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营救
来自:水手小海(你等着我回来。)
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re)的平行剪辑手法。他在影片The Fatal Hour(1908)里第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当时的业内报纸称此技术为alternate scenes,也叫switch-back或者cut-back)。此后格里菲斯很快将平行剪辑的技巧发展到普通的叙事,而不仅仅是最后高潮的段落。他也让不止两条线索平行进行。到1909年的A Corner in Wheat,故事取材于Frank Norris的两部小说,故事也同时在三个地点平行进行,乡下麦田穷苦农民的生活,面包店的生意,和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而且三个故事线里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没有交叠。通过对穷人和富人的平行剪辑,不仅能看到后来格里菲斯名作《党同伐异》的影子,也能看到对蒙太奇技术的启发。格里菲斯后来对这种剪辑手法运用的越来越纯熟,到1912年,据The Moving Piture World杂志做的统计,在格里菲斯的影片The Sands of Dee里竟然有多达68个镜头,而同时期其它单本影片的镜头数一般只有它的一半甚至更少(一般一部单本电影的长度是10到16分钟),比如同时期在美国大热的意大利影片《Queen Elizabeth》,53分钟却只有23个镜头,可见格里菲斯的叙事技巧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全世界的电影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讨论
4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 【D.W.Griffith几部】 (刘小黛)
- 想念 (水手小海)
- [假设]插话 (水手小海)
- D.W. GRIFFITH MOVIES-Youtube (水手小海)
- 《[世博会的科学传奇]之漫话电影》中的格里菲斯 (水手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