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大台北地區,推薦遊客去的夜市
来自:豆友65489385(中華隊加油)
一部份不屬於台北市區,但屬於廣義的大台北地區,都靠近捷運站或火車站。由北向南排列: 基隆廟口夜市 (歷史久、規模大、遊客多,消費不貴)

唯一不推薦廟口第5號攤[吳記螃蟹羹.油飯].... 2014年9月,有大陸年輕女遊客投訴5號攤[吳記]店家態度惡劣,用台語罵消費的陸客、動手作勢打人,只因為消費的陸客多用了一支湯匙。基隆夜市還有其他營業態度好的店家賣螃蟹羹,建議遊客避開這一家。


淡江夜市(英專路夜市)

淡江商圈,也叫英專路夜市。服飾店也不少,但吃的OK。學生黨多,淡江夜市在淡江大學的下方,校園在山坡上,招收不少陸生。淡江夜市不是淡水老街,老街從捷運往河邊100公尺就到。淡江夜市是捷運站對面百貨旁的街區-英專路,通往淡江大學,從捷運站出來要穿過馬路地下道

石牌夜市 (可以吃飽又不貴,旁邊公車站的508路,上陽明山溫泉區15分鐘車程-到達溫泉區的下車站 : [行義路三] ) 以下是接近台北市中心區的: 饒河街夜市 (台北101以北3公里、松山火車站北出口,南出口是五分埔)

通化街夜市 (台北101以南1公里,又名[臨江街觀光夜市],國父紀念館往南1.5公里) 雙城街夜市 (中山區晴光市場旁,近捷運站) 遼寧街夜市 (忘記該怎麼寫,可以去就是) 寧夏夜市 (有口碑,台北車站往北2公里,捷運雙連站) 萬華夜市、華西街 (龍山寺旁,廣州街,但晚上附近有遊民、流浪漢...) 師大"服裝夜市" (服飾店太多,服飾商圈化,沒有松山五分埔的規模,不特別推荐) 台大公館商圈 (學生黨聚會處,也有麻辣鍋和川菜)

景美夜市 (水準不高但便宜,交通方便捷運站旁) 板橋南雅夜市 ( * 本地人向來捧場的夜市,近捷運站) 永和樂華夜市 (同上*) 中和南勢角夜市 (同上*) 三重三和夜市 (同上*) 內湖737巷夜市 (同上*) ps: " 再次強調...士林夜市的現切水果不要買!!!坑陸客和外來客的! "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2149139 =========================================================== 萬華區廣州街「剝皮寮」歷史街區保存區


大同區迪化街(年貨大街) 歷史街區保存區



(文字摘自維基百科) 迪化街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商圈,長800公尺,是最重要的市街。街道上主要建築經過維護保存,成為台北市保留最完整的老街。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台北城的發展等於大稻埕商圈的發展,而大稻埕約略就就等於迪化街的發展。 18世紀中,大量泉州與漳州移民定居台北艋舺,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艋舺因而大為興盛,於是產生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 1853年,艋舺的泉州三邑頂郊郊商,竟然燒毀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艋舺祖師廟,借道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史稱「頂下郊拚」。同安人大敗,先奔往大龍峒,但不受當地同安移民接納,再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建起毗鄰店屋,建造奉祀地方神霞海城隍的廟宇。 同安人會聚集包含大稻埕一帶,與附近的大稻埕碼頭息息相關。19世紀中期,尚未淤積的台北淡水河,可航行來自閩南一帶的戎克船。這些大稻埕碼頭帶來的船利,除了方便移民人潮上岸外,更可帶動商業的運作。於是街道以南方碼頭為基準,逐漸向北擴展。因為南街多為沼澤溼地,而率先成為街道規模的是中街。 1879年台北府城正式開府並成為台灣首府。當時以茶葉,稻米,樟腦,中藥,甚至鴉片等買賣為主的「中街」與「中北街」的尚未貫通兩街道,已是台北的遍佈洋行、店舖、商家的重要聚落,與艋舺不相上下。 1891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首建通過大稻埕的全台第一條鐵路,正式確立迪化街在台北城的經濟中心地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最新讨论 ( 更多 )
- 跟很多台湾好友建了两岸友好交流群 (Mars)
- 2024了,有什么办法能自由行吗? (梨花雨凉)
- 七月赴台,请问苗栗怎么安排? (faust1029)
- 计划2025春天,从北京出发,人多建个群 (农场主Raúl)
- 一种快速入睡的方法 (顽皮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