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和她的暄桐教室
小仙女(叫我亲亲宝贝o(∩_∩)o)
林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创造的美,一种是人创造的美。美,并且有难度,是暄桐教室的选择标准。"不同的美有不同的难度。了解、学会这些难度,更有助我们理解这些作品创造者的不易和匠心。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 林曦的暄桐教室在东五环环铁艺术区里,行过铁轨,周围就变得十分安静,像是午睡的老北京胡同,酣然而又祥和,尘嚣渐无。

环铁艺术区里行人很少,暄桐教室门前绿竹环绕,就更显得室雅人和。在暄桐教室很醒目的位置,悬挂着林曦对暄桐以及暄桐人的寄语:"这里教授许多关于美的课程……这里有传统的修养学习,也致力于启发当代的思考和创意。我们推崇一种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扎实精进且享受当下……" 一间纯粹的教室 "当时给暄桐起名字的时候,斟酌了'学堂'、'书院'等传统称谓之后,还是选择了'教室'这个词。因为我本人不是泥古不化,会穿汉服的那种。"虽然在网络上多次看过林曦的照片,但初次见面还是被她清秀的外表和笃定的神情所震撼。我们的采访就在教室后面的布艺沙发上进行,沙发柔软妥贴,色彩奔放热闹,而前面铺着画毡的方桌旁,同学们安静地临习着《出师表》,涓涓小楷,如午后细雨。这种对撞,在暄桐却显得如此和谐。 "我们遵循传统不是为了成为古代人,所以我并不重视形式化的传统,而是学习美的文化,成就今天的自己。'教室'是一个非常中性、直接的词语。在这个教室里,大家就是上课、学习。老师和同学都有相同的爱好,把彼此生命中很珍贵的东西拿出来交换。这就是一个教室能做的全部了。所以我希望不论暄桐教室存在多长时间,它就一直是一间非常单纯、纯粹的教室。" 茶人老古与林曦相识多年,他告诉记者,暄桐教室的前身其实是林曦进行美术创作的工作室,"她在这里住了很多年,很多参加展览的大型绘画作品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虽然不曾看到林曦的大幅作品,但原色的墙面和石灰地板很符合对一个艺术家的想象。

林曦说,"原来我就住在这里,但是有了小朋友之后,这个地方空了很长一段时间。打算做暄桐之后,发现这里其实特别适合做教室,于是就把它从新计布置成现在的样子。其实也没有怎么大动,就是加了一些桌子。" 美,并且有难度 暄桐教室里有中式的百宝格,陈列着一些画册,而教室的另一端,随意地放着很多装好画框的学生作品。随目而扫,卫生间多彩而富于现代感,与后面的沙发交相呼应。教室的设计与布置,其实就是林曦的自我体现。"每个人的外在和内心都是一致的,比如我会运用一些中式风格、中式元素的东西,但是沙发我还是喜欢舒适的、漂亮的。" 这种混搭的、取以为用的观念是林曦一直坚持并倡导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精华和糟粕的部分,人要凭借喜好和修养去取舍、扬弃,如果没有取舍,就无所谓自我。纯粹的跟随便没有创造,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好的、不够好的;美的、不够美的,而并没有什么古今中外。所谓的'古今中外'只是人的一种执着,时间、空间上的执着。"

因此,林曦并不把暄桐定义为传统意义的"国学","我会给同学看宋画,也会给他们看毕加索,包括一些当代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精彩。" 林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创造的美,一种是人创造的美。美,并且有难度,是暄桐教室的选择标准。"不同的美有不同的难度。了解、学会这些难度,更有助我们理解这些作品创造者的不易和匠心。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我们去临摹古代作品,其实是请它做老师,相隔千年,去理解宋代的名家如何去勾勒客观世界。" 教学有法 曾经看到林曦发的一条微博,写着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之一就是收作业。在她的微博上,能看到她的爱徒们临习的书法作品,不少已是颇具功底。在北京从事插花教学的台湾人林爱卿说,"暄桐带起的是一股风潮,几年前,很多人还觉得传统文化老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的根基对社会是一种濡养。书法、国画,包括插花、茶道等,都在知识分子阶层受到认同。" 很多质疑声音认为暄桐的学生肯定是有基础的,林曦从不搭理这些质疑,"学生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都是一腔热情与爱好。其实爱好比基础要重要,爱好是把人带入艺术殿堂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但如果你爱好这件事情,所有的困难都会不称其为困难。"暄桐的教学一般是先写篆书、再写隶书,把这两个书体作为基础,然后再写魏碑、楷书,也有可能先写行书。按照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把主要的书体都要写一遍。"我对零基础这件事其实没什么担心,只要你教的东西是正确的他们会很快掌握。选择那些营养最为丰厚、土壤最为扎实的源头。源头非常重要,好比打井,如果水源丰富,就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但如果水层很薄,那就会很快枯竭。"

"从训练的角度,有一个目标之后,方法非常关键。先什么、后什么,到什么程度可以进行下一步……一方面从古至今已经有很多经验,另一方面我也有个人体会。" "我其实很幸运,走过的弯路很少,但是我觉得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我都会给学生避开。"林曦6、7岁开始学习绘画、书法,小时候就办过一些画展,12岁时在巴黎办个展。"然后就考美院,但是也不算是纯碎的学院派。除了正规的教学体制,还有师父带徒弟的过程。学院与民间都重要,只有学院就会很死板,没有灵气。但只有民间就会很野。暄桐现在就是将民间与学院教育相结合,而不是做对立。" 现在暄桐学习时间最久的同学已经练习两年多,有些学生比林曦预期的还好。"最开始大家都写峄山刻石,但如果力度过硬,就会选曹全碑,太柔的当然是张迁碑。特别笨和特别聪明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值,所以在课堂上能看到每个学生的进度都是非常稳定并且一致的。" 修养是需要专、精的,有些人认为玩玩就好,也不需要太高的难度,但是如果没有难度是玩不下去的。"就像发烧友,如果不往精、专上发展,很难发烧、很难一直玩下去。" 林曦很多学生年长于她,但是他们都很"怕"她。林曦坦言,"我会在上课的时候拿一张表,看着每个人点作业。而且上课的时候我确实会很严肃,但当学生明白你的严肃、严厉,是出于重视他、在乎他,他就会接受,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爱。"

享受当下,一期一会 暄桐有一个同学家住在北京的西边,每次来上课要开80公里,但是他觉得这一天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天。"这个环境、这种幸福感肯定不是我能创造的,而是他真正投入了,有了收获,他才会感到幸福。" 林曦希望暄桐一直是一个愉快、轻松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不改初心。"我当时做暄桐的时候就是想要一帮跟我一样爱好这些东西的人聚到一起,初心始终不能变,否则人会变累。" 这也是暄桐报名很难的原因,这一期有400多人报名,但只挑选了不到100个人。"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只能容纳这么多人。而且到2015年,会不会把人数变得更少都不一定,因为我只有这么多时间,所以还是一期一会吧。大家坐在这里就把当下享受好。用心做好就可以了。" via:http://www.lifeweek.com.cn/2013/0711/41491_2.shtml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林曦:《爱艺术爱哲学——暄桐学习的一些想法和讨论》 (小仙女)
- 找到组织了!!请问有没有群呀! (charlotte)
- 糊糊老师的照片滤镜怎么调的呀? (🍉)
- 写字改变人生:林糊糊和她的学生们 (小仙女)
- 《爱艺术爱哲学——暄桐学习的一些想法和讨论》 (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