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路读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2008-12-09 17:18:1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10 17:02:46

    学土,苏晨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辑96年出版,第二辑97年出版.手头目前只有这两辑,没发现过后续的,第二辑之后是否有再出就不得而知了.里边所刊文史论文颇可一看.其中有一篇关于沈曾植的长文,另有一篇谈红楼梦的长文是连载的.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13 11:48:30

     2008年12月11日       晚饭后整理这一周来的订单,将需要发出的书找出来.翻出来这本书,《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朱生豪书信集,宋清如编,东方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月初和一批书收进,没翻就直接录在网店了.没两天就有人订了,这两天就要发出去.乘兴看了五十多页.短信朋友,说帮忙订了安徒生童话全集第六册,加上我手头的几册和她之前已得的几册,等这册收到了然后和《嵇康集译注》以及莎士比亚全集一起快递给她,这样<安徒生童话全集>十六册就全了.因为提到莎集,又说到我正在看的这本朱生豪书信集.<爱眉小札>,还有<从文家书>,这两本都有,却只看了从文家书.而宋清如编的这本朱生豪书信集似乎不大为人所熟知.       看近现代文化人的书信集,我喜欢注意写信人对对方的称呼的变化和署名落款的变化,之前曾写有一贴提到鲁迅书信集中鲁迅与许广平的称呼的变化写过一篇贴子.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称呼也是很多变化的,他自己的署名也是很多变化的.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称呼:阿姊、傻丫头、青女、无比的好人、宝贝、小弟弟、小鬼头儿、昨夜的梦、宋神经、小妹妹、哥儿、清如我儿、女皇陛下、妞妞、天使、心爱……再看他在信末的署名:你脚下的蚂蚁、伤心的保罗、快乐的亨利、丑小鸭、吃笔者、阿弥陀佛、综合牛津字典、和尚、绝望者、蚯蚓、老鼠、堂.吉诃德、雨、兴登堡将军、罗马教皇、魔鬼的叔父、哺乳类脊椎动物之一、臭灰鸭蛋、牛魔王……       “做人最好常在等待中,须是一个辽远的期望,不给你到达最后的终点。但一天比一天更接近这目标,永远是渴望。不实现,也不摧毁。每发现新的欢喜,是鼓舞,而不是完全的满足。顶好是一切希望化为事实,在生命终了前的一秒钟。”         即使今天,翻读这位枯坐如僧、下笔却有千言的才子给宋清如的信,仍可感到他的真挚和深情:”似乎我每次见了你5分钟,便别了你100年似的。“我并不愿自拟为天才(实在天才要比平常人可怜得多),但觉得一个人如幸而逢到一个倾心相交的友人,这友人实在比全世界可贵得多……如果我有希望,那么我希望我们不死在同一空间,只死在同一时间。”       1944年11月底,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着,无力说话,更无力看书了。他对日夜守护他的宋清如说:“莎翁剧作还有5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毕,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临终前两天,他告诉宋清如大便失禁了。宋清如一看,全是鲜血。当宋清如给他擦洗身体时,朱生豪喃喃地说:“我的一生始终是清白的。”就在这天晚上,宋清如听到朱生豪叫了声“清如,我要去了!”宋清如连忙大声呼叫,他才渐渐苏醒。清如也泪如雨下,告诉他哪怕相聚一分钟,也是宝贵的。24日中午,朱生豪两眼直视,口中念着英语,声音由低渐高,宋清如辨出他在背诵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这一年,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只有32岁。朱生豪早年曾对宋清如说:“要是我死了……不要写在甚么碑版上,请写在你的心上,这里安眠着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

    去年上外国文学课时,老师在讲到某作家时都会特别提到他们的墓志铭,惜未及做笔记.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18 11:56:50

    2008年12月17日

    17日买得自阅书两种,一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钟叔河的《书前书后》,品相如新,另一种是黄山书社出版的潘树广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料学》全二册两厚本。第二种早前就已见到,店主开价高于预期一直未买,这次降价了随即购下。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22 12:51:33

    2008年12月20日

    因为听朋友说有意淡出旧书业,所以赶在他的店子转让前夕最后去看看。刚进店几分钟,碰到同城书友,寒暄几句。说之前未来到此处,不过这地方我在网上也曾做过介绍可能他没留意,再者去这里也确实远了点,知道的人不是太多。

    进店的时候店主朋友还没有来,我放下包先自己看书脊挑起来。没多久他来了,和后来的书友天南海北的聊开了。

    之前的书架是放的很多的,有压抑感,现在可能是清货的原因撤掉了中间的几个书架,有少量书已打包装袋,另有一些放在中间腾出的地板上,确实象清货的样子。书后都重新标了价,现在可打折,自然每天营业额增加不少。

    挑了一撂,折后付了三百元。早就想买套〈汉语大字典〉,这次见到精装缩印全一册的,遂买了留给自己,就是字小了点。承店主盛意留下晚饭,在外面找个饭馆吃了顿饭,说了些无关痛痒的闲话,闲聊中说到他的旧书店的兴衰以及广州的旧书市场。

    回来后又收到邮包一个,是从网上订的几本书,其中有萨空了著的〈香港沦陷日记〉,钱小云,吴泰昌编的〈阿英散文选〉,阿英的这本书还是小学时借同学父亲的书看过一半。

    张伯驹著的〈红歈纪梦诗注〉,宝文堂88年初版,印660册,有人订了要发出去,因还没来得及看这本书,遂复印了整本书后发出。此书多是讲梨园旧事。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26 11:54:59

    2008年12月25日

    圣诞节,上班。下午公司通知可提前一小时下班。从24号平安夜开始附近马路上的人似乎比平日多了N倍,到处是人头。平安夜,圣诞节,洋节日,在时下看来除了所谓的浪漫也许还隐含了更多暧昧。 约了人吃饭,因为提前一小时下班,得以在公交里能找到立足之地,不然等到六点后恐怕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到了站下车,电话,等待,点菜,一边吃一边说些闲话。吃了个半钟头,吃好喝好,买单后各回住所,没甚麽特别节目。 回来后将需要寄出去的几单书找出来收拾利索,整理影碟,翻出两张《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碟,开了DVD看碟,第三次看这片子了。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30 14:52:20

    2008年12月30日

    29日晚下班后出去走走.到一家旧书店,店主见到我来了,说好久没来了啊,我说是啊,年底了有些琐事忙乱了几天没出来.买了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宗冈评点本<三国演义>全二册,很多插图.另外一本是香港南粤出版社的朱鲁大著的<近代名人逸闻>,开篇是代序<爱书者罪言>,作者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图书馆供职多年,从这篇序文中可看出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痴迷.在这里不妨多抄几句出来.文中写道,"一个书报摊老板是认识父亲的,他可以让我记帐,把书刊带回家,到月底由父亲还帐.后来自己谋生干活,也就买的更痛快,更起劲了.我想,三两元买一本书,当作看一场电影花去好了,电影看过后也就等于做了一场梦,散场了,梦也就醒了,甚麽都没有了.买一本书却不同,可以留在手上一看再看,假如是一本够吸引人的好书,更无妨三看四看." "自己想买想看的书不多,偶然有一两本适合自己口味的,还是要倾尽囊中余钱买下来才快意.没钱搭车可以走路...对着心爱的书不买下来,机会错过了,以后不知要等多少日子,才可以再看到这本书."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8-12-31 16:23:37

     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出门上班,气温11度,有点寒意了。以前在老家时这个时节已经寒风嶙冽了。想念家乡的美食.那时候在家里,一条草鱼或者一条胖头鱼,或者一条鲩鱼,再加上一棵大白菜或者一把菠菜或者两条白萝卜,这样简单组合的火锅就是一顿美食。一家人围着炉子吃,热气腾腾的吃的冒汗。       中午有事去天河城,看到正佳广场门口搭起了舞台放好了椅子,工人正在设置围栏,舞台上放着音乐,有工作人员在那里控制麦克风在献唱,听起来貌似不错,横幅还没挂,不知将会上演甚麽路演.旁边不远处停着一台"数字转播车".       宏城广场前面也搭起了高台,迎新年的福利彩票打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旗号今日开卖.特等奖是20万.以往每年元旦开卖的福利彩票都是两元一张,今年的成了五元一张(一张上印了两组可抽两次),彩票也涨价了.       晚上在时代广场那里好象有告别2008迎接2009的迎新年倒计时活动.       2008终于就要过去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3-17 22:57:27

    老帖好长时间没更新了.整理发在天涯的在这里更新下.

    2009年1月10日       周六早上纵原早市,一大早就去了,没甚麽值得买的书.摆摊的小贩少了一半,四楼场地上难得空出许多空位出来.选<中国书法>杂志20本,2005年一年是全份的.买了自留书两种,<古旧书刊报收藏>创刊号及第二辑.<新文化史料>合订本三本.       前几天也买了些书,给自己留了两本,一本初版的<天桥史话>,一本钱君匋刻鲁迅笔名印谱,湖南美术81年初版,印量2000册,此书两年前在一店见到过一本广东人民出版社78年左右出版的平装本子,在几架子文学书里边我发现了这本印谱,向店主问价,店主却说不卖, 还说这本书是他的镇店之宝,一笑.这套印谱,钱君匋从1973年刻起,花费了三年时间,到1976年才刻完。当时出版的除了普通平装版本外,还同时出版了500套手工钤拓的宣纸线装珍藏本,供收藏爱好者珍藏。该书共收印165方,500套线装本就需要手工钤拓九万余页,其工程之浩大在钤拓史上堪称绝无仅有。而玉成此事的,便是当时身居沪上的著名老篆刻家符骥良。钱君匋一生曾刻过两套鲁迅笔名印谱。其实,早在解放前他就萌生过这个念头。但是,由于鲁迅的作品卷帙浩繁,所用笔名极多,他难以寻找齐全,只得暂时作罢。也是凑巧,符骥良亦早有此意,而且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上海图书馆、鲁迅纪念馆等处查阅到大量资料,还整理出了一大本文字稿。当他知道了钱君匋的打算后,毅然割爱,把自己整理出来的文字稿赠送给钱君匋。有了这本文字稿,钱君匋终于在他退休后的1972年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就是第一套鲁迅印谱的由来。应当说,它的问世,其中也凝聚着符骥良的大量心血。后来,符骥良又受托于1973年手工钤拓了39部.   

    2009年1月31日       腊月29的清晨七点半,从网吧出来迎着寒风去武昌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在旁边的永和豆浆要了一份热豆浆,喝完后去车站里边的火车票直售窗口排了将近一小时的队买到一张正月初四中午的软座火车票,想买靠后一点的一概答复无票或无座位.拿了火车票又到旁边汽车票窗口买一张当时最近一班回县里的汽车票.汽车晚点,等了一个小时才上车出发,下午两多钟才回到家.       关于乡下春节的风俗开了一新贴写了一个<今年,你过的好吗>的贴子,述说了乡下春节时下的景象.离开广州那天早上手机收到中国移动的系统消息,2008年一年使用了一千六百余元的话费,平均每月一百四左右,也不少了.12月曾经参加赛门铁克网站的问卷调查,1月19号那天收到赛门铁克广州办事处的电话,告知上一月我填的问卷调查被赛门铁克北京公司抽中了二等奖,奖两百元移动充值卡,第二天手机收到两张充值卡密码,试了下充进去,是真的,真是没有意想到,也算是幸运.元旦节那天和腊月28晚上待在网吧,这两个时段曾经利用孔网的站内短消息发了千余条站内消息给买过书的书友.这两天登录孔网,收到的除了几个订书的消息之外全是书友发来的祝福消息.       1月29日中午到武昌站坐车回广州,武昌站前两年重新全面修整过,比以前要舒适的多.初四出门的人不是太多,我的软座后来成了软卧,这也是意料之外的.在车上看完<书局归来>,凌晨三点到广州,打车回住处,洗澡收拾下睡觉.11点起来后打扫卫生,把原先堆书的大房间清理了下,重新布置了下,把床从小房间拆了搬到这间重新装好,腾出来的这间小的看看是找一人来合租还是怎么的,减少点费用.       做了顿饭吃,吃完天也快黑了.初八前无城管上路,很多地方有走鬼和地摊,出门出去转转,见到一个卖书的地摊,放了几撂知音之类的杂志,还有一些武侠书.看到摊上有成套的<倚天屠龙记>全四册,<神雕侠侣>全三册,<天龙八部>全五册,品相还可以就一并拿了,另外一套<笑傲江湖>缺一册没要.装好书四处闲逛,看到一家熟悉的开门营业了,问店主几时来的,店主说下午才回来.没甚麽可取的,买了一本精装本<译林>1979年创刊号,品相不错,使我收集的创刊号品种里又多了一种.这期创刊号里载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全文,不知道这是不是阿氏的小说在国内第一次大篇幅的引进介绍.这期创刊号的卷首是编辑部写的<打开窗口,了解世界>.

    2009年2月2日       每年春节初一到初七这七天,没有城管上街,在东圃大马路上就会形成自发摆地摊卖书的旧书市,很多人在摆,马路的两边最多的就是卖书的地摊,几乎摆满了这条马路的一半.前几年春节回老家了没赶上这盛况,听以前去过的人说之前好东西多,用白话讲叫"平靓正",今年初五回到了广州,心动之外却没有成行.           初八上班,初七是那里的旧书市最后一天,决定去看看.在背包里准备了一个手提袋,放了一瓶水就出发了.下午三点坐269路到总站那里,还没下车就看到路两边摆满了地摊,三三两两的人围在每个摊前选购.车门一打开我就冲了下去直奔最近的一个书摊.这挨着的两家都在清货,打出了十元三本的广告纸板,这种不用细看,只在第一家瞄了眼,锁定了一本<鸳泽抟云---中外关系史地研究>,仅印500册,还是作者签赠本在这家只要了这一本.沿着第三家一路过来很有些是熟面孔,有的可能是要清理尾货打出了一元一本的口号.一圈下来台版一厚册<台湾海疆史>作者签赠本,<楚辞新诂>等书就收入了囊中.当背包和那个环保袋装满了之后,天也黑下来了,有的摊主开始打包装书了.住处有本范文澜注的<文心雕龙注>缺一册,不记得是上还是下了,在有一家见到有一本下册.后来想起自己缺的那册正是下册,兜回来想买下但摊主已经在装袋了,遂作罢.           书这东西沉,如果还能拿动的话还能挑几本,只是太重了拿不动.走过最后一摊,看见摊主拿了些残旧的线装出来,有一人蹲在那撂线装前借着路灯光仔细的研究.棠下那边也有几个人在棠下摆摊,我背一包提一袋委实太沉,无心恋战,直接走出马路到对面公交站台那里坐车回家,等车的时侯看到有人在高楼楼顶放烟花,看着绚丽多彩的烟花,结束了这次买书之行.

    2009年2月10日       昨天是元宵节,四点就下班了.在超市买了包花生汤圆,晚饭就吃了两碗汤圆.饭后去珠江边走走,很多人在江边放烟花,更多人在放"孔明灯",江面上空都是星星点点的灯火.21点半回到住处打开电视,后调到凤凰卫视看全球连线,正在讲17名东突囚犯的话题,中间忽然插播了央视新大楼的配楼起火的报道,看画面火光冲天,是烧的差不多了.       关了电视看书,翻出一本书口蛀损的民国书<苍洱之间>,罗莘田著,独立出版社1947年9月初版,缺封面,版权页尚在.搜索维基百科,罗常培(1899年-1958年),滿族,本姓愛新觉罗,字莘田,号恬庵,北京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与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的「三巨頭」。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书趣文丛"里似乎收有这本书,署名是罗常培,不知内容是否有改动.   

    2009年2月15日       12号早上有同城书友来访,买了一撂地理方面的学术书.我有一包书要去邮局发,承书友盛意,开车捎我到邮局.发了几单书出来之后决定去附近转转,去了很久未去的一家.书有些新增但价格今非昔比.买了两本,一本是红学书<红苑杂谈>,一本是<学林漫录>第九集,后者收有吴小如写的<<读<红毹纪梦诗注>随笔>>,张伯驹的<红毹纪梦诗注>由宝文堂书店88年初版,印数稀少,看此书当然不能错过吴小如写的这篇长文.       昨天2月14日,情人节,大街上到处是卖玫瑰花的.周六七点半起来赶去纵原,路上耽搁了,去到上面各摊点已被第一批人扫荡过了,有的摊主则说收不到东西更别说好东西要断顿了,这当然是玩笑话,但从摊上的东西来看确实也今非昔比,还是在几个摊子上转了下,确也无多少可取的,后转到一摊,看到一本书孤零零躺在墙脚,蓝色的封面很眼熟,抄起来一看原来是<烟语词笺>,此书自己有一册,属私家印本,"仪清室丛书"第二种,收烟语词笺一卷,二居杂识一卷,前者系影印.这本扉页还有笺注者梁基永的签赠,蹲下来又挑了几本别的书.后去一家古玩怀旧店看看,又发现"仪清室丛书"第三种<觉庵诗存>,扉页也有笺注者梁基永的签赠,一并拿下了.       "天光墟",在广州玩收藏的人大都知道,存在很多年了.天光墟并无地图上的实指,乃是圈中人叫出来的一条街而已.只是交易的时间在半夜时分实在太早了还一次都没去过.去过的人说是以卖古玩,卖杂件,卖玉器之类居多,卖别的的也有,卖书的也有但相对少一些.有人吃了宵夜就赶到那里等着了,偶尔能听到说谁谁在那里买了甚麽好玩特别的东西.

    2009年2月20日          18号休息,下午出去转了下.照样是没多少可取的,却也买了一书包回来了.前两年有些书还没来得及看就卖掉了,这一年多来在坊间看到又开始往回购,留着自己看.比如包里所收的<以戏代药><旧闻杂忆续篇><红楼风俗谈>.关于鲁迅的书一直是自己收集的专题之一,见到一本上海古籍96年影印的<两地书真迹>上册,上册收1925年3月至1932年11月的信件,一并拿下了.       19号有同城书友打电话来,想自取一本五六年精装版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此书据民国旧纸型重印,约了时间交割,见面闲聊了几句,问来取书的书友家里所收的二十五史是哪种本子的,答曰是光盘电子书.我心里在想如果是电子书的话不知这本旧版的索引书是否能对号入座.       19号看杨宝霖著的<自力斋文史农史论文选集>一书中数篇.

    2009年3月7日       这几天在看"岭南文丛"里的<徐信符研究文献集>一书,是书收集了不少关于徐信符及其南州书楼的资料,后面还附录有<广东藏书纪事诗>,及<广东藏书记略>< 广东版片记略>两文.翻了下手头所藏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外二种>里所收的,<广东藏书纪事诗>基本是全文附录.       百年前的广东藏书家,潘仕成是其中一位,其海山仙馆有水木清华之胜,门外楹联云"海上神山,仙人旧馆",刻有<海山仙馆丛书>五十六种,皆当时所藏珍本,另有<海山仙馆藏真帖>,多宋明旧拓.潘仕成用端石摹刻了<海山仙馆丛帖>七十一卷,其中的"藏真'"摹古""宋四家墨宝"是晋至清的名帖集刻;"契叙帖"汇集了兰亭序的十六种版本;"尺素遗芬"四卷是集林则徐等名人知交的信札.从道光九年至同治五年,历时三十七年,共刻石千版左右.       前几天收到一本广州荔湾区文化局,广州美术馆合编的<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精装本,其中<尺素遗芬>占的篇幅(50-119)不少,从简介上知<<尺素遗芬>四卷共刻石58版,此书里印的应该是基本都印出了.《历代名人法帖》篇幅120-192,从简介上看是选取了部分精华,印刷情况跟《尺素遗芬》一样,但前者多下面有释文,后者只有作者简介不过字体比前者要大些.两种都印的很清楚.

    2009年3月12日          今天休息,做了午饭吃过后出去转转.在一店见到一本<刘坤一评传>,香港王玉棠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90年版,此书去年曾经卖过一本,后来想查其中的一点资料又想找一本,现在见到问店主价,价格不扉遂作罢.       去另一店挑到了几本自己看的书,计有<随笔>总第二期,<随笔>的创刊号还算常见,第二期还是头一次碰见.<纽约客书林漫步>,董鼎山著.<美术>1981年第8期,这一期主要内容是关于书籍装祯艺术以及插图的.<张恨水说北京>.<干校六记>校定本,中国社会科学92年版,一直想找本<干校六记>的单行本,三联的那本以前可能见到过错过了.在这店看书时看到有熟人过来淘书,打了下招呼,说了几句闲话.       在准备撤时不经意走到一堆处理书那里,不经意间发现了朱庸斋著的<分春馆词话>和<分春馆词>,一并拿下了.处理书架上的书一般是让人提不起多少兴趣的,但偶尔也会有一两本不错的书躺在那里等人发现.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4-08 14:29:51

    2009年4月2日

    今日购得86年的<龙门阵>杂志数本,吕思勉著<中国通史>全一册,可能是香港影印本. 关于"太沉重"的作者的身世一直不清楚,看到有本杂志上有文介绍就一并买下了.这一期卷首的声明和开篇的专论挺有意思的. 新书店里窃书的小偷在很多地方都有,哪怕装了磁条报警设备恐怕都难以避免,前几天就见到一位.那家书店是没有磁条报警设备的,那小伙进那家书店时背着一个瘪瘪的包,没多久包里就塞的满满的,自然引起了巡场的营业员的注意,他来不及离开就被人围住了,证据确凿,小伙居然冒出一句"这包不是我的",但包背在你身上想一推了之肯定行不通,很快商场保安闻迅过来了,象押犯人一样把小伙押到保卫科去了. 以前也见过类似的事情,有的被发现了甚至会招来一顿拳脚.丢了书营业员会被罚钱会被扣工资,对这些三只手都很痛恨的.

    2009年4月8日

    前日买一本<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集1948-2008>一册,<民间文艺集刊>创刊号一册,刘辉等编<金瓶梅研究集>一册,<矩园余墨>一册. 这几日在看北岛主编的<今天>七十年代专号,包括十五篇回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字.如编者按上所说,"我们这个专号着眼点主要不是文学,而是历史.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回忆和回顾,展现那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五颜六色的个人和集体经验,才是这个专号的立意和目的之所在."看完了前面几篇,韩少功<漫长的假期>里用一些小标题来说明那一章的主要内容,偷书,抢书,换书,说书,护书,教书,抄书,骗书,醉书,从这些小标题来看这是韩个人曾经的阅读经历,想必也是那时代很多人的阅读经历.王安忆的<魏庄>讲了七十年代徐州文工团排练节目的事,这也可看成是七十年代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文工团的一个缩影.李零的<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里"木生赶牛"一节写的很细,活灵活现,很好笑.赵越胜的<驪歌清酒忆旧时>,关于唐克,写的很感性.很久没有一本书能激起我认真的持续看下去的冲动,这本做到了.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4-18 23:47:53

    2009年4月18日

    17日下午想去华农那边逛下旧书店,在华农大正门站下车后前行,前行没几步就看到一幕活剧.一身着警服的小伙拉扯着一年轻女子长发,厉声叫女子蹲下.我以为是抓小偷凑近去看,看那面带惊慌的女子不大象小偷,这时小伙从地上拉开一黑色胶袋,我看见里边装的是翻版影碟之类.街头走鬼好象一般是城管在驱逐管理,之前还没见过警察这样子管这档子事的.女子掏出手机打电话可能是打给朋友说遇到麻烦,这时围观人越来越多,小伙不容女子分说一手拉起她背着的手袋的带子一手拎起黑胶袋要拉这女子走.看到前面拉扯女子头发的场景有种无名火想揍他的想法,当然只是一转念的一个念头.野蛮执法这也许就是引起诸多暴力抗暴事件的导火索. 不忍再看,走过肯德基转下去到了书坊斋那里.听店主说这店准备搬,可能下一步搬到中大那边去.忍受着旁边菜场里传来的难闻的气味匆匆在各书架上扫了眼,挑了几本出来,记有99年的<文献>季刊两本,精装带函套的<曹辛之装帧艺术>一册,一册在手真是美不胜收.<从文艺复兴音乐钟到现代街头风琴---荷兰国家自动乐器博物馆精品展>精装本一册,收录了展出的众多的古董乐器.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4-30 14:22:32

    4月29日

    忙了半月最近很少上豆瓣.最近一阵自己没买到甚麽特别的书,但四处走走却见到了一些较特别的书,只是价格太高未能拿下. 杂志的精装本一般比较少见,此处所说的精装本不是指后来发行的合订本精选本之类精装本,而是单期制作的精装本,这种版的一般印数少多作为出版社赠书来送给有关部门和个人,很少直接进入流通渠道.年初有幸买到一本79年的<译林>创刊号且还是精装本,之后再没见到过.上周出去在一店家见到<随笔>创刊号,及总第二第三第四期单行本,且都是精装本,品相保存完好.<随笔>创刊号及总第二期我有平装本,精装的还是第一次见到且一次见到前四辑的精装,只可惜店家开价过高未能拿下.坊间有一些书或刊物的改装精装本,在能工手下也能做的很好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精装本,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

    在另一家见到精装袖珍本中国分省地图册一册,大概是四十年代早期出版的,店家开价八十,虽是老友价但还是觉得高了点没要.现在有不少人在收藏各种地图特别是不同时期出版的地图,从这上面也能反映时代变迁和版图疆域的变化等等.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5-04 21:37:41

    5月2日

    今日出去买书数册,计有广东高等教育1994年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第一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温故>之十,上海书店99年版<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轨迹>,此册实际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导言集.海南出版社99年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精装全一册缩印本,字小了点但是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一本1980年香港出版的<二十载新闻图片录>,16开,中英文说明,收<南华早报>资深摄影记者陈桥于1959年至1979年拍摄的关于香港的图片,六十年代的图片最多的是关于示威,暴动,镇压的画面,七十年代则更多的是关于偷渡,难民的问题.

    武汉大学2008年版<烽火西迁路___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图集>,收大量珍贵图片.1938年2月21日,武大召开第322次校务会议,商谈迁校事宜,3月,部分教职员与一,二,三年级学生共六百余人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分批乘船溯江而上,终抵乐山.4月29日正式在乐山复课.7月,珞珈山本部的教职员随校长王星拱抵乐山.1946年10月31日复员珞珈山的师生在本部举行开学典礼.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5-07 01:25:24

    5月6日

    今日休息,出去转了下,带了几本书回来.计有<中国学导报)创刊号,中国文化书院中国学研究资料咨询中心出版,以前见过中国文化书院出版的一些书,此创刊号还是第一次见到,内容颇有可看者,比如里边的<明清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我国古代的人殉和殉节>等一类文颇合我味口. <长留清白在人间___吴仲纪念文集>,家属自印本.试图在各种搜索引擎包括维基上搜索一下吴仲但找不到任何相关的介绍信息.自1942年进入三户图书社开始,建国前后吴仲在粤,桂,港地区从事进步书刊出版发行工作,长达十年.自52年书店开展"三反"运动开始,吴仲被扣上各种帽子受到不公正待遇,53年被调离书店系统,73年在广东省政协恢复文史办副主任工作,主管<广东文史资料>的组稿编辑和发行工作. <追寻储安平>,谢泳,程潮父主编.1966年9月上旬,储安平神秘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专案组调查寻找了两年都无果.因为这个名字想了解这个人买下了这本书.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5-15 14:35:13

    5月15日

    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小说轩,诗词坊两种丛书不知一共出了多少本,近日陆续买到了几本初版本,其中有王镇远著<剑气萧心__细说龚自珍诗>,唐遨著<西游话古今>.这两套丛书在香港出版后,后又与江苏古籍出版社联合在内地出版过一次.

    买三联版马幼垣著<水浒论衡><水浒二论>两本,加上曾经看过的<水浒人物之最>,这三本书基本收录了作者关于水浒研究的大部分文章.作者2004年自印过一套<插增本简本水浒传存文辑校>,自印了一百二十套分送各地图书馆和专家未在市面流通.

    收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的<小说月报>第14卷,1923年全年1-12期四本.虽是影印的,但看目录的装帧和里边的插图也着实漂亮.小说月报影印本06年在武汉一旧书店中曾见到十几本,码放在很高的书堆上,布满灰尘,当时问了下价觉得高了点全拿下来也太重行动不便就未拿,再后来书价水涨船高更不用说了.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5-18 01:35:55

    5月17日

    今日去了广州购书中心,在一楼社科人文学术书那里看了会儿,买了两本书,<叶圣陶出版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96年版,从第71页到最后350页都是日记,收了49年10月到54年11月日记的大部分.此书曾经在纵原的早市上见有摊主卖过,开价二三十未要.另一本是薛冰的<版本杂谈>. 结帐后上三楼想去三联看看,却已搬到六楼,又上到六楼,进去看了下,感觉书似乎比以前少了.有一个港台书专架,但摆在架上的只是些很一般很大众的古典文学选本,言情小说,医疗卫生生活菜谱之类,封底的标签上标价都不菲. 一楼还有不少书想买但看中的书书价都不低遂作罢.出购书中心坐车去旧书店,没甚麽可取的书,挑了一些0405年的<中国科学探险>杂志,三本多维月刊,一本2009年第四期<收藏.拍卖>杂志,坐车归.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5-20 01:16:02

    5月19日

    今天在天河城一书店站着看了梁文道的新书<我执>里的数篇,写的很细腻,不过没有买. 今天收到上周网上订购的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这是一本书信集,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之间的书缘情结.书的前封设计的还算秀气.内附赠一枚漂亮的藏书票.看了篇首恺蒂的序<书缘.情缘>我决定尽快看完这本书.手头这本二手书保存的不错,书的最末一页空白页上以前的书主写了满满一页对此书的评论.晚饭后一气看了二十多页.汉芙很率真,除了对书的热爱之外,她对德尔先生带有某种神秘感交流的渴望,也有某种精神上的热爱.总的来说里边流露的情感很真挚. 这本书本来是和另外两本书一起订的,但另两本卖的人回复说已订出没有了,一本我考虑是不是要拿下来,后来还是决定拿下来.第二天转了书款,第三天卖主就发书了,没几天就到了. 最近几年来和旧书店店主打交道比较多,关于这些广州书林人士也有些趣话可以记取,只是比较懒散一直没有动笔的冲动.说到这里倒是想提一位在广州做了八九年旧书的张生,他摆地摊时我还没来广州,后来很偶然的在一个驾校的院子里一个很简陋的书档上认识他,那是他开的第一个固定摊档,书架都是他自己动手用木条木板钉做的.那时我刚来广州不久,那时还热衷于看中外文学名著,看<收获><读者>之类的杂志,最初一年在他店里买的基本是这些类型的书,买回来后也囫囵吞枣的基本都看过.之后买的多了才开始慢慢提高对书的要求,开始设定一些如民俗,鲁迅,红学,书话等主题为主的专题进行收集.

    张生有一个可折叠拉伸的躺椅,在他的第一个小店前面的花店旁,有时下班后就去那里,打了招呼就开始在架上看书脊,碰到感兴趣的就抽出来翻下,选一些,拿给张生问下价,再剔除几本买走几本.有时也会躺在他那把躺椅上看书,一边看书一边和张生闲话.张生比较低调,一直没给他的档口取个店名,之后随着业务发展,他又去其它地方开了几个旧书摊档,最多的时侯一度达到四个,依然没有名字. 和张生认识也有几年了,同他做了不少生意,当然我也从他那里陆续买到了不少好书,不少不错的书现在还在我的自阅书书柜里躺着.去年12月他在大学城的店转手,在他转手前一天我去了他店里,买了三百多元的书,结完帐包好书和张生出去找小馆吃了顿饭,聊些与书有关或无关的话题.我不知道张生为甚麽忽然萌生退意要退出旧书业,吃饭时也曾聊起,但没有答案.之后很久没有再见到张生,但在他当时残存的最后一个书摊上买了不少他清货的书,不少就是以前放在大学城店里的,但我知道还有一些不错的书他没拿出来清理,因为在清货的几批书里我没见到那些熟悉的面孔,以前见到时当时觉得他定的价高了些没买下来. 元月初打通过张生最后一个电话,闲聊了几句.之后他的最后一个书摊也在一夜间全部清空换人了.仿佛是人间蒸发了一样,电话卡过期,之后的这段时间我再没联系到张生,少了一个可与聊天的人.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5-24 15:01:15

    5月23日

    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两天前我还在帖子中提到许久未见到张生了,没想到22号晚上手机突然接到一个不明电话,一接通居然是很熟悉的张生的声音.张生说他用公用电话打的,问我晚上有没空有空的话出来坐下.我随即问他在哪里,说现在在车陂他以前开的一个档口那里,我跟他说十点钟到那里.十点钟我赶到那里,张生正在跟他以前的伙计聊天.他以前开的几个旧书档几乎都没有名字,做的广告牌也就是"旧书店"三字,唯有车陂加悦大厦下面的这个档做了一个"地球村旧书店"的招牌挂在门首,去年底这档口他交给以前帮他打工的伙计去经营后我就没有再光顾了,还以为没多久就撤了,原来还在.但见面一聊说这店也只能做到月底了,因为合同马上到期了而且房东要涨租所以不准备再续签了. 书很杂,武侠言情营销管理类书多,几个书架上我看了下书脊,抽了两本出来,一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所学专业的书,用得着.一本<路与书>,来新夏著. 同伙计结了帐和张生到外面一家糖水铺要了点喝的东西选个座头坐下,聊到快一点才打住话头散了,去年底他结束了大学城的店后在东圃找了一个很便宜的出租屋做仓库把书都堆在里边,之后在石牌西清了两个多月的货,后来在帽峰山下租了个房子住,整日里看书,不问世事,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后来欠费手机卡直接过期了.说到旧书业张生神情中流露出留恋,看得出他还在思索还想重振旗鼓,只是不知他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再出现. 夜深了张生坚持要送我到公交站坐车,在等夜班车的时间里我们又聊了十分钟.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6-07 13:29:48

    6月7日

    最近一阵忙一些,已有一个多月没有早起去纵原买书了.翻检近日所得,也无甚可与说道的书,只有一册<香海传薪录:香港学海书楼纪实>还可一看,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该书分<学海书楼沿革><学海书楼与香港的中文教育><赖际熙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学海书楼的国学讲座><学海书楼的藏书><学海书楼人物录>六辑.

    上月初帮朋友从网上订购一册<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朱生豪书信集>,结果整整一个月才收到书.此书我以前有一本,曾向朋友提起过,我当时看过后也写过一篇千字文叙述这本书,比较喜欢看现代文化人的书信集和日记.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6-15 14:50:30

    6月14日

    连日来广州都是阴雨雷阵雨天气,有时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一下子又乌云蔽日,下起倾盆大雨.快两个月没去纵原早市了,本周六早上八点多钟去了纵原早市,还是那些人那些书,没见到多少新品种没甚麽可以一买的书.好不容易翻到一本,<<书斋闲话>>,日本幸田露伴著,中华书局"日本中国学文萃"之一种.本书收"琐言""老皮囊""蜗牛庵联话""读史后语""书斋闲话"五辑.

    看12日南方都市报副刊专栏上有一篇文章里提到有人到中山大学欲访陈寅恪故居,问之于中大学生,多不识.又问之于似乎是一校内老师的人, 反问"哪个系的?",访者急答"历史系",老师说"哦,是文科的,不知道,我是理科的!".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6-22 02:46:33

    6月21日

    这几天天空没有雨水了却来了高温,热的人呆在凉快的地方不想动. 下班后去附近的家乐福买点日用品,看到很多消费者排起长龙在抢购一元风暴商品.之前曾经有人抵制到家乐福购物,甚至有些地方的门口有不明身份的人拦住顾客不准进入,扬言谁进去买打断谁的腿.家乐福则推出了它们的一元风暴商品系列活动进行刺激,确实购买者众.广州街头现在城管加大了巡逻力度,走鬼们相对少了但到了晚上又有很多冒出来了.走在酷热的街头,看到磕头如捣蒜的乞讨者,看到蹲在地上白色粉笔写的"求助4元钱"前的年轻男或女,看到街头弹着吉它忘我的唱歌唱的不错的街头歌手,看到唱的五音不全的乞讨者......种种的种种,每天都在上演着. 前几天去华农档案馆办点事,看到华农里边一间银行旁边有一个书店,门口放着一块"旧书淘宝"的牌子,走进门看了下却似乎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旧书,只能算是一些过时的二手书或库存书打折卖,里边还卖文具等其它物品,在门口观望了下就退出来了.档案馆里也有书库,可能只对老师开放.处理完事情坐车路过华师,看到华师正门对面的"翰风书店"门首不知何时打出了"爱书才会赢"的横幅.

    最近所收的书里有几本书可以说道下.比如<俗语典>,精装本,胡朴安等编著,上海书店83年据1922年上海广益书局原版影印,本书是在胡朴安主持下由一个家庭小集体协作编辑的产物,参与其事的有其三弟文学家胡怀堔,其夫人朱昭,其女胡渊,其长兄之子道吉与道和. 毛泽东语录,台北2005年出版,精装,封面是全红色的封面,扉页印着"献给对这个世界还有梦想的人".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6-22 23:52:10

    2009-06-22 10:05:56 夜空中的繁星   纵原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西门口附近.纵原是一个邮票卡币市场,一楼以经营邮票卡币的为主,二三楼则多卖杂件和古玩的,当然也有几档旧书店,小人书档也有几家.以前在西圣经营的好几家旧书档和杂件档主都搬到这间来经营了,西圣已快两年没去了.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6-26 15:00:24

    6月25日

    有一阵没看电影了,昨天买了两张最新的DVD回来,晚饭后打开电脑连续看了三四个片子.音效画面甚麽的都差甚远,但还能凑和看,毕竟只是四元一张,比不上几十元一张票的电影院.<变种蛇患>里的船长真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人,这片子里写到他奉命送一退役后卖给台湾的潜艇去台湾途中发生的故事,毫不隐讳的讲到卖潜艇给台湾. <南京,南京!><拉贝日记>也一起看了,前者里的角川也许是导演想突出的一个人物,也是这片里唯一刻画比较成功的一个,相比后者,陆川这部片子结构上比较松散.

    转头来说下书.连续出版物里有一种新星出版社的<读库>,以前看过两本还不错,很厚的一本,也曾经站在书店看过其中一期的两篇长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温故>也是一种连续出版物,内容也颇可一看.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6-29 15:08:22

    6月28日

    文史社科艺术类的杂志创刊号是这两三年来自己一直还在搜求的专题之一,在此期间也找了近百种了.前几天又买到几种,计有西泠印社79年2月出版的<西泠艺丛>创刊号,文史资料出版社80年10月出版的<革命史资料>创刊号.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1-3期影印本,买这一本主要是第一期卷首开篇是郑振铎写的<改革宣言>,商务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7月,于32年"一.二八"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一共21年,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只有革新后的十一年,即1921至31年,1921年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两年后由郑振铎接编直至终刊. 周四有同城书友来访,挑了两三种本地小名家的签名本,不知他是知道我在收集创刊号还是怎么的,他从包里拿出几本<大东方>的试刊号和创刊号,我们以书换刊进行了交换.大东方是由广州日报主管主办的,2005年8月试刊第一期,12月试刊第二期,试刊两期后06年1月正式推出创刊号,试刊第一期卷首语是前广州市长杨资元写的<神化的领袖>,杂志的宣传口号是"走近领袖,解读精英".

  • 翻书的黄生

    翻书的黄生 (网店huangsheng.shop.kongfz.com) 楼主 2009-07-21 10:19:24

    7月7日

    这一周来买到了几本书,计有<镜与书:纸上风景走读>,高星著,书话类的书.湖南人民出版社88年初版<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大事记>,所收资料上起1872年,下至1987年.宁夏人民出版社94年版<怀念集增订本>,巴金著,四川文艺2003年版<巴金与萧珊>.花城出版社85年版<自白--我的日记>,杨沫著,看过她写的<青春之歌>也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回来后再细看这本日记居然是作者签名本,不是签在扉页当时没引起注意,而是签在扉页后面一页的作者相的下面.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一至三辑合订本.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册,可惜缺下册,北京出版社99年版,此书更早的版本是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最早是在民国<小说月报>上连载的.旧版的在旧书市场或网上的售价都不低,只有北京出版社的这个版相对便宜的多,最近几年世纪出版集团等出版的新版定价都是一百多.<大劫难:日本侵华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孟国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编是中国公私文物损失,第二编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损失,第三编战后文物的接收和追索,最后附有长达36页的附表, 上周也买到几本创刊号,计有<中华传奇>创刊号,<历史文学>创刊号,<东方>创刊号,<中共党史资料>创刊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580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