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斯科塞斯视野中的华语电影【转载】
dorman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387300100bvfg.html 花信风 阅读美国学者白睿文所著的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光影言语》,意外地发现作者邀得马丁·斯科塞斯作序。细一想,如果从西方视角阐释华语电影,老马却是恰当的人选。这缘于老马对华语电影始终不减的热忱。 老马热爱华语电影,首先是作为超级影迷的他拥有的宽阔视野和浓厚的电影情怀,其次,是他对个人化的作者电影的推崇。比如,这篇序文的缘起便是与大陆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会晤。2002年,老马在罗马拍摄《纽约黑帮》,有人送给他一套《小武》的录影带。这部制作粗糙的16毫米的“地下电影”却一下子迷住了老马。无论是王宏伟表演的质朴还是贾樟柯处理角色的平易,都令老马惊羡。《小武》还激发了老马的往事回想,他想起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他和一班新好莱坞的电影小子闯荡影坛的苦辣酸甜。就在02年,老马在纽约会见了大陆导演贾樟柯,当时担任翻译的正是后来《光影言语》一书的作者白睿文。由于白睿文对华语电影的高度热情,老马认定自己的这个同胞是“为当代华语电影历史留下新页的不二人选。” 自然,老马对华语电影的认识要比看《小武》的经验早得多。也许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功夫岁月。但是和大部分西方观众一样,老马真正对华语电影刮目相看是八十年代大陆第五代的崛起。《红高粱》、《大阅兵》、《黄土地》和《盗马贼》这些电影语言、叙事手段和角色塑造都全新的中国电影,都令老马耳目一新。 继第五代之后,台湾电影是震撼马丁·斯科塞斯的又一新发现。先是吴念真的《多桑》,然后是侯孝贤的《海上花》,杨德昌的《一一》,当然还有被马丁·斯科塞斯誉为具有巴斯特·基顿默片喜剧韵味的蔡明亮的一些列影片,这些优秀的华语电影为老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观赏经验。 不过,华语电影中老马最欣赏的当属《盗马贼》。按老马的评价,田壮壮的这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凭借纪实角度侧写世界,既深刻又澎湃,不温不火但又发人深省,纵使当时对该导演一无所知,但已坠入剧中世界的冲击。”正是由于这种珍爱,老马毫不犹豫地在美国权威影评人罗伯特·艾伯特的电视节目上将《盗马贼》列为九十年代十大佳片之首。其实《盗马贼》拍摄于1986年,但是狡黠的老马自圆其说,称其是在九十年代才第一次欣赏到这部光彩夺目的佳作。 有趣的是《光影言语》一书中白睿文与田壮壮的对谈,田壮壮自称电影观念的转变始于1984年北京的某次著名的国际电影研讨会。而那次会议的核心人物正是马丁·斯科塞斯。田壮壮认为《猎场扎撒》、《盗马贼》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收益于那次意义深远的电影研讨会。 老马与华语电影的关系是一种互动。他也从华语电影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和灵感。1993年姜文访问美国,曾专程拜访过马丁·斯科塞斯。姜文送给老马的礼物是他所崇拜的石挥编导、主演的《我这一辈子》的录影带,老马则直言很喜欢姜文主演的《红高粱》,甚至在他导演的新片《恐怖角》中还借鉴了《红高粱》的色彩运用。 而老马的《金钱本色》又转而影响了姜文主演的《本命年》。据谢飞导演说,他在处理李慧泉醉酒的一组叠化镜头时,便是抄袭了老马在《金钱本色》中台球老手保罗·纽曼望着生龙活虎的新秀汤姆·克鲁斯,浮想联翩的那一组经典的叠化镜头。可见,电影艺术的影响与融合是多么地奇妙啊。 在《光影言语》的序文中,老马没有提香港电影。其实,老马与香港电影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以纽约小意大利区为故事背景的黑帮片和香港的“英雄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所开创的“暴力美学”在香港电影中也多有传承。彭浩翔的《买凶拍人》便用戏仿的手法,妙趣横生地写尽香港新生代电影人对以老马为代表的新好莱坞电影大师的无限敬仰的情怀。 不过,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的黑帮片确也成全了老马。众所周知,刘伟强的那部风靡一时的《无间道》被老马翻拍成《无间行者》后,一举拿下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多项奥斯卡奖。使得一向对奥斯卡情有独钟的老马在屡屡受挫后,终于一偿夙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田壮壮的一段访谈(说到马丁拍《愤怒的公牛》) (dormant)
- 有没有关于马丁斯科塞斯个人的书或者影片推荐啊 (blue luc)
- 调查各位最喜爱的Scorsese电影 就20天 (shit)
- 香奈儿蔚蓝 (昵称)
- Martin Scorsese未来的几部片 (dorm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