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慈禧谁更牛逼!!!
-
狂歌 (。) 2014-02-10 18:00:49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武则天改革有功,但杀戮太重,鼓励高密,导致冤狱太多,道德沦丧(如“温格”时期亲友互相出卖),大肆灭道教兴佛教,也是文化的打压。
慈禧能屹立这么久,政治手腕不比武后差。然后,慈禧面对的是风雨飘摇的帝国,内外局势混乱。鸦片战争,各国列强,革命军,实权大臣,太平起义。更重要的是,她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期,这一点,是时代赋予的痛苦,没几个人能幸免。落后的清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割地赔款,但好歹没有和印度一样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国家分裂、文化断层,已经很了不得了。试问,除了她,当时中国,谁能稳住这个局势?慈禧倒霉在处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阵痛期。不然的话,太平时代,她不必武后差(慈禧鼓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这也是进步。只是清朝没落的大局势难以逆转,而武后刚好处在鼎盛的大唐,前面太宗留下了很好地政治遗产)
看问题不要只以历史书的简单描述看待。要站在历史人物的时代去思考。
-
UAne (但愿无事常相见) 2014-02-10 20:18:26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武则天改革有功,但杀戮太重,鼓励高密,导致冤狱太多,道德沦丧(如“温格”时期亲友互相出卖),大肆灭道教兴佛教,也是文化的打压。 慈禧能屹立这么久,政治手腕不比武后差。然后,慈禧面对的是风雨飘摇的帝国,内外局势混乱。鸦片战争,各国列强,革命军,实权大臣,太平起义。更重要的是,她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期,这一点,是时代赋予的痛苦,没几个人能幸免。落后的清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割地赔款,但好歹没有和印度一样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国家分裂、文化断层,已经很了不得了。试问,除了她,当时中国,谁能稳住这个局势?慈禧倒霉在处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阵痛期。不然的话,太平时代,她不必武后差(慈禧鼓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这也是进步。只是清朝没落的大局势难以逆转,而武后刚好处在鼎盛的大唐,前面太宗留下了很好地政治遗产) 看问题不要只以历史书的简单描述看待。要站在历史人物的时代去思考。 ... 狂歌历史人物不放进历史大背景单纯比个人有意义?
-
末 i 斿 楼主 2014-02-13 23:44:35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武则天改革有功,但杀戮太重,鼓励高密,导致冤狱太多,道德沦丧(如“温格”时期亲友互相出卖),大肆灭道教兴佛教,也是文化的打压。 慈禧能屹立这么久,政治手腕不比武后差。然后,慈禧面对的是风雨飘摇的帝国,内外局势混乱。鸦片战争,各国列强,革命军,实权大臣,太平起义。更重要的是,她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期,这一点,是时代赋予的痛苦,没几个人能幸免。落后的清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割地赔款,但好歹没有和印度一样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国家分裂、文化断层,已经很了不得了。试问,除了她,当时中国,谁能稳住这个局势?慈禧倒霉在处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阵痛期。不然的话,太平时代,她不必武后差(慈禧鼓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这也是进步。只是清朝没落的大局势难以逆转,而武后刚好处在鼎盛的大唐,前面太宗留下了很好地政治遗产) 看问题不要只以历史书的简单描述看待。要站在历史人物的时代去思考。 ... 狂歌好有feel,正解
-
末 i 斿 楼主 2014-02-13 23:51:31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武则天改革有功,但杀戮太重,鼓励高密,导致冤狱太多,道德沦丧(如“温格”时期亲友互相出卖),大肆灭道教兴佛教,也是文化的打压。 慈禧能屹立这么久,政治手腕不比武后差。然后,慈禧面对的是风雨飘摇的帝国,内外局势混乱。鸦片战争,各国列强,革命军,实权大臣,太平起义。更重要的是,她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期,这一点,是时代赋予的痛苦,没几个人能幸免。落后的清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割地赔款,但好歹没有和印度一样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国家分裂、文化断层,已经很了不得了。试问,除了她,当时中国,谁能稳住这个局势?慈禧倒霉在处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阵痛期。不然的话,太平时代,她不必武后差(慈禧鼓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这也是进步。只是清朝没落的大局势难以逆转,而武后刚好处在鼎盛的大唐,前面太宗留下了很好地政治遗产) 看问题不要只以历史书的简单描述看待。要站在历史人物的时代去思考。 ... 狂歌但甲午战争失败,也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因为慈禧挪用海军军费所造成的,慈禧使洋务运动兴起,也使他衰败
-
狂歌 (。) 2014-02-14 00:28:45
第一句“甲午战争失败,也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失败是一回事,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洋务运动他们肯定是想做成功的,只不过是因为遇到甲午战争失败了。所以,这个失败,不能否定别人之前的动机。
“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因为慈禧挪用海军军费所造成的” 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怎么会因为挪用军费就失败?你要说甲午战争是因为挪用军费才失败,这也还说得过去。 但是,有资料显示(我也不知道对错,但现在的资料,谁又能说一定正确呢。“重工”一直在黑清朝也是事实),慈禧并没有挪用军费,而是梁启超等造谣的。
最后,洋务运动即使失败,也有成功的地方。奠定了军工体系(后来抗日的三八大盖,汉阳造,就是这时期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资本发展,加快了对西方的学习(公费留学,访问西方,翻译西学),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所以,洋务运动的正面作用还是挺大的。而慈禧,在这方面功劳也不能被一个所谓的莫须有的挪用军费就抹杀了
-
smile~卡布奇诺 2014-02-14 12:31:51
武则天定然比慈禧厉害。 清朝最后的统治者表面上是溥仪,实际上权利都在慈禧手上,清政府的腐败,各种战乱,各种不平等的条约,造成这种现象虽有一部分是属于“闭关锁国”,但统治者的管理不到位,才是最重要的。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名符其实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她的功绩都比慈禧强多了
-
钥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014-02-14 16:11:29
第二。两朝当时的人才都不少,我也承认晚清很多政治上错误的决策都不是慈溪决定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慈溪没有政治上的敏感性,以及果决的政治决断力。 反观武曌,这两点她都有,而且不次于任何一任所谓明君。这点你承认么?
晚清确实处于我国严重的低潮期,曾经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战斗失败,这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仅仅拿慈溪与武曌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你说的一点没错,即使武曌在晚清也无法挽回历史的车轮,但是以她的政治敏感性,起码不可能让康有为这种傻逼蹦跶的这么欢吧? 虽然康有为是光绪扶持的,但是初期慈溪也没有反对。 她俩都做了相同的事,就是儿子不行自己来。武曌也有过酷吏政治这种败笔,但是整体来说,她的各方面能力绝对高于慈溪。
-
钥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014-02-14 16:15:06
杀李氏皇族,这个与酷吏政治都是统治的污点,但是仅仅以结果来说,这两件事,仅仅是引发了宫廷动荡,但是那个时期的国民生活水平却是有很大的提高。这两件事,没有对国民生活造成影响,而且没有对国家造成什么损失,建唐初期,经济非常差,她没有铺张浪费,导致税收吃紧等等吧?
-
钥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014-02-14 16:20:49
唐王族内战,武曌派出的武将是唐朝旧臣,但是胜得毫无悬念,这难道不说明了民心所向吗? 武曌把儿子废掉,自己做皇帝,基本上做到了兵不血刃,除了部分皇族,旧臣大部分都支持她,这难道不是卓越的政治能力?慈溪呢?废掉光绪到现在都有很多人颇有微词,仅仅是民心方面武曌做的就远胜于慈溪。 这点,你同意吗?
-
狂歌 (。) 2014-02-14 16:28:00
所以你的观点也透露了,她们两个人都有正确与错误的地方。关键在于孰轻孰重的把握。
慈禧的铺张浪费,决策失误是败笔。武则天的酷吏政治(周兴来俊臣制造 多少冤案?贪污了多少?),屠杀皇族(对人民当然有影响。虽然只是局部短期的内战)是败笔。
你认为酷吏政治和屠杀皇族不影响她的整体评价,同样我也认为慈禧的铺张浪费也不影响整体评价。 还有一点,历史据我们越近,缺点更容易被放大。武则天朝,年代久远,亲历者的叙述太少,很多细节也没有。而慈禧离我们近,当事人的各种细节记录都有,所以缺点看的详细。 再然后,唐盛清弱,国人不自觉中对于唐朝有了向往,对清朝有了耻辱感,或多或少也会影响评价
-
一蓑烟雨 2014-02-14 16:31:12
这你就把一国之君能发挥的作用想得太狭义了 慈禧掌权后几年,岛国新主上台,把一个备受欺负,一无所有的国家变成世界强国,30年年后甲午战争把老太婆打得满地找牙 不到一百年前,欧洲各国联合围剿法国,一个军官把法兰西缔造成帝国 慈禧越俎代庖司君主之职,却无君主之能,最擅长的就是打压真正的君主,执政整整40年一事无成,必然遗臭万年。
-
狂歌 (。) 2014-02-14 16:31:17
什么是民心? 民心往往是被权力绑架的产物。 当时,李唐一族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吧,百姓怎么会支持武则天。那时候百姓肯定是支持李氏皇族的。初唐四杰王勃当时参加反对武则天的起义,写的《讨武曌檄文》还记得吧、这些反抗算不算民心支持李唐呢?
绝大部分百姓都是冷漠的,不会去反抗。谁实力强就跟谁。所以,民心一说,可以休矣
-
钥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014-02-14 17:13:46
好吧,难的你的公司也没有正月十五提前放假的福利,如果是学生这个点还在回帖也证明你是单身。
那就再回复一下吧。
纵观你所有的论点,只是论述了两者的缺点,也只是说如何评判见仁见智。好像在比谁更差。 我说的武则天的优点你没有反驳,基本可以认为是默认。你说的慈溪的优点我也只看到回复别人说的掌握政权那么久,政治手腕可见一斑这样笼统的描述。
以我对慈溪和武则天的认知来看,我没有看到慈溪做过什么利国利民的事,至于如果说重用晚清三大名臣算是好事的话,那勉强算一个吧。那个时候,也体现不出政治手腕,也可以说没有给她展现的舞台。
慈溪但凡做出什么政治决策都会跟这几个人商量,而且基本没有什么主见,除了一些让大家痛恨的事非常的执着,比如铺张浪费。
而反观武则天,虽然有很多现在看来非常残忍的政治手段,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基本道理肯定大家都懂,更何况是开天辟地的女皇帝。大家对她的反对我认为更多的是在性别上而不是对她的执政能力上的反驳。 她的政绩的确有目共睹,夺权的手段也的确基本做到了兵不血刃。
大概就这样吧。
-
慕容复 2014-02-14 17:39:02
武则天定然比慈禧厉害。 清朝最后的统治者表面上是溥仪,实际上权利都在慈禧手上,清政府的腐败 武则天定然比慈禧厉害。 清朝最后的统治者表面上是溥仪,实际上权利都在慈禧手上,清政府的腐败,各种战乱,各种不平等的条约,造成这种现象虽有一部分是属于“闭关锁国”,但统治者的管理不到位,才是最重要的。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名符其实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她的功绩都比慈禧强多了 ... smile~卡布奇诺老兄,溥仪是在慈禧死后才登基的
-
身体是本钱 2014-02-15 12:58:00
第一句“甲午战争失败,也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失败是一回事,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洋务运动他们 第一句“甲午战争失败,也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失败是一回事,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洋务运动他们肯定是想做成功的,只不过是因为遇到甲午战争失败了。所以,这个失败,不能否定别人之前的动机。 “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因为慈禧挪用海军军费所造成的” 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怎么会因为挪用军费就失败?你要说甲午战争是因为挪用军费才失败,这也还说得过去。 但是,有资料显示(我也不知道对错,但现在的资料,谁又能说一定正确呢。“重工”一直在黑清朝也是事实),慈禧并没有挪用军费,而是梁启超等造谣的。 最后,洋务运动即使失败,也有成功的地方。奠定了军工体系(后来抗日的三八大盖,汉阳造,就是这时期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资本发展,加快了对西方的学习(公费留学,访问西方,翻译西学),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所以,洋务运动的正面作用还是挺大的。而慈禧,在这方面功劳也不能被一个所谓的莫须有的挪用军费就抹杀了 ... 狂歌[内容不可见]
-
身体是本钱 2014-02-15 13:04:17
第二。两朝当时的人才都不少,我也承认晚清很多政治上错误的决策都不是慈溪决定的,但是这恰恰说 第二。两朝当时的人才都不少,我也承认晚清很多政治上错误的决策都不是慈溪决定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慈溪没有政治上的敏感性,以及果决的政治决断力。 反观武曌,这两点她都有,而且不次于任何一任所谓明君。这点你承认么? 晚清确实处于我国严重的低潮期,曾经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战斗失败,这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仅仅拿慈溪与武曌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你说的一点没错,即使武曌在晚清也无法挽回历史的车轮,但是以她的政治敏感性,起码不可能让康有为这种傻逼蹦跶的这么欢吧? 虽然康有为是光绪扶持的,但是初期慈溪也没有反对。 她俩都做了相同的事,就是儿子不行自己来。武曌也有过酷吏政治这种败笔,但是整体来说,她的各方面能力绝对高于慈溪。 ... 钥匙🔑[内容不可见]
-
非非非人 2014-02-15 13:19:06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你说的话很明显带着学生气,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 姑且不说谁厉害。但你的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了。 武则天改革有功,但杀戮太重,鼓励高密,导致冤狱太多,道德沦丧(如“温格”时期亲友互相出卖),大肆灭道教兴佛教,也是文化的打压。 慈禧能屹立这么久,政治手腕不比武后差。然后,慈禧面对的是风雨飘摇的帝国,内外局势混乱。鸦片战争,各国列强,革命军,实权大臣,太平起义。更重要的是,她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期,这一点,是时代赋予的痛苦,没几个人能幸免。落后的清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割地赔款,但好歹没有和印度一样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国家分裂、文化断层,已经很了不得了。试问,除了她,当时中国,谁能稳住这个局势?慈禧倒霉在处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阵痛期。不然的话,太平时代,她不必武后差(慈禧鼓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这也是进步。只是清朝没落的大局势难以逆转,而武后刚好处在鼎盛的大唐,前面太宗留下了很好地政治遗产) 看问题不要只以历史书的简单描述看待。要站在历史人物的时代去思考。 ... 狂歌我不太赞同你最后的说法,话虽如此,但时势造英雄,慈禧生于那个年代是她自己也无可避免的,不能因为她所承担的多少来决定她的功绩,一个人的成就不能因为他当时的手段如何!当人们的头上闪耀着成功的光芒后,没有几个人会理会他的手段,更或许他的手段也成为了必须!
-
珞珈山下 2014-02-15 19:47:18
所以你的观点也透露了,她们两个人都有正确与错误的地方。关键在于孰轻孰重的把握。 慈禧的铺 所以你的观点也透露了,她们两个人都有正确与错误的地方。关键在于孰轻孰重的把握。 慈禧的铺张浪费,决策失误是败笔。武则天的酷吏政治(周兴来俊臣制造 多少冤案?贪污了多少?),屠杀皇族(对人民当然有影响。虽然只是局部短期的内战)是败笔。 你认为酷吏政治和屠杀皇族不影响她的整体评价,同样我也认为慈禧的铺张浪费也不影响整体评价。 还有一点,历史据我们越近,缺点更容易被放大。武则天朝,年代久远,亲历者的叙述太少,很多细节也没有。而慈禧离我们近,当事人的各种细节记录都有,所以缺点看的详细。 再然后,唐盛清弱,国人不自觉中对于唐朝有了向往,对清朝有了耻辱感,或多或少也会影响评价 ... 狂歌日本明治维新呢?清弱不仅仅是因为文明差距,也在于统治者的差距! 如果因为清弱就能否定慈禧比武后强,我觉得这是因果倒置
-
餅餅 (秋天是一个未完成的哲学家) 2014-02-15 20:09:00
慈禧修园子,武后修明堂的钱不比慈禧少,园子八国联军烧了,明堂武后的面首烧了,大唐盛世前承贞观,慈禧收拾的是烂摊子,积贫积弱的朝廷,冗官冗员,千疮百孔。慈禧推动洋务运动,企图改变现状,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光緒皇帝沒被毒死1911年中華民國要建國是個未知數 (中和)
- 三国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女娲之子郑天)
- 历史人物接力啊!!! (寻常)
- 诸葛亮团队是不是不如刘邦团队 (女娲之子郑天)
- 有关于宋朝的书推荐吗 (啊吖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