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悦读活动——《少有人走的路》(总结汇总贴)
来自:悦读中的Falcon
2014-02-24 16:29:39
第一阶段: 完成名单 @李星David @jake_gong @紫佩 @紫雨 @C @南山戏水 @盾盾(dundun) @jake_gong 这条心智成长的路还需要很长的努力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84458/ @欧阳芊双 @北方荣荣 摘抄和感悟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84866/ @珊夏 @境由心转 @李星David @乐乐 @T0_欣 @周游 @路漫漫 @Gabriel 评论少有人走的路-摘抄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85403/ @猕猴蜜桃小牛 @止念☆晚石 《少有人走的路》的笔记-动心的句子很多,这里的仅仅是一鳞半爪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855281/ @deepblue 第八期悦读活动-20个句子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85755/ @浮沉段赱 @phantom @digman 第二阶段: 心智成长的指导书 @123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00465/ 爱战胜懒惰 @紫佩(aposle)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0538/ @南山戏水 第八期悦读活动-总结感悟 @deepblue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05694/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Falcon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06863/ @李星David 不要二手的人生 @盾盾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09230/ 要想幸福,必看的一本书 @北方荣荣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09411/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周游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0164/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Gabriel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0176/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C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0259/ @乐乐 @昏倒羊 @珊夏 一些发散的不成熟瞎想——读《少有人走的路》 @止念☆晚石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1963/ 《少有人走的路》总结与收获 @路漫漫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2544/ 第八期悦读二阶段总结 @李星David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849435/
-
aposle 2014-03-10 11:24:55
报名ID:紫佩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 第一句: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P019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想着甜,苦就不苦了。想着苦,甜也就不甜了。
第二句:“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着这样宝贵的认知,变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P02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自尊自爱,我有价值,我可以做到。这是在我们怀疑自己的时候需要不断强调的。
第三句: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P04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用老地图适用新地图,得到的永远是歪曲的经验和方向。
第四句: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P07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一点一点的改变,摒弃无效的,吸收鲜活的。不断扩大自己,接近真是的世界。
第五句: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没爱过。P08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不是理念,而是实践。不表达就等于不爱。
第六句: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P09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建立在依赖和被依赖基础上的爱,注定不是爱。
第七句: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爱”的只是“宠物”。P10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操纵、统治,而是自由。
第八句: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整理、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P10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太美了,也太难做到了。
第九句: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P11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从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开始,然后认真思考,才知道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才能不歪曲,才是关注。
第十句: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P130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依赖不是爱、操纵不是爱,这些都是自卑。
第十一句: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P14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道尽了冲突的理由,要认识到自己不总是正确的,“换位思考”。
第十二句: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或世界观,只有局部属于意识思维层面,他们(病人)自认为笃信某种宗教,其实信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P17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它也许是神灵,也许是理论,也许只是几句话。要认真思考自己信仰的是什么,而不是铁齿的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就没有信仰。
第十三句: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P18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自我成长都是不断延伸自我,不断接近真实的世界,除了学习、思考和实践之外别无他法。
第十四句: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P22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多么熟悉的循环模式。迷信不是神灵,神灵也不是不可知。
第十五句: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它属于特殊的意识现象,或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关联出现了问题。P23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内省的目的:努力沟通意识和潜意识。
第十六句: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我们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的荆棘遍布。P25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这就是原罪,这就是邪恶,这就是我们的天性,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随时相伴也必须打倒的对手。
第十七句: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P25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这是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没有理由,完全直击心灵。
第十八句: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他们害怕不得不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其实是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达到新的地位。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失去目前的一切。P25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对为知的恐惧和向往,永远是我们前进和反复的原因。
第十九句:我们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极为亲密的上帝,亲密到他甚至是属于我们自身的部分。要获得神的恩典,我们就必须见到上帝。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灵。想要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应经常自我反思。P26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上帝不在此处,也不在他处。上帝无所不在,上帝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十句: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P29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选择就请承受,不要抱怨不要悔恨,这是我们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
紫雨 2014-03-10 22:02:34
报名ID:紫雨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书摘:
1 .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感悟】生来非图安乐,而是面对苦难,如何解决并度过。西方心理学里面跟佛教”苦海无边”的契合之处
2.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感悟】自律四原则。第一第二非常难。
3.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感悟】先苦后甜。
4.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感悟】自尊自爱,对自我的一种价值认同,非常重要。然后才能来谈自律。
5.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我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感悟】亲子教育中好多重要的点:自我意识、安全感、信任、推迟满足感、以及自律。任重道远
6.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 【感悟】因为痛苦,所以很多会不自觉的“屏蔽”和忽视他们。但是,这是没有帮助的。
7.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
【感悟】心理学上的两种类型。很多中国式独生子女父母更像神经官能症患者,而独生子女们更像是人格失调症患者。
8.几乎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人格失调症。
【感悟】每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表现形式。无法否认的一点。
9.固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感悟】窝在最原先的地方,最稳固的地方,不想挪动,贪恋安逸和熟悉,是人性。但是,事实上,世界变化很快,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亦是如此。应对变化,需要的是走出去的一颗勇敢心。
10.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感悟】用99句谎言来圆最初的一句谎言。以前有老人这么告诉我
11.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感悟】勇气是,知道刀山火海,还会飞蛾扑火。
12.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寂。
【感悟】我的周围,有一些“自我界限”中的人,活得很孤寂而无助。
13.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感悟】依赖不是爱。是寄生而已。爱是独立的。
-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爱”的只是宠物。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无法接受男性的唯我独尊,以对待宠物的态度与她们沟通,以呼唤宠物的方式同她们对话。她们感觉男人把她们当成宠物,缺不尊重她们作为人的属性。
【感悟】不懂如何去爱,不尊重人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15.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感悟】付出的行动 ,才是爱。递出的一杯茶,关怀的一个眼神,风雨中的一把遮挡伞,是满满的爱……
16.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需要。
【感悟】关注,且要关注成长。是爱的重要体现。
17.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感悟】倾听是关注的方式之一。和一个天天能说说话的人,厮守在平淡的日子里,其实是在互相关注,互相爱着。
18.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做出承诺,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安全感。
【感悟】承诺是带去安全感的爱的基石。分量很沉,力量很大。
19.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感悟】自律和爱,爱和自律。不是泛滥的不负责的博爱。
- 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超过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到头来事与愿违,给爱的对象带来伤害。即便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感悟】博爱,其实是不负责,没有自律的表现。
-
在 (new) 2014-03-12 11:11:25
报名ID:C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注:去年买的实体书借给朋友了,这次用kindle读的,所以不能标明具体的书页。
书摘及感悟: 1、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感悟:想起了纪录片The up series中那个最后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孩子在21岁时说的话:You have to run fast to stay where you are. 一味地逃避问题、逃避现实不会让你还能“呆在原地”,不往前走,不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你就是在退步。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在解决问题、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也能发现自己能成长为“更好的我自己”。
2、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感悟: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当初拖延症最严重的时候,我表面很淡定地打上一整天的游戏,其实内心很痛苦、很焦虑、很自责,游戏也不过是暂时的安慰剂。但问题拖着拖着是不可能自己消失的,面临deadline,该受的一分也不会少,还让自己在这期间过得如此“悲惨”,真是不值啊!还不如早点开始行动,解决问题。战拖时通过阅读发现了自己的拖延心理,害怕失败,完美主义;也学会了面对真实的自己,明白了“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的道理。
3、放弃自我,是耗时长久、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我称之为“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感悟:我想我在“战拖”历程中经历了“兼容并包”,一方面我对“自我”的意识逐渐明了,接受了真实的自己,也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我放弃了一些原有的偏见、思维定式和认知扭曲,吸收了更多正面、积极的思想和观念,真正感受到了“成长”的感觉。
4、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感悟:爱,是爱自己,也爱他人;爱,是助自己完善,也助他人完善;爱,是内心目标与行动的一致;爱,是渐进的持久,不是一时的激情。想起了E·弗洛姆的一段话: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以前读他的这段话只觉得很美,但是并没有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爱,联系作者的阐述,真正的爱可以延伸自我界限,直至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5、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当然,嗜好或者兴趣本身,若是成为自我完善的全部目标,就会偏离人生本质。某种游戏或娱乐项目大受欢迎,在于它们能够取代自我完善的痛苦。 感悟:即使对游戏“精神贯注”,那也不是真正的爱,“因为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类,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所以我对游戏的“爱”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最后确实是变成了逃避现实的手段,借以取代自我完善的痛苦。所以当我开始面对现实,解决自己的问题后,我下定决心戒游戏就一次性成功了,没有出现以前卸掉又装的情况,我学会了去爱自己。
6、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无法接受男性的惟我独尊,以对待宠物的态度与她们沟通,以呼唤宠物的方式同她们对话。她们感觉男人把她们当成宠物,却不尊重她们作为人的属性。 感悟: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虽然现在的女性越来越独立,但是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观念甚至是女性自己都接受了的,比如认为女性就应该以家庭为重(PS.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全职太太不比当女强人容易),比如低估女性的能力和潜力(男性成功时会归于自身的能力和技巧,女性成功时却多归因与外界因素)。
7、母亲把孩子永远当成婴儿来爱,同样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孩子长大成人,不再接受她们病态的溺爱,她们就会遭受重大打击。 感悟:我要跟我妈妈多沟通,我妈妈对我的爱不太成熟,我觉得她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待,但是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他们再给我安排一切了。偶滴小翅膀开始硬了,所以让我飞让我迎接风雨吧!我毫不怀疑父母对我的爱,今生是报答不完的,家的确是我永远的港湾,但是船存在的意义在于出航。代沟太宽阔,我要努力架桥才行啊!
8、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感悟:如果我为人父母,这当是我努力的方向。
9、我们应该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当成“永远的伴侣”,想象它始终与我们并肩而行。我们甚至应该像唐璜那样,把死亡当成“最忠实的朋友”。 感悟:死亡是我们的必然结局,也许想完全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很难,但是在死之前,我们怎样度过这一生是我们能够尽力掌控的。(“不要害怕你的生命会结束,而要害怕它从未开始。”——格雷斯.汉森)
10、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人。 感悟:这个道理也是战拖的时候明白的,以前我是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我的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这与成长经历有关,从小的标签就是“成绩好”“乖孩子”,别人夸我都是因着这两点,没有人夸我努力认真,现在想来真是悲哀。前者让我觉得我的价值就是因为“成绩好”而存在,后者当然是只有面对长辈才“乖”,在长辈面前我是没有“自我”的,和同龄人在一起我才是真的我,才会活泼可爱。现在我知道,我就是我,不是我的相貌、身份、年龄、学历、工作、财富等等,我是一个普通人,但也独一无二。
11、在论述子女教育的一首诗歌中,诗人纪伯伦提出批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感悟:好喜欢这一段。
12、在某种意义上,妇女解放运动像一面旗帜,为我们指引了理想的婚姻之道: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感悟:无论男女,都应为男女真正的平等而努力。不要把对方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13、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感悟:借用马斯洛的话: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14、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感悟:质疑是为求知,是为真理。我还是缺乏质疑精神,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
15、我们往往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生病,却很少了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保持健康。 感悟:学习哈佛幸福课时听到这个观点觉得很对,我们的关注点决定了我们使力气的角度和效果。思考决定选择,选择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16、要使心灵获得成长,必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我们经过爱、包容和关怀,就会渐渐了解自己,了解所爱的人和整个世界。自律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认清我们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我们将这一部分心智称为“意识”。所以,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为“意识的成长”,或是“意识的进化”。 感悟:突然想起了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了心智进化的比喻:显而易见,有些人并没有进化完整,可竟然被筛选出来成了老师。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大猴子在卖力地“教”一群小猴子——要是一个大猩猩在教一群小猴子倒也强一点。可以想象的是那些最终进化成人的小猴子一路上要经历怎样残酷而难以想象的磨难?! 感谢拖延症,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是一只猴子,而且还有了自我意识,踏上了成“人”的道路。
17、病人正视心理疾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转变,彻底摆脱童年的梦魇或者祖先遗传的“诅咒”。此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步入崭新的天地:曾经无比复杂的问题,变成了一种难得的机遇;令人痛恨的障碍,变成了值得期待的挑战;头脑中可怕的杂念,变成了有益的心灵启示:令人恐惧的内心感受,变成了活力与希望的来源;沉重的精神负担,变成了来自上帝的美妙恩赐。当然,其中还包括业已摆脱的疾病症状。 “我的忧郁症,我的焦虑感,居然成了一种难得的奖赏!”在治疗结束时,他们总是这样说。哪怕病人不信仰上帝,他们在顺利度过治疗期以后,都会真切地感觉到——曾经的一切美妙无比,犹如神助。 感悟:所以我很感谢拖延症,因为它我才得以成长。
18、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再存在。 感悟:爱默生说: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我还清晰地记得多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感受,小时候我很胆小,不敢独立上自己家低矮黑暗滞闷的三楼,那天读到这句话,我鼓起勇气一个人上了三楼,发现也没什么可怕的嘛,后来三楼变成了我的小领地,没事经常坐在后面阳台上看看书,看看远山绿意。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也非常喜欢18这句话,因为接受了拖延症给我带来的痛苦,我开始面对问题,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去改变去进步的,替代痛苦的是努力改变的喜悦。
19、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他们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感悟:成长过程中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太过溺爱孩子是对他们的伤害。
20、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我有时候告诉病人,如果感情是他们的奴隶,自律就是奴隶的主人。作为感情的主人,我们却经常犯两个错误:其一,我们可能对奴隶不加约束,听之任之。我们从不给予管理和指示,长此以往,奴隶也就不再工作,而是闯进主人家里,为所欲为。其二:主人担心奴隶(感情)造反,因此,出现任何征兆或者迹象,就会把奴隶捆绑起来,并加以毒打,甚至施以最严厉的刑罚。 感悟:斯科特的比喻很生动,感觉像是“本我”和“超我”联合起来对付“自我”。要达到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自律是不可少的前提。
-
南山戏水 2014-03-12 11:20:19
报名ID:南山戏水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 1、 P5-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人生苦难重重。但我们必须正视并设法解决各类问题,逃避和放弃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2、 P8-父母本身难以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3、 P40-若想成为符合需要的集体成员,发表意见须有所节制,而不是随心所欲。 (语言的艺术、沟通的技巧是领导必须掌握的) 4、 P43-要获得正常的生存,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必要的对抗和反唇相讥也是领导和管理的技巧) 5、 P48-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舍得,有舍必有得) 6、 P70-要建立更新的观念与理论,旧有的观念和理论就必须死去。 (思路决定出路) 7、 P70-情感健全的配偶,可以适当更换彼此的角色。 (这个还是先生要主动一点为佳。) 8、 P73-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 (羽毛球运动是我的最爱) 9、 P76-其实,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避免中国式溺爱,需要观念的转变和加强学习。家长也是学生) 10、 P84-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倾听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上级、下级、夫妻、孩子之间尤为重要) 11、 P109-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定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 (先肯定成绩再提出不足,对方比较容易接受) 12、 P115-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教育孩子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 13、 P135-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不能狭隘地理解宗教就是迷信) 14、 P142-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宗教,其重要信条包括:宇宙是真实的存在。 (社会上很少有人会理解,因为不敢宣传) 15、 P175-所有病症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即心理上首先出现问题,导致身体自卫系统失效。 (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意念的力量) 16、 P193-心灵可以产生全新的生长模式,心灵的能力可以与日俱增,直到死亡为止。 (心灵的力量是否不仅在死亡之后都会有强大的作用,比如法老的诅咒?) 17、 P197-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懒惰,是人生的一种可怕而消极的力量。 (懒惰是与生俱来的的。需要自律加以解决) 18、 P199-在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害怕环境的变化带给自己的压力或者不适) 19、 P204-熵是一种庞大的力量,是人性极恶的体现。邪恶的阴影无处不在,譬如,有的犯罪分子四处出击,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残忍地伤害数十名无辜儿童的生命。 (比如昆明3.01恐怖分子滥杀无辜) 20、 P207-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是意识出了问题所致。我们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识抗拒潜意识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意识背离上帝意志的结果。 (潜意识必须加以培养,使个人心理疾病减至最少)
-
毛盾盾 (开始攒RP。) 2014-03-12 12:06:16
报名ID:盾盾(dundun)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
1、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其一,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则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P53-54) 「感悟or为何喜欢」:这段儿爱的“定义”,第一次读觉得它把爱描述得硬邦邦的毫无温情与浪漫可言。这次梳理,不由感叹,这是爱的大智慧。有时候某些内心以爱为名而产生的冲突,是因为自己没明白什么是爱呢。
2、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与此同时,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为心智的成熟而贡献力量,也须出于自主的选择,也就是爱的选择。(P54) 「感悟or为何喜欢」:哈哈哈,给偶像剧里常说的“你爱的不是我,是你自己”提供了高达上版本的说法呢。
3、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P82) 「感悟or为何喜欢」:这个我有点受震撼,也存疑思考中,未果。
4、坚持实现自我完善要实现真正的爱是爱的基本前提必须这就如同我们必须坚持多走一步路(或者多走一里路),才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扩充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这就是说,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爱也是获得勇气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是为培养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持续努力而表现出的一种勇气。(P83) 「感悟or为何喜欢」:改变自己的过程,每天多一点新知新进步,对抗由来的惰性,以自律来持续付出和努力,有了这种进程,会实现期待的改变。像不像是,爱自己。为了改变而努力,是爱自己的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呢?
5、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P83) 「感悟or为何喜欢」:本以为暗恋就是关注啦,这么看来,关注的更倾向于自己心目中“他”的遐想,没有去交流没有去聆听,不是爱,算的上喜欢和心动嘿。 关于倾听,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知彼解己”~~
6、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知道怎么做才合乎逻辑。旁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P108) 「感悟or为何喜欢」:尊重与之相爱的人是独立的。
7、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是否可能是正确的,我却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出自一己的、自私的目的?”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P108) . 「感悟or为何喜欢」:实际运用的法子。
8、14世纪一个英国僧侣所说:“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P108) 「感悟or为何喜欢」:原以为谦虚的人才善于反省,这个逻辑,互为影响呀。
9、古代谚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P112) 「感悟or为何喜欢」:Get√。我的向往和目标。
10、我知道人间处处有爱 请你放心地成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变得更加完美 就让我们加入这场人生的游戏 ——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在歌曲《处处有爱》(P115) 「感悟or为何喜欢」:放心的成为你自己。
11、我们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几乎很少有人有独一无二的人生。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情感),似乎都是“二手的”。(P141) 「感悟or为何喜欢」:要和哪个“自己”相处呢?人们常说活在当下,忽然觉得,兼听则明的话,社会的、他人的要接收和选择,自己内心的也别忘了时常倾听,比如内观自己、比如每日写感悟、比如日当三省吾身。
12、理想的婚姻之道: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交出你的心灵,但不是由对方保管, 因为惟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灵。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 橡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纪伯伦《寂寞的智慧》(P121) 「感悟or为何喜欢」:不都说最好的爱情呢,是因为爱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嘿嘿,不正是该如此吗。
13、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塑造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思维的能力终归有限,它常常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P182) 「感悟or为何喜欢」:哇,和上一条遥相呼应的解答一般。
14、他开始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他不仅聚焦黑暗,也开始关注光明。除了反思汉克以及其他人的死亡,他也注意审视人生的快乐。他逐渐意识到,人生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生命原本就是矛盾、庞杂的组合。……他在诸多事物的变化中,研究生存与死亡、创造与毁灭的奥秘。(P163) 「感悟or为何喜欢」:生命原本就是矛盾、庞杂的组合,看到这句重重点头。我想何必过分在意某些苦楚,转移一下视线,旁边就是快乐和幸福呢。
15、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在潜意识中,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他们探索宗教与信仰的问题时,常常会陷人两种陷阱: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采取排斥和摒弃的态度,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股脑儿地倒掉;另一种则是画地为牢,不肯承认在熟悉的个人小圈子以外,还存在更值得深人探索的神秘事物。(P166) 「感悟or为何喜欢」:“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这是我们天性里的犯懒和逃避吗?看看自己,也会异想天开说能不能有捷径呢?嘿嘿,这种忽略了过程、违背自然成长的法则的想法,好不成熟哦,立即能求来的回报最多是黄粱一梦没有根基呢。
16、直到学院与清真寺光塔倾覆, 我们神圣的职责才算大功告成。 直到信仰变为排斥,排斥变为信仰, 真正伟大的穆斯林才会显形。(P168) 「感悟or为何喜欢」:喜欢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感觉。联想到进化之路,其中的反复是螺旋上升前进的,不断在涅槃中获取重生的进步。
17、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P167) 「感悟or为何喜欢」:无他,给我的提示是,保持谦逊的同时,记得独立、辩证思考,去验证。
18、奇怪的是,我们总是能够“辨认”出这种智慧的存在。每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碰到一种我们喜欢的想法或理论时,书中内容就会立刻引起我们模糊的回忆,或者使我们感觉极其熟悉。这时候,我们就会“辨认”出智慧的正确性,哪怕我们以前在潜意识中,从未思考过相关的理论,或者产生过相关的想法。“辨认”这个词,意味着“再次知道”某种概念。似乎我们从前就知道这一事实,只是忘记了而已,后来,我们则像遇见老朋友一样认出了它。似乎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智慧,都储存在我们的思维里。我们学习某种新东西,实际上只是发现了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某种事物。这个观念,也许通过“edatuation(教育)这个词,就可以反映出来。edituate来自于拉丁语“educate,字面意思是“带出来”并且“带领到”。因此我们“教育”别人的时候,如果认真地加以对待,就不会把某种新的东西强塞人他们的思维。事实上,我们是把这种东西从其思维中引导出来,让它从潜意识进人意识,因为对方早已是这些知识的占有者。(P183-184) 「感悟or为何喜欢」:写说我没想好怎么表达的过程:)
19、某些奇特的超自然现象,也是同步原理的“杰作”。它们对我们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同步原理让我们相信,世界上不单单有无法想象的意外事件,也有无法想象的“非意外”事件。(P187) 「感悟or为何喜欢」:除了你之外,没有人能伤害到你。好的坏的,不是你吸引而来的吗?
20、有的人不知道神奇力量的存在,也从不知晓某些好运的价值,因此从未“意外”发现过令人惊喜的事物。换句话说,人人都有机会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却在神奇力量降临时不懂得把握。我们对类似的好运不以为然,以为不值得小题大做,结果听凭机遇从身边溜走。(P189) 「感悟or为何喜欢」:感恩。提醒我,感谢每次幸运,下次下下次还要握住。
-
Gleam_j 2014-03-12 14:03:36
报名ID:jake_gong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截取是电子设备,所以未备注页数):
1.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感悟:问题其实就是生活的困难,遇到它,解决它,这事成长的必须点
2.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 感悟:自律其实等于你必须要放弃舒适,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是痛苦的过程
3.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我们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的荆棘遍布。
感悟:害怕改变,因为改变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4.放弃自我,是耗时长久、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我称之为“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感悟: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阴阳的一种模式,但是我锁感受的是改变,必须要舍弃过去的自我,需要经历痛苦的改变,需要调节平衡,平衡就是阴阳调和的体现的一种模式
5.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任意妄为,孩子们同样照单全收,并视为不二法门。
感悟: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很深,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无法做到,怎么要求孩子也能做到
6.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 很多人显然忽略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惟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一点好处也没有;指望别人解决,也不是聪明的做法。惟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感悟: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只会逃避的人是无法成长的,勇于承担责任,是个人进化的源动力,那些心智无法成长的人们,想的最多其实就是逃避自己责任
7.好逸恶劳显然是人类的天性。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都会本能地逃避责罚。兄弟姐妹打架,大人追究起来,他们会忙不迭地推卸责任。 感悟:不是孩子,现在社会上,家庭里,许多成人一样也是这样的本性,你能做到什么?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8. 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当然,嗜好或者兴趣本身,若是成为自我完善的全部目标,就会偏离人生本质。某种游戏或娱乐项目大受欢迎,在于它们能够取代自我完善的痛苦
感悟:是的,就如我沉迷于小说中,将自己幻化成书中人物,以此逃避现实的压力和痛苦
9.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感悟:忠言逆耳不就是如此,爱之深,则需要更多客观的教育
10.我们应该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当成“永远的伴侣”,想象它始终与我们并肩而行。我们甚至应该像唐璜那样,把死亡当成“最忠实的朋友”。
感悟: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因为有了死亡,才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物
11.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感悟:其实对个人自我正确三观的建立,必须要加强认知,所以才有读百本书,不如行百里路
12.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再存在。 感悟:我将这个痛苦比喻成面对的困难,很多困难在你正视后就会发现,困难就不再是困难
13.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我有时候告诉病人,如果感情是他们的奴隶,自律就是奴隶的主人。作为感情的主人,我们却经常犯两个错误:其一,我们可能对奴隶不加约束,听之任之。我们从不给予管理和指示,长此以往,奴隶也就不再工作,而是闯进主人家里,为所欲为。其二:主人担心奴隶(感情)造反,因此,出现任何征兆或者迹象,就会把奴隶捆绑起来,并加以毒打,甚至施以最严厉的刑罚。
感悟:情绪不就是如此,我们无法控制情绪,放任自然也行,不能让情绪主导你的人生,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协调和导向,从大洋导成溪流,再划归成你自己能控制的微笑
14.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在潜意识中,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他们探索宗教与信仰的问题时,常常会陷人两种陷阱: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采取排斥和摒弃的态度,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股脑儿地倒掉;另一种则是画地为牢,不肯承认在熟悉的个人小圈子以外,还存在更值得深人探索的神秘事物。
感悟:现象存在必然有其所在的道理,过度的做法都不是正确的行为,面对科学和宗教而言,都应该客观的去判断,狂热的信任其中一个,都是错误的认知
15.直到学院与清真寺光塔倾覆, 我们神圣的职责才算大功告成。 直到信仰变为排斥,排斥变为信仰, 真正伟大的穆斯林才会显形。
感悟:真正的信仰应该是破而后立,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是真正成“神”
16.我们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极为亲密的上帝,亲密到他甚至是属于我们自身的部分。要获得神的恩典,我们就必须见到上帝。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灵。想要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应经常自我反思
感悟:真我和本我之间的区别就是如此,人生下就有真我,成长后变成本我,本我突破而后变为真我,这就是我需要的程度
17.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感悟:理性的质疑是提高我们认知一种方式,科学,宗教,嗜好,各种好的坏的,在你的认知里面都必须要先质疑再接受
18.要使心灵获得成长,必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我们经过爱、包容和关怀,就会渐渐了解自己,了解所爱的人和整个世界。自律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认清我们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我们将这一部分心智称为“意识”。所以,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为“意识的成长”,或是“意识的进化”。
感悟:所以人最难的是认清自我,通常被人问到,你知道你自己最大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嘛?明确的说,我不是很清楚,我所知道其实都是别人告诉我的
19.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是否可能是正确的,我却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出自一己的、自私的目的?”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感悟:金句,需要更多这样自省的句子,你职责或者说教别人的时候,请先问下自己这些问题
20.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塑造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思维的能力终归有限,它常常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感悟:昨天还跟我女朋友交谈,关于人际关系学的一些理论,又想到关于意识和潜意识,本我真我的论述时,心智的成长就是要跨过这条鸿沟,找到最真实的自己,不是带上面具的我,不是意识伪装的我,是从儿童开始,真正的我
-
欧阳芊双 (公众号同名) 2014-03-12 15:29:44
报名ID:欧阳芊双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的20个句子:
-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P4)
【感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就算真的能一帆风顺,那样也就失去了人生本身的乐趣。所以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去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人生之所以美妙,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和不确定性。
-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P5)
【感悟】既然人生充满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做好面对的准备。问题不会自行消失,只有你鼓起勇气去面对它的那一刻,你才得到了成长。
-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P6)
【感悟】这与及时行乐的观点可能有些冲突,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当你忍住了暂时的安逸与诱惑,你就将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境界,享受到更大的快乐与满足。
- 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P13)
【感悟】很多事情我们认为解决不了,往往只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足而导致的,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也许那只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而已。所以学习,持续学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 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肯定让人痛苦,但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P45)
【感悟】如果你想到达远方,就注定要离开你现在所处的境地。放弃固然痛苦,但是成长就是要不断地放弃。
- 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当成永恒的爱。这是一种错觉,一种无悔,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一辈子痛苦,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P62)
【感悟】激情总是容易消逝,繁花淡尽后遗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爱。
-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P67)
【感悟】其实没有谁会真正离不开谁,即使存在,那也是一种依赖,而并不是真正的爱。
- 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P70)
【感悟】任何自己不付出而想得到别人给予的想法都是徒劳,爱的给予是相互的。
-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P76)
【感悟】爱并不是单一的事情,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对方就会全盘接收。无论是夫妻的爱还是父母的爱,都应该是理性的刚柔并济的爱。
-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P78)
【感悟】当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经超过理性的范围,抑或是已经影响了孩子的个人成长时,就要考虑适可而止了,凡事都有个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过自己的人生。
- 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而非虚假的爱。
【感悟】能对讨厌的人不喜形于色确实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也许这也正是大爱的真正含义。当你充满爱心时,一时的得失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 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关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P83)
【感悟】说得再多,理论再坚实也赶不上真实的行动,行动可以证明一切。而孩子最初的学习也都源于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做成什么样,那最好自己先做到。
-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形式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P91)
【感悟】有时候认真而恳切的倾听会大于一切语言,这是你对对方最大程度的关注和重视的表现。
- 人生短暂,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P94)
【感悟】只有将生老病死看得透彻了,才会发现人生的真谛,才会抓紧时间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人生苦短,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 人生就是一种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P94)
【感悟】在人生这场冒险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和输家,只有真正的冒险家。他可以收获常人看不到的风景。
- 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P98)
【感悟】敢于进入未知领域才是心智成熟的表现,真正的勇者并不是不害怕,而是虽然害怕仍然勇敢前行。
- 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以把批评当初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P108)
【感悟】当我们在批评别人时,其实心里是有一种优越感在作祟,认为别人做得不如自己,所以才振振有词。而批评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对方的承受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P110)
【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想让沟通顺畅,就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否则双方都自说自话,沟通的效果也只能是沟而不通。
-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我们热衷于使用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P195)
【感悟】对于改变我们都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抗拒,所谓的谁不喜欢过安稳的日子呢。但是人若想要成长,就必须强迫自己踏出个人舒适圈,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只有改才能变。人生本来就困难重重,改变的痛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 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也无法取得成功。(P197)
【感悟】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坚持做下去,追其原因时,说到底都是由于懒惰。最常见的借口就是“太麻烦了”,“懒得去做”。这些思想如果不去除,心智成熟也只能是想想而已。而要想克服懒惰必须是个人从内心认识到懒惰是不好的,希望改正才能改变,别人帮不上任何忙。
-
北方荣荣 2014-03-12 16:44:36
报名活动ID:@北方荣荣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摘抄:
p19推迟满足感,意味著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需要特别去意识,尤其是每天工作的时候,先做最难最重要紧急的大青蛙,先苦后甜。
p21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并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任意妄为,孩子们同样照单全收,并视为不二法门。 感悟: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呢?赶紧的收拾屋子吧,给baby一个整洁有序的环节。做个爱学习、爱思考、爱行动、爱努力的好妈妈!
p23 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著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感悟: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痛苦不见得可怕,而且未必是坏事。
p24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感悟:思考自我价值是什么呢?
p32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 感悟:用于承担责任。
p45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是惟有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内容翔实和准确 感悟: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新人、新工作,即使与原先的认识有不同,也要用于接收,并慢慢修订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来适应新的世界、新的人际关系,创造出新版本的自己。
p51献身真理,意味着我们要自我反省 感悟:问自己,今天你反省了吗?
p70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感悟:放弃,腾出新的空间,接纳新的想法观念。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关注自我,从我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放弃。
p76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感悟:爱自己,也爱他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p88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真正的爱带来的狂喜,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 感悟:爱是超越自我界限。
p98过份强烈的依赖感,多是来源于童年时期,患者父母缺乏爱的能力,且将不幸延续给下一代。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心智就永远停留在婴儿期。 感悟:爱,不只是获取,也要付出。父母的爱,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至关重要。一定要给孩子高质量的爱,陪伴,倾听,沟通。
p100爱的对象不仅是人,也可能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动。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类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 感悟:爱的对象可以很多。但真正的爱的对象,必然是人。
p101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p130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并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在上面谈到的所有事例,都涉及了这一因素:自尊自爱。原因是:首先,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 p142爱的重要特征之 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感悟:爱他人时,要帮助他建立独立的人格,让他人也要自尊自爱。
p108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爱。 p122爱意味着自我完善,即让自我进入陌生领域,塑造出不同的、崭新的自我。 p257在有关爱的部分,我谈到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意味著接受新的责任,做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其实是害怕失去当前的地位或角色。我们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达到新的地位。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失去日前拥有的一切。 感悟:爱自己,要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要自我完善,要超越自我界限,将自我延伸到新领域。要用于承担新责任,做出新承诺。
p108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p109真正的爱,须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风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感悟:爱是行动。记住,爱是个动词。
p112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 感悟:爱不是口头上的,要关注对方。要让对方体会到我的用心,我在他身上的关注和注意。
p117愿意这样做(去倾听),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你给孩子的尊重,等同于给某个一流演说家的尊重,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爱,进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充分地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 感悟:你给孩子的尊重,等同于给一个一流演说家的尊重。得到尊重,方能自尊,才能自爱,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p124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短暂,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借和把握。 感悟:对死亡不再恐惧,感谢每个人都要死亡的事实,让我们更珍惜眼前的一切。
p131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 感悟:你实现了你曾经的承诺吗?
p142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就是爱的冲突。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我们实质上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
*
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是否可能是正确的,我却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出自一己的、自私的目的?”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p269我们做出决定时,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采取某种行动,却不了解个人真实的动机;我们也无法看清,自己的选择会造成什么结果。 p270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感悟:勤于自省。在做决定,在批评某人时,看看自己说的是否正确,是否考虑全面,是否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批评、来做某事。
p220,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感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p232-233潜意识帮助他剖析自我,找到了治疗疾病的途径。潜意识运用技巧之高明,让人叹为观观,即便和世上最出色的戏剧家相比,恐怕也毫不逊色。我们迷失方向时,它们会成为前进的向导;我们犹豫不决时。梦会给我们正确的指引。 感悟:潜意识是心灵的上帝。
p233即便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潜意识也会提供各种信息,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此叫,它采取的方式与通常的梦略有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杂念”。 p236虽然我们常常置之不理,但潜意识仍时刻渴望与我们对话,我们的言行足以暴露一切。我指的是我们经常说错话,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说漏嘴”。我们在个人行为上出现的可笑的“错误”。也会揭示出潜意识与我们沟通的渴望。在《日常心理疾病》一书中,弗洛伊德把这一情形看成是潜意识的衷现。 感悟:梦,杂念,说漏嘴,都是我们的潜意识在与我们对话。让我们有意识的留意、观察这些吧。
p235在我看来,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它属于特殊的意识现象,或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关联出现了问题。 感悟:潜意识和意识在打架。
p240我是如何知道我本不知道的事情的?在所有可能的解释当中,一种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就是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而获得智慧,我们也可以继承祖先经历并获得的智慧。 感悟:语言。
p245统计学上无法解释的某些巧合。或许都可看作是同步原理的典型事例。某些奇特的超自然现象,也是同步原理的“杰作”。它们对我们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同步原理让我们相信,世界上不单单有无法想象的意外事件,也有无法想象的“非意外”事件 感悟:小概率事件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让我们相信对我们有好处的小概率事件(奇迹)吧!
p249心智的成熟,就是一个人特殊的进化模式。心灵可以产生全新的生长模式,心灵的能力可以与日俱增。直到死亡为止。 感悟:身体在衰退,但我们的心智却在逐步成熟,直到死亡为止。
p252童年时期,我们接受自身文化环境的滋养,到成年时期,我们可以将得到的滋养回馈给整个社会。心智成熟的人可使自己受益,也会把创造的果实奉献给人类。个人的进化与社会的进化息息相关,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质。 感悟:个人的进化,个人的付出,引起全社会的进化。获取与付出的良性循环。
p253归根结底,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给它取了名字,那就是“爱”。我们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我们爱别人,也能够帮助他们进步和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 感悟:爱本身就是进化。
p257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再次引用亚当和夏娃的神话。例如,有人认为,亚当和夏娃没有去问上帝:他为什么制定法律,不允许他们偷吃节果,其原因不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天生懒惰,而是他们内心的恐惧。他们不敢面对令人生畏的上帝,他们害怕上帝大发雷霆。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丁懒惰,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我曾指出: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对他们是有威胁的,他们不得不做大量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他们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却不想吸收它们。他们抵抗现实的动机,固然源于恐惧,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他们害怕不得不做的大量工作。 感悟:下次自己懒惰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恐惧什么事情。
p265生命就像是一种植物,依赖地下的根系供给养分。真正的生命隐藏在根系里。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感悟:真正的生命就是树根,花开花落时也不要悲伤。
p266。他把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浅层次、个体化的潜意识,另一种是深层次、属于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在我看来,集体潜意识就是上帝,意识则属于个体。而个体潜意识属于两者的界面——相当于上帝的意志与人的意志较量的战场,战场上随时都可能出现冲突和骚乱。出现彼此搏杀的场面。潜意识是温和的、充满爱的领域,我相信这是事实。梦却不一样。梦包含良性智慧的信息,却也不乏大量冲突的信号。它们可能进行良性的自我完善,但也可能带来极其混乱的梦魇。 感悟:集体潜意识,个人潜意识,意识。
p266我们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识抗拒潜意识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意识背离上帝意志的结果。所谓上帝,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人神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应当具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 感悟:心理疾病是意识患了病,但抗拒潜意识的治疗。
p267不妨这样假设:在潜意识的“树根”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让意识萌生出丰硕的果实,并最终使我们成为上帝的话,那就意味著“上帝”可以拥有另外一种生命形式,这就是我们自身。这也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感悟:很深奥,貌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意识是树根,意识是果实。
p271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我们知道自身智慧是来自潜意识。我们清楚“根”在何处,而我们的一切认知,莫不像流水一样,从潜意识的“根”源源而出。我们一切求知的努力旨在于打破意识与上帝的界限。我们还知道,潜意识的“根”不属于我们自己。换言之,它不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而是属于整个人类、全体生物乃至上帝的潜意识。如果别人问起:我们的知识和力量从何而来?任何同时拥有这两种无价之宝的人,一定会这样回答:“这不是我的力量,它来自另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我展示的,只是其中小小的部分。我只是作为一种途径而存在,真正的力量不属于我。”这样的感受发自内心,而且让我们充满喜悦。 感悟:努力的求知,旨在打破意识和潜意识的界限,让意识和拥有无上力量的潜意识融合在一起。
p281病人正视心理疾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转变,彻底摆脱童年的梦魇或者祖先遗传的“诅咒”。此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步入崭新的天地:曾经无比复杂的问题,变成了一种难得的机遇;令人痛恨的障碍。变成了值得期待的挑战;头脑中可怕的杂念,变成了有益的心灵启示;令人恐惧的内心感受。变成了活力与希望的来源;沉重的精神负担,变成了来自上帝的美妙恩赐。 感悟:正视痛苦困难,承担责任后,会意识到过去的黑暗,已斗转星移。
p288如果你兼有爱和付出两种禀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 感悟:这句话可以当座右铭的!如果你爱,并付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
-
珊夏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2014-03-12 18:19:12
报名ID:珊夏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 P3 人生苦难重重。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感想】对于人生我们有许多的期许和不情愿。但是从幼年时期脱离母亲的怀抱,世界就让我们知道,人生不容易,不管你想不想面对,都逃脱不了生活的桎梏。不如早早修炼自己,变得强大,面对生活更加的有力和从容。 2. P4: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感想】承接上面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人生的解决之道,勇敢面对,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P4: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似乎不是聪明者。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感想】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讲人人心理都有疾病,只是程度的深浅不同。因此,当某些让你痛恨的状况出现的时候,也不要全盘否定自己。如果影响生活,则需要想办法解决,如果无伤大雅,就让这个小小的“缺陷”,构筑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吧。 4. P5:所谓自律,是以更加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对于时刻想着逃避痛苦的人,这些原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感想】逃避痛苦的人真的能够逃脱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吗?现在自己还在学习期,所以常常会有种自己找罪受的感觉。可是当一定时间的学习,将这些原则融入行动,改变思维之后,那种痛苦感就越来越少了,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5. P6: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定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感想】是不是惟一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不一定。但是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一定是修行者必须沿用的生活方式。推迟满足感涉及到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作为短视动物,这种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当然长远的方向需要自己有个很好的把握。 6. P12: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感想】看到自律教育就想到一个词“言传身教”,作为还未当父母的人,自律的自我培养不仅能够磨砺自身,还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所以这个收益还是很大的。 7. P16: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感想】为什么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心智成熟呢?因为这个问题是对心智的一个投射,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说明心智方面还有欠磨练的地方。(这个话说的是不是有点满?) 8. P17: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感想】这句话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你遇到的问题,都是属于你自身的问题,所以直面并解决就会让心智更加成熟。 9. P25: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感想】只有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才可以更加自如的面对生活。这句话不是太理解。 10. P26:我们越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感想】最近一直在学习觉察,所谓事实还包括对自身的了解,觉察是个很好的方式。 11. P27: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是唯有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详实和准确。 【感想】想到一个词“不破不立”,有些人的地图是打破重建的,建立和修订地图都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否则地图可能离实际越来越远。 12. P32:献身真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要自我反省。通过自省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通过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观察世界的主体(我们自身)进行反省。 【感想】三省吾身,不进行观察没有办法反思和反省,需要不断的跟过去的自己作斗争。 13. P41: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的生活在天地间,可借此拜托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感想】面对事实,需要强大的内心和意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悦纳,客观世界的一切。 14. P41: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 【感想】勇气仅仅是前进的动力,而方向更加重要,勇气能够帮我们面对方向需要调整和否定的时候,不管如何,判断力在前进的路上显得十分重要。 15. P41: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感想】这种机制是什么呢?时间管理的系统,目标管理系统,不断的确立目标,合理的分配精力,遵照行动清单执行,回顾调整,不断循环改进。 16. P43: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感想】资源有限,欲望无限。用有限的资源如果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明确结果的重要性,相信判断力做出最优选择,不为放弃而纠结不已,或者踌躇不前。 17. P47:放弃自我,是耗时长久、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 【感想】想到大师说的,疼了自然就放下了。 18. P47: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永远比放弃的多。 【感想】有舍才有得。
-
境由心转 (境由心转) 2014-03-12 19:37:32
报名ID:境由心转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报名ID:境由心转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 第一句P1:请不要回避,你也无法回避,因为回避这一问题(心智成熟)的结果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逃避是大家习惯使用的方法,总想着这事不去处理就会自动好转,有些事情确实是可以这样但对于心智的成长来说却是不行的,虽然这个很痛苦,但必须去面对,如果逃避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的痛苦,最终会让自己无法承受. 第二句P2: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作者在给我们忠言,虽然逆耳,但很真实诚恳. 第三句P3:所谓的预言家,并不是那种能够看清未来的人,而是能够阅读当代各种信号和特征的人.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给了预言家一个全新的定义,其实我们可以做自己的预言家. 第四句P1前言:心理治疗是复杂的过程,极少能够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心理治疗可以给心智成熟提供绝好的帮助,但它永远不是速成的,简单的治疗过程.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想到现在流行的是快餐式文化,不管是什么都是急于求成式的,巴不得还没开始就看到结果,但这是不大现实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到自己以前也是,总是想着要改变自己,很迫切的需要,所以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如看书,做心理咨询,参加心灵成长班的培训等,但是短期效果来说都不太理想,后面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慢慢领悟到,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说自己看本书,听次课就能改变的,如果这么容易,每个人都是天才了,毕竟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的形成不是一天二天的,改变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所以要接受自己的慢,当然外在的帮助是可以对个人成长起到一个大的作用,可以加速这个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第五句P3: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的问题,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自律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外在,但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在内在,靠的是自己的自律. 第六句P4: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问题能让我们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七句P6: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心智成熟的根本之道. 第八句P10: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半功倍.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注重家庭教育,特别是做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的心智健全非常重要,只有父母心智成熟了,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九句P14: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即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难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总是抱有这种幻想,事情会过去的,这样我就没事了,但实际并非如此. 第十句P25:选择不意味着没有痛苦,自由不意味着与痛苦绝缘,不妨”两害相权取其轻”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选择的智慧 第十一句P26: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原则,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和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是越混乱,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中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么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这点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受特别强烈,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很了解时,我们就会有很多种选择,如果只是局限于其中,我们往往是不知如何选择,或说无选择余地. 第十二句P28: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要活在现实中,不能一味的活在过去或想象中. 第十三句P31: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尽管这会带来痛苦但远比我们的个人利益和暂时的舒适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淡化暂时的不适之感,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永远尊重事实,乃至献身真理.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虽然走心智成长的路在短期来看是比较痛苦的,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值得的,因为越早醒悟,以后承受的痛苦就会越少. 第十四句P41:一个人越是诚实,仲裁持诚实就越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要本色出演,如果戴太多的面具,到时怕会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第十五句P43: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放弃与平衡都是一种智慧. 第十六句P48:为了减少痛苦,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我称之为”兼容并包”,这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以实现自我平衡.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兼容并包是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宽大的胸怀去接纳他人,同时又要坚持自己的立场. 第十七句P56: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会对爱自己与爱他人产生误解,认为爱自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其实不是的,真正的爱自己是一种对自我的接纳,能接纳自己的人才会懂得如何接纳别人,至于是自私的行为,那是说这种爱自己不是真正的爱自己,而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害怕受伤害的行为罢了. 第十八句P70:在他们的白日梦里,没有努力,进步的字眼,只想不费力的得到爱和照顾,我告诉他们:”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不是索取的行为,要想得别人的爱,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他人爱的人,如何成为值得他人爱的人,那就要不断去努力进步.没有哪个人会去喜欢一个寄生虫. 第十九句P108: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在见识与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与自己是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感悟与喜欢的原因:爱是一种尊重,一种平等对待,爱对方不是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人,而是接受对方是那样的人. 第二十句P121: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己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符合我内心的想法 第二十一句P139: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像是神和上帝,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宇宙间的至高法则,孩子对所谓神性的了解,往往来自父母的人性—父母充满爱心,悲天悯人,孩子们就会相信上帝充满爱心,普渡众生,这样即便到了成年,在他们的心中,世界仍和童年时一样,充满爱和温暖.假如父母言而无信,睚眦必报,孩子成长后,就会感觉世界充满邪恶,从小得不到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和周围的人充满戒心和敌意.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父母要做好言传身教,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做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镜子中可以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
我行我素 (【以终为始】接纳-欣赏-淡定) 2014-03-12 19:44:14
报名ID:李星David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備註:我讀的是第一版(2013年6月第13次印刷,白色封面),所標註的頁碼可能和黃色封面那本有出入。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
01: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P3 感悟及喜歡原因:自律,是生活、工作等一切的基礎,沒有自律就沒有一切,或者說,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02:相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P70 感悟及喜歡原因:古語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很多事情我們更習慣於看對方而不是自己,然而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03:愛與不愛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在於方式人的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的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愛。P56 感悟及喜歡原因:這讓我想到了很多父母的愛,表面上是在“愛孩子”,實際本質是在滿足父母自己“未實現的夢想”。
04:容易做出決策的人并不意味著是最好的決策者。最好的決策者,願意承受其決定所帶來的痛苦,卻毫不影響其做出決策的能力。P50 感悟及喜歡原因:容易就會快,快并不代表好,有時候暫時的痛苦是為了更長遠的收穫。
05: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種意義上,痛苦就不再存在。P49 感悟及喜歡原因:事物本身不具備痛苦與快樂的屬性,痛苦與快樂取決於我們的內心感受,凡事都有兩面性,有痛苦必有快樂。
06:我們不但要有生氣的能力,還要具備即使生氣,也可一直其爆發的能力。P42 感悟及喜歡原因:我們是情緒的主人,不是情緒的奴隸。
07:失去平衡,遠比放棄更為痛苦。P43 感悟及喜歡原因:很多時候平衡是我們想象出來的,是不切實際的,與其不切實際的維持平衡,不如放棄一些,聚焦,在這個社會很重要。
08: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P22 感悟及喜歡原因:“不能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09: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患有人格失調的人卻不願承擔責任。P20 感悟及喜歡原因:讓我想到了心理學中提到的“內歸因”與“外歸因”。
10: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應出人們不願推遲滿足感的心理。P16 感悟及喜歡原因:這是一種逃避,逃避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逃避甚至會放大現有的問題。
11:自律的核心,就是學習自我照顧,承認自我價值的重要性,并採取一切措施照顧自己,這是走向自立的關鍵。P11 感悟及喜歡原因:學會照顧自己的前提是喜歡自己,這是很多自卑的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12:先享受,后付費。P7 感悟及喜歡原因:這是現在社會無法“推遲滿足感”很重要的模式,比如信用卡等,其核心是無限的欲望,斷舍離很重要啊。
13: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P5 感悟及喜歡原因:讓我想起了關於推遲滿足感的“吃糖”實驗。
14:我們之所以生病,正式意識抗拒潛意識智慧的結果——意識患了疾病,潛意識想給它進行治療,意識就會與之發生衝突。P207 感悟及喜歡原因:其實絕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心因性的,這個已經得到證實。
15: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僅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為深刻和成熟。P112 感悟及喜歡原因:送給愛發脾氣的自己。
16:我們習慣於保持現狀,我們熱衷於使用陳舊的地圖、陳舊的方法;我們習慣於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的荊棘遍佈。P105 感悟及喜歡原因:人要走出心理舒適區真是太難了。
17:敢於追求獨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愛的體現。P130 感悟及喜歡原因:自信是愛自己的關鍵。
18:心智的成熟,意味著走出迷信,進入不可知論,再脫離不可知論,真正認識神靈的存在。P221 感悟及喜歡原因:人生四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19:要建立更新的觀念與理論,舊有的觀念和理論就必須死去。P70 感悟及喜歡原因:建立與死去可能是同時進行的,不一定是完全的前後依次順序。
20:她開始留心周圍美好的事物,他不僅聚焦黑暗,也開始關注光明。P163 感悟及喜歡原因:一分為二的看世界是遠遠不夠的,要學會一分為多的看世界。
-
T0_xin 2014-03-12 21:57:40
报名活动ID:T0_欣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原文句子
1.人生苦难重重。——P003 这个书的基本假设,与众生皆苦有同工异曲之妙,因人生苦,所以寻求超脱。
2.自律究竟包括那些技巧呢?如何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来说,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P05 又见到积极主动一次,其实问题不管大小,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于你去不去面对。记得去年看这本书后,我经常会说,事情是用来面对而不是逃避的。
3.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P013 选这句话其实是想起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延迟满足”实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三岁看大,十岁看老。幼儿时期就可表现出一定的能力。
4.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P15 一直很反感有些人再提问题之前为什么不先去百度一下,因为很多时候我其实也是百度答案然后给到你的。而且,在我自学PS\AI、COREDRAW的时候,貌似也是基本百度,不能说是高手,但小的东西还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这是应该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有的人是为了要解决问题,有的人则是先问为什么,这或许是男人与女人的话题,突然想起两篇文章。 一起练习沟通的艺术:听懂,再说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40239.htm 还有一篇突然没想到,可能是教主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5.“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P20 与NLP联系起来还是蛮多东西可以说的,对于这类人,现实中是超级多的,或许只是转念吧,这个会毕竟难,如果我们试一下别的方法可能会成功哦~我一般是这么引导的。
6.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如何安排时间,应有我自行负责,而且只有我本人才有权处理优先顺序。我比前插同事花更多的时间治疗病人,那也是我自行选择的结果。——P024 之前自己也有一段时间自觉的加班,到现在工作与生活完全分离,颇有感触,其实没有人逼自己,这是拿上自己想那样做而已。现在向来,其实自己选择了,那就自然而然的选择结果。
7.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许家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得心应手;对实时了解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P26 之前在看麦肯锡的时候,就对实事求是有很强烈的感受,因为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解决问题,如2所说,问题是用来面对而不是逃避的,如果真的出了问题,那么就坦诚吧!
8.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P32有删改 关于挑战,确实很有感触,是关于舒适区的,或许你可以在你的小世界里活的很好,但是你是不会有大的成长的,只有最险恶的环境才能催生出最强大的人,所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9.如何做才能不违背尊重事实的原则?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记住,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的真相,基板上就等于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相,那一定是情非得已,而且是处于重大的道德因素的考虑;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私欲,如满足权利欲、可以争取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将部分真想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方却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地评估对方的需要。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他人对事实的需要,在与对方是否能帮助我们提供的事实,是心灵获得成长。——P40 老长……
10.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P43 前段时间发过类似的QQ签名,“人生,不止要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如果没记错,这句话应该是缘起于当时的时间开销记录,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扣掉工作和生活,其实剩下的并不多,所以希望能断舍离……
11.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寂。——P59 我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自我界限可以给人带来的更多是正面而积极的东西,只有明晰,才能谈及打破。
12.仅仅把想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也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P70 这个话有点类似吸引力法则,但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需要让你成为他需要的那个人,所以,成长才是关键。
13.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P75 想起了黑格尔的那句话,“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
14.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P81 作者关于第二章爱的核心观点,并不十分认同,但尊重……
15.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P89 对于倾听,应是全身心投入,专注的听,还要有适度参与,有适当的反应。更多或可曾经心理咨询中的内容……
16.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P99 一直遵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境界,所谓,”言必诺,诺必果“,做一个有信的人。
17.”广博、自由的爱是一种理想,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现这种理想。“——P114 不专注的爱,是没有力度的。
18.A:你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是不是无可救药了?B:你似乎是想知道,我对你为人的看法对吗?——P123 这个对话模式经常会用到,这次看来,依旧如此有魅力,之后再衔接事实便更具杀伤力了。
19.彼此承诺,并进行卓绝的努力。——P126 助人自助的完美诠释。
20.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进入大宇宙的历程。——P140 有时候,我说,我信自己,但是,我的信仰其实应该是偏向佛教的。
21.本书的主旨之一,就是探讨增加认知,扩大视野的意义。——P141 与最后章的心智成熟模式相呼应。
22.凯西的故事——P144-153 独立思考的能力及价值观的确立,这一章中的几个例子对我都颇有启发……
23.上帝拒绝了你,你也拒绝了上帝,对吗? 拒绝,并不应该成为抗拒,后者,更多已经被情绪所控制了。
24.婴儿与洗澡水——P167-169 阐述并不清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5.你具备特有的求生模式,对意外事件有着某种特殊的抵抗力,而这并不是你自主选择的结果。——P177 联想到了天堂模式还有老虎的故事
26.潜意识的奇迹——P178-186 读到这里终于知道了作者提及的神奇的力量是指什么,确实潜意识和奇妙,有待加强对其的研究。
27.同步现象——P189 后期可查阅想关的资料
28.关于懒惰:①我们身上都有一种原罪:懒惰。②懒惰的主要特征是恐惧感。——P199 作者的观点之一,暂时没有想到。
29.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P201 每次看时间开销记录,都会有这种感觉。现在对于时间管理的定义之一是,让自己无悔。
30.熵——P204 一个听过,但是没有深究的词,可以深入的了解下。
31.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可能会带来孤独感。——P212 现在自己有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觉得找到组织其实很重要。高处不伤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
32.俄瑞斯忒斯的传说——P213 与之前培训的动机式面谈有同工异曲之妙,颇有感悟……
-
周游 2014-03-12 22:09:12
报名活动ID:周游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读的是2007年1月第2版,页数可能与新版有差异。
从书中摘抄的20条句子:
第1句: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P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了解到自律不仅与具体行为相关,更与自我完善与不断成长密切相联。认识上了新高度。
第2句: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P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点明问题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不怕有问题就怕不面对。想成长,就勇敢地面对并努力解决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吧!
第3句: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P1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不自立是因为不自律,不自律是因为不自爱。原来,很多“做不到”是因为不够爱自己。
第4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P1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做很多事拖延,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早动手可能痛苦一时,不动手甚至痛苦一生。
第5句: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他们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P2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我们逃避选择的同时,其实也逃避了最想得到的自由。
第6句: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在不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是惟有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内容翔实和准确。(P2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我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这是个艰难的工作,但不断的修订不断的努力,我们才会真正地成长,离开痛苦,靠近幸福。
第7句:逃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幸,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P3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逃避是天性,不独我如此,得到宽慰了。痛苦能克服,只有能自律,找到方法了。
第8句: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P4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想到了“断舍离”三个字,这是一本去年读过的书,更是一种方法,一个观念。越长大,越难断舍离,却越需要断舍离。我们就在这样的调整(有时简直就是挣扎)中慢慢成长。
第9句: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P4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对想要成长的人而言,放弃必定是痛苦的,但不成长一定是更大的痛苦。
第10句: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P5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要说,爱更要做。行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爱。
第11句: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P7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想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从这四个方面自我滋养,达到平衡,从培养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开始吧!
第12句:其实,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P7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是复杂的,本能之外,需要启动心智认真思考,努力行动,不断反思。特别是想好好爱孩子的父母,更应以此句诫之。备用。
第13句: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P8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我们爱,归根结底是为了成长。好好爱自己,用心爱别人,我们得到的一定比付出的更多。
第14句:给予某种事物以精神贯注,可能面临拒绝或遭受损失;接近某个人,就可能经受失去对方的危险,让你再次回到寂寞、孤独的状态。(P9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这是事实,但不是我们不去接近的理由。这些事物这些人,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
第15句: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自我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P9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没有冒险就没有独立,没有冒险就没有成长。
第16句:人生最大幅度的跳跃,大都出现在青春期时代,但实际上,这种跳跃可以在任何年龄进行。(P9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成长要趁早,但什么时候成长都不晚。给任何年龄的自己一个成长下去的理由。
第17句: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P110)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欲外求,先内修。由内而外,理解包容,才能达成双赢。
第18句:不能接受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P119)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再亲密的关系,也要记住你们其实是各自独立的个体。
第19句: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P13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很有哲理。这里的宗教并非指拥有某种宗教信仰,而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了解与认识。这是我们完善自己理解别人的基础。
第20句: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告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P22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归根结底,成长只能是自己的事。这是一条艰难的路,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唯有上路前行,你才能看到那最美的独属于你的风景。
-
林丽 2014-03-12 23:38:23
报名ID:路漫漫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注:我的电子书没有标页码,所以也不能标页数!
书摘及感悟: 1.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假如懂得自我珍惜,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时间。 【感悟】因为自尊自爱,所以我按点吃饭,按点睡觉,在乎健康,因为自尊自爱,所以我意识到时间的尊贵。只有懂得自尊自爱,才会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2.父母做出保证并以切实行动配合,孩子到了青春期和青年时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就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他们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最终都会实现,就像家庭和父母做出的保证一样 【感悟】我们需要努力,更需要耐心实现美好未来。
3.缺少关心的孩子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 【感悟】这是个崇尚个性的年代,对于这样的孩子,一直被贴上懦弱的标签,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其实他们内心都很温柔。
4.“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感悟】人活着,要有所担当。敢于承担的人永远问心无愧。
5.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感悟】还没到中年,我就已经这么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的地图即便不是完美无缺,也不能由别人指手画脚,我觉得我就是对的。不懂得像别人学习,固步自封。并不是所有的破茧挣扎都能坚持到成蝶的那一刻。
6.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感悟】我曾一度觉得只要自己愿意,没有做不到的事。可是事实是,我只是选择了我做的到的事去更认真一点做而已,从来没有真正去挑战我觉得我做不到的事。所以,你没有去接受挑战,怎么会有输的机会。怎么有修订地图的机会。
7.潜意识总是走在意识之前 【感悟】尊重自己,跟着内心的声音走。
8.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再存在。我们经由成长和自律,可以使心灵包容的能力增强,接近尽善尽美。 【感悟】就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不会感到痛苦。接受痛苦,就是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9.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感悟】意识是会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改变的,而只有潜意识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需求。
10.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 【感悟】我们时常被意识欺骗,而做出冲动的某些决定,也是一种突然的冲出自我界限,然而他只是暂时的,会恢复原状的。坚持不下来的一些事情,都是违背了潜意识的意愿吧。
11.他们不能够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价值依赖于同别人的情感关系。“一味依赖别人,是最糟糕的活法。”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感悟】自尊自爱的人,不会抛弃自己,把自己交给别人主宰。同样的,真正爱别人,也不能剥夺别人主宰自己的权力。
12.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价值创造价值,爱诞生爱。 【感悟】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爱不是自我牺牲和痛苦,是收获幸福。
13.“非爱”的本质就是“懒惰” 【感悟】惰性,存在于每个人深深地脑海里……
14.我们只知她尽力避免与人接触,不想冒险与别人打交道,也从未想过自我完善。她宁可让形象越来越小,哪怕像影子一样。 【感悟】我时常可以感受到我是个渴望大世界的人,渴望人与人心灵触碰的美好。(现在知道了那可能是潜意识的声音)可是似乎还是没有完全打破自我封闭的小格局。
15.如果你想避免其中的痛苦,那你恐怕只有完全脱离现实,去过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她不想经受任何痛苦,由此放弃了心灵的成长,哪怕活得如同行尸走肉。 【感悟】我们常常为了逃避痛苦,去过毫无意义的生活。比如,为了逃避竞争,奋斗,吃苦,而选择回家做父母安排的清闲的工作。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包括自己也经常在不断的摇摆
16.追求心智成熟的人,思想和情感随时都可能恢复到过去的状态,恢复到以前熟悉而又狭隘的方式。 【感悟】在追求进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应付各种不同的新问题,一个小挫折都可能将我们打回原形。就像学会的知识突然有一天又好像全不会了。
17.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感悟】当我们不幸面对这种批评,要懂得倒数10秒钟。
18.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 【感悟】逼孩子上各种培训班,随意对孩子打骂,就是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孩子, 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
19.“在健康出现恶化之前,潜意识就会察觉到我们的变化,注意到我们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它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我们情况变得不妙——频繁的噩梦、过度的焦虑、极度的沮丧,类似的症状在我们身上不断出现。 【感悟】 当你发现你频繁的噩梦,过度的焦虑 极度的沮丧那么你意识里的某部分认识一定出现了错误。要找出来调整并努力付出行动去改变。
20.懒惰无疑是魔鬼的化身,体现出我们内心邪恶的一面。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隋.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隋有关。 【感悟】 从前,我从来不知道,懒惰,爱,恐惧之间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原来懒惰是这么大的问题。
-
gabriel0832 2014-03-13 00:18:35
报名ID:Gabriel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9450240/
-
gabriel0832 2014-03-13 00:20:33
报名ID:Gabriel 豆瓣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85403/ 抱歉,刚才那个发错了
-
猕猴蜜桃小牛 2014-03-13 09:43:17
报名ID:猕猴蜜桃小牛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第一句: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P00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自律贯穿横向纵向整个人生。
第二句: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P00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重新设置!克服舒适区!
第三句:他们不愿推迟满足感和安全感,更想选择当即透支快乐和满足。他们觉得未来遥远而渺茫,让他们缺乏起码的信赖感,哪怕未来要比现在好过多倍,他们也宁可选择得过且过。(P01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自信心,相信未来的美好是推迟满足感的根据。
第四句:人人都需要多年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P02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个体可能不会单一的只是归咎于旁人或者一味认为错在自己,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我意识,这与第二章中的(冲突的风险)所说一致,就是我们在这个时候“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P108)“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驶批评权。他们深知肩负的责任。爱,使他们勇气倍增,敢于面对任何考验。相应地,强大的责任感,会使人更加谨慎而沉稳”(P111)
第五句:大多数病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是逃避自由,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承担责任。(P02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选择自由比选择逆来顺受要痛苦的多,选择就要承担后果,承担责任,承担风险。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会妒忌、怨恨和抱怨,心怀不满,羡慕别人自由自在,实则毫无道理,那些“不自由”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选择放弃自由,放弃自己,我们内心其实是在挣扎自己的选择。
第六句:很多人惧怕其中的痛苦,宁可选择有限的城市和开放,这等同于生活在封闭状态中,从来不敢拿出地图,与现实情况进行对照。(P4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写下自己的描述内容,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方能使心灵获得成长。
第七句: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P4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这段话感觉自律的四原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八句:真正的爱,能使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P8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我们还在被坠入情网,迷乱的爱情所迷惑,我们还在溺爱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的家人,还有我们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第九句: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P8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P90)
第十句: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和自我完善过程中,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P10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哺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修行的过程!
第十一句:我们应该逐步以科学的“宗教”,来代替父母的“宗教”,向小宇宙法则提出挑战(P14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本书中有很多观点指出,我们现在的心理状态或者心理问题多半来自于童年父母的烙印,那么我们现在不可能再让时光倒流,只能探讨增加认知、扩大视野、进入更多未知的领域,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我”,去自我完善。
第十二句:对于别人交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得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P16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我们有信仰也好,没信仰也好,对宗教怀疑也好,笃信也好,对于某些理论、某本书是接受,还是排斥;什么是真正能是我们走向心智成熟之路的,这是标准。
第十三句:这就是你的意识,而圆圈内的其他部分,都是你的潜意识,它们占了95%以上。如果你更多地了解自己,就可以发现,你的潜意识~这个你所知甚少的“自我”,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的神秘性超出你的想象。(P17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潜意识很重要,我们自我的情绪、意志力以及习惯等等都与潜意识息息相关。
第十四句:他们真正想隐瞒的对象不是我,而是他们自己(P18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一旦我们认为某些事物是对的,我们可能会自欺欺人的那么做,甚至不是出于内心真正的想法,只是意识层面觉得这样做对了,但是潜意识其实没有认同,这个情形下很容易产生身体说谎,最终自己也真的被骗了。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和自我接近真实。(P185)
第十五句:事实上,我们是把这种东西从其思维中引导出来,让它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因为对方早已是这些知识的占有者(P18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执行对孩子的教育,对让孩子和你都更轻松理智
第十六句: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馈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P19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要心灵进化就要不断的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与自己较劲,逆流而上,这是进化的途径,这种进化的诉求也是我们进化的结果。
第十七句: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是爱(P19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因为有对他人、对自己的爱,希望爱的事物更好,于是我们付出努力,接受自律,一步步让别人让自己更加完善。
第十八句: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P199)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认识到这些,当自己想要懒惰的时候,问问自己内在的那个想要懒惰的自我,是在怕什么?鼓励自己战胜这恐惧!问问自己最终的目的是想要什么?强迫自己加快步伐,朝着自己真正的方向大步迈进。也在拖延症犯了的时候!
第十九句: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人神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应当具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P20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意识认识到潜意识,潜意识通过意识代言,达到圆融状态!
第二十句: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P22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结束既是开始,鼓励自己走下去!
-
Joey 2014-03-13 10:02:12
###第八期悦读活动 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报名ID:123
一、书摘及感悟:- 人生苦海无边。P03
【感悟】近二、三年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深有体会。 2.只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P04 【感悟】确实如此,痛苦给人最好的成长 3.规矩是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 P05 【感悟】规矩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沉淀,是对付痛苦的良 4.规矩一共有四条: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P05 【感悟】吃得苦上苦,做得人上人,就是普通大众的最普实的表达 5.爱是心灵成长的动力 P10 【感悟】按规矩来,对人是痛苦的,只有爱才能让人坚持 6.培养孩子遵守规矩,需要投入足够胡时间 P10 【感悟】现在的父母多是把孩子交给长辈,导致出现很多问题,还是要自己带 7.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P18 【感悟】有切身的体会,个人问题 8.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P24 【感悟】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 9.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遵循规矩,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 P33 【感悟】经历中有太多了 10.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 P10 【感悟】假话会用更多胡假话来掩饰 11.除非有情非得已胡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 P10 【感悟】人生体悟太多 12.不可因个人私欲,将部分真相隐瞒P10 【感悟】得不偿失 13.只有对对方确有好处,才隐瞒部分真相P11 【感悟】善意的说谎 14.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自己的“情商“ P44 【感悟】今年的目标之一 15.平衡之所以是一条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的人生规矩,原因就是在于放弃总会带来痛苦P45 【感悟】放弃欲望-放弃买笔记本,健身房和电子水杯 16.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肯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P48 【感悟】这是我自己正在实际中的 17.要放弃某种事物,首先必须拥有它P53 【感悟】我的理解有点偏差,没有拥有的东西想得太多 18.不经痛苦和折磨,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 【感悟】自己经历还是太少,心智成长太慢 19.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57] 【感悟】爱在心智的成熟中作用太大 20.消极性依赖,就是只在乎别人为他们做什么,不考虑自己为对方付出多少 【感悟】对这个的认识太少,要多为别人做 21.爱的唯一目标,促进心智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感悟】爱的太少,要多付出 22.表达关怀最常见和重要胡方式,努力倾听 【感悟】自己就是话多的人,要放弃改变,去努力倾听 23.对人提批评,首先要反思自己正确性 【感悟】做最好胡批评者和建议者
-
朽木蘑菇 (朽木不可雕,可种蘑菇) 2014-03-13 10:39:04
这么长,看起来好辛苦的 @_@ 贴地址: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855281/ 报名ID:止念☆晚石
-
访竹 2014-03-13 10:49:49
@寶々蔥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第1句: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P1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遇到问题,不退缩,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才能不断积累人生经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珍贵的经历,都是成长的见证。
第2句: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P2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先苦后甜,先痛苦后快乐,才能让甜的感觉更长久,才能让快乐的状态更持续,忆苦思甜本就是圆润的人生。
第3句: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P2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是无法真正去了解孩子的,更无从进行教育和引导,关注,倾听,相处是与孩子感情联系的纽带,没有这些就等于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
第4句: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P4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来一个你逃避一个,逃避一个开心一个,最后大大小小的问题会聚集在一起同时爆发出让你痛苦不已的大问题,而无法躲避。反之,来一个问题,你想办法解决一个问题,久而久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面对问题的心态会更从容,心智会更成熟,不管任何问题你都能很好的应对,人生也会因此而开阔与坚韧。
第5句:智慧意味着将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P5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就意味着想到了就去做,不管前方是什么,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成功了固然开心,失败了也不可怕,因为付诸行动就等于是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总比空想要智慧得多。
第6句: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P5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有思想并能做出判断,改变本性就意味着我们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对抗懒惰,对抗散漫,对抗消极,对抗一切不利于心智成长的因素,让人生之旅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第7句: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P6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需要、目标和责任,是对心智的最高要求,三者难免会冲突失衡,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修正,放弃附加的,不需要的累赘,坚定目标,围绕责任,保障需要,不断前行,就是对心智开启做出最好的解答。
第8句:“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P71)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既要接纳,又要兼顾,更要包容在一起成为新的系统让自己成长,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与提议。肯定自我的同时,保持旧有的好系统,吸收新系统,并对独特的个体进行系统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成长需要。
第9句: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P7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决策不仅要用脑,也要用心,只要是正确的,哪怕会很痛苦,都会一如既往的决定与执行,就是最好的决策者,因为他超越了自我。
第10句: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P7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是神奇的产物,因为有爱的动力,我们就会约束自己,去判断去选择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去思考利与弊,因为有爱,才能把亲情,友情,爱情紧紧联结在一起。
第11句: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P10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是让人成长的雨露,不是一味的赞扬,不是一味的袒护,更不是一味的给予,它需要全方位的关照,需要适时的表达出所有的感想,批评、争论、敦促、鼓励、安慰、赞美、拒绝、信任、理解、帮助……都是爱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第12句:唯有真正的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有效方式。(P11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爱需要投入和奉献,没有任何行动的爱只是一句空话。
第13句: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P11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人际关系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努力倾听,就是让自己听明白,听懂,然后以别人听得明白,听得懂的方式去沟通互动,这一过程就是关注的过程。
第14句: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苦短,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P12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认请死亡,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清醒意识到人生的有限性,唯有珍惜当下,过好当下,才是对苦短人生最好的诠释。
第15句: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自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P14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诚实和谦虚是两大美德。诚实就能真诚的面对自我和他人,不断的反省和完善。谦虚就能不断的学习和听取、接纳、吸收他人的意见,共同进步与成长。
第16句: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建构持久的人际关系,否则,友谊就势必带有“失败”、“脆弱”、“浅薄”的典型特征。(P14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帮助自己与帮助他人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必不可少的指责与批评,否则就是不完整的人际关系。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思想和行为上有差异,发生冲突,分歧在所难免,只要是利于他人成长的就应该诚实的指出,这是对友谊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第17句: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P17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际交往就是相互学习,彼此影响促进的过程,吸收好的,摒弃不好的,不断的完善自我,走向成熟。
第18句: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P18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人只有打破自己的局限性,摆脱经验的限制,才能突破自我,而突破自我的方式唯有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做到。
第19句:懒惰是爱的对立面。(P260)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懒惰就是原地不动,无任何行动的停滞状态,本身是负面的能量外,也是不爱自己,不爱他人,不爱生活的表现,因此把它放在爱的对立面是正解,也是最好的警示,提醒我们不要懒惰,要用心的去爱,要积极行动起来。
第20句:完成心灵的论辩需要努力,需要时间,需要坚强的意志。(P26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两个我,就像自我与本我,就像意识与潜意识,形影不离,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斗争的过程。要想保持其心灵的成熟,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加上长期持续的不断努力,才能完成,能做到的就是强者!
-
sun870803 2014-03-13 13:21:05
第1句: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问题的本质了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纠结,还是处于模模糊糊的假象?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是否可能是正确的,我却因经验优先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出自一己、自私的目的。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以上问题。 感悟:爱,不是盲目的爱,也不是自私的爱,而是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需要来考虑。 第2句:许多人都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缺乏耐心,就不会动脑子也不注意观察研究的胡乱搞一通,,如果没有见效果,就会耸耸肩,摊摊手跟对方说:“对不起,我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我想帮不上你忙了。”许多人处理问题,不都是采取这种态度的吗?还在情绪出现问题,或者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她通常只会根据大脑的记忆反应,随意动用家长权威,譬如强迫等等,尽管这样做收效甚微,但她却极少考虑类似问题是否能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关键在她对时间的利用上,家庭问题让她头昏脑涨,她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意花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意冷静的分析问题。虽然解决问题能给她带来满足感,哪怕两分钟也不行,最终他没有从问题中积累起任何有有效的经验,家庭因此长期陷入混乱。 感悟:推迟满足感,有问题直接面对,要积极正面的应对它,不要逃避,逃避只会让问题累加,
-
浮沉断奏 2014-03-13 22:56:47
@浮沉段赱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T.T 我的版本跟大家的不同,我下次会注意的。这次我忘记摘抄写上书的页面了、
摘抄: 1. 我们的生活中是充满问题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它。 2.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自律。 * 人生的痛苦和问题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才会使得我们心灵健康。 * 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以坚毅果断的态度,从学习和成长中获益。 * 自律的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感想:人生的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如何面对自身的问题磨砺自己成长,并以坚强的意志长期或短期坚持自己的承诺。
摘抄 1. 1你是先吃奶油,还是先吃蛋糕。从奶油和蛋糕的例子上看出我们总是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理解为满足感,不凡我们把这种满足感推迟一下。 2. 按照一天工作7个钟头。6个钟头幸福,1个钟头痛苦:显然比6个钟头痛苦,1个钟头幸福好很多。 *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与痛苦的秩序:首先要面对问题感受痛苦,然后决定享受更大的快乐才是关键所在。
感悟:推迟满足感,拒绝拖延症。你将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摘抄:
* 问题没有消失,它们仍继续存在,它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障碍 * 为避免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长。 * 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 * 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回报。 * 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种心理趋向令人遗憾,有时候达到可笑的程度。 * 不能及时去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会像山一样横恒在我们的眼前。 *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 * 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意承担责任 *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将成为问题 *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际是在逃避自由。 *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的第三原则。 *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 *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 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了,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 * 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么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感悟:推迟满足感,拒绝拖延症。你将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感想:人生的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如何面对自身的问题磨砺自己成长,并以坚强的意志长期或短期坚持自己的承诺。
-
phantommay 2014-03-14 00:23:12
报名活动ID:phantom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1、p5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更健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感悟:其实读到这里我还并不能体会自律是需要怎样去做,何种才叫自律,但是下文中就给了我答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我们不能逃避问题,它始终存在,它会带给我们无限烦恼,但是切记必须要有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
2、p6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感悟:这个对我的工作很有启示,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这点,总是把事情推到不得不解决的时候,而这一原则让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事后的满足感才是最快乐的,所以之后我在工作上就会想到要积极一些,用20%的时间去解决棘手的事件,80%的时间来享受快乐。
3、p9 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为它付出时间 感悟:是的,这正是兴趣所致,我们应该去寻找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长处,就像电影《3 idiots》结尾所的那句话一样,follow excellence,success well chase you。
4、 p10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 感悟:其实我觉得我的人生并不是那么幸运的,但无论我现在的生活怎样,我觉得还是很幸运,因为我出生的家庭就是不是大富大贵,但是我有爱我的爸妈,虽说挫折不断磨难不断,但所幸大家都还很好的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我觉得高兴的事情。
5、 p15 问题没有消失,它们仍继续存在,它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感悟: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话,估计事情会越来越糟糕,而且事实上属于自己的问题还是得自己去解决,别人真的帮不了,思想或是行动上,逃避问题或许只能享受片刻虚幻的快乐。
6、p25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感悟:读到这章时,我简直感觉着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嘛,我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为自己加诸了很多工作,一份上周一到周五的工作,还有一份周末的培训兼职,之前我总认为我将自己逼得很紧,但是不这样的话我内心又会又不安,觉得时间不待人,但是读完这章后,我突然醒悟,其实我只要转念想法不就好了嘛,无论这有多忙,但这始终是我选择的路,我选择这样的生活,那就继续快乐的生活下去,而不是像之前那般取舍不定。
7、 p26 我们对显示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 感悟:生活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漠视事实既是逃避问题,这终将使我们人生的地图混乱不堪,举步维艰。
8、p31 逃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幸,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尽管这会带来痛苦,但远比我们的个人利益和暂时的舒适更为重要。 感悟: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还要勇敢。
9、 p32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 感悟:现在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成本的工作,公司有监审的制度,我会感觉有被查的害怕,怕工作上出现问题,或者其实我自己本身还是很在意这份工作,因为我的害怕,我的一些工作无法推进,施工方上报的东西我无法认价,我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出现纰漏,现在想想归根到底是我没有勇气,害怕接受挑战,这是我迫切需要改变的。
10、p32 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感悟:再畏首畏尾的做事和生活总有一天会让我崩溃掉,我该自信一些,做我自己曾经不敢以及没有付出行动的事,比如穿裙子~~
11、p35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 感悟:这章的案例,其实我觉得我和她蛮想的,在外人面前我总是会掩盖自己真实的性情,因为是处女座的缘故,追求完美,神经质,吹毛求疵貌似我都占全了,承认自己的缺陷确实让我难以接受,不过要改~~呵呵。
12、p59 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带给人孤寂。 感悟:因为童年几乎是在单亲的情况下过来的,使我和一般人相比异常的敏感,有时我自己都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我的不自信来自于这种从小带来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一直都无法放开的生活,无法不忽视我浪费的每一天时间,我觉得要是我有一天没有好好的利用就会很糟糕,估计还是有强迫症!!
13、p73 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 感悟:我活在这个世上就应该快乐的生活,就应该照顾好我的心灵,我的身体才对,所以忘掉那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所谓的烦恼吧。
14、p90 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 感悟:停止碎碎念,用心感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是对的一般朋友还是至亲,我们都要学会倾听。
15、p92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 的未来。 感悟:一直以来我都在计划着自己的未来,自己该按照怎么样的路线来走,我将所有事都一一规划好,但是往往事情都不会照着我制定的路线来行驶,当事情发生时就会让我手足无措,但是殊不知未来本就是不可知的,我再如何规划总会有偏差的时候,我该做的不是不停的去计划,而是面对他,并且是勇敢的面对,勇敢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但是也不会很难,不是么?
16、p94 人生就是一种冒险。 感悟:逃避挑战,漠视事实,这些都不会使问题消失,人生充满挑战,为何不把这挑战看成惊喜呢,或许有好也有坏,但这就是生活,酸甜苦辣咸才是真正的活着。
17、p108 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自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感悟:我觉得人生在世,没有谁是高高在上的,那样的人我打心底看不起,其实那是虚荣在作祟,诚实和谦虚会让我们活的坦荡,不畏惧别人的质疑,充满责任感。
18、p141 我们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几乎很少有人又独一无二的人生。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情感),似乎都是二手的。 感悟:二手的,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似乎都被无形的饶了一个圈再到自己这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认清自我,勇于接受挑战、质疑和自我反省。
19、p190 神奇的力量人人有份,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把握,有的人却让机会溜走。 感悟:我始终相信上苍是公平的,生活或好或坏,时间会慢慢给你答案,所以停止抱怨,停止消极的生活态度,一切都会变好的,好运总将来临。
20、p210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进步带给我们的愉悦感难以言喻。 感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无论你现在处于何种状态,不幸或苦难,幸福或快乐,都请你能积极乐观的继续生活下去,心智成熟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财富,不要选择逃避,勇敢坚强的走下去一定会让我们变得原来越好,并且要坚信这一点!!
-
Joey 2014-03-15 10:30:33
@浮沉段赱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T.T 我的版 @浮沉段赱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T.T 我的版本跟大家的不同,我下次会注意的。这次我忘记摘抄写上书的页面了、 摘抄: 1. 我们的生活中是充满问题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它。 2.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自律。 * 人生的痛苦和问题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才会使得我们心灵健康。 * 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以坚毅果断的态度,从学习和成长中获益。 * 自律的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感想:人生的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如何面对自身的问题磨砺自己成长,并以坚强的意志长期或短期坚持自己的承诺。 摘抄 1. 1你是先吃奶油,还是先吃蛋糕。从奶油和蛋糕的例子上看出我们总是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理解为满足感,不凡我们把这种满足感推迟一下。 2. 按照一天工作7个钟头。6个钟头幸福,1个钟头痛苦:显然比6个钟头痛苦,1个钟头幸福好很多。 *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与痛苦的秩序:首先要面对问题感受痛苦,然后决定享受更大的快乐才是关键所在。 感悟:推迟满足感,拒绝拖延症。你将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摘抄: * 问题没有消失,它们仍继续存在,它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障碍 * 为避免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长。 * 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 * 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回报。 * 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种心理趋向令人遗憾,有时候达到可笑的程度。 * 不能及时去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会像山一样横恒在我们的眼前。 *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 * 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意承担责任 *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将成为问题 *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际是在逃避自由。 *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的第三原则。 *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 *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 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了,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 * 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么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感悟:推迟满足感,拒绝拖延症。你将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感想:人生的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如何面对自身的问题磨砺自己成长,并以坚强的意志长期或短期坚持自己的承诺。 ... 浮沉断奏有时间可以再加上,我读时手绘脑图,是13号加的摘录
-
digman (我是一名幸福的进化成长践行人) 2014-03-18 15:50:24
报名活动ID:digman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 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从书中摘抄20条原文句子;第1句:p01 中文版序里面的内容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我的感悟:面对困难 都将是一次一次的磨难,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将是一片新的天地。心智成熟的过程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追寻自我的过程。
第2句:p05
> 所谓规矩,就是一套教人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套规矩一共有四条: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我的感悟:规矩(discipline)是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这句也是摘抄的,对这一句话,没有太多的感悟,有的只是接纳,真正的道理一般都浅显易懂,发人深思,但是具体去做,又是千差万别,坚持不下去,这才是关键。
第3句:p07
> 先苦后甜,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数显,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先苦后甜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我的感悟:先投入,后享受,很简单的道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人是先享受,后投入,急功近利,在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中,也要有意识的训练这种生活方式,看到好吃的立刻就要吃到,这是孩子当时的感受,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吃饭前,洗手,等待别人都做好才能开始,学会等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4句: p09
> 这一页的内容比较多,推荐大家仔细看看,我摘几句。父母自己不遵守规矩,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父母的爱至关重要。及时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遵守规矩的孩子。
**我的感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教育场所,而这一切的一切,父母的爱是其中的基础,有爱的家庭,才有欢歌笑语。
第5句:p22
>人生的难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像大山一样挡住我们的去路。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我的感悟:看到这句话,心中冒出一句话,这不就是再说我自己么,我就是这样的,自己不自信,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
第6句:p27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开这种痛苦。
**我的感悟:(我请求上司替我安排时间,其实是逃避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的痛苦,而这正是我选择努力工作的必然后果。)你的控制权交给别人,那么你就从属于那个人,你自己不自由,失去自我,为别人活着。
第7句:p28
>忠于事实:是承受痛苦、解决人生难题的第三条规矩。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我的感悟:这句摘抄的有些长,越了解事实的真像,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炒股也是如此,对这只股票越了解,就越熟悉,作出判断也就越容易。对自己越了解,就越有助于你来构建自己的人身该地图,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至于怎么去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8句:p44
>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
**我的感悟:一发一收,在乎于心,还是自身的问题,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在通往这种效果的路上,目标是很关键的,你要对这种能力有所认识,自己不熟悉,看不清楚,就要找导师,找老师指导自己,通过知识的补充来完善自己的目标,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在什么位置,这样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第9句:p47
> 对那些有勇气承认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选择放弃是必须要迈过的一步。
**我的感悟:本书一直强调一点,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疾病),只是每个人的深浅不一样。读到这句话,我不禁在想,我参加【掌控每一天】活动,目的是什么,我放弃了什么?自己的知识不包括这个方面,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区】?我不禁接着思考,目前的我真的是处在舒适区么,不满意现状,就不是舒适区吧。
第10句:p53
>关于平衡和放弃的本质,我还要补充一句:要放弃某种事物,首先必须拥有它。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拥有过的事物。同样,首先要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
**我的感悟:先拥有,才能舍去,不得哪来的舍。认真生活着每一天,活在当下,让自己每一天都不充满缺憾。没有拥有健美的身材,如何放弃美食,加紧锻炼,获得健美的身材。
第11句:p57
>作者对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
**我的感悟:好深奥,感觉好像懂了,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仔细想想,又不是那回事。心智成熟,意味着愿你遵守规矩,遵守规矩的原动力是爱,爱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真正的爱,相互独立,相互促进。【遵守规矩,人就能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最终解决问题;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所以,规矩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第12句:p76
> 真正的爱与遵守规矩相辅相成。父母的生活缺乏规矩,就无法给于子女足够的爱;子女没有获得爱,就不会自尊自爱,更不会知道如何给于别人真正的爱。
**我的感悟:子女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是什么样的,复印件就是什么样的,父母丢三落四,子女肯定会跟你学习,父母井井有条,子女肯定会跟你学习,父母的自我成长,不断的成长,构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太重要了。
第13句:p78
>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培养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
**我的感悟:自尊自爱是成熟标志之一,爱家人,爱朋友,爱孩子,爱身体,爱心灵,……在这些方面培养爱好,不断的投入,沟通,你也会在这个活动中得到反馈,也得到滋养,无论外环境如何恶劣,你会有安全的港湾,有爱的环境。
第14句:p79
>若是某个人与我们相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必然会容许他(她)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最后一点是,我们圈养宠物,只是希望他们永远都不要“成长”,可以乖乖地陪伴我们。我们看重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我的感悟:对于这句话没有太多的感悟,他的意思表达的是那么明白,你的爱的对象,最终能够成为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是采用哪种爱的方式,是独立自主 还是当做宠物,有着千差万别,夫妻之间的关系也许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第15句:p81
>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与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我的感悟:可能现在自己有孩子了,面临着孩子教育问题,一看到类似的心理活动,自己不禁就要想到自己的行为和孩子教育。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这两点恐怕很多人都做得不是很好,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需要你有策略,必须巧妙;及时的赞美,有点一分钟经理的味道,有问题了就指出来批评一下,有成绩当即就肯定,达到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算总账的感觉。
第16句:p89
>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勇气都是爱,但是,真正的爱一定需要努力和勇气,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的感悟:这句没有太多的感悟,爱就要行动,爱就要放手,爱就要帮助,爱就要努力。
第17句:p97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关怀意味着陪伴和注意力的付出,注意力越多,关怀的质量就越高。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越久,给予的关怀越多,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对待家庭作业,如何读书和学习;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勇敢,什么时候害怕……
**我的感悟:有效的投入,才能有质量的产出,对孩子的关怀不能赋予表面,你要真正深入进去,了解他们的内在,他的情绪释放和表达,仔细观察是必须具备的技能,我现在沉寂在这种活动中,适时给孩子合适的反馈,有些情况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抱着孩子,让其发泄情绪,偶尔也妥协一下。
第18句:p101
>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我的感悟:你知道的越多,同时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有时甚至是恐惧,太多的岔道口,太多的选择,但是你又不可能不成长,除非自己龟缩到童年的理想世界,无法实现心智成熟。畏惧选择,畏惧失败,选择不成长,一辈子都无法成熟起来。
第19句:p114
>一个追求心智成熟的人,思想和情感随时都可能恢复到过去的状态,恢复到以前熟悉而又狭隘的方式。
**我的感悟:成长的道路有反复,有曲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打怪升级 过关斩将,才能不断的成长,壮大,每一次的反复都是为下一次进行积累,厚积薄发。
第20句:p115
>家长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颐指气使,这样才有助于家长实现自身的完善。
**我的感悟:孩子的培养与培训,与心理治疗过程多么的相似,相互股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家长要与子女互动,少一些命令式的,多一些沟通交流式的。这才是家长的成长方向,当然也是家长成长的原动力------用爱,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115页仔细阅读,大量的内容就不再贴出来了。】
-
aposle 2014-03-21 15:22:36
报名ID:紫佩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论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进步的动力来源于内心求取心智完善的渴望,这渴望名为“爱”,它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战胜进步最大的障碍——懒惰,让我们不因懒惰而恐惧改变和完善,让我们勇于承认事实承担责任,以全面的自律解决所有问题,最终实现心智完善。
全篇通读下来,我认为最不能掌握的是第二部分爱,但最大的收获也来源于其中。作者给了“爱”一个新鲜的定义,并且通过亚里士多德式的阐述方式论证了爱不是坠入爱河、不是浪漫爱情、不是精神贯注,它是通过倾听、给予关注并且躬身实践来推动自己以及他人的心智完善。这种能力我们天生就有,如果幼年时期受到父母爱的灌养,那么它的力量就很强大,我们能够主动察觉到它,它也能推动我们心智成熟;反之,就得费些力气,呵护它培养它,直到“爱”的这股正面的力量能够战胜我们的原罪“懒惰”。
爱的力量源于对“神性”的追求,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神性”,蛰伏于潜意识之中,或许这么说宗教意味十足。如果用科学语言来说,“神性”即是真实的世界,这世界是客观的外在的大世界,也是主观的内心的小世界。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通过观察父母、家庭以及社会形成了世界地图,但它必然存在一些扭曲。爱的力量让我们推动我们努力去完善这个地图,勇敢的抛弃陈旧的、错误的部分,除旧迎新,逐渐接近真实的世界,这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而它最大的阻力来源于“熵”——懒惰。懒惰的最大表现是恐惧,我们因为懒惰而恐惧,害怕承认地图的扭曲和不完整,害怕努力实践的艰辛,害怕抛弃固有观念和认识的痛苦,欺骗自己,伪造满足和快乐的假象,守着残缺错误的地图度过短短的一生。如果要心智成熟,就要培养爱的能力,用自律——爱的实践方式实现自我的完善。
自律的过程异常痛苦,它是爱与懒惰斗争的结果,它们撕扯着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爱胜利了,我们就能够实施完整的自律,我们能够认识已经存在的问题,接受自己的责任,有能力推迟满足感,有勇气“除旧迎新”,不断收获新的正确的认识代替旧的错误的观念,实现自我完善和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的旅程即是人生之旅,“爱”与“懒惰”的斗争贯穿其中,它痛苦不堪,但如果选择迈上这条艰难的道路,就请接受自己的选择,不要抱怨不要悔恨,这是我们种下的因结出的果,也是我们能够靠近真实世界的唯一道路。
-
南山戏水 2014-03-22 20:20:42
报名ID:南山戏水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少有人走的路》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疾病,只不过程度不同或者得病的时间先后而已;同时作者提供了如何做到个人自律、以及对爱、宗教以及原始人性的本质剖析为大家揭示如何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一章《自律》是全文中最重要的立论基础。对于自我管理的提升,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成败都有醍醐灌顶的效用。
一、自律的解决原则:
1、推迟满足感。人生苦难重重,其根本原因是生活中处处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天生懒惰的本性会让人逃避、拖延。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身作则是推迟满足感的最有力手段。这和俗话“先苦后甜”我想是一个道理。
2、承担责任。神经官能症或者人格失调导致责任感的缺失。承担责任,势必会带来暂时的痛苦,而推卸责任,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然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所以问题和痛苦将始终存在。
3、尊重事实。人们对现实的观念是一张地图。而现实始终在不停的变化,我们不能“移情”于过时的地图,必须克服逃避现实的痛苦,及时地确认和更新地图,必要时迎接心理治疗的挑战。
4、保持平衡。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情商,学会“放弃”。
二、爱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爱具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要辨别“坠入情网”的假爱,避免消极的依赖性。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与,还包括适当的拒绝、批评、争论等等。
三、宗教和成长。
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宗教,其重要信条包括:宇宙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的宗教和世界观,通常取决于童年的经历影响。
四、神奇的力量
人们通常惊讶于某些“超人”的神奇力量。所有病症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即心理上首先出现问题,导致身体自卫系统失效。 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是意识出了问题所致。我们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识抗拒潜意识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意识背离上帝意志的结果。
-
访竹 2014-03-26 11:56:06
@寶々蔥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一句话描述本书: 生活是心灵折射的一面镜子,在成长的道路中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让自己融于世界之中,通过学习与修炼,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睿智、懂得尊重、接纳与感恩的人,从而走向成熟、走向幸福与成功。
阅读后的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通过学习自律的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四个原则,将其内化为习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健康,获得成长。在这一环节中,我学会了对待孩子,家长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给孩子表里如一的爱与持之以恒的照顾,孩子才能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它可以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并且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得以自我完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爱呢。爱不是迷恋,不是占有,不是依赖,不是牺牲。真正的爱需要投入与奉献,需要自我反省与诚实,需要关注与倾听,需要独立与谦虚,需要敢于面对冲突与承担责任。当满满的爱在心底涌动,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但是成长的道路上,光靠加强自律和增长爱的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学习和进步,摆脱昔日的经验限制;对世界进行观察和认知,加深人生广度和深度的体验与探索;去质疑、挑战、检验我们的信仰,接纳恩典,使心灵得到滋养与进化;认清自己的责任,奉献爱,接纳爱,以获得新的真理和启示。 只要我们时刻保持着美好的意愿,积极的行动起来,有着克服一切阻力与困难的决心,包着爱心,鼓着勇气,裹着智慧,尊重每个独特的个体,对每个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做出理性的决定,伴随而来的就是健康、好运的降临及心灵力量的获得,最终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获得圆润人生。
-
悦读中的Falcon 楼主 2014-03-26 23:06:47
报名ID:紫佩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少有人走的 报名ID:紫佩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论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进步的动力来源于内心求取心智完善的渴望,这渴望名为“爱”,它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战胜进步最大的障碍——懒惰,让我们不因懒惰而恐惧改变和完善,让我们勇于承认事实承担责任,以全面的自律解决所有问题,最终实现心智完善。 全篇通读下来,我认为最不能掌握的是第二部分爱,但最大的收获也来源于其中。作者给了“爱”一个新鲜的定义,并且通过亚里士多德式的阐述方式论证了爱不是坠入爱河、不是浪漫爱情、不是精神贯注,它是通过倾听、给予关注并且躬身实践来推动自己以及他人的心智完善。这种能力我们天生就有,如果幼年时期受到父母爱的灌养,那么它的力量就很强大,我们能够主动察觉到它,它也能推动我们心智成熟;反之,就得费些力气,呵护它培养它,直到“爱”的这股正面的力量能够战胜我们的原罪“懒惰”。 爱的力量源于对“神性”的追求,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神性”,蛰伏于潜意识之中,或许这么说宗教意味十足。如果用科学语言来说,“神性”即是真实的世界,这世界是客观的外在的大世界,也是主观的内心的小世界。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通过观察父母、家庭以及社会形成了世界地图,但它必然存在一些扭曲。爱的力量让我们推动我们努力去完善这个地图,勇敢的抛弃陈旧的、错误的部分,除旧迎新,逐渐接近真实的世界,这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而它最大的阻力来源于“熵”——懒惰。懒惰的最大表现是恐惧,我们因为懒惰而恐惧,害怕承认地图的扭曲和不完整,害怕努力实践的艰辛,害怕抛弃固有观念和认识的痛苦,欺骗自己,伪造满足和快乐的假象,守着残缺错误的地图度过短短的一生。如果要心智成熟,就要培养爱的能力,用自律——爱的实践方式实现自我的完善。 自律的过程异常痛苦,它是爱与懒惰斗争的结果,它们撕扯着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爱胜利了,我们就能够实施完整的自律,我们能够认识已经存在的问题,接受自己的责任,有能力推迟满足感,有勇气“除旧迎新”,不断收获新的正确的认识代替旧的错误的观念,实现自我完善和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的旅程即是人生之旅,“爱”与“懒惰”的斗争贯穿其中,它痛苦不堪,但如果选择迈上这条艰难的道路,就请接受自己的选择,不要抱怨不要悔恨,这是我们种下的因结出的果,也是我们能够靠近真实世界的唯一道路。 ... aposle写得不错,可否作为书评发到豆瓣读书页面上,以便可以整理
-
悦读中的Falcon 楼主 2014-03-26 23:07:06
报名ID:南山戏水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少有人 报名ID:南山戏水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少有人走的路》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疾病,只不过程度不同或者得病的时间先后而已;同时作者提供了如何做到个人自律、以及对爱、宗教以及原始人性的本质剖析为大家揭示如何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一章《自律》是全文中最重要的立论基础。对于自我管理的提升,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成败都有醍醐灌顶的效用。 一、自律的解决原则: 1、推迟满足感。人生苦难重重,其根本原因是生活中处处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天生懒惰的本性会让人逃避、拖延。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身作则是推迟满足感的最有力手段。这和俗话“先苦后甜”我想是一个道理。 2、承担责任。神经官能症或者人格失调导致责任感的缺失。承担责任,势必会带来暂时的痛苦,而推卸责任,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然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所以问题和痛苦将始终存在。 3、尊重事实。人们对现实的观念是一张地图。而现实始终在不停的变化,我们不能“移情”于过时的地图,必须克服逃避现实的痛苦,及时地确认和更新地图,必要时迎接心理治疗的挑战。 4、保持平衡。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情商,学会“放弃”。 二、爱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爱具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要辨别“坠入情网”的假爱,避免消极的依赖性。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与,还包括适当的拒绝、批评、争论等等。 三、宗教和成长。 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宗教,其重要信条包括:宇宙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的宗教和世界观,通常取决于童年的经历影响。 四、神奇的力量 人们通常惊讶于某些“超人”的神奇力量。所有病症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即心理上首先出现问题,导致身体自卫系统失效。 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是意识出了问题所致。我们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识抗拒潜意识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意识背离上帝意志的结果。 ... 南山戏水写得不错,可否作为书评发到豆瓣读书页面上,以便可以整理
-
我行我素 (【以终为始】接纳-欣赏-淡定) 2014-03-28 06:05:52
@李星David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一句话描述】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图书,书中谈及自律、爱、宗教、成长等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 【最大收获及其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再次深刻地体会到自律对人的重要性,自律,可以说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
“无法推迟满足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在我看来生活的便利性与商业运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欲望”是我们无法推迟满足感的核心。举例而言,我们每个人在欲望的驱使下,加上便利的购物方式(如网络、快递等),使我们想得到什么就能很快得到什么,再加上信用卡的推波助澜,即使暂时没有钱,也能很快的将满足感填满。看似这是生活中的小事,实际上潜移默化所构成的心理模式却在暗暗地影响着我们。
“保持平衡”是很多人希望实现,却努力终身都无法实现的梦想。在我们看来,无法保持平衡的原因是希望顾及的太多,试想把我们的生活推向极端,如果我们只需要处理一件事情,那平衡自然是非常容易保持的了,当然“只处理一件事”这是一个奢望,但尽量加少我们顾及的事情和事项却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做到的。现在很多人往往是什么都想得到,结果是什么都无法得到。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保持自律方面,最需要去做的是“简化生活,顺应天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很少,尽可能让自己活得简单些,建议朋友们去看看《断舍离》这本书,不见断舍离我们的物品,更要断舍离我们的欲望。如果我们按照天道自然规律去生活,我们就能远离疾病,身体健康是处理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心素如简”吧。
-
gabriel0832 2014-03-28 22:08:09
报名ID:Gabriel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揭露了很多人通有的毛病,深刻、发人深省。本文是讲人达到心智成熟所具备的素养有哪些,以及我们如何面对、战胜心智成熟的阻碍。 首先,文章讲了自律,在我看来,自律就是遇事不逃避,敢于面对事实,敢于承担责任,它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对自己的要求。面对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去战胜它,那么它就会像一块石头阻碍我们前行的路。像我们学习一样,总是有没有时间,环境不好,看不懂,等一系列托词来搪塞,殊不知这只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下的一个套子,使自己越陷越深。其实,我们只要勇敢一点,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比如具体到哪里不会,可以去寻求多种方式,电脑也好,咨询老师也好,尽量使自己明白;环境不好就学会适应,古人凿壁偷光也能学习,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呢?因此,遇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勇敢的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然后就谈到了爱与成长,爱是独立的,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不要把一切强加到别人的身上。只有做一个值得爱的人,才会被别人爱。成长离不开信仰与世界观,但最重要的是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冷静科学的面对,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最后谈到了恩典,恩典就是一种力量的外在体系它能够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之获得成长。里面有句话说的好,我们要不停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与能力,追求无止境的自我完善和心智成熟,去肩负上帝的责任。不断追求,不断完善,才能是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这本书初读并不是很懂,可能是跟人生阅历有关吧,明白的总是很浅显,但敢于承担责任,不断追求自身的提高,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对我建立目标,实现目标极为重要。在未来的道路中,我将严格贯彻这一点。文章中说,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因此,敢于面对,才有提高的空间,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不要让自己做自己的绊脚石!
-
昏倒羊 2014-03-29 00:04:08
报名ID :昏倒羊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一句话描述本书: 一个人从小到大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今后能影响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只有先去照顾好自己,去爱自己,才有爱别人的能力,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爱。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在人生中都要不断的去修炼,让思想不断的成长,成熟。 为自己形成一张不断扩充的地图,才能正确对待事情,宗教,以及我们自身的问题,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让我们身心健康。
阅读后的收获: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收获正如书上所说能过让人心智成长,我喜欢看书时与自身相比较,所以我在看这本书时,确实中枪了不少,而且也反思了许多,。我觉得一本大部分人都说很好的时候,自己没有看过,就没有资格评论它的好坏,它的观点只有在得到验证的时候,你才能去说他的观点是对是错,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也自己实践了一些,影响更深刻了一些。 当我们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焦虑,殊不知推迟满足感之后所得到的好处远比立刻去得到满足要多很多。虽然我喜欢把最爱吃的东西放到最后吃,但是却没领悟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处理问题上。我和我老公吵架之后,我自认为必须把这场吵架在当天之内平息掉,这样可以两个人不必在漫长的夜晚烦心,然而我却适得其反,每次把战争都无限扩大。现在想想,原因就在于我和对方吵架时,内心都有怒火,如果非要在睡觉前必须然大家都开开心心睡觉,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怒火熄灭也有个过程,所以我必须把我这种满足满推迟,等到大家心情都好些了,然后再面对面兴平气和的去沟通,和解。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更大的战争,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能去接纳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改正。 一个人长大成人了,当他接受了他18岁的成人礼之后,那么他是否真的独立了呢。。。 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逃避自由”这一部分,我是不是的会脑子里想一想。确实对于我来说,我自己内心不愿让自己自由,比如不愿意去做决定,而是由别人说来安排。为了躲避选择的痛苦,而把自己的决定权交给别人,有时候想想,自己有点像木偶人一样,没有思想,没有自我。如果所要路原因,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封建时期,因为咱们国家的人民从很早就开始被奴化。但是这种说法是自己不愿承担,是自己形成的这种奴性。但是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自己思想独立,让自己思想自由。我经常都是在面临决定的时候,强迫自己不去让别人选,宁愿自己随便选一个,至少也是自己选的。 关于宗教,我自己认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自己心怀善念,不去害人,对自已有一定的约束,虽然这种想法可能在任何宗教方面都会被认为是不虔诚的思想,但是对自身而言还是不要太着迷也不要全不信。 这本书写得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潜意识,虽然我也很认同,咱们中国有周公解梦之类的,我们可以去借鉴梦,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心理学家,我自己分析的我自己都不信,如果做了噩梦,难道还要困扰在心头吗,所以这部分我觉得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如果去深究的话,对于我而言没有那个能力。 这本书要提高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话,前面三部分,特别是一二部分有必要反复阅读和思考,借鉴。当我们去了解了他的思想以后,再去实践,而不是将他的观点石沉大海,那么这样这本书的价值就会更大。
-
访竹 2014-03-29 09:37:07
报名ID:Gabriel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报名ID:Gabriel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揭露了很多人通有的毛病,深刻、发人深省。本文是讲人达到心智成熟所具备的素养有哪些,以及我们如何面对、战胜心智成熟的阻碍。 首先,文章讲了自律,在我看来,自律就是遇事不逃避,敢于面对事实,敢于承担责任,它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对自己的要求。面对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去战胜它,那么它就会像一块石头阻碍我们前行的路。像我们学习一样,总是有没有时间,环境不好,看不懂,等一系列托词来搪塞,殊不知这只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下的一个套子,使自己越陷越深。其实,我们只要勇敢一点,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比如具体到哪里不会,可以去寻求多种方式,电脑也好,咨询老师也好,尽量使自己明白;环境不好就学会适应,古人凿壁偷光也能学习,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呢?因此,遇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勇敢的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然后就谈到了爱与成长,爱是独立的,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不要把一切强加到别人的身上。只有做一个值得爱的人,才会被别人爱。成长离不开信仰与世界观,但最重要的是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冷静科学的面对,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最后谈到了恩典,恩典就是一种力量的外在体系它能够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之获得成长。里面有句话说的好,我们要不停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与能力,追求无止境的自我完善和心智成熟,去肩负上帝的责任。不断追求,不断完善,才能是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这本书初读并不是很懂,可能是跟人生阅历有关吧,明白的总是很浅显,但敢于承担责任,不断追求自身的提高,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对我建立目标,实现目标极为重要。在未来的道路中,我将严格贯彻这一点。文章中说,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因此,敢于面对,才有提高的空间,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不要让自己做自己的绊脚石! ... gabriel0832写得很好~
-
珊夏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2014-03-29 11:38:52
报名ID :珊夏
第八期悦读活动链接地址: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自律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为了得到一个自己预期的结果,你能够忍受多久。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这个结果或者说这个方向,是不是你想要得到的?该如何熬过这个难捱的过程呢? 这让我想到那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实验人员将一群4岁的孩子放在一个有摄像头的屋子里,给他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如果你十分钟不吃这个棉花糖,就再给你一个棉花糖,如果在十分钟内你吃掉了棉花糖,就不会得到奖励。结果是一些孩子没能忍受诱惑,在十分钟内吃掉了棉花糖。让我们看看忍耐十分钟的孩子都怎么做的吧:有的孩子用唱歌或跑来跑去转移注意力;有的孩子时不时的问问棉花糖“解解馋”,对于这些能够延迟诱惑的孩子来说,再得到一个棉花糖成为一个巨大的动力。 延迟满足感说来真的不易,不易在于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十分钟,而是不知道要多久,也许会很久,还有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未知的结果,有的只是一个方向,所以当我们面对更多未知,要取得更多成长更多,就需要我们用自律来帮助我们抵达彼岸。这个说明·心智成熟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培养更加强大的内心。 2. 承担责任 3. 尊重事实 以上的两条可以和在一起表达就是:面对现实,用于承担。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就是人不喜欢自认的内在认知和行为不同,而最偷懒的方式是,不接受自己发现的真相,这样就不需要改变,也不用承受内外不一致的折磨。可是这样,你就失去了接近更好的自己和”真相“的机会。逃避大概是最省事省力的行为,但是你也不小心埋下不定时炸弹。现在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每天我们都会面对各种改变,一再的逃避只会在你打开双眼的时候,发现你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这个世界了。虽然打开心灵接受外部世界的改变,接受外部与内心的碰撞会带来不安全感,可是就是这样的碰撞才会让你的生活充满惊喜和意义。在生活中不断的成长,和世界一起转动一起成长。 4. 保持平衡 在这个部分,书中主要是想要强调不可以过于极端。用灵活去面对世界。因为生活的状况是多样和复杂的,用一招走天下也是一个偷懒的行为。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调整思维方式、情绪控制、灵活执行,在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中,不断的调整自己,保持一种平衡,最终做到游刃有余。书中所谓的“约束“,在我的理解就是不放松不放纵,不断调整方向,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种松松紧紧的状态也是不确定性的一部分。
动力 从自律的四条可以看到心智成熟之路是一条艰辛之路,需要与本能对抗,而最大的障碍和对手就是懒惰,书的后三个部分就介绍了三个对抗人类本能的动力源:爱、宗教、潜意识。在爱这个部分,印象最深的是说,真正的爱是能够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得更好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感情上的绑架。这就是从动机看写出爱在心智成长中起到的作用,在我成长之路上,也感受到爱的力量,还有感恩的力量。关于潜意识,让我豁然开朗的是关于教育这个词的解释:“带出来”,不应该是将知识强行塞入他人的思维中,而是让新认知从思维中导出来,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学生时代我们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强行输入,不管是否是正确的,通过背诵记忆强行输入大脑。现在开始体会到在读书、讲座或者跟他人的某段对话中,就觉得一句话将自己零碎的认知或者一直想不通的东西都打通了。所谓的集体潜意识不太确定是否存在,但是有些知识确实是曾经接触过,被埋藏在大脑深处了。当你打开自己的心态,接触更多的信息,也许得到并不仅仅是信息本身,而是一种激发,一种引导,一种整合,这是个很奇妙的过程。
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条漫长不易完成之路,并且很庆幸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也会坚定的继续走下去,最后还是想感谢自己的勇敢和勤劳,还有身边一群小伙伴的陪伴。让我们继续一路的走下去吧。
-
朽木蘑菇 (朽木不可雕,可种蘑菇) 2014-03-30 10:51:54
第二阶段总结: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11963/ 报名ID:止念☆晚石
-
我行我素 (【以终为始】接纳-欣赏-淡定) 2014-03-30 18:03:28
第二阶段总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849435/ 报名ID 李星David
-
digman (我是一名幸福的进化成长践行人) 2014-03-30 22:50:17
第二阶段总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860741/
报名id : digman
-
境由心转 (境由心转) 2014-03-31 13:13:15
第二阶段总结: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67534/discussion/57163335/ 报名ID:境由心转
-
phantommay 2014-03-31 21:27:56
第二阶段总结,有点晚了,不好意思咯~~http://www.douban.com/note/341979013/
报名ID:phantom
-
T0_xin 2014-04-14 21:38:38
报名活动ID :T0_欣 第八期悦读活动 http://help.doitim.com/group/topic/797
“人生苦难重重。”——开篇第一句便直指主题,这是一条困难重重的路,向来少有人走,但若是“正确理解并接受,那么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本书从四个部分(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对此展开论述。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从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四个方面出发,把眼光放远,过好当下,让人生快乐多于痛苦。 缺乏爱的自律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战斗,是不能持久的,早晚会筋疲力尽的,所以,既要爱自己(自律),更要爱他人(助人成长)。书中提及的“爱”,既非“情爱之爱”,也非“依赖之爱”,而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与自我界限有着密切的关联”,坚持多走一步路,以摆脱惰性,直面恐惧。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也可以使创造力得以释放,但若不加以约束,便会成为逃出牢笼的野兽。因此,我们的爱应是有选择的,持续的,能让别人在我们的帮助下获得迅速的提升。 自律对应价值观、爱对应人生观、成长与宗教对应世界观,作者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NLP中的“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基本假设,诚然。建立与现实世界相适应的世界观,并不容易,所以,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局限,扩大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敢于涉猎新的领域。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宗教,凭此,我们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对所见一切,转化我们的“小宇宙”为广大的“大宇宙”经验。 书中提及的神奇的力量是指“潜意识”,即“有意识的无意识”。时刻保持“觉察”,自律以修身,以爱为联结,评判性精神,实现心智的不断进化,乃至成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大麦书院原创书稿征稿(只收原创) (大麦书院主编)
- 第十一期悦读活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结汇总贴) (悦读中的Falcon)
- 第十期悦读活动《拆掉思维里的墙》(总结汇总贴) (悦读中的Falcon)
- 第九期悦读活动——《对伪心理学说不》(总结汇总贴) (悦读中的Falcon)
- 第八期悦读活动——《少有人走的路》(总结汇总贴) (悦读中的Falcon)