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长堤繁华犹在 老店风貌已改
来自:April





2013-12-18 记者走访大同酒家、北京旅店等多家老字号 曾是行业翘楚、建筑标杆的它们却已存留不多 历史建筑及 文物征集令 81919191 资料可发送至gzlishijianzhu@126.com 为发掘广州更多有价值的老建筑,促进广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本报发出征集令,邀您一起“挖掘”线索,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写入保护名录。这些建筑应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或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有关,能反映城乡发展和人文历史。线索包括照片、图纸、文献、故事等相关资料。本报将酌情刊登,并将线索推荐给市规划局。 岭南传统建筑 近代篇 ●长堤上世纪初是聚集旅业、餐饮和娱乐业的繁华商业中心。 ●坐落在长堤的有南方大厦、爱群大酒店、东亚大酒店等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长堤保留下来的“老字号”已经不多。 长堤,被誉为广州的“外滩”。记者连日走访了长堤的老楼老号,茶市鼎盛的大同酒家、大门紧闭的海珠大戏院,以及很多名气不大却坚守了几十年的老字号,它们昔日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其建筑精美富有特色,背后的故事也是不少老广州的集体回忆。 63号线索 沿江西路63号 提名人 @vickymama 大同酒家: 总理宴国宾 茶市赏曲艺 除了南方大厦和爱群大酒店,现在提起长堤的老字号,多数市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大同酒家。大同酒家所在的楼宇高十层,最早是联华影业置业公司的物业。据说原设计的楼层高度与爱群大酒店相同,后因日军侵占广州,建至第八层就停工了,直到1958年才在顶层上加建了九楼和十楼。大同酒家一楼的门面还保留着二十多年前的风貌,一看就是老字号。登上大同酒家,在靠窗的位置,可以俯览珠江美景。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认为,大楼的外立面曾经过大规模整饰,广州电影院的内部结构已经有所改变,很难判断初期的建筑形态。 日商初开 港商接手 1938年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中泽亲礼等人在这里开设酒家,起名“广州园酒家”,经营对象主要是日本军政要人以及一些大企业、大公司的富商巨贾,鲜有普通人光顾。四年后,因酒家亏损易主,香港大同酒家老板冯俭生联合广州饮食巨子谭杰南等“买台”。招牌也改用在香港已负盛名的“大同酒家”招牌。由于经营有道,生意非常兴旺。后来还横生波折,中泽亲礼找上门来,扬言“卖台”不等于铺位长期出租,威胁要收回。冯俭生与他的智囊团开会研究后,决定把若干股份让其占有,令广州大同成了名义上的“官商合办”,与邻近的长堤大马路大三元酒家、大公餐厅合称广州“三大”酒家。 1955年,大同酒家成为广州第一间公私合营的食肆,也成为宴请各国贵宾的重要接待场所。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宴请苏联、朝鲜、越南等国领导人。改革开放后,大同酒家又是广州最早引入港资的餐饮业之一。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生意一度萧条,但近年又重新焕发老字号风采。由于保留了老广州特色,有曲艺演出的茶市成为广州茶市的一面招牌,客如轮转,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品尝观赏。 64号线索 沿江西路105号 提名人 @vickymama 北京旅店: 内部乾坤改 招牌幸得留 在大同酒家东侧、沿江西路与西濠口之交,一座半圆形的欧陆式建筑十分醒目,这里原是一家名为“北京旅店”的老旅店,历经80年的风雨,当年的印记如今只能在楼顶的招牌和墙体上“北京旅店”四个正楷黑色大字中寻找了。建筑一侧为圆弧形,另一侧如同被硬生生从中切断,形成一道横截面,似乎不符合中国人以平衡为美的审美趣味,却极夺人眼球。 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旅店,原名北平旅店,由华侨投资兴建。现在已经易主成为一间连锁酒店,老板是一位湖南人,对该旅店的往事并不了解。酒店几年前重新进行了装修,前台的老员工说酒店内部已经没有任何原来的印记。目前酒店有客房70多间,比原来有所减少。 不过,除了上世纪90年代在弧形侧面的顶层增加了一层带落地玻璃的客房之外,整栋楼的外立面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楼顶上竖立着“北京旅店”的招牌,墙体上也纵向书写着“北京旅店”。酒店的员工说,由于拆掉原来的招牌需要动用大型吊机,于是“北京旅店”四字得以保留。 工人械斗 争抢生意 文化研究者@省城风物介绍,根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广州不同的码头属于若干“势力范围”,而北平旅店正处于长堤和西濠口之间,两码头工人常常为抢夺北平旅店旅客的行李互不相让,甚至引发在爱群大厦前的械斗。有街坊回忆,当年北京旅店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电门,客房的门可在总服务台通过按钮遥控打开。 据了解,1945年,黄振龙的第一间凉茶铺就设在北京旅店的正对面。目前旅店斜对面也于近日新开了一家黄振龙分店,但里面的工作人员已不解旧时故事了。 65号线索 西濠二马路10号 提名人 @省城风物 北京饭店: 北方菜受捧 最馋片皮鸭 在北京旅店的斜对面,还有一间同样以“北京”命名的饭店——北京饭店,现在名为新北京大酒店。据酒店党支部书记周国强介绍,北京饭店前身为银门酒店。有老街坊回忆,北京饭店和北京旅店原来由同一个老板经营,但后来它们都收归国有。 1958年3月,银门酒店与旁边的小南园酒店合并成北京饭店,主营北方菜点,附设旅业。与由聚丰园、老乡亲合并成的华北饭店分庭抗礼,成为当时羊城众所周知的两间正宗的北方菜馆之一。 据悉,北京饭店在上世纪60年代在广州名噪一时,不少省、市领导接待北方来宾都会来此。在新北京酒店工作多年的谭姨回忆,小时候到西濠二马路灯光夜市玩的时候最爱到北京饭店买片皮鸭。当年,这里的北京片皮鸭和锅贴驰名东南亚,还专门请了北京的大厨主理。除了这两道名菜,酒店出品的烙饼、粉条都颇受欢迎。周国强介绍,当时还吸纳了“天津馆”、“北味香”等数家广州北方饭馆的人员。据介绍,当年的员工,除了台湾、新疆和西藏,来自中国的大江南北各个省市。 部队南下 北菜吃香 为何北方菜在广州能如此吃香?周国强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北方干部随解放大军南下;部分北方部队驻扎广东,有些转业后便留在当地,经营外省餐馆变得很有市场。周国强说,就在前几年,还有部队的退休老干部找来店里,问还有没有片皮鸭。老干部说当年解放军进城时吃过这里的片皮鸭,如今“食过返寻味”,却已找不到当年的“北京味”。 到1985年,北京饭店经批准引进外资,将其更名为北京大酒店。改造后的北京大酒店除了保留原有的北方菜点,还开始经营传统粤菜,正是“南腔北调”齐发,既有北京烤鸭、酸辣汤等地道北方菜,也有碧绿鱼香腩、串烧基围虾等著名粤菜。“而且,片皮鸭也经过改良,除了保留原有的香、脆,酱汁调得更让广州人喜爱”。 “在上世纪80年代一晚住宿的价格就高达200元,但仍然几乎天天爆满。”周国强回忆。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酒店与同是长堤沿江路一带的新亚大酒店、新华大酒店、广东大酒店、东亚大酒店一道,成为二星级酒店。目前,酒店有99间客房,内部装潢仍保持着港式经营时代的印记。“除了更换了木地板,房间格局、装饰基本上都没变。” 66号线索 长堤大马路342-344号 提名人 @省城风物 长堤大马路: 步步皆风景 处处有历史 长堤一带基本都是骑楼建筑,走在骑楼下,虽无法抬头看到建筑的全貌,但其实步步皆是风景、处处都有历史。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就发现位于长堤大马路342-344号的建筑,其外立面与马路对面的爱群大酒店有相似之处,保存完好。门前的资料显示,这里民国时期是明月酒家和白云酒家,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营企业纶章布业。 汤国华认为,长堤大马路是广州市第一批内部控制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承载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商业、旅游业、饮食业、娱乐业、金融业、教育业等兴旺的丰富历史信息。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条街的走向和空间尺度基本没有改变。可惜的是,在整饰中,把许多骑楼柱子加粗了,使原来轻巧的骑楼变得笨重,部分建筑的原貌难以辨别。 被称为“戏院之王”“百年戏霸”的海珠大戏院,虽然有110多年历史,享誉省港澳,但一直没有被入选文物,目前也未被列入历史建筑推荐名单中。汤国华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珠大戏院的建筑本身在历次的装修中被改动较大,不复原貌,历史价值受到影响。 67号线索 越秀区大新路407号、409号 提名人 @vickymama、@省城风物 大新路407号、409号: 老广州最“浮夸”住宅 琳琅满目的浮雕、廊柱,位于越秀区大新路407号、409号的骑楼建筑很难不吸引过路市民的注视,甚至说“好浮夸”。只见这座骑楼正立面柱式外廊的装饰手法考究、细腻而有变化,精美异常,在广州市内十分罕见。 现在的租户已经对建筑本身所知甚少,据记载这里在民国时期就是私人住宅。第一层采用混合柱式券廊跨建在人行道上。第二、第四层为柱廊式阳台,第三层为混合柱式券廊阳台。从十年前的老照片看,当时外立面是灰色,近年整栋建筑被刷上蓝色油漆,二、三楼还加了防盗网,但房屋的精美别致还是无法掩盖。 网站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12/18/content_2486774.htm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广州日报:广州古建筑“扫街人” (April)
- 请问哪位有陈晓平老师的邮箱或微信等联系方式? (烁晴)
-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LIN)
- 信息时报:1932~1938:虽死犹生的勷勤大学 (April)
- 新快报:打通石室与大三元视线通廊 一德路骑楼要让路吗? (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