戏的帖子里说,“或者,可以尝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那么,在豆瓣改版已成事实的前提下;同时,豆瓣团队此次改版是为了豆瓣变得更好,更人性,而不是把豆瓣搞得越来越烂——虽然豆瓣团队得操作方法上有些问题。 这个时候,用户对新系统提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人性化修改,并完善。要比仅仅在论坛里表达愤怒要来的实际。 同时,豆瓣团队应该对用户的呼声和需求,有所回应,而不是避而不答,更不能含糊其辞的故左而言他。 此次改版,不仅仅涉及到豆瓣方的利益,也牵扯到更多用户的利益。 一场关于支持和反对改版的混战正将更多的用户牵扯到这个虚拟的网路中来。 同时,这也是考验豆瓣团队对问题处理能力的一次公关考验。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公关行为。只是这次公关的对象不是外人,而是热爱着豆瓣的数十万——豆瓣人。 别寒了大家的心。别砸了自己的招牌。 当然,喜欢豆瓣的用户,终究会继续呆在这里。自娱自乐。 当然,不喜欢豆瓣的用户,即使现在留着这里,也终究有一天会轻松地转身,投入他人的怀抱。 于是,又想到了上面那个词:改革派。 希望豆瓣团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各方声音,对新系统作出更人性化的修改。让豆瓣用户的操作和使用更快捷,更方便。 想到《太阳照常升起》里的最后一句台词:“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那么 希望豆瓣团队能积极的对待各方用户的建议,特别是那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别走回头路,但是,别夜郎自大,别固步自封,别一意孤行。 大胆的在改革的路上向前进吧。 鲜花火车的道路,将延伸的更远更远…… 源自9点【一个阿挞伐星球人】http://9.douban.com/subject/911253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什么是超盟之家,优势呢? (杨婧)
- 胡的部首是什么 (周诗淇)
- 网络社区个案研究——豆瓣 (我shen)
- 豆瓣的真相 (我shen)
- 赢时代 北京产品经理大会,多家企业CEO及产品经理出席演讲, ...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