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
呆呆
有时候吐槽电视剧的剧情狗血,但是当不幸真正发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生活真的要比电视剧狗血多了。 今天是初五,去姐姐家过年,听了一个故事,没听到开头和结局,只能根据听到的零星碎片自己拼凑。 根据我听到的,故事的开始大概是在八年前的夏天。那一年,在天津读大学的女孩大三,马上就要大四,必须决定自己的出路:就业还是考研?那时女孩单身一个人,想想觉得,自己还是再努力一把好了。考研。 女孩向来成绩不错,也是机灵的人,努力一年后,如愿考上研究生,未来三年前往南京读书。开始读研究生后,女孩已经二十三四,家人开始催促女孩找个对象。当时,A一直对女孩很好。毕业后直接工作,和女孩一起到了南京,但是女孩一直没喜欢上A,只能成为一对好友,仅此而已。 以为故事是在女孩和A之间的话,你就错了。 A有一个朋友B,都是大学同学,B毕业后也是直接工作,但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新疆。不知怎的,女孩经过A认识了B,两人认识时女孩已经在南京,而B也已经回到新疆。所以女孩和B根本就没见过面,认识时也只能是在网上聊聊天而已。那是六年前的事了。 女孩和B的故事开始了,两人聊得很投机。这大概是一段异地网恋?或许是一种“就是你了!”的决心,B和女孩确定恋爱关系后,毅然决然地辞掉了新疆的工作,来到南京。男孩工作,女孩读书,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两人更加确定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女孩的家人也都很喜欢B,所以两人决定在女孩研究生毕业后结婚。 B也是优秀的人,两人在结婚前支付了房子的首付,女孩的毕业论文也顺利完成,结婚照上女孩和B靠在一起笑得那么美丽。不止一次,两个人手牵手在路上展望过未来的平淡但却幸福的生活。两个人决定当年的6月8日去领结婚证:从此,不论怎样,两人都要一起走未来的日子。 5月中旬,女孩论文答辩。在答辩台上,女孩的表现让导师很是失望,简直语无伦次,女孩一直是导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论文也很优秀,这次答辩简直有失水准,“女孩是怎么了?是因为结婚而没好好准备么?”导师揣度着。 结果,不幸最终还是降临。在答辩完回家的路上,女孩晕了过去,被送进医院。女孩的家人接到电话:“立马赶到南京!!”女孩没有再醒过来。我不曾知道详细病情,只知道医生说:女孩的脑袋里长了瘤,瘤已经压迫了神经,做手术也只是徒劳。可以选择用药物维持生命,但是女孩永远都不可能醒过来了。由于还没有结婚,所以B没有任何身份参与“是否维持女孩生命”的讨论。医生只询问了女孩父亲的意见,经过女孩父亲和母亲的讨论。最后的决定是:放弃。不知道B心里的答案是什么,但是不管他的决定是什么,都阻止不了女孩离开的最终事实。 女孩父亲流着泪亲手拔掉了维持女孩生命的仪器。仅仅十分钟,女孩走了。B和女孩的家人哭成一团。B喊女孩的母亲“妈!”,但却被女孩的母亲阻止:“叫阿姨!”。 女孩的身后事是B帮忙张罗的。女孩出殡的那天,B 的父母从新疆赶到,来送这位”准儿媳“一程。出殡前,B跟女孩的父母说希望能够亲手把“女孩”带到“新家”。但被女孩的家人拒绝。当天,他只能牵着自己的父母,在一旁看着女孩:永远离开自己。这是四年前。 我只能以一种平淡似乎流水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但是在敲下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的好伤感。 房子写的女孩的名字,女孩的父母把首付退给了B,两个人留在了南京。 看起来女孩的父母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女孩的父母说,B是个好人,不能让他后半辈子都耽误在自己已故的女儿身上了。 四年了,女孩的父母和家人会时不时在家庭聚会时把这个故事拿出来讲讲,所以我有幸能够听到这个故事。对于女孩的离世,悲伤似乎已经变为了一种怀念。而B已经于女孩的家人鲜有来往,只会在过年的时候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拜个年。 没有再多的故事可以说,是时候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点语无伦次,不知道能不能说道重点,但还是想说说: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相信命,而是有时候甚至连事实都逼迫着我们去相信。即使是相互喜欢的人都不一定能够在一起。更何况我们还喜欢着不喜欢我们的人。 似乎上面这句感叹有点不对。但是我还想说的是,真的有时候狗血的剧情说来就来,大概是天上的众神们茶余饭后也需要看一看人类的生活来解闷吧。或许下一个就是?算了,大过年的不说丧气话。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活过。 珍惜我们身边的人:一直爱着我们的父母;陪我们走过的朋友;彼此喜欢的恋人;默默喜欢的人… 在这最后一天,勇敢去爱,不管用什么方式,不要让自己留遗憾,不要让身边的人留遗憾。 愿,新的一年,大家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