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宿在旷野:“人-物-空间”关系的游牧倾向

红拂夜奔三

来自:红拂夜奔三(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2014-02-11 21:33:5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4-02-11 22:34:20

    【参考们】 靳铭宇.游牧空间及其意义 程党根.游牧 Matthew David Allen.Towards a nomadic theory of architecture Renolit.Urban Nomads.

  • Tairman

    Tairman (我们就可以质问他 :) 2014-02-12 09:10:09

    阅,激赏。这一主题一段时间以来很关注,本文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感谢! 另提出几个问题,供探讨: 1,究竟什么是“将身体的自由交付给时代与场所的感性,不追求形态而追求状态”?“追求状态”指的是追求材料(例如伊东丰雄用一堆塑料做了一个餐馆以体现“游牧主义”;)?还是追求质感(例如伊东丰雄做了一系列轻薄的家具并冠名以“东京游牧少女”;)? 2,architecture of homelessness的话题非常迷人,但它真的以空间的形式存在过吗?德勒兹所说的“褶皱空间”(folding)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有没有潜质在建筑师手上成为空间概念(换句话说,游牧的空间、临时性的空间是什么)?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4-02-12 17:49:56

    阅,激赏。这一主题一段时间以来很关注,本文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感谢! 另提出几个问 阅,激赏。这一主题一段时间以来很关注,本文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感谢! 另提出几个问题,供探讨: 1,究竟什么是“将身体的自由交付给时代与场所的感性,不追求形态而追求状态”?“追求状态”指的是追求材料(例如伊东丰雄用一堆塑料做了一个餐馆以体现“游牧主义”;)?还是追求质感(例如伊东丰雄做了一系列轻薄的家具并冠名以“东京游牧少女”;)? 2,architecture of homelessness的话题非常迷人,但它真的以空间的形式存在过吗?德勒兹所说的“褶皱空间”(folding)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有没有潜质在建筑师手上成为空间概念(换句话说,游牧的空间、临时性的空间是什么)? ... Tairman

    1 就伊东丰雄来说,追求的“状态”应该处于更加形而上的位置。假想一个生活在大都市东京的少女,伊东丰雄认为,“對她而言,家這個概念擴散到了都市的全體,而這個生活則是由體驗都市空間片斷的拼貼方式所成立的。”多样化的城市空间把传统意义上的居室的功能逐渐剥离,如果要用建筑去适应现代都市的生活,就必须淡化形式上的约束,淡化居室和城市空间之间的 界限。

    恰巧搜到这个 www.douban.com/note/117422953/

    2 参见 靳铭宇.游牧空间及其意义

    其中提到的一个浅显的例子是“人流聚集的街道空间具有游牧性质”。一般来讲,处于完全的 公共空间的人群,之间虽然相互感受,但没有直接联系,也没有分化出层次清晰的等级结构,基于个人体验了解周围环境,因此具备被这种群体占据的空间就有了游牧空间的特征。

    所以,在探讨游牧空间的时候不可以忘记人的因素,没有游牧者,游牧空间就无法成立。

  • 大锅小蝈落地盘

    大锅小蝈落地盘 (黄毛毛) 组长 2014-02-12 23:14:15

    赞菜包,小组在菜包的引领下越来越热闹了。 游牧主义,追求状态而不是形态的人群,让我想到了在巴黎拱廊街内游荡的flaneur,不是游客,而是在大街小巷游走,在移动和停留的过程中观察城市的浪游人。不存在开始,也没有尽头,城市丰富的景观和隐蔽的角落就是浪游人赖以生存的营养和栖身的地方。

    状态与形态,是区分是否“诗意地栖居”的重要标识,这里的形态除了函括物质形态之外,更多地收到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形态地裹挟,人们追求消费奢侈品,更是为了努力向社会阶层的上级靠近,以获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回答安达市的问题:architecture for homelessness确实存在过,只是在一种广义的architecture范畴下,正如前不久曝光的北京“住井人”,地下井就是无家可归者居住的地方;再如胶囊旅店,更简易如帐篷等。它更容易以草根建造(grassroots construction)的形式存在。

    我也提出一个问题: 前几年“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运动使很多纽约人“宿在旷野”,以进行长期抗议活动,此时的街道空间由行人和露宿者们共同占有,非常有趣,在这种空间下,究竟谁才是“游牧者”?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4-02-13 21:53:37

    赞菜包,小组在菜包的引领下越来越热闹了。 游牧主义,追求状态而不是形态的人群,让我想到了在 赞菜包,小组在菜包的引领下越来越热闹了。 游牧主义,追求状态而不是形态的人群,让我想到了在巴黎拱廊街内游荡的flaneur,不是游客,而是在大街小巷游走,在移动和停留的过程中观察城市的浪游人。不存在开始,也没有尽头,城市丰富的景观和隐蔽的角落就是浪游人赖以生存的营养和栖身的地方。 状态与形态,是区分是否“诗意地栖居”的重要标识,这里的形态除了函括物质形态之外,更多地收到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形态地裹挟,人们追求消费奢侈品,更是为了努力向社会阶层的上级靠近,以获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回答安达市的问题:architecture for homelessness确实存在过,只是在一种广义的architecture范畴下,正如前不久曝光的北京“住井人”,地下井就是无家可归者居住的地方;再如胶囊旅店,更简易如帐篷等。它更容易以草根建造(grassroots construction)的形式存在。 我也提出一个问题: 前几年“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运动使很多纽约人“宿在旷野”,以进行长期抗议活动,此时的街道空间由行人和露宿者们共同占有,非常有趣,在这种空间下,究竟谁才是“游牧者”? ... 大锅小蝈落地盘

    确实,游牧主义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的统称,具体形式上可以很多样。文中伊东丰雄一段之前的那一张插图,就是选自一个叫做“Urban Nomads”的作品集。其中的建筑实践,确实在“建筑”和“装置”之间,处于很模糊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跟蒙古人生活在一起的那些研究者产生了关于西方建筑传统的反思。

    关于占领华尔街的问题,我觉得这应该归为“对城市的权力(right to the city)”的问题。到底算不算游牧者,要看这些抗议的人有没有真正地把据点挪到大街上,还是说抗议之后还是各回各家。借用一段《三体》的对话来说明如何彻底地“决裂”成为游牧者: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进入太空。以前不管人类在太空中飞多远,只是地球放出的风筝。” “风筝的线断了。不是因为拉线的手松开了,而是那手消失了。我们周围除了太空深渊什么都没有。” “这种环境下,人将变成新人?” “不,人将变成...非人。”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4-02-13 22:22:41

    突然想到“城市流浪者”可以加到“建筑师的十种非主流专业”里。。。

  • 大锅小蝈落地盘

    大锅小蝈落地盘 (黄毛毛) 组长 2014-02-17 11:49:40

    黑川纪章《新游牧骑马民族的游牧民时代、信息化社会的生活方式》

  • Tairman

    Tairman (我们就可以质问他 :) 2014-02-17 16:58:41

    黑川纪章《新游牧骑马民族的游牧民时代、信息化社会的生活方式》 黑川纪章《新游牧骑马民族的游牧民时代、信息化社会的生活方式》 大锅小蝈落地盘

    求链接?

  • Tairman

    Tairman (我们就可以质问他 :) 2014-02-22 22:02:27

    以及配图“对自己的生活,应该也没有失去控制”是house of cards的截图吗- -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4-02-22 22:17:59

    以及配图“对自己的生活,应该也没有失去控制”是house of cards的截图吗- - 以及配图“对自己的生活,应该也没有失去控制”是house of cards的截图吗- - Tairman

    对的!

  • Bunjom

    Bunjom 2014-02-25 10:49:09

    腻害!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4-02-26 18:54:37

    腻害! 腻害! Bunjom

    大王也破处了……

  • 红拂夜奔三

    红拂夜奔三 (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楼主 2015-10-18 08:04:10

    Moleskine objects are partners for the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professions of our time. They represent, around the world, a symbol of contemporary nomadism.

    http://www.moleskine.com/moleskine-world

    ORZ

  • Bunjom

    Bunjom 2015-10-19 00:15:07

    Moleskine objects are partners for the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professions of our time. T Moleskine objects are partners for the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professions of our time. They represent, around the world, a symbol of contemporary nomadism. http://www.moleskine.com/moleskine-world ORZ ... 红拂夜奔三

    =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6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