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們的寫作空間
来自:Paul Mak(生活這麼重,而閱讀,使我們輕盈)
英國作家 VIRGINIA WOOLF 對寫作有這樣的看法:「每個女人都應該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房間,在這裡她可以自由地沉思、冥想與創作。」依據當時的社會情況,VIRGINIA WOOLF 指的房間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象徵以及不受打擾的物理空間,當中提到很實際的問題 —— 寫作人必須有自己的收入。現實考慮在香港的寫作無處不在,導致某些作家蝸居寫作,拒絕讓人窺探書寫之居所。寫作場所作為想像的投射,難以與外人分享,也言之成理。STEPHEN KING 說過,「任何時間都可以閱讀,寫作可能必須在某些地方⋯⋯ 你需要房間,也需要門,但你更需要有關門的勇氣和決心。」香港作家被周遭碎片式的生活環境影響,寫作居所是流動的房間,而那道需要緊關的門,則是全心全意投入的想像世界。場所是書寫者心靈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在此,他們塑造文學宇宙,靜觀其變,格心成物。無論是書房、咖啡店、房間⋯⋯ 也是書寫者讓浮生成夢有所依據的地方。 接下來,《號外》邀請作家分享他們日常的寫作空間與書寫習慣。 陳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8598517 潘國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8596312 ( 全文,包括其他作家的訪問,刊登於《號外》2014年一月號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星期日文學‧2024年文學推薦書單 (郑政恒)
- 链接能打开吗? (可乐)
- 李碧华早期绝版作品《爆竹烟花》 (一路风景)
- 對香港文學感興趣的朋友們看過來~! (香港文學舘)
- chu《光天化日》诗集 (陈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