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宣南书馆的评书火热播讲着,大胖子王玥波的《大隋唐》说的情实的不错,小资者不防携妻共往,饮茶作乐。
据说在北京的哪又开了个很各的什么相声社,据说全是80后,观众也不老少,看来如今“社”已经超越了“相声”,成为一个新品牌了,老艺术家们也是这家欢喜那家愁啊……
关学增老先生拿到终身成就奖后不久便驾鹤西游,这门艺术最大的遗憾就是无一入室弟子继承,一度活跃在琴书界的“传人”居然是尹相杰,悲哀,但是北京琴书流传不下来也是有其自身原因的,有关人士认为“北京琴书”的演唱方法是很无章可循的,就像京胡和唢呐被西方人认为噪音分贝过高同出一理,其实仔细听听不难发现这一点,它不像京韵的委婉,也没有单弦的豪放,更没有快板的行云流水。但他自成风格,就像京城的豆汁:有历史,没传承, 而且,琴书的段子过于单一,且多以“发花辙”和“小辙”体现,就此消亡确实是一种遗憾,但也无可争辩。
刘洋即将成为曲艺的华裔接班人,刘兰芳和姜昆应该学学他的敬业精神!
两天没上来,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